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31篇
  免费   14827篇
  国内免费   9152篇
耳鼻咽喉   1480篇
儿科学   2414篇
妇产科学   795篇
基础医学   8975篇
口腔科学   2762篇
临床医学   18303篇
内科学   12843篇
皮肤病学   1638篇
神经病学   3545篇
特种医学   6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3847篇
综合类   41540篇
现状与发展   49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7490篇
眼科学   1740篇
药学   18487篇
  216篇
中国医学   14537篇
肿瘤学   6540篇
  2024年   471篇
  2023年   1778篇
  2022年   4550篇
  2021年   5883篇
  2020年   5304篇
  2019年   2876篇
  2018年   3002篇
  2017年   4258篇
  2016年   3145篇
  2015年   5736篇
  2014年   7528篇
  2013年   9390篇
  2012年   13544篇
  2011年   14515篇
  2010年   13289篇
  2009年   12044篇
  2008年   12322篇
  2007年   11868篇
  2006年   10448篇
  2005年   8044篇
  2004年   5946篇
  2003年   4898篇
  2002年   3841篇
  2001年   3600篇
  2000年   2716篇
  1999年   994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3.
内生菌由细菌、真菌、古菌和原生生物组成,它们生活在植物的活体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在人参的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人们在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植物内生菌的重要方法。文章主要从人参内生菌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人参内生菌对宿主的影响等4个方面对人参内生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和品质改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致病基因ATXN2异常等位基因中间重复个体的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针对2005—2018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收集的138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的先证者和部分家系成员,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动态突变检测,对携带ATXN2基因中间重复的个体进行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共检出163个家系(包含先证者和家系成员共203人)携带异常扩展的ATXN2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93个家系中有107例的异常扩展等位基因重复次数在29~34次之间。在其中的20个亲子对中,父系遗传16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28次,母系遗传4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4次。结论对于临床拟诊SCA2家系患者,需对其亲代或成年子代个体进行ATXN2基因检测,以免漏诊。动态突变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中间重复的个体,对明确家系致病基因和遗传咨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缺牙间隙大小对上前牙区连续缺牙伴水平骨量不足、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上颌前牙连续缺失,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患者,根据缺牙间隙分为两组,A组为2颗牙连续缺失,B组为3~6颗牙连续缺失.通过Mimics软件重建骨增量区3D模型,测量骨增量的体积及宽度;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平行投照根尖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高度.使用SPSS 26.0软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44例患者,年龄18~60(平均38.52±12.56)岁.共计122个位点,植入94枚种植体,其中A组44枚,B组50枚.A、B组每牙位骨增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每牙位骨增量宽度小于B组每牙位骨增量宽度(P<0.05);种植体周围骨质丧失高度随时间变化而增加(P<0.05);组别对种植体近中及远中骨边缘丧失高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学区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缺牙间隙对对骨增量体积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质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常见的14种慢性病共病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厦门市社区906例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设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慢病共存及不良方式共存现象,使用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06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9.5%,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58.9%。主要的不良生活方式是BMI异常(46.8%)、饮酒(40.5%)、睡眠时间少(37.9%)、缺乏锻炼(35.2%)、吸烟(32.8%)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232,95%CI:1.474~3.380,P<0.001)、高龄(OR=2.038,95%CI:1.234~3.365,P=0.001)、有慢性病家族史(OR=2.854,95%CI:1.943~4.194,P<0.001)、肥胖(OR=2.571,95%CI:1.096~6.033,P=0.030)、饮酒(OR=3.582,95%CI:2.531~5.071,P<0.001)、吸烟(OR=1.789,95%CI:1.172~2.732,P=0.007)、嗜盐(OR=1.818,95%CI:1.170~2.823,P=0.008)、嗜油(OR=2.023,95%CI:1.153~3.550,P=0.010)、睡眠质量差(OR=2.091,95%CI:1.360~3.215,P=0.001)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比例高。 结论 厦门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严重。肥胖、饮酒、吸烟、嗜盐、嗜油、睡眠质量差等行为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重要的可干预因素,社区工作者应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其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其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减少其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周敏  许震娟 《临床肺科杂志》2022,27(2):222-225,236
目的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延迟就医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希望能够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拟定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240例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医的时间进行分组,时间≥24h的延迟就医的患者为观察组,时间<24h的及时就医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文化水平、家庭年收入、在职状态、医疗保险和婚姻状况和APACHEⅡ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观念、个性化、系统逻辑和家庭氛围得分比对照组高(P<0.05)。Pearma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延迟就医时间与各个层面分数以及家庭动力总分呈现负相关性(P<0.05)。应变量为延迟就医为应变量,患者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为文化水平、家庭动力评分、职业状态、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和APACHEⅡ评分。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家庭动力总分与疾病观念、个性化、系统逻辑和家庭氛围得分与延迟就医时间呈现负相关性,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是家庭动力学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