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上皮内瘤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行胃镜检查的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及单纯CAG受试者资料,将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作为研究组,240例单纯CAG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发病部位、中医体质结果等信息,分析不同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与性别的关系,分析性别、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部位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的关系,比较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患者,不同年龄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65岁年龄段发病多见。CAG伴上皮内瘤变体质分布(兼挟体质纳入其中):血瘀质27例,湿热质100例,气郁质60例,阴虚质33例,痰湿质38例,气虚质45例,阳虚质48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5例,以湿热质为主。男性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痰湿质和气郁质;女性人群中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湿热质(11.6%)好发于45~55岁年龄段,气郁质(7.8%)、痰湿质(4.4%)和气虚质(5.3%)好发于56~65岁年龄段,阴虚质(3.6%)、阳虚质(6.6%)好发于>65岁年龄段。CAG伴上皮内瘤变质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其次是胃体、胃角,发生部位和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气郁质,然后是阳虚质和气虚质。单纯萎缩性胃炎也是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发病年龄段中老年人多见,男性人群体质以湿热质为多,女性人群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发病部位与中医体质无明显相关性,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的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出血。老年患者伴发基础疾病多,ANVuGIB治疗较非老年患者更为棘手,故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目前应用急诊胃镜明确病因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已成为治疗ANVuGIB的首选方法。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ANVUGI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ANVUGIB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出现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好发于唇、颊、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医将此病归于口疮范畴,历代医家认为与寒、热、火、伏火、瘀、毒、湿等相关,病性多实,或虚,或虚实夹杂。本病发病因素复杂,临床迁延缠绵,西医上目前无根治性良药,中医药疗效得到医学界的认可。本文从内外施治、辨证论治、医家经验、单味中药疗效、针灸及其它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黄褐斑,是一种以颜面皮肤色素改变而呈现出局限性、或浅或深的褐色斑的常见面部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蝴蝶斑""面尘"等。中医认为"皮肤乃五脏之境",本病虽表现在皮肤,却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司及气血瘀滞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黄褐斑的诱因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相关,从而导致色素沉积~([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REG患者70例,按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脾胃湿热证组34例、脾胃虚弱证组36例;设正常对照组1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胃黏膜中IL-8、TNF-α、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IL-10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IL-8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组与脾胃虚弱组IL-8、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在RE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不是主要的促炎因子,TNF-α可能在促进RE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L-10可能在防止REG的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IL-8、TNF-α、IL-10在REG脾胃湿热证与脾胃虚弱证之间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化饮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胃黏膜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识别鉴定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相关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30例(治疗组),给予清化饮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健康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胃黏膜总蛋白,获得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经GS710扫描仪扫描后使用PDQuest 8.0软件分析获得差异蛋白质点。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胃镜下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病理疗效总有效率80%。健康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胃黏膜蛋白质点数依次为(510±22)个、(527±49)个、(526±30)个。经图像分析统计后发现: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21个蛋白表达上调,10个蛋白表达下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表达上调21个蛋白质中治疗后有18个表达降低,而表达下调10个蛋白质中有9个表达增强。结论清化饮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镜下及病理表现,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蛋白质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53、bFGF、PTEN 3种基因蛋白在湿热型大肠管状腺瘤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湿热型大肠管状腺瘤与上述3种基因蛋白表达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中医辨证为湿热证的大肠管状腺瘤患者为试验组,另随机选取20例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健康者为正常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比较P53、bFGF、PTEN蛋白在试验组与正常组,以及在试验组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组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①试验组P53、bF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试验组PTEN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②试验组中P53、bFGF在HGIN组表达强度高于LGIN组(P<0.05),PTEN在HGIN组表达强度低于LGIN组(P<0.05)。结论在大肠黏膜瘤变过程中伴随着P53、bFGF表达增强、PTEN表达下降的情况,三者表达变化可能与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检测P53、bFGF、PTEN 3种基因蛋白在湿热型大肠管状腺瘤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湿热型大肠管状腺瘤与上述3种基因蛋白表达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中医辨证为湿热证的大肠管状腺瘤患者为试验组,另随机选取20例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健康者为正常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比较P53、bFGF、PTEN蛋白在试验组与正常组,以及在试验组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组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①试验组P53、bF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试验组PTEN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②试验组中P53、bFGF在HGIN组表达强度高于LGIN组(P<0.05),PTEN在HGIN组表达强度低于LGIN组(P<0.05)。结论在大肠黏膜瘤变过程中伴随着P53、bFGF表达增强、PTEN表达下降的情况,三者表达变化可能与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正>杨春波系全国名老中医,其学术肇始于温病,发展于内科杂病,成熟于脾胃病。杨老师临证用药,受温病学的启发,以轻清、灵动为特点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用药经验,笔者因国家攻关课题之缘,有幸侍诊左右,临证一得,略叙于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