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架材料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防治情况。 方法: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 Direct 数据库、Ei数据库1998-01/2009-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intracranial arteriostenosis,stent placem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1998-01/2009-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不同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研究,包括基础与临床实验。 结果: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多中心研究结果看,颈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球囊和支架柔顺性的改进及支架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及脑保护伞的应用,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已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血管内支架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新途径。但支架置入治疗后会发生不同并发症如再狭窄、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等。 结论: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还缺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支持。支架置入治疗术后较高的再狭窄率尚无很有效办法,有待支架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安全性及治疗
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5年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
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支架术前后血管狭窄率并随访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 入组9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前患者平均狭窄率为(83.8±7.9)%,术后患者残余狭窄
率为(21.9±4.2)%,术后3 d发生亚急性血栓1例(1.0%),再狭窄发生率12.9%(10/77),随访1年疗
效终点事件(术后30 d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手术相关性死亡;30 d后发生病变血管责任区
域内的缺血性卒中)累计发生率为14.3%(14/98)。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高,1年再狭窄
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106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3例成功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例失败。21例(20.8%)出现脑血管并发症:无症状性动脉夹层1例;脑过度灌注损伤6例,其中死亡1例;缺血性卒中3例;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3例,经动脉内溶栓后即刻再通,均无后遗症;植入支架的血管发生再狭窄1例;脑血管痉挛4例。100例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1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1例出现再狭窄,2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例发生小卒中,1例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形式多样,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及严格控制血压是防止围手术期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及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关键;严格术前评估、规范操作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 方法:以颅内动脉,支架,狭窄,血小板活化,炎症因子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ts, stenosis, elevated platelet activa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血小板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变化为评价指标。纳入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和其他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方法。 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650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脑血管支架置入后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分析。血小板活化、炎性反应和炎症因子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中的作用,目前成为研究的热点。认识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对判断支架置入的适应证及有效预防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后急性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活化的血小板通过其释放产物加重对内皮细胞的破坏作用,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迁移。支架本身作为一种外来刺激物,首先引起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聚集和激活,分泌出大量的各种细胞因子,导致血栓的形成。随之大量的白细胞将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后分泌出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导致平滑肌细胞大量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由于新生内膜的大量增生,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 结论:置入前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同时控制置入后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将会成为治疗颅内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栓子保护装置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卒中,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阵痛以后,我们《正本清源,回归血管》、《关注卒中,更要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当然要关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明确以后,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我们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若干经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脑保护装置应用的研究进展》,开展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我们之所以坚决的这样做,是由于我们有2006年的意大利颈动脉下支架置入指南和《2007年美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作为指导!除此之外,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不仅能预防卒中,而且《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6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支架成形术还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尽管如此,我们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景光明,慎重开展》!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只是血管神经病学(VascularNeurology)很小的一部分,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陈康宁  相似文献   

6.
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的影像形态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影像形态学差异。 方法:选择2003-05/2007-05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82例,按置入支架材料的类型分组:金属裸支架组74例(98支),药物涂层支架组108例(37支)。两组患者分别于颅内动脉狭窄部位置入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随访15个月。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随访期间靶血管再狭窄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金属裸支架组比较,药物涂层支架组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支架内弥漫性再狭窄、超过支架边缘的弥漫增殖性病变明显减少,支架内局限性再狭窄和支架近端局限性再狭窄明显增多(P < 0.05或0.01)。 结论:金属裸支架置入处再狭窄发生率高,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弥漫和支架内弥漫累及两端为主;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低,影像形态学以支架内局限和支架近端局限多见。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卒中,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阵痛以后,我们《正本清源,回归血管》、《关注卒中,更要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当然要关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明确以后,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我们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若干经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脑保护装置应用的研究进展》,开展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我们之所以坚决的这样做,是由于我们有2006年的意大利颈动脉下支架置入指南和《2007年美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作为指导!除此之外,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不仅能预防卒中,而且《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6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支架成形术还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尽管如此,我们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景光明,慎重开展》!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只是血管神经病学(VascularNeurology)很小的一部分,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陈康宁  相似文献   

8.
