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导致股骨头塌陷和髋关节破坏,但其真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因此建立实验性动物模型是目前研究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将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以抽签法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激素组,注射甲基泼尼松龙3次;单次内毒素组,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4 h后,立即注射甲基泼尼松龙3次;双次内毒素组,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24 h后重复给药1 次,随后注射甲基泼尼松龙3次。造模前及造模后行X射线片、MRI 检查及组织学检查、透射电镜观察,并计算空骨陷窝率。 结果与结论:造模第8周时激素组、单次内毒素组、双次内毒素组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 0.01),并且双次内毒素组空骨陷窝率明显高于激素组和单次内毒素组(P < 0.01)。双次内毒素组较激素组及单次内毒素组股骨头出现坏死的时间更早、坏死的效果更显著,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越来越明显。说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实施双次内毒素与激素联合诱发股骨头坏死出现最早、坏死效果最明显,且骨陷窝空虚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甲基泼尼松龙;激素;内毒素;动物模型;骨陷窝  相似文献   

2.
背景:动物实验表明脂联素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临床研究发现脂联素和骨密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评价髋关节内直接注射重组大鼠脂联素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诱导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模型。随后将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右侧髋关节内分别注入1 μg、10 μg的重组脂联素;生理盐水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4周后行X射线平片观察,光镜下观察股骨头坏死和修复的程度。分析骨小梁面积、空骨陷窝数、软骨下骨血管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股骨头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X射线片无异常发现,生理盐水组、低剂量组显示股骨头密度不均骨小梁模糊;高剂量组股骨头形态和骨密度均正常。大体所见空白对照组骨质硬,生理盐水组骨质明显疏松,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骨质硬度介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之间。光镜显示空白对照组股骨头软骨、骨小梁、骨细胞、空骨陷窝、毛细血管数及骨髓造血组织均正常,而生理盐水组明显异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高剂量组结果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P < 0.01),低剂量组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生理盐水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高于其余3组(P < 0.01)。结果表明,髋关节内直接注射重组脂联素可促进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例中凋亡的骨细胞增多,因此认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细胞凋亡所致,而并非缺血性坏死。 目的:观察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 3,caspase-3)的表达,以及阿仑磷酸钠的干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2007-02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Wiste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模型组、藻酸双酯钠组、阿仑磷酸钠组、联合用药组,20只/组。藻酸双酯钠片为吉林东丰制药厂产品,阿仑磷酸钠为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给予醋酸泼尼松龙臀肌注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藻酸双酯钠组、阿仑磷酸钠组分别灌服对应药物,联合用药组灌服藻酸双酯钠+阿仑磷酸钠。各组肌注用药1次/周,灌服药1次/d,实验持续6周。所有大鼠均强迫间断站立,4 h/d。 主要观察指标:光镜观察股骨头病理变化。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股骨头组织bcl-2、caspase-3的表达。 结果:给药第4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模型组股骨头坏死现象明显,骨小梁变细甚至断裂,空骨陷窝数量明显增多(t=2.629,P < 0.01);藻酸双酯钠组骨小梁和空骨陷窝数量介于前2组之间(t=1.713,P < 0.01);阿仑磷酸钠组、联合用药组骨小梁和空骨陷窝数量接近正常对照组(t=1.462,t=1.657,P > 0.05)。与激素模型组比较,藻酸双酯钠组、阿仑磷酸钠组、联合用药组股骨头组织bcl-2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t=2.146,P < 0.05;t=2.815,P < 0.01;t=2.947,P < 0.01),caspase-3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t=2.97,P < 0.01;t=2.462,P < 0.01;t=1.854,P < 0.05),其中阿仑磷酸钠组及联合用药组升高尤为明显(t=2.503,t=1.959,P < 0.05)。 结论:大剂量激素可能通过抑制bcl-2表达和促进caspase-3表达引起股骨头坏死。阿仑磷酸钠可能通过与其相反的途径来防止骨细胞凋亡,从而预防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4.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单纯应用低剂量激素作用于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并观察造模效果。 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每周经臀肌注射4 mg/k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迫使动物直立进食、饮水,以增加股骨头的负重。 结果与结论:肌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后,白兔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活动减少、体质量减轻等。给药4周后,兔血清总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P < 0.05);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分别在给药6,8周后明显增高 (P <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给药4周后,兔股骨头骨髓腔内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给药6周后,空骨陷窝率增大;给药8周后,骨小梁稀疏变细、结构紊乱,软骨区可见死骨形成及部分性坏死和软骨面塌陷。说明单纯注射低剂量激素可以复制出典型的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5.
