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证实桃红四物汤可对抗激素的作用,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防治作用。制备兔典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拟进一步验证桃红四物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流变学和局部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10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其中54只采用贺氏造模法制作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其余6只为正常组。造模6周后麻醉处死6只模型兔,与正常组对比确定造模成功。将42只造模成功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n =21)。②实验方法及评估:激素对照组以生理盐水7 mL/kg治疗,1次/d;中药治疗组以桃红四物汤7 mL/kg治疗,1次/d。于治疗后第1,2,4周各组分别处死7只动物,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股骨头局部微血管密度。 结果:42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第1,2,4周激素对照组兔全血高切和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中药治疗组(P < 0.05~0.01),并且随着中药治疗时间的延长,中药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趋于正常,与激素对照组的差异更明显。②治疗后第1,2,4周中药治疗组兔股骨头局部微血管密度均高于激素对照组(P < 0.05~0.01)。 结论:桃红四物汤能降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兔血液黏度,促进股骨头局部微血管的再生,改善股骨头局部血运,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普伐他汀可通过上调内源性骨形成蛋白2、核心结合因子α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坏死股骨头修复的作用。 目的:验证性观察普伐他汀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的超微结构改变。 方法:将80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只,实验组62只。实验组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造模第5周,以随机数字表法分配36只模型兔至模型组和他汀组,每组18只。他汀组以普伐他汀(1.2 mg/kg)1次/d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造模后8,12,16周,截取股骨头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骨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大部分骨陷窝内骨细胞消失,残存的骨细胞内脂肪沉积增多;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骨细胞受损程度较轻,形态基本正常,胞浆内脂肪沉积少。说明普伐他汀可有效促进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表明普伐他汀可通过上调内源性骨形成蛋白2、核心结合因子α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坏死股骨头修复的作用。 目的:验证性观察普伐他汀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大体和光镜下的组织学改变,并进行相互比较和印证。 方法:将80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只,实验组62只。向实验组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0 μg/kg) 2次,注射间隔24 h。并于第2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臀肌注射甲强龙(20 mg/kg)3次,注射间隔24 h,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造模第5周,将造模成功的39只新西兰白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其中的36只至模型组和他汀组,每组18只。他汀组以普伐他汀(1.2 mg/kg)灌胃,1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造模后8,12,16周,取股骨头,分别进行大体和光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及光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出现明显的骨坏死灶,骨髓腔内可见大量脂肪细胞增生;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骨细胞受损程度较轻,骨小梁密度较高,空骨陷窝比率较少,骨坏死面积和髓腔内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骨坏死修复迹象明显。说明普伐他汀可有效促进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组织学及病理学研究证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理变化是股骨头骨髓内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这可能与激素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有关。目前被很多学者用来解释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大剂量激素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在诱导成脂的同时给予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干预。检测干预6 d后细胞内成脂标志物三酰甘油、PPARγ mRNA和aP2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可对抗激素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酰甘油、PPARγ mRNA和aP2 mRNA表达的增加。提示桃红四物汤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不仅是改善股骨头的微循环,同时还与其抑制激素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细胞凋亡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而活化的半胱天冬酶3可作用于其他半胱天冬酶家族成员,使蛋白酶级联反应放大,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但半胱天冬酶3参与的骨细胞凋亡与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研究则罕见报道。 目的:采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强迫兔直立负重的方法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并测定骨细胞半胱天冬酶3活性。 方法:将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每周3次臀肌注射地塞米松,每日强迫兔直立1 h,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3,6,9和12周处死动物,取其双侧股骨头,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对-硝基酰苯胺比色法测定骨细胞半胱天冬酶3活性。 结果与结论:给药3周后,模型组光镜下可见脂肪细胞肥大和增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数量相对减少;给药6周后,模型组空骨陷凹率均大于对照组(P < 0.05);给药9周后,模型组出现骨小梁变细、断裂,电镜下见模型组部分骨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集,核固缩和碎裂等凋亡特征。给药6周后,模型组骨细胞半胱天冬酶3活性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以此推论采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强迫兔直立负重可以诱导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半胱天冬酶3参与的骨细胞凋亡可能与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由于骨细胞是股骨头的主要功能细胞,因此股骨头中骨细胞的凋亡及影响凋亡的因子已经成为目前探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 目的:观察兔股骨头缺血坏死过程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 的表达变化,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试验,于2007-12/2008-09在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3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缺血后3,6,12,24,48,96 h)共7组,每组5只。 