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颅内压增高及甘露醇治疗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特征,并探讨TCD和甘露醇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对40例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TCD检测,其中15例行甘露醇治疗前动态观察。结果:颅内压增高患者脑血流速度(Vd,Vs)减慢,血管阻力参数值(PI,RI)增大,甘露醇治疗后检测在数明显改善,并以舒张期速及脉动指数为著,结论:根据脑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结合试验性甘露醇治疗,TCD为无创性诊断和动态观察内压增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症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重症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方法:对42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7天的TCD检测,20例正常人TCD检测数据作为正常组。结果: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参数值(Pl、Rl)增大,病程的3~5天各指标变化达高峰。结论:根据脑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表明重症脑梗死在病程早期就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水肿发生,进展迅速,多在病程的3—5天达高峰:TCD用于床旁连续监测,可通过动态观察TCD参数变化,评价颅内压变化、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重症脑梗死患者的TCD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力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重症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观察组)和53例无颅内压增高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于发病24h内、3d、7d进行TCD检测,并对观察组患者于脱水降颅压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测,观察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参数指标及频谱形态特征。结果观察组于发病初期(24h内)、3d、7d时Vm均显著增快,PI、RI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脱水治疗前Vm、PI、RI较脱水治疗后及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病变侧与病变对侧Vm、PI、RI差异有显著性(P<0.05)。TCD频谱形态在颅内压增高时呈现高阻力、高流速后低流速特点。结论TCD对重症脑梗死并颅内压增高具有特异性改变,是一种安全、无创、操作简便、重复性强、可靠而实用的监测颅内压的手段,同时TCD可用于了解脑血流的变化,以指导药物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增高的经颅多普勒(TCD)诊断价值以及甘露醇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ICP增高患者进行TCD检查,其中15例进行甘露醇治疗前后TCD动态观察.并以12例健康者TCD动态观察做对照组。依据TCD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ICP增高的TCD改变。结果 (1)ICP增高患者TCD呈特征性的高阻频谱。其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流速(Vd)显著降低,博动指数(PI)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静点甘露醇后两组受试者的收缩峰流速(Vs)、Vm和Vd均加快;但ICP增高者的TCD改变以Vd增高为主(P〈0.05),同时伴PI值显著性降低(P〈0.05),此作用在给药后120min仍较显著;而在对照组给药后120min此作用已基本消失,且PI值在给药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TCD可作为一种ICP增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并可监测ICP的动态变化。甘露醇试验可验证ICP增高的TCD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337例(382枚动脉瘤)aSA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为动脉瘤(An),其中动脉瘤颈夹闭术297例,瘤颈夹闭及载瘤动脉塑形术29例,动脉瘤孤立术8例及包裹术3例。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扩血管、脑脊液引流、3H疗法等治疗,并于SAH1—3d.4~7d,8~14d、15~20d进行床边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主要观察MCA平均血流速度(VmMcA)、计算Lindegaard指数,即同侧MCA与颅外段ICAVm之比(LI),观察CVS及颅内压(ICP)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SAH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CVS,25%的患者1—3d就出现CVS,8~14d达高峰;Hunt-Hess分级与CVS的变化成正相关;102例患者(102/337,30.3%)出现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17例(17/337,5%)出现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颅内压增高且有CVS者预后较差。结论TCD可以床边、动态监测aSAH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无创、简单易行的特点。TCD检测的脑血流速度、Lindegaard指数和频谱形态相结合对临床和血管造影诊断CVS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研究儿童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经颅多谱勒 (TCD)检测 95例儿童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的脑血流。结果 典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时的脑血流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 ,而普通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时的脑血流速度改变 ,除血流速度增高外 ,尚有血流速度减慢、流速不稳定和两侧流速不对称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普通型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改变与典型偏头痛患者不同 ,TCD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仪,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以色列产彩色经颅多普勒分析仪,对10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脑血流检测,经枕窗探测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经颞窗探测大脑中、前、后动脉,记录流速及搏动指数,同时观察频谱、频声等参数。结果 在108例偏头痛患者中48例脑血流速度加快,16例血流速度减慢,余44例脑血流速度不稳定及双侧脑血流速度不对称。结论 对脑血管进行TCD检测,为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甘露醇对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大小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并对如何正确使用甘露醇初步探讨。方法 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和非甘露醇治疗组,使用头颅CT测量血肿大小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lood flow mean velocity,Vm)及脉动指数(Pulse Indexes,PI),对实验前后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治疗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头颅CT测量血肿量以及使用TCD测定Vm及PI值,P>0.05,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后CT显示实验组血肿量增加,而对照组有所减小,二者比较P<0.05;Vm值显示实验组减小,而对照组增加,二者比较P<0.05;PI值显示实验组增加,而对照组减小,二者比较P<0.05,以上均提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对早期发病的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的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慎用甘露醇脱水治疗,以免血肿扩大,加重病情,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脱水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研究儿童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经颅多谱勒(TCD)检测95例儿童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的脑血流。