背景:激素的应用已经成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的首要原因。 目的:拟应用马血清与皮质醇激素联合制备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模型,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激素联合马血清组静脉注射马血清10 mL/kg,3周后再次注射马血清6 mL/kg,再2周后注射甲强龙45 mg/kg,1次/d,连续5 d。激素组注射甲强龙45 mg/kg,1次/d,连续5 d。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激素给予前及激素注射后1,3,7和14 d检测定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于激素注射后第2、4、8周行股骨头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和激素组大白兔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分别于激素注射后1 d 和3 d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MRI检测结果显示,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大白兔股骨头于激素注射后第4周出现坏死信号;激素组第8周出现坏死信号。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大白兔于激素注射第4周时股骨头出现骨小梁部分变细、断裂,空骨陷窝增加;第8周骨小梁稀疏、破碎,脂肪细胞增大,空骨陷窝明显增大。激素组病理坏死程度各时段均较激素联合马血清组轻。结果表明,激素联合马血清方法可成功制备股骨头坏死早期模型。  相似文献   

6.
背景:力学载荷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表现更为典型。 目的: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正常负重和超负重模型,对使用激素后不同时段大鼠股骨头进行观察,探究在力学载荷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的相关改变。 方法:4月龄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鼠均臀肌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20 mg/kg),1次/周,共计8周。实验组,置于1 km/h跑步机中,强迫其跑动,形成股骨头坏死超负重模型;对照组,生理状态下正常负重。分别于2,4,6,8周处死大鼠,取右侧股骨头标本,于EnduraTEC ELF3200生物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系统行压力测定,计算样本纵向最大位移、刚度吸收等生物力学参数,计算空骨陷窝数,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法Bcl-2染色,比较不同组之间的累计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8周时病理学呈股骨头坏死表现,各个时期股骨头骨小梁宽度、刚度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最大形变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 < 0.05)。实验组Bcl-2累计吸光度与对照组比较,第4周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Bcl-2表达随激素注射时间增加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力学载荷使骨细胞凋亡明显,软骨细胞坏死修复增加,并增多骨小梁断裂,不利于保护骨小梁的完整性,成为引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直接外部因素,并出现更显著的股骨头坏死表现。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细胞凋亡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而活化的半胱天冬酶3可作用于其他半胱天冬酶家族成员,使蛋白酶级联反应放大,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但半胱天冬酶3参与的骨细胞凋亡与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研究则罕见报道。 目的:采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强迫兔直立负重的方法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并测定骨细胞半胱天冬酶3活性。 方法:将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每周3次臀肌注射地塞米松,每日强迫兔直立1 h,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3,6,9和12周处死动物,取其双侧股骨头,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对-硝基酰苯胺比色法测定骨细胞半胱天冬酶3活性。 结果与结论:给药3周后,模型组光镜下可见脂肪细胞肥大和增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数量相对减少;给药6周后,模型组空骨陷凹率均大于对照组(P < 0.05);给药9周后,模型组出现骨小梁变细、断裂,电镜下见模型组部分骨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集,核固缩和碎裂等凋亡特征。给药6周后,模型组骨细胞半胱天冬酶3活性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以此推论采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强迫兔直立负重可以诱导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半胱天冬酶3参与的骨细胞凋亡可能与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普伐他汀可通过上调内源性骨形成蛋白2、核心结合因子α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坏死股骨头修复的作用。 目的:验证性观察普伐他汀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大体和光镜下的组织学改变,并进行相互比较和印证。 方法:将80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只,实验组62只。向实验组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0 μg/kg) 2次,注射间隔24 h。并于第2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臀肌注射甲强龙(20 mg/kg)3次,注射间隔24 h,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造模第5周,将造模成功的39只新西兰白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其中的36只至模型组和他汀组,每组18只。他汀组以普伐他汀(1.2 mg/kg)灌胃,1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造模后8,12,16周,取股骨头,分别进行大体和光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及光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出现明显的骨坏死灶,骨髓腔内可见大量脂肪细胞增生;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骨细胞受损程度较轻,骨小梁密度较高,空骨陷窝比率较少,骨坏死面积和髓腔内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骨坏死修复迹象明显。说明普伐他汀可有效促进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建立与股骨头坏死病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 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20)和对照组(n=10)。