方法:实验组采用开放手术中断兔股骨头血供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对照组动物仅进行皮肤切开和肌肉分离至关节囊的手术。在缺血的不同时间段对股骨头内骨细胞以及Bcl-2、Bax两种蛋白进行测试及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来观测股骨头缺血后3,6,12,24,48,96 h股骨头内骨细胞陷窝变化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 结果:缺血12 h内苏木精-伊红染色见骨细胞变化较少,48 h出现部分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消失,96 h空骨陷窝出现百分比明显高于48 h和对照组的 (P < 0.01)。Bcl-2在缺血后3 h开始出现阳性表达,缺血后12 h出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Bax在缺血后3 h开始出现阳性表达,高峰出现在缺血后24 h;bcl-2/bax在24 h最小,然后逐渐升高。 结论: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过程中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变化说明其参与了股骨头细胞凋亡及股骨头缺血坏死过程,结合bcl-2/bax比率变化显示bcl-2、bax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中通过调控骨细胞凋亡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动物实验显示,激素可导致股骨头内毛细血管明显充盈不良,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密度明显下降,软骨下松质骨内微血管数明显减少,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激素诱导骨坏死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方法:将中国大耳白兔以抽签法随机分马血清加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单纯甲基强的松龙组。参考Matsui的方法制备典型的兔骨坏死动物模型,马血清加甲基强的松龙组经耳缘静脉注射马血清10 mL/kg,间隔2周后,再次相同剂量及方法注射马血清,间隔2周后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5 mg/(kg•d),连续5 d。对照组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5 mg/(kg•d),连续5 d。采用RT-RCR技术检测两组用药前、用药后7,14 d,第1次用激素后1,3,7,21,35,49 d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并进行微血管计数。 结果与结论:使用马血清后7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增高,此后呈缓慢回落状态,在应用激素后1 d回落到正常用药前水平,随着应用激素时间的延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量逐渐减低,以第7,21天为显著(P < 0.05),以后逐渐回升,但不能达到正常水平;微血管计数数量逐渐减少,在21 d时减少最明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量呈正相关。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抑制了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了骨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使骨组织局部缺血、缺氧状态难以修复重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骨组织微血管数量及骨坏死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建立与股骨头坏死病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 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20)和对照组(n=10)。模型组经耳缘静脉注射2次10 μg/kg的脂多糖,再肌肉注射3次地塞米松25 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4周后,CT扫描显示模型组兔股骨头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不均匀。显微CT观察发现,模型组骨体积分数、骨矿物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小梁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骨小梁间隙高于对照组(P < 0.05)。组织学切片见模型组骨细胞陷窝空疏,脂肪细胞增多,部分血管栓塞,其中存活动物的骨坏死率和骨陷窝空虚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可有效建立骨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9.
背景:引起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非创伤性致病因素是激素的大量使用,尽管激素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密切,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目的:通过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并检测脂质代谢指标,以探讨脂质代谢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方法:20只健康日本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通过联合应用马血清和甲泼尼龙建立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开始注射甲泼尼龙针后第2,4,6,8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于第2,4,6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只动物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检查;于第8周,剩余动物行DR、CT检查后处死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DR检查显示双侧骨密度降低,骨骺线不清,骨质网状结构模糊;CT显示骨质网状结构密度降低,呈点状分布,骨皮质变薄,骨质疏松,骨骺线不清;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骨小梁结构不清,排列紊乱,骨髓内脂肪细胞增多,骨细胞缺失,血栓形成,肥大细胞增生,而对照组的DR、C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造模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P < 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果证实,联合应用马血清和激素可成功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脂质代谢紊乱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中药淫羊藿可以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症状,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探讨淫羊藿提取液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初步效果。 方法:清洁级SD成年雄性大鼠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0.4,0.2 g/mL淫羊藿提取液或生理盐水干预,并设立未造模的空白对照组。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变化情况,解剖出股骨头并切片光镜下观察骨密度变化情况,计算空骨陷窝比率,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股骨头疏松,易于凿切,血脂升高,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率增高,髓腔脂肪细胞增多;而淫羊藿高、低剂量组的上述病变情况有不同程度减低,以淫羊藿高剂量组病变程度最低。