结果 典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时的脑血流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而普通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时的脑血流速度改变,除血流速度增高外,尚有血流速度减慢,流速不稳定和两侧流速不对称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普通型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改变与典型偏关痛患者不同,TCD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经颅多普勒(TCD)可以动态无创地监测和评估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而颅内压(ICP)是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颅内病情的重要指标。临床工作中一直在探索一种准确、方便的无创ICP监测方法,由于TCD具有床旁无创、低廉快捷的优势,并且通过TCD检测脑血流频谱还可间接评估ICP变化,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结合ICP监测技术和TCD技术,并整合既往文献中基于搏动指数建立ICP评估模型的公式方法,就TCD脑血流频谱评估IC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无创检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52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TCD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持续监测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血压(MABP)。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MABP与ICP、C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I、RI与ICP正相关系数分别为PI:r=0.881(P<0.0001);RI:r=0.789(P<0.0001),ICP和CPP与PI、RI、Vd、Vm、MABP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PI与ICP,CPP与PI、MABP关系最为密切(P<0.0001)。结论 无创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可实时反映ICP和CPP的变化,可作为ICP和CPP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无创、安全、价廉的特点,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频谱参数对颅内感染患者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2例颅内感染患者进行的128次腰穿测压前行TCD检查,对TCD资料及脑脊液压力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颅内感染组患者随着ICP升高,TCD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波形普遍变尖,收缩期血流(Vs)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Vd)减慢,搏动指数(PI)增大。与对照组比较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根据TCD参数及预测ICP(ICPe)及预测CPP(CPPe)的回归方程,ICPe及CPPe值与实测的ICP、CPP值呈正相关(r=0.594、0.910,均P〈0.001)。结论 TCD频谱参数可较准确预测颅内感染患者ICP、CPP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与颅内压的关系。方法应用TCD检测20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同时行颅内压监测。结果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cf、PI、af、RI、ae均和ICP正相关,Vd、ac和ICP负相关,其中cf与ICP的相关系数最大。建立TCD相关参数与ICP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ICP=0.312MAP-1.531Vd+21.437PI-15.059ac+38.722cf(P<0.001,R2=0.920估计值的标准差=4.0972mmHg)。结论经颅多谱勒频谱参数可以反应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的改变。综合研究经颅多谱勒频谱参数、血压与颅内压的关系是应用经颅多普勒无创监测颅内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颅内压 (ICP)增高对脑血循环及脑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对 86例高颅压患者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体感诱发电位、脑压及血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ICP轻度升高脑血流速度增快 ,ICP中重度升高血流速度迅速减慢 ;SEP各波潜伏期延长 ,波幅降低 ,以N2 0 最明显。结论 :ICP与PI、RI、潜伏期、波幅有显著相关性 ,TCD及SEP所测得参数改变可间接推断ICP变化 ,并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颅内高压状态下TCD频谱参数与颅内压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高压状态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频谱参数与颅内斥(ICP)的关系。方法 制备新西兰兔球囊注水法颅高压模型,监测大脑中动脉的TCD频谱,测量参数?结果 TCD频谱参数cf、PI、RI、Vd、Vm与ICP均呈指数关系,其中cf与ICP的相关系数最大。结论 TCD频谱参数与颅内压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上矢状窦血栓患者颅内压(ICP)的可行性,研究TCD动脉、静脉参数及频谱形态与ICP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及判定预后。方法选择18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住院患者,取入院第1、7及14天为观察点,动态监测患者的ICP、脑灌注压(CPP)、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中深静脉(dMCV)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TCD频谱形态,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矢状窦血栓患者各观察点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6.32,P<0.05),随着ICP的升高,患者的dMCV平均血流速度、PI及RI呈上升趋势,MCA平均血流速度和CPP呈下降趋势,在第7天达到高峰,持续到两周时略有恢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ICP与P1呈明显正相关(P<0.01,r=0.859);ICP与MCA-Vm呈明显负相关(P<0.01.r=-0.638);ICP与dMCV-Vm无相关性(r=0.07,P>0.05)。随着ICP的升高,动脉频谱表现为舒张期和收缩期血流的不同步下降,静脉频谱呈现血流升高的特征,表现为血流量与血管径的同步增加。结论TCD对临床可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筛选检测手段,TCD动态监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动脉和静脉血流的同步变化可以评估ICP增高的程度和脑部灌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系统论及其方法研究和规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等疾病中的诊断。方法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学,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实例,以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在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等病理状态下的特征形式作为系统集,Vs、Vd、Vm、PI、PTI、Vmca/Vica和SI为相关联的元素,探讨TCD的诊断要点。结果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等分别代表Willis环的特殊病理状态下的系统集,以上关联的元素可组成具有不同系统特征的集-TCD诊断要点。结论Vs、Vd、Vm、PI、PTI、Vmca/Vica和SI等相关联的元素,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Willis环可构成相应的系统集的特征,进一步证明TCD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超声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动脉经颅多普勒(TCD)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颅内压变化的预测研究。方法临床确诊为CVST,且伴有视觉障碍和双眼视乳头水肿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15 d和治疗后30~45 d行眼动脉TCD后立即行腰穿记录颅内压值(ICP)。通过眼动脉颅内和颅外段搏动指数(PI),计算搏动指数变化率(△PI),并进行相应时段ICP与△PI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治疗前、治疗后5~15 d和治疗后30~45 d相应时段ICP与△PI之间均有相关性,P值均为0.000。结论眼动脉颅内和颅外段搏动指数变化率可作为预测CVST患者颅内压变化的一种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