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01~2004—12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重型颅脑外伤后24h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组和无急性肾功能衰竭组,对两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18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32例(17.6%)在颅脑损伤后24h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6例必须行肾脏替代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较无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死亡率高。结论重视重型颅脑外伤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积极预防可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临床经验。结果出院时按GOS评价:良好43例,中残10例,曹残6例,植物2例;死亡3例。结论正确认识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发生原凶、及时手术、术后正确地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和减轻术后脑梗塞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分析(附73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及死亡组中各种因素的构成比,确定其对预后的影响。统计方法使用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生存30例,其中恢复良好5例,轻中残9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3例,死亡率为58.9%。结论老年重型颅脑外伤(TBI)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原发性昏迷时间等指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的主要临床特征和预防、治疗对策。方法 对5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MSOF的45例患者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及各种指标的监测。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MSOF的发生率7.68%;既往有疾病的器官发生MSOF机率较高,达69%;颅脑损伤越重,MSOF发生率越高,GCS 6~8分者MSOF发生率为3.4%,3~5分者发生率为8.1%,脑疝者发生率为10.4%;死亡31例,病死率68%。结论 早期开颅手术,解除颅内高压,控制肺部感染,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加强对器官功能的支持,可降低MSO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3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3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MOF提供帮助。方法 对3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MOF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37例MOF患者中共有111个器官(系统)功能衰竭,其中肺脏33例(89.2%),胃肠道24例(64.9%),肾脏21例(56.8%)。死亡27例,病死率为72.9%。存活的10例患者按照格拉斯哥结果量表评分,恢复良好2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废6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MOF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诱因和早期预防是降低MOF发生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介绍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经验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结果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9例(39.6%),中残8例(16.7%),重残6例(12.5%),植物状态3例(6.2%),死亡12例(25.0%)。直接死亡原因:原发脑干损伤并发脑内血肿6例,慢性全身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直视下脑疝复位可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评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进行评估及分析。方法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对30例MOF患儿及时清理呼吸道,纠正贫血,同时行24h心电监护,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并经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中,器官衰竭频度最高的是肺,占86.67%(26/30),其它依次为心60.00%(18/30),脑36.67%(11/30),胃肠33.33%(10/30),肝26.67%(8/30),肾16.67%(5/30),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33%(1/30)。2、3、4和〉4个以上器官衰竭时死亡率分别为25.00%、50.00%、80.00%、100.00%。结论死亡率随器官衰竭个数增多而升高。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早期气管切开,纠正贫血,同时应用保护心、脑、肝、肾、胃的药物,尽量避免3个以上的器官受累,是预防MOF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颅脑外伤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对63例急性期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标准化测评工具,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颅脑外伤患者人口学与相关因素调查表等。逐例进行现场临床测评,汇总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AS软件包完成。结果。颅脑外伤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2.86%,其中,重度,中度,轻度抑郁的发生率辚3.17%,7.93%,31.74%,不同外伤类型,年龄,性格,外伤原因及患者对外伤持不同态度的颅脑外伤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影响颅脑外伤后抑郁症状的因素有外伤程度,性格,社会支持,病理征及年龄。结论:提示除了外伤的生物学影响外,抑郁的发生与患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发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达1.9%。是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CT及MRI等临床检测手段的不断普及,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检出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本文利用我院神经外科2002年1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31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性别、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颅脑损伤类型,有无脑疝发生等因素,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同时探讨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3例CT证实为颅脑外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病例在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后均采用综合治疗,并随访半年,按GOS标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2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可随时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致死、致残率高。对此,术后应及时复查CT,对大面积脑梗死应早期发现,充分减压,及早采用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简便易行的颅脑外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方法采用改进自由落体法建立颅脑外伤致MODS模型,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颅脑外伤不同时间后6个亚组(4,12,24,36,48,72h组),记录各时相点大鼠颅脑外伤后的症状、体征,检测外周血WBC、肝肾功能、心肌酶学改变。光镜下观察肺、小肠、肝和肾组织病理变化,依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的诊断标准判断SIRS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1)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呼吸、心率、体温及外周血WBC、ALT、AST、BUN、Cr、CK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颅脑外伤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0.01),并且在24~36h变化最明显;(2)大鼠颅脑外伤后各时相点各脏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损害,颅脑外伤组在24~36h时相点的脏器病理变化最显著,在48h稍有减轻,72h时相点仍可见炎性损害;(3)颅脑外伤组SIRS的发生率为100%;MODS发生率为69.4%,病死率为38.9%。结论(1)采用大鼠改良自由落体法可成功建立颅脑外伤致MODS的实验动物模型;(2)颅脑外伤后存在重要脏器的炎性改变及SIRS,提示SIRS是颅脑外伤致MODS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7例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MRSA颅内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临床效果,并统计并发症。 结果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痊愈11例,显效8例,进步6例,无效2例(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病死率为7.41%,细菌清除率为100%。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结论腰大池通畅引流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能有效控制MRSA颅内感染,且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采用ELISA和APAAP法对32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及40例老年和35例非老年ACVD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疾病各组除CD3外SIL2R和CD8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D4/CD8比值则明显下降,其中以老年ACVD并MOF组变化最为显著,与老年和非老年ACVD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CD4水平老年ACVD并MOF组较老年和非老年ACVD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老年和非老年ACV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上述指标也与老年ACVD并MOF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3例脑梗塞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53例脑梗塞病人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14例死于多脏器(MOF),14例死于脑水肿、脑疝,21例死于猝死,1例为其他原因。认为引致(MOF)的主要感染,猝死是病人血浆儿茶酚胺增高,心肌细胞溶解。提出应重视脑血管病临床二三级预防综合性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7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其中43例伤后并发SIRS,分析SIRS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SIRS的发生与脑挫裂伤、颅内高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血肿破入脑室、高血糖以及开颅手术显著相关;与性别、年龄无关;存在SIRS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系多种因素诱导的一种病理过程,对损伤的脑组织和脑外器官的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发生SIRS提示脑组织广泛损害,临床症状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婴幼儿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救治方法和预后状况.结果本组年龄15 d~2岁婴幼儿150例,其中坠落伤79例,跌伤35例,共占76.0%;闭合性颅脑损伤12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4例.合并颅内血肿62例(41.30%),并发颅骨骨折62例(41.30%).伤后所有婴幼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心率变化;伤后意识障碍147例( 98%);16例(10.70%)有大面积脑缺血表现.本组手术治疗54例,保守治疗96例.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恢复良好131例(87.33%);中残8例(5.33%);重残6例(4.0%);植物生存1例(0.67%);死亡4例,死亡率2.67%.结论婴幼儿颅脑损伤以坠落伤和跌伤较多见,加强监护是避免损伤的重要途径;婴幼儿颅脑损伤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生命体征紊乱明显;临床症状与病情不符;颅骨凹陷骨折和颅缝分离多见;外伤后脑缺血多见,且损害较重;组织修复能力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交通性颅脑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9~2014年所收治5295例交通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受伤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因素、转归等。结果交通事故仍是目前我区颅脑损伤的主要致伤因素;受伤人群中以骑乘电瓶车者所占比例最多;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的比例有所降低。结论交通事故仍是目前我地区颅脑损伤的主要致伤因素。加强交通工具管理及提升人群安全意识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降低致死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 从107例颅脑外伤的患者中筛选出68例重型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34例患者均入院24 h内行颅内压监测,依据监测结果 控制颅内压,适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对照组未进行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对照组3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死亡27例,病死率79.41%.试验组中,死亡12例,病死率3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颅内压监测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