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期实施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S)和颅骨修补术15例(同期组),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术28例(先VPS组),先行颅骨修补术再行VPS16例(后VPS组)。结果同期组、先VPS组和后VPS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85.7%和81.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VPS组术后分流管堵塞和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7.1%)均明显低于同期组(分别为33.3%和26.7%;P〈0.05)和后VPS组(分别为18.8%和31.3%;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患者建议选择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和颅骨修补术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病人60例。按随机的原则,28例行一期VPS和颅骨修补术治疗,32例行分期手术治疗,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①疗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并发症:一期组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4/28)和7.14%(2/28),分期组分别为40.62%(13/32)和43.75%(14/32),两组相较均相差显著(P〈0.05);分流感染及切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期手术能显著降低分流术后分流过度及颅骨修补术后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是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肌下和颞肌外两种术式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42例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分为颞肌下修补组(n=21)和颞肌外修补组(n=21),均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修补,对比术后并发症、主观舒适度。结果颞肌外组手术时间[(108.46±10.13)/min]和术中出血量[(151.26±12.37)/ml】比颞肌下组手术时间[(129.75±8.42)/min]和术中出血量【(196.1±15.68)/m1]均明显减少(P〈0.05)。颞肌外组术后2周疼痛、嘴嚼受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颞肌下组(P〈0.01);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皮下积液、感染、颅内出血和钛网松动等。结论运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颞肌外修补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早期主观舒适度好,远期无颞区塌陷现象,颅骨塑形满意度高,其效果优先于颞肌下修补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治疗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普通硬脑膜悬吊法(普通组),38例采用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穿梭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普通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穿梭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穿梭组(P〈0.05)。结论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应用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行颞肌下或颞肌外颅骨修补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颅骨缺损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分别行颞肌外(3s例)或颞肌下(21例)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硬膜破损率、术后恢复时间、钛网下积血、皮下积液、皮肤切口愈合、钛钉松动、钛板变形、咀嚼疼痛、咀嚼受限、容貌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颞肌外组和颞肌下组颅骨修复后容貌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0.5%)和术后病人主观舒适度无明显差异(P〉0.05);颞肌外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脑膜破损率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颞肌下组(P〈0.05)。结论颞肌外与颞肌下两种颅骨修补术式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颞肌外数字化二维钛网颅骨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期缩短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分析30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行Ⅰ期颅骨修补的病例的随访结果。方法对2010~2011年收治的30例颅骨肿瘤患者,用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行颅骨修补。术后利用直观类比量表等工具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客观评价,了解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对疼痛、外观的满意度等,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12.5个月。30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以及局部头皮损伤和钛板外露。术后对总体效果的评价患者自己认为极满意的占73.3%(家属为80.0%),认为满意的占20.0%(家属为16.7%),认为一般的占0%(家属为3.3%),认为不满意的占6.7%(家属为O%)。术后27例(90.0%)的病人无疼痛,28例(93.3%)的病人对修补后的外观感到满意。随访还显示,29例(96.7%)的患者感到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但是,术后如果进行MR随访,会影响影像质量,但对CT检查无影响。结论对颅骨肿瘤手术造成的缺损,利用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行Ⅰ期修补,方法可行,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7例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提高颅骨修补术后病人的康复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05 27例行颅骨修补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通过精心的护理,2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减少感染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O方法将62例tSAH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5、7、10、14、21d进行GCS评分,颅骨钻孔放置脑实质型颅内压探头连续监测颅内压14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5、7、14、21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伤侧大脑中动脉(MCV)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伤后3月进行GOS评分。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JP〈0.05),而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治疗组MCV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MCAVp〉120cm/s)发生率(11/31,35.5%)明显低于对照组(18/31,51.6%,P〈0.05),治疗组预后良好率(83.9%,26/31;GOS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1%,18/31;GOS1-3分,P〈0.05)。结论在tSAH患者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以减少CVS的发生,改善tSAH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早期(去骨瓣减速压术后6N内)颅骨修补术对皮瓣分离时间及出术中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行超早期颅骨修补术25例颅骨缺损患者为超早期修补组。选择同期去骨瓣减压术后3月以上行颅骨修补术颅骨缺损患者1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皮瓣分离时间的差异。结果超早期颅骨修补组患者的皮瓣分离时间[(12.9±7.2)min]较对照组[(30.1±10.8)min]明显缩短(P〈0.01),而术中出血量[(226.3±40.3)m1]较对照组[(381.5±58.9)ml]明显减少(P〈0.01)。术后3月、6月患者均来院复查头颅cT,所有患者均未见脑积水、感染、硬膜下积液、头皮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前提下,超早期颅骨修补术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缩短皮瓣分离时间,且其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钻孔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24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A组(n=62)和B组(n=62)。A组行颅骨钻孔,立体定向引导引流管植入术,B组行传统锥颅后引流管植入引流术。结果A组再出血及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8%(3/62)和3.2%(2/62),B组分别为24.2%(15/62)和12.9%(8/62),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差异(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钻孔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治疗中能显著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患者预后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子宫破裂保留子宫与产妇精神心理的关系。方法:68例夺子宫破裂的产妇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并依据孕产情况分初产妇组,经产妇组;按手术的方式分保留子宫(修补术)组,子宫切除组,并同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DS)评定产妇手术后的精神状态。对术后性心理状态,性生活情况进行1-2年随访。结果:产妇手术后焦虑发生率45%,抑郁发生率35%,焦虑并抑郁发生率25%,子宫切除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高于保留子宫(修补术)组(P<0.05),子宫切除组中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初产妇组高于经产妇组(P<0.05),子宫切除组产妇术后性心理状态及性生活质量均明显低于保留子宫(修补术)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给子宫破裂产妇的精神性心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脑出血稳定期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体会,为今后提高脑出血患者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综合护理组给予全程康复护理,出院后继续给予康复指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纠纷发生次数、运用SIS3.0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综合护耻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及发生纠纷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SIS比较,除记忆与思维一项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S)外,其他各项比较综合护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及纠纷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引导钛网修补成年人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需进行颅骨修补术患者39例,根据修补技术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常规修补术的11例患者为对照组,基于3D打印技术进行钛网颅骨修补术的28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及平均缺损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补时间为(95.18±8.51)min,较常规手术(125.45±6.58)min明显缩短,同时试验组钛钉固定数目为(9.39±1.42)个,较常规手术的(11.55±1.86)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3D打印技术引导钛网进行精准塑形剪裁安全可行,能缩短修补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风险,可运用于临床颅骨修补术。  相似文献   

14.
