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将大吞噬实验中的吞噬颗粒鸡红细胞换成酵母菌,硫代乙醇酸钠作为巨噬细胞刺激剂,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内吞噬作用的现象和功能,探索和改进实验方法。[方法] 小鼠经腹腔注射3%硫代乙醇酸钠溶液刺激活化腹腔巨噬细胞,96 h后经腹腔注射分别注射鸡红细胞悬液和酵母菌菌液,10、30、60 min后观察巨噬细胞体内吞噬鸡红细胞和酵母菌的现象,并分别测定其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 30 min就可观察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内吞噬鸡红细胞和酵母菌的现象,吞噬鸡红细胞和酵母菌的平均吞噬百分率分别为15.3%和18.9%,吞噬指数分别为19.3和45.9,结果显示酵母菌作为吞噬颗粒,吞噬细胞对其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均升高。[结论]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内吞噬酵母菌现象更明显,吞噬能力较大,而且省去制备鸡红细胞的时间,操作更方便,可作为一种稳定而简单体内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两大医学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陈凯先院士表示,从建立中西医统一的新医学的长远目标来看,当前中西医结合还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还需要长期努力。研究者们要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中西医结合的现状,立足实践,勇于探索,科学发展中西医结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现状以及人们对其接受程度。以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从全国10个省(直辖市)共选取16家医疗机构作为现场调研样本机构,并从中选取具有执业资格的30名临床专家大夫为调研对象。设置相关问题,进行一对一采访,并对访谈报告和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赞同中西医结合的从医人员有27名,占总人数90%,反对中西医结合的从医人员有3名,占总人数10%。总体而言,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人们对其接受度较高,但是仍处在发展初期,一线从医人员对其接受度仍存在差异,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列举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主要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2021年7月29日,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人才学科体系建设”课题组对吴以岭院士进行了专访,访谈的核心内容是中医治未病与建立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体系。吴院士表示:中医治未病和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的建立,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是找到学科的交叉点,即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5.
中医院校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尚未形成成熟课程体系,现有课程结构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混乱。通过打破传统的按学科进行教学的模式,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联合放化疗对癌症患者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循证医学的相关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e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中有关黄芪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癌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11月1日。使用Cochrane工具评价文献质量,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RCTs,1 3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在辅助癌症的放化疗治疗中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RR=1.96,95% CI(1.53,2.50)],提高患者CD3+[MD=7.47,95% CI(5.05,9.90)]、CD4+[MD=4.96,95% CI (3.84,6.09) ]、CD8+ [MD=7.47,95% CI (5.05,9.90) ]水平、CD4+/CD8+的值[MD=0.29,95% CI (0.20,0.14)],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RR=11.48,95% CI=(10.44,12.51)],改善放化疗引起的口干、黏膜损伤、皮炎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0 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协同放化疗治疗癌症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鉴于研究局限性,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s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黄丸对结肠癌肿瘤干细胞增殖、迁移及浸润能力的影响并研究其对肿瘤干细胞多能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荷瘤Balb/C小鼠,原代培养肿瘤干细胞,噻唑蓝(MTT)细胞毒性实验分别检测西黄丸对肿瘤干细胞及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西黄丸对肿瘤干细胞浸润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西黄丸对肿瘤干细胞多能干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西黄丸能有效抑制肿瘤干细胞及肿瘤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肿瘤细胞相比,西黄丸对肿瘤干细胞的直接毒作用更强,其IC50浓度更低;西黄丸还能抑制肿瘤干细胞浸润及迁移,显著下调多能干基因Sox2、Oct4及Nanog的表达。[结论]西黄丸能有效抑制结肠癌肿瘤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及浸润,并显著下调多能性基因的表达。西黄丸对肿瘤干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结肠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医中药是中国伟大的宝库,也是世界医学的瑰宝。中西医结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都日趋深入,成果斐然,世界瞩目。中医中药既要传承更要与时倶进,发展中西医结合,国家政策是引领,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是关键。中西医两种医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对比通脉养心丸干预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讨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其中脱失3例,最终纳入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通脉养心丸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与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相关性较大,经过通脉养心丸的治疗,血管紧张素Ⅰ、血浆内皮素升高,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下降(P0.05)。整体炎症因子水平有下降趋势。[结论]通脉养心丸调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生化基础与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有关,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纤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酸二铵组[60 mg/(kg·d)]、抗纤丸组[3 g/(kg·d)]。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橄榄油。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4周,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中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ST和ALT的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中胶原,α-SMA以及MDA的表达显著增加而SOD、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此外,肝组织中Nrf2、HO-1、Gclc和NQO1的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Nrf2、Gclc和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慢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相比,抗纤丸组降低了血清AST和ALT的水平;减少肝组织中胶原的含量、抑制α-SMA的表达;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同时升高肝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此外,能显著上调肝组织中Nrf2、HO-1、Gclc和NQO1的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Nrf2、Gclc和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抗纤丸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