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9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1192篇
口腔科学   141篇
临床医学   442篇
内科学   1364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175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63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64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279篇
  3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5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在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结直肠癌患者适宜就医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17家三级甲等医院21894例首诊结直肠癌成年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EmpowerStats 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诊于中医院的有862例(3.93%),西医院的有8723例(39.85%),肿瘤专科医院的有12309例(56.22%)。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男性占比均大于女性,58-68岁患者占比最大。且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医疗付款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Ⅲ期患者占比最大,而就诊于中医院患者中结直肠癌Ⅳ期最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异地就诊比例(57.32%)大于本地,且就诊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中73.66%来自外地。患者来源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而在北京市内,西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中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海淀区、朝阳区及丰台区,肿瘤专科医院则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结论 应大力倡导年轻以及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向中医院分流,充分施展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发挥三级医院带动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跨省流动及提倡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对2010年1月—2016年7月重庆市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收治的2 497例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中毒患者中男性1 230例(49.3%)、女性1 267例(50.7%);分布最多的3个年龄段依次是41~50岁(18.5%)、≤10岁(16.4%)和21~30岁(13.0%);死亡16例,病死率0.6%。中毒类型构成排前三位的是细菌(33.8%)、化学品(32.2%)、植物(14.8%)。中毒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中毒患者结局死亡的可能性是轻度患者的1 102倍。提示重庆市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41~50岁人群的细菌、化学品、药物中毒,同时应该加强儿童中毒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之下,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营养不合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目的 通过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科医师营养教育及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7家养老机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老年人抑郁量表(GD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258例老年人中,存在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老年人共计75例(29.1%)。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2.349(1.070,5.156)〕、BMI〔OR(95%CI)=0.092(0.036,0.23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95%CI)=0.208(0.083,0.522)〕、日常活动能力〔OR(95%CI)=10.214(3.099,33.669)〕、患病种数〔OR(95%CI)=2.682(1.248,5.763)〕及精神状态〔OR(95%CI)=4.822(2.005,11.600)〕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健康威胁,高龄、低BMI、抑郁、合并多种疾病、日常活动能力低下及无医保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老年人加强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CR仪与测序仪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4例HC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PCR仪检测、测序仪检测。结果:测序仪检测134例均可分型,PCR仪检测130例患者可分型,4例未能分型。PCR检测结果:134例HCV感染患者中,1b型59例,2a型47例,3a型6例,3b型15例,6a型3例,4例为分出型别。基因测序结果:134例均可分型:1型59例,2a型40例,2i型7例,3a型6例,3b型15例,6a型3例,6n型4例。PCR仪检测法检测符合率97.0%。结论:PCR仪测序仪检测用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操作便捷,但其只能检测探针覆盖的型别,个别罕见型别不能分型。  相似文献   
5.
6.
7.
地方志作为"地方性的百科全书",因其全面性而往往为专业研究如医学研究所忽略,而其中却不乏丰富的医学资料。通过对北京地方志中的医学资料进行挖掘,发现涉及太医院、官办医药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家、流行病、土产药物、药王庙等内容,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展现北京地方志医学资料情况,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HCV HVR1)准种复杂性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HCV致病性差异的机制.方法:采用C区型特异性引物PCR法进行HCV基因分型,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SSCP法)检测HCV HVR1准种.结果:68例丙型肝炎患者中,Ⅱ型49例(72%),Ⅲ型13例(19%),Ⅱ、Ⅲ混合型6例(9%).Ⅱ型和Ⅱ、Ⅲ混合型HCV感染患者的HCV HVR1准种复杂性(SSCP条带数)明显高于Ⅲ型感染的患者,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结论:HCV HVR1准种复杂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基因型HCV致病性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湖南省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湖南省HBVDNA阳性慢性乙肝病人共 185例 ,其中病毒携带者 (ASC) 4 2例 ,慢性轻、中度肝炎 (CH) 38例 ,重型肝炎 (FHF) 80例 (伴有肝硬化者 4 9例 ) ,肝细胞癌 (HCC) 2 5例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 :基因型B136例 (73.5 % ) ,基因型C 4 9例 (2 6 .5 % )。基因型B在FHF中占绝对优势 (83.7% ) ,其次为HCC(76 % ) ,与ASC(5 7.1%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与基因型B相比 ,基因型C在垂直传播感染者中多见 (38.8%与 13.2 % ,P <0 .0 0 1) ;HBeAg阳性率明显增高 (5 7.1%与 30 .9% ,P <0 .0 0 1) ;抗HBe阳性率明显下降 (36 .9%与 6 6 .2 % ,P <0 .0 0 1)。与基因型C相比 ,基因型B感染者ALT水平明显增高 (2 6 4 .5± 2 5 6 .5与 10 0± 12 0 .6 ,P <0 .0 0 1)。结论 :湖南省存在乙肝病毒基因型B和基因型C ;基因型B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脏疾病活动性相关 ,基因型C与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 Optimal feeding practice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is crucial for the survival and health of infants, and has long-term consequences in later life. However, non-optimal feeding practices exist widely.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various constraints to optimal feeding practices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of infants in urban areas of Beijing, China.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urban areas of Beijing from 4 July to 20 August, 1998. Two hundred and fifty-one mothers of infants aged 6-12 months were chosen from six child health centers in three different urban districts in Beijing. A self-administer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regarding feeding practices and potentially related factors. RESULTS: Feeding practice for most of the infant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However, the rate of incidence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t 3 months of age was lower than that recommend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HO) (55.8%),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olid/semisolid food before 4 months of age was found in approximately 19.3% of the infants. Cow's milk was given to 21.2% of infants from 6 months of age as the sole source of milk or as a supplement. Maternal education level (OR = 2.44, 95% CI: 1.42-4.19, P < 0.05), employment (OR = 2.05, 95% CI: 1.13-3.74, P < 0.05) and antenatal nonexclusive breast-feeding plans (OR = 4.10, 95% CI: 2.24-7.50, P < 0.001) were found to be correlated to inappropriate feeding practices. CONCLUSIONS: The feeding practices for most of the urban infants was found to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WHO recommendations; however, non-optimal feeding practices presenting as the early cessation of breast-feed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olid/semisolid foods exist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optimal feeding practices should be disseminated to mothers 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China, to ensure optimal infant h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