模型组经耳缘静脉注射2次10 μg/kg的脂多糖,再肌肉注射3次地塞米松25 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4周后,CT扫描显示模型组兔股骨头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不均匀。显微CT观察发现,模型组骨体积分数、骨矿物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小梁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骨小梁间隙高于对照组(P < 0.05)。组织学切片见模型组骨细胞陷窝空疏,脂肪细胞增多,部分血管栓塞,其中存活动物的骨坏死率和骨陷窝空虚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可有效建立骨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中药淫羊藿可以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症状,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探讨淫羊藿提取液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初步效果。 方法:清洁级SD成年雄性大鼠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0.4,0.2 g/mL淫羊藿提取液或生理盐水干预,并设立未造模的空白对照组。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变化情况,解剖出股骨头并切片光镜下观察骨密度变化情况,计算空骨陷窝比率,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股骨头疏松,易于凿切,血脂升高,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率增高,髓腔脂肪细胞增多;而淫羊藿高、低剂量组的上述病变情况有不同程度减低,以淫羊藿高剂量组病变程度最低。结果表明,淫羊藿提取液能够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流变因素,改善脂肪代谢紊乱,促进堆积脂肪代谢的作用;还能够促进体外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股骨头骨再生,改变股骨头内环境向好的方向转变,防治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为淫羊藿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中,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各种股骨头坏死治疗新方法的发展需要能够模拟人股骨头坏死自然病程动物模型的基础实验。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马血清和低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建立激素性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 方法:2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动物注入马血清,间隔2周后,再次注入马血清,第1次注射马血清后24 h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每隔1周注射1次,共8周。对照组动物单纯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于第1次注射马血清前、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后2,4,8周行血液学检查。并分别于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后4,8周行MRI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2,4,8周实验组三酰甘油、胆固醇均明显上升(P < 0.05);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明显下降(P < 0.05)。4周实验组MRI显示部分动物可见局部信号改变,8周时可见皮质下出血;对照组比较,4,8周实验组骨髓周围有坏死的骨髓细胞碎片存在,空骨陷窝率逐渐增加(P < 0.01);4周时实验组个别骨细胞结构模糊不清,或有大空泡;8周时部分骨细胞核破裂、核溶解,凋亡细胞大量出现,骨胶原结构排列紊乱。结果证实联合运用激素和马血清明显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能够较好地建立激素性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临床和实验研究多方面证明,以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有较好的效果。 目的:验证桃红四物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局部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重复测量设计,于2006-04/2007-10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0) g。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和模型组36只。桃红四物汤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组成。 方法:模型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4.5 mg/kg,经6周诱导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模型,空白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6周后处死空白组4只和模型组4只,进行光、电镜观察,确定造模成功。随后将其余32只模型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治疗组16只和对照组16只,分别灌服桃红四物汤12.3 mL/(kg•d)[相当于生药9.2 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于灌胃后第6,8周检测股骨头局部微血管密度的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股骨头组织超微结构。②苏木精-伊红染色股骨头组织形态学观察。③股骨头局部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 结果:光镜观察:激素可使模型组空缺骨陷窝数明显增多,骨小梁细疏,髓腔脂肪细胞增大、增多,与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 < 0.01)。电镜观察:模型组骨细胞数量减少,退变固缩或出现出现脂滴,成骨细胞减少,髓内脂肪细胞增大、增多,空白组骨细胞富含粗面内质网,多聚核糖体多,线粒体发达,嵴结构清晰,核异染色质丰富,核仁可见。股骨头局部微血管密度:治疗组股骨头局部微血管密度逐渐增高,对照组股骨头局部微血管密度较治疗组明显减低,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 < 0.01)。 