结果表明,淫羊藿提取液能够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流变因素,改善脂肪代谢紊乱,促进堆积脂肪代谢的作用;还能够促进体外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股骨头骨再生,改变股骨头内环境向好的方向转变,防治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为淫羊藿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容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药鹿茸具有骨生长因子,能促进伤口愈合、组织修复,可能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鹿茸粉对大鼠激素诱导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治疗组。1周2次臀部肌肉注射给予地塞米松 (30 mg/kg),连续6周。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按200,400,800 mg/kg剂量灌胃鹿茸粉,每天1次,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量生理盐水。治疗2个月后,测量大鼠血脂水平,取两侧股骨头测量骨密度、病理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结果与结论:类固醇激素干预后,大鼠造成明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损伤,经过治疗后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损伤骨组织明显恢复,与模型组相比,骨密度增高,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股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升。提示鹿茸粉能通过增加骨形成,改善脂肪代谢和增加血管形成来治疗激素诱导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 104 U,罂粟硷30 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 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 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面的研究显示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对实验动物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血管再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修复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组织学改变。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8-1~2009-1年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肋骨通过一系列包括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以及冻干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部分脱蛋白骨(PDPB)。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FGF)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与部分脱蛋白骨复合制备aFGF/PDPB人工骨植入物。 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肋骨通过一系列包括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以及冻干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部分脱蛋白骨(PDPB)。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FGF)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与部分脱蛋白骨复合制备aFGF/PDPB人工骨植入物。于2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实验动物双侧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去除50%松质骨,95%酒精处理30分钟制备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PDPB组和aFGF/PDPB组。单纯PDPB组植入PDPB,aFGF/PDPB组植入aFGF/PDPB,而空白组不知如任何材料。24只动物分别于第2周,第四周和第八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检查。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周处死动物,获取标本行HE染色组织学检查。 结果:空白组第8周缺损区被纤维结缔组织填充,在交界处有少量骨样组织形成。PDPB组第四周有少量新骨生成,髓腔形成,第8周较多植入物吸收,髓腔形成,有很多成骨细胞及髓细胞分布其中。aFGF/PDPB组各时间点都普遍优于单纯PDPB组,第8周植入物已被新骨取代,髓腔形成有很多骨髓细胞分布其中,骨小梁交界处有多量成骨细胞,同时有少量破骨细胞存在可能参与骨塑形,骨陷窝可见成熟骨细胞。 结论:由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与部分脱蛋白骨构建的aFGF/PDPB具有较好的修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导致股骨头塌陷和髋关节破坏,但其真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因此建立实验性动物模型是目前研究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将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以抽签法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激素组,注射甲基泼尼松龙3次;单次内毒素组,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4 h后,立即注射甲基泼尼松龙3次;双次内毒素组,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24 h后重复给药1 次,随后注射甲基泼尼松龙3次。造模前及造模后行X射线片、MRI 检查及组织学检查、透射电镜观察,并计算空骨陷窝率。 结果与结论:造模第8周时激素组、单次内毒素组、双次内毒素组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 0.01),并且双次内毒素组空骨陷窝率明显高于激素组和单次内毒素组(P < 0.01)。双次内毒素组较激素组及单次内毒素组股骨头出现坏死的时间更早、坏死的效果更显著,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越来越明显。说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实施双次内毒素与激素联合诱发股骨头坏死出现最早、坏死效果最明显,且骨陷窝空虚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甲基泼尼松龙;激素;内毒素;动物模型;骨陷窝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理变化可能与激素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有关。 目的:观察土鳖虫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促进作用。 方法: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对照组和空白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用不同剂量含药血清配制的培养液(1 L培养基中含100 g含药血清),同时加地塞米松至终浓度10-6 mol/L;对照组加入含生理盐水血清的培养液,同时加地塞米松至终浓度10-6 mol/L;空白组加入含生理盐水血清的培养液,不加地塞米松。检测干预6 d后各组细胞内成骨标志物Ⅰ型胶原mRNA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干预6 d后,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Ⅰ型胶原 mRNA表达对照组较空白组明显降低,而中药各组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土鳖虫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不仅是改善股骨头的微循环,还与其抑制激素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中,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各种股骨头坏死治疗新方法的发展需要能够模拟人股骨头坏死自然病程动物模型的基础实验。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马血清和低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建立激素性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 方法:2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动物注入马血清,间隔2周后,再次注入马血清,第1次注射马血清后24 h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每隔1周注射1次,共8周。