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自体颅骨修补的手术时机、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1例采用自体颅骨与钛夹进行修补的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1例死亡,但有11例分别出现颅内感染、硬膜外积液、出血、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21.6%(11/51)。结论 把握手术时间窗行自体颅骨和钛夹修补可减少并发症,获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钛网数字化三维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颅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缺损的颅骨用二维钛网数字化三维成型修补的患者62例。结果二维钛网数字化三维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术手术时间为(86.5±2.5)min,使用钛钉(7.2±1.4)个,患者外形对称,塑形满意,均痊愈出院。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皮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硬膜外血肿1例,癫痫发作1例。结论二维钛网数字化三维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具有手术修补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160例HICH手术病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6h;n=65)组、早期(6.12h;n=50)组和迟早期(12~24h;n=45)组,分别对其术后并发症、术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疗效(术后1月GOS评分)和远期疗效(术后3月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超早期组术后血肿复发或再出血发生率(29.23%,19/65)明显高于早期组(8.0%,4/50;P〈0.05)和迟早期组(11.1%,5/45;P〈0.05),而早期组与迟早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轻度神经功能缺失者较术前明显增多,而重度神经功能缺失者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月按GOS评分,超早期组(61.5%,40/65)和早期组(62.0%,31/50)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迟早期组(40.0%,18/45;P〈0.05),而超早期组死亡率(15.4%,8,65)明显高于早期组(2.0%,1/50;P〈0.05)。3组患者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具有手术适应症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6—12h)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2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出血后3d内行血管内治疗32例(早期组),出血后4~14d行血管内治疗30例(延期组)。结果早期组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示100%、95%、80%和〈80%栓塞者分别为14、14、、3和1例,延期组分别为15、2、12、2和1例,两组动脉瘤栓塞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40.6%,13/32)明显低于延期组(90.0%,27/30;P〈0.05)。早期组出血后3、7和14d大脑中动脉流速均明显低于延期组(P〈0.05)。出院后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早期组恢复良好24例,轻残5例,重残3例;延期恢复良好14例,轻残8例,重残6例,死亡2例;早期组预后良好率(75.0%,24/32)明显高于延期组(46.7%,14/30;P〈0.05)。结论aSAH患者早期栓塞治疗可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对缓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症状和缩短病人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层随机分为两组: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24。48h)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组(A组,39例)术后未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分组(B组,33例)。结果A、B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89±2.51)d和(21.42±2.54)d,两者相差显著(P〈0.05)。A、B组术后1周内头痛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4.36%(29/39)和15.15%(5/33),两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24~48h内)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能够有效的减轻因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的头痛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定向穿刺技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时机的选择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经CT证实为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且出血量为30~60ml的患者109例,均采取CT定向脑内血肿穿刺术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三组:A组从发病到手术时间≤6h,B组6~24h,C组24~72h。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d内再出血率、术后3个月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A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20.00%,8/40)明显高于B组(4.55%,2/44)和c组(0.00%)(P〈0.05),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fP〉0.05);术后3月c组死亡率(36.00%,9/25)明显高于B组(4.55%,2/44)和A组(12.50%,5/40)(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c组ADL1-3级患者比例(37.50%,6/16)明显低于A组(71.43%,25/35)和B组(69.05%,29/42)(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命体征平稳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出血后6—24h手术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再次出血率和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视幻觉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特点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连续175例原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有幻觉的PD患者采用改良幻觉调查表问询调查,并对视幻觉出现的频率、严重度及夜间病情等进行评分。分析群体中视幻觉的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PD合并视幻觉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结果:175例PD患者中无视幻觉126例(无视幻觉PD组)。存在视幻觉49例(有视幻觉PD组),发生率为28.0%。其中,男性发生率为28.7%(31/108例),女性发生率为26.9%(18/67例)。49例PD视幻觉患者中,18例(36.7%)为轻度幻觉/错觉,31例(63.3%)为复杂型视幻觉。单因素分析显示:轻度幻觉/错觉组和复杂型视幻觉组间的累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视幻觉组与无视幻觉组间在认知评分、病程、年龄、是否服用左旋多巴及剂量、是否服用普拉克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知损害、年龄和病程与视幻觉有密切关系,是视幻觉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的视幻觉主要表现为复杂型视幻觉,可与其他精神症状伴随;其发生与认知损害、年龄和病程密切相关;其病因和发生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