结论:桃红四物汤可促进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头局部微血管的生长,改善股骨头局部血运,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引起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非创伤性致病因素是激素的大量使用,尽管激素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密切,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目的:通过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并检测脂质代谢指标,以探讨脂质代谢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方法:20只健康日本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通过联合应用马血清和甲泼尼龙建立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开始注射甲泼尼龙针后第2,4,6,8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于第2,4,6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只动物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检查;于第8周,剩余动物行DR、CT检查后处死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DR检查显示双侧骨密度降低,骨骺线不清,骨质网状结构模糊;CT显示骨质网状结构密度降低,呈点状分布,骨皮质变薄,骨质疏松,骨骺线不清;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骨小梁结构不清,排列紊乱,骨髓内脂肪细胞增多,骨细胞缺失,血栓形成,肥大细胞增生,而对照组的DR、C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造模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P < 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果证实,联合应用马血清和激素可成功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脂质代谢紊乱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前面的研究显示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对实验动物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血管再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修复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组织学改变。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8-1~2009-1年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肋骨通过一系列包括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以及冻干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部分脱蛋白骨(PDPB)。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FGF)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与部分脱蛋白骨复合制备aFGF/PDPB人工骨植入物。 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肋骨通过一系列包括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以及冻干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部分脱蛋白骨(PDPB)。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FGF)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与部分脱蛋白骨复合制备aFGF/PDPB人工骨植入物。于2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实验动物双侧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去除50%松质骨,95%酒精处理30分钟制备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PDPB组和aFGF/PDPB组。单纯PDPB组植入PDPB,aFGF/PDPB组植入aFGF/PDPB,而空白组不知如任何材料。24只动物分别于第2周,第四周和第八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检查。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周处死动物,获取标本行HE染色组织学检查。 结果:空白组第8周缺损区被纤维结缔组织填充,在交界处有少量骨样组织形成。PDPB组第四周有少量新骨生成,髓腔形成,第8周较多植入物吸收,髓腔形成,有很多成骨细胞及髓细胞分布其中。aFGF/PDPB组各时间点都普遍优于单纯PDPB组,第8周植入物已被新骨取代,髓腔形成有很多骨髓细胞分布其中,骨小梁交界处有多量成骨细胞,同时有少量破骨细胞存在可能参与骨塑形,骨陷窝可见成熟骨细胞。 结论:由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与部分脱蛋白骨构建的aFGF/PDPB具有较好的修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理变化可能与激素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有关。 目的:观察土鳖虫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促进作用。 方法: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对照组和空白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用不同剂量含药血清配制的培养液(1 L培养基中含100 g含药血清),同时加地塞米松至终浓度10-6 mol/L;对照组加入含生理盐水血清的培养液,同时加地塞米松至终浓度10-6 mol/L;空白组加入含生理盐水血清的培养液,不加地塞米松。检测干预6 d后各组细胞内成骨标志物Ⅰ型胶原mRNA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干预6 d后,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Ⅰ型胶原 mRNA表达对照组较空白组明显降低,而中药各组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土鳖虫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不仅是改善股骨头的微循环,还与其抑制激素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尚无能较好地反映激素诱导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变化过程的疾病模型,从而影响了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观察。 目的:通过给予兔大剂量地塞米松诱导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为临床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6/2005-08在安徽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3.0~3.2 kg。地塞米松由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规格5 g/L。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给予臀肌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d),对照组臀肌注射生理盐水2 mL/只,共6周。 主要观察指标:于应用激素前后作血脂、凝血酶原时间检测,于2,4,6周行X射线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股骨头病理变化过程。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自第2周开始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三酰甘油水平从第1周起明显升高(P < 0.01),凝血酶原时间从第2周起明显缩短(P < 0.05),于第4周开始出现骨密度不均匀,6周时变化为股骨头软骨下区可见不规则的囊性透亮区,有局限性骨密度增高、硬化,关节间隙正常,骨小梁毛糙、变形,股骨干周围骨皮质变薄,2周时光镜下见骨髓腔内脂肪细胞明显增多、肥大,4周以后出现典型骨坏死;电镜观察坏死骨细胞经历了变性、坏死、溶解的病理过程。 结论: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成功诱导建立了兔股骨头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