颅内支架置入对穿支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支架技术及介入治疗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已经成为临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而支架置入后对大动脉分支血管的影响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因为脑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瘤大多数发生在动脉分叉部或分支动脉发出点,正常无病变的分支也经常接近病变处,支架置人难免覆盖这些分支血管。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若干操作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彬 《中国卒中杂志》2007,2(5):418-420
针对卒中,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阵痛以后,我们《正本清源,回归血管》、《关注卒中,更要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当然要关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明确以后,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我们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若干经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脑保护装置应用的研究进展》,开展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我们之所以坚决的这样做,是由于我们有2006年的意大利颈动脉下支架置入指南和《2007年美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作为指导!除此之外,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不仅能预防卒中,而且《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6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支架成形术还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尽管如此,我们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景光明,慎重开展》!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只是血管神经病学(VascularNeurology)很小的一部分,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陈康宁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卒中,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阵痛以后,我们《正本清源,回归血管》、《关注卒中,更要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当然要关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明确以后,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我们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若干经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脑保护装置应用的研究进展》,开展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我们之所以坚决的这样做,是由于我们有2006年的意大利颈动脉下支架置入指南和《2007年美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作为指导!除此之外,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不仅能预防卒中,而且《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6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支架成形术还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尽管如此,我们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景光明,慎重开展》!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只是血管神经病学(VascularNeurology)很小的一部分,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陈康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型术的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包括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9处,椎动脉开口部狭窄5处,基底动脉狭窄3处的12例患者共17处行自膨式及球囊膨胀式支架置入术,共使用保护伞10例,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结果12例病人共置入支架17枚,成功率100%。1例术中发生低血压性休克,治疗后好转;6~17个月随访9例无症状复发,DSA复查9例,其中1例内膜增生,1例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脑血管狭窄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明显,但仍需长期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近期疗效以及再狭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近期疗效以及观察再狭窄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4年接受颅内外动脉支架术的11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随访3~12月,就术后短期内临床疗效以及再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5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仅1例有3次TIA,症状类似术前,余4例患者均未见发作;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仅1例出现发作性眩晕2次,其余3例随访期内未出现TIA。11例患者于17根血管上放17枚支架,随访3~12个月,11/17出现了再狭窄(64%),超过50%的再狭窄为5/17,其中大脑中动脉M1段占2/17,颈内动脉颅外段(C1、C3段)占2/17,椎动脉起始部占1/17。6/17根血管再狭窄率介于10%~30%之间,6/17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有利于预防和改善临床症状,但支架后再狭窄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是预防再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短期效果、适应证、并发症及解决的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动脉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病人第1次手术时因支架过大,放置失败,第2次选择合适支架,放置成功;另11例1次成功;血管狭窄程度降至0~10%。临床随访2~18个月,11例术前症状消失,1例改善;4例复查DSA,无一例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介素-6(IL-6)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分析2003年~2006年25例接受内支架成形术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复查血管造影的时间为6~12个月,就术前、术后3d以及造影复查时(术后6~12个月)血清hs-CRP与IL-6的水平以及与血管再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于25根血管上放置25枚支架,随访6~12个月,12/25出现了再狭窄(48%),超过50%的再狭窄为6/25,余6例再狭窄率介于10%~30%。同时监测术前以及术后血浆hs-CRP与IL-6水平,发现25例患者支架术前血浆CRP和IL-6水平在狭窄组和无狭窄组中无明显差别P>0.05;支架术后3d血清hs-CRP与IL-6水平均高于术前,统计学比较均P<0.05;术后6~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的12例患者血清hs-CRP与IL-6水平高于未狭窄的13例患者,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血清hs-CRP与IL-6与动脉硬化的炎性过程有关,两者可能参与支架术后动脉再狭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为其适应证。使用自膨胀式支架和保护装置,进行支架置入成形术。结果61例患者,置入70枚支架,配合28个保护装置。支架成功率100%,术中无中风并发症出现,即刻血管造影显示满意,平均术后血管残留狭窄约8%。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分别采用颈部X线及超声波检查及血管造影,再狭窄1例,其余支架形态好,位置无移位,血流通畅,无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有效、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01-2011-12治疗的6例鼻咽癌患者,已行放射治疗,经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50%),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随访发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再狭窄率16.7%.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器材的改进,其疗效及安全性正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溶栓后即刻置入支架的方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溶栓术后血管重新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动脉内溶栓加支架置入治疗的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溶栓后对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结果7例溶栓后均再通。基底动脉尾段狭窄1例,主干狭窄4例,头段狭窄2例.动脉狭窄率平均为85%.即刻置入冠脉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残留狭窄率小于20%。术后复查点片状脑出血2例。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再闭塞及卒中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附9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性血管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的策略、方法 、术中风险及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7月治疗的95例采用支架置入治疗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者21例,椎动脉颈段狭窄者3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者16例,椎基底动脉交界处狭窄者15例,基底动脉段狭窄者36例,大脑后动脉P2段狭窄者4例.所有狭窄均>50%.手术的技术成功率为97%(92/95).术后平均狭窄率从76.1%(50%~95%)下降到9.2%(0~20%).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2年内随访,其中88例患者效果良好.结论 脑血管狭窄处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以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6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均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16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共发现27个狭窄病变,共成功植入36枚球囊扩张式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16/16)。1例于手术后24h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25%(1/16)。随访期间,3例(18.75%)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而致卒中再发。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在技术上可行,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