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464篇
  免费   13052篇
  国内免费   8154篇
耳鼻咽喉   1558篇
儿科学   2685篇
妇产科学   1458篇
基础医学   11073篇
口腔科学   3108篇
临床医学   33621篇
内科学   19496篇
皮肤病学   2327篇
神经病学   5030篇
特种医学   87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5篇
外科学   17825篇
综合类   73871篇
预防医学   30195篇
眼科学   2811篇
药学   29062篇
  268篇
中国医学   30139篇
肿瘤学   7175篇
  2024年   1280篇
  2023年   5012篇
  2022年   4314篇
  2021年   4100篇
  2020年   4715篇
  2019年   5146篇
  2018年   5084篇
  2017年   3379篇
  2016年   4415篇
  2015年   4686篇
  2014年   13052篇
  2013年   9895篇
  2012年   11646篇
  2011年   12486篇
  2010年   12277篇
  2009年   12051篇
  2008年   11827篇
  2007年   12093篇
  2006年   11477篇
  2005年   11505篇
  2004年   10736篇
  2003年   9842篇
  2002年   8136篇
  2001年   7889篇
  2000年   8567篇
  1999年   8443篇
  1998年   7668篇
  1997年   7819篇
  1996年   7540篇
  1995年   6762篇
  1994年   6134篇
  1993年   4652篇
  1992年   4162篇
  1991年   3840篇
  1990年   3369篇
  1989年   2998篇
  1988年   1736篇
  1987年   1586篇
  1986年   1347篇
  1985年   1244篇
  1984年   1046篇
  1983年   978篇
  1982年   894篇
  1981年   733篇
  1980年   496篇
  1979年   326篇
  1978年   176篇
  1965年   120篇
  1964年   105篇
  1959年   9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Mimics对心脏进行三维重构,用3-matic进行模型优化以及模型误差分析,对左心室室壁运动做速度分布假设,基于UDF宏文件对左心室室壁运动编写程序,将血液视为非牛顿流体,采用动网格技术研究不同血压对左心室血液流动的影响。模拟发现当左心室收缩时,压力梯度明显,内部压力减小。当左心室舒张时,内部压力逐渐增高。二尖瓣口处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血压升高,左心室内剪切应力持续增大,极易破坏红细胞结构,产生溶血现象,导致心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在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结直肠癌患者适宜就医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17家三级甲等医院21894例首诊结直肠癌成年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EmpowerStats 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诊于中医院的有862例(3.93%),西医院的有8723例(39.85%),肿瘤专科医院的有12309例(56.22%)。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男性占比均大于女性,58-68岁患者占比最大。且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医疗付款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Ⅲ期患者占比最大,而就诊于中医院患者中结直肠癌Ⅳ期最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异地就诊比例(57.32%)大于本地,且就诊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中73.66%来自外地。患者来源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而在北京市内,西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中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海淀区、朝阳区及丰台区,肿瘤专科医院则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结论 应大力倡导年轻以及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向中医院分流,充分施展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发挥三级医院带动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跨省流动及提倡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4.
睡眠是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重要非训练策略之一,科学分析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各类因素和改善策略有助于在训练和比赛期最大化运动表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发现,运动员群体普遍存在睡眠问题,且该问题在比赛前后更为严重。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因素可分为运动类和非运动类,其中训练、比赛和旅行是运动员睡眠问题的主要致因。多导睡眠图、睡眠问卷/量表/日记、睡眠活动记录仪和手机App等是目前运动员睡眠的主要监测方法。睡眠问题对运动员不同运动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次最大强度下的重复冲刺能力、力量耐力和认知参与类运动表现影响的证据相对更为充分。增加睡眠时长、改善睡眠环境/睡前行为、营养补充、旅途调节和运动后恢复策略,是目前改善睡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IFF)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内固定术是用金属螺钉、钢板以保持骨折端的复位。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系统基础疾病,加之患者长期卧床,导致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较高。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具有起效快、作用完善的优点,安全效果更佳。本院于2017年11月21日收治1例10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医院多学科会诊,最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成功完成该患者的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随访患者已出院。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上皮内瘤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行胃镜检查的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及单纯CAG受试者资料,将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作为研究组,240例单纯CAG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发病部位、中医体质结果等信息,分析不同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与性别的关系,分析性别、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部位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的关系,比较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患者,不同年龄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65岁年龄段发病多见。CAG伴上皮内瘤变体质分布(兼挟体质纳入其中):血瘀质27例,湿热质100例,气郁质60例,阴虚质33例,痰湿质38例,气虚质45例,阳虚质48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5例,以湿热质为主。男性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痰湿质和气郁质;女性人群中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湿热质(11.6%)好发于45~55岁年龄段,气郁质(7.8%)、痰湿质(4.4%)和气虚质(5.3%)好发于56~65岁年龄段,阴虚质(3.6%)、阳虚质(6.6%)好发于>65岁年龄段。CAG伴上皮内瘤变质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其次是胃体、胃角,发生部位和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气郁质,然后是阳虚质和气虚质。单纯萎缩性胃炎也是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发病年龄段中老年人多见,男性人群体质以湿热质为多,女性人群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发病部位与中医体质无明显相关性,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血压控制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250例,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和血压控制不良组,每组各125例患者;同时纳入健康体检人员125人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血压、血尿酸水平以及血压控制情况信息,并进行认知水平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测,对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MoCA评分低于血压控制良好患者(P0.05),而血压控良好组患者MoCA评分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外,血压控制良好组和血压控制不良组中年龄≥65岁患者MoCA评分低于65岁组(P0.05);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结果显示,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定向力评分低于血压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6.88±1.43)比(7.37±2.15)和(7.47±1.44),均P0.05];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记忆力[(2.37±0.32)比(2.69±0.33)和(2.75±0.29)]、注意力和计算力[(2.40±0.75)比(2.86±0.71)和(3.24±0.82)]、回忆力[(1.26±0.69)比(1.46±0.39)和(1.64±0.46)]和语言力[(6.20±1.24)比(6.44±1.26)和(7.52±1.79)]评分低于血压控制良好组及对照组(均P0.05)。血压控制不良组年龄≥65岁患者定向力评分[(5.82±1.12)比(7.32±1.72),P0.05]和记忆力评分[(1.52±0.34)比(2.52±0.41),P0.05]低于年龄更小的同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压控制良好是认知水平的保护因素(OR值为0.574,P=0.007),男性、年龄增高、血糖增高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增高则为危险因素(OR值则分别为2.173、2.273、2.166和1.081,均P0.05)。结论与血压控制良好者比较,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合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认知水平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消通益方联合常规西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PCI术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CI术后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消通益方,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3%(P<0.01);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3%(P<0.05)。2组患者治疗后ST段及T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hs-CRP逐渐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7、14、30d时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清消通益方联合西药治疗PCI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疗效显著,可通过降低hs-CRP水平来降低PCI术后炎症因子从而稳定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