对照组动物单纯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于第1次注射马血清前、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后2,4,8周行血液学检查。并分别于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后4,8周行MRI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2,4,8周实验组三酰甘油、胆固醇均明显上升(P < 0.05);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明显下降(P < 0.05)。4周实验组MRI显示部分动物可见局部信号改变,8周时可见皮质下出血;对照组比较,4,8周实验组骨髓周围有坏死的骨髓细胞碎片存在,空骨陷窝率逐渐增加(P < 0.01);4周时实验组个别骨细胞结构模糊不清,或有大空泡;8周时部分骨细胞核破裂、核溶解,凋亡细胞大量出现,骨胶原结构排列紊乱。结果证实联合运用激素和马血清明显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能够较好地建立激素性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在高承重区的髋关节,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无菌性骨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对坏死的股骨头具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以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ur head,Femur head necrosis,Osteonecrosi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Multipotent stem cell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9-04);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89-01/2009-04)。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和功能、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和病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研究;排除重复文献。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800余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8篇文献进行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软骨细胞、骨细胞和脂肪细胞。随着干细胞工程的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一种修复骨坏死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章叙述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病理,分析了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论依据,通过比较国内外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来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希望以此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由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治疗方法尚不理想。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骨髓腔内注射预防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和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细胞病理学观察,于2005-04/2007-05在遵义医学院完成。 材料:健康家兔30只,雌雄各半,6月龄,体质量(2.5±0.25)kg, 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每组10只。丹参注射液。 方法:对照组臀肌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每次7.5 mg/kg,每周2次,共8周。预防组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制作糖皮质激素诱导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同时采用髂骨穿刺针在股骨第三转子尖下方0.3~0.5 cm处由外向内上方穿入后注入丹参注射液,每侧0.4 mL/kg,每周2次,共8周。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3组家兔血脂、血钙磷、X射线、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模型组血清钙和钙磷乘积明显降低,X射线示股骨头密度不均,可见大小不一的囊状透亮区,部分骨小梁模糊不清,但股骨头保持完整,关节间隙正常;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股骨头在血流、血池相放射性分布稀疏,延迟相放射性异常浓聚;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股骨头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结构紊乱,骨髓明显坏死和脂肪化,空骨陷窝率明显增多。预防组血清钙、血清钙磷乘积升高;X射线示除骨小梁略微不清外,股骨头形态和骨密度均接近正常;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动态与静态图像已接近正常兔核素放射性骨显像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骨小梁变细不明显,排列较规则,陷窝内骨细胞数量稍有减少,细胞核固缩边聚现象不严重,空骨陷窝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空骨陷窝率而产生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例中凋亡的骨细胞增多,因此认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细胞凋亡所致,而并非缺血性坏死。 目的:观察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 3,caspase-3)的表达,以及阿仑磷酸钠的干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2007-02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Wiste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模型组、藻酸双酯钠组、阿仑磷酸钠组、联合用药组,20只/组。藻酸双酯钠片为吉林东丰制药厂产品,阿仑磷酸钠为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给予醋酸泼尼松龙臀肌注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藻酸双酯钠组、阿仑磷酸钠组分别灌服对应药物,联合用药组灌服藻酸双酯钠+阿仑磷酸钠。各组肌注用药1次/周,灌服药1次/d,实验持续6周。所有大鼠均强迫间断站立,4 h/d。 主要观察指标:光镜观察股骨头病理变化。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股骨头组织bcl-2、caspase-3的表达。 结果:给药第4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模型组股骨头坏死现象明显,骨小梁变细甚至断裂,空骨陷窝数量明显增多(t=2.629,P < 0.01);藻酸双酯钠组骨小梁和空骨陷窝数量介于前2组之间(t=1.713,P < 0.01);阿仑磷酸钠组、联合用药组骨小梁和空骨陷窝数量接近正常对照组(t=1.462,t=1.657,P > 0.05)。与激素模型组比较,藻酸双酯钠组、阿仑磷酸钠组、联合用药组股骨头组织bcl-2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t=2.146,P < 0.05;t=2.815,P < 0.01;t=2.947,P < 0.01),caspase-3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t=2.97,P < 0.01;t=2.462,P < 0.01;t=1.854,P < 0.05),其中阿仑磷酸钠组及联合用药组升高尤为明显(t=2.503,t=1.959,P < 0.05)。 结论:大剂量激素可能通过抑制bcl-2表达和促进caspase-3表达引起股骨头坏死。阿仑磷酸钠可能通过与其相反的途径来防止骨细胞凋亡,从而预防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