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血肿吸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58例,CT引导血肿吸引52例。2组年龄、术前血压、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及发病至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肿清除量:小骨窗组优于血肿吸引组(P〈0.01);术后48h意识好转率小骨窗组(77.6%)高于血肿吸引组(65.4%),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次出血率,CT引导血肿吸引组高于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组(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血肿吸引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160例HICH手术病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6h;n=65)组、早期(6.12h;n=50)组和迟早期(12~24h;n=45)组,分别对其术后并发症、术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疗效(术后1月GOS评分)和远期疗效(术后3月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超早期组术后血肿复发或再出血发生率(29.23%,19/65)明显高于早期组(8.0%,4/50;P〈0.05)和迟早期组(11.1%,5/45;P〈0.05),而早期组与迟早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轻度神经功能缺失者较术前明显增多,而重度神经功能缺失者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月按GOS评分,超早期组(61.5%,40/65)和早期组(62.0%,31/50)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迟早期组(40.0%,18/45;P〈0.05),而超早期组死亡率(15.4%,8,65)明显高于早期组(2.0%,1/50;P〈0.05)。3组患者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具有手术适应症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6—12h)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在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纳洛酮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手术+纳洛酮),B组(手术),各32例,两组均使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清除血肿,A组另加用纳洛酮4mg.bid静滴,共用2周。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A组有效率(56.25%)及显效率(37.50%)均明显优于B组(25.00%、15.63%),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P〈0.01)。(2)存活患者中A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B组(P〈0.05);A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3)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P〈0.05)。(4)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并纳洛酮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手术疗效好,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术后是否形成硬膜下积液分为两组:A组22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B组51例,术后无硬膜下积液术。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CT显示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0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GOS评分(2.65)明显低于B组(3.27;P〈0.05)。结论术前CT显示中线移位超过10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和基底池受压更多的出现在术后有硬膜下积液患者中,术后有硬膜下积液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压对糖尿病脑梗死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5例合并与不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高血压组血糖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级(11.20±4.22mmol/L对8.00±3.84mmol/L,P<0.05);且恶化死亡率(8/57,14%)亦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0/28,0%,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脑梗死恶化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兔上矢状窦结扎后颅内压增高程度不同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采用成年健康El本大耳白兔90只,随机分为5组:A组为结扎上矢状窦后1/3段及其皮层回流静脉,B、C、D组为在结扎基础上分别放置0.2、0.4、0.6ml硬膜外球囊,E组为假手术组;各组均再分为术后8、24、48h三亚组,每亚组6只。术后测定各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术后48h,B、C和D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E组(P〈0.05),A组与E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8、24、48h,D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O.05)。然而,各组血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所有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除血浆粘度以外,B、C和D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高于E组(P〈O.05),A组与E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8、24、48h,D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O.05)。结论兔上矢状窦结扎后颅内压增高可促发高凝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具有手术指征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126例,其中出血量〈50ml者67例,/〉50ml者59例。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64例(出血量〈50ml者39例,≥50ml者2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62例(出血量〈50ml者28例,≥50ml者34例);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肿量〈50ml的67患者中,微创钻孔引流术的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术(P〈0.05)。③血肿量≥50ml的59患者中,小骨窗开颅术的疗效优于微创钻孔引流术(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50ml的患者宜选择微创钻孔术治疗,而对于出血量〉150ml的患者则宜选择小骨窗开颅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改良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分析36例行改良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A组)和同期35例行常规血肿清除术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为6.5个月,按GOS评估法判定疗效,A组36例,良好17例(47.22%),重残14例(38.89%),死亡5例(13.89%)。B组35例,良好8例(22.86%),重残19例(54.29%),死亡8例(22.86%)。两组患者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残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虽不能降低死亡率,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骨窗入路和CT引导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出血量30~9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42例,按血肿量大小分为30一60ml、60~90ml两大组,每大组内按随机数字表法再分为微骨窗组和吸引组,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月死亡率、术后3月存活病例日常生活能力分级。结果血肿量30~60ml患者中,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肿量60-90ml患者中,两组术后3月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尸〉0.05);但微骨窗组其余指标均优于吸引组(P〈0.05)。结论血肿量30~60ml时,两种手术方式皆可;血肿量60—90ml时,应优先选择微骨窗入路手术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中等量(30.6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穿刺组,49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46例),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①治疗第14天时,患者NID和ADL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穿刺组少于开颅组。②治疗3个月后随访,ADL达自理水平的良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9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ADL(MRS量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穿刺组优于开颅组。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刨穿刺术可明显减少中等量(30~60m1)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2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对其中24例发生再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再出血发生在术后6h内12例,术后7-24h8例,术后25~72h4例。再出血的发生与术前、术后收缩期血压的变化明显相关(P〈O.05),而与舒张期血压无关。24例患者,治愈好转19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4例。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但手术应在再出血6h后、积极控制血压的条件下才能减少再出血的风险,从而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经侧裂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经侧裂入路手术25例(侧裂组),经颞部入路手术25例(颞部组)。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侧裂组血肿清除率(96.00%,24/25)明显高于颞部组(68.00%,17/25;P<0.05)。侧裂组再出率(4.00%,1/25)明显低于颞部组(32.00%,8/25;P<0.05)。侧裂组预后良好率(80.00%,20/25)明显高于颞部组(44.00%,11/25;P<0.05)。结论 与颞部皮质入路相比,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根据神经导航确定穿刺部位、角度及深度,应用硬通道多靶点技术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各40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血肿清除率、平均手术时间、3天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月后GOS评分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左右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死亡率及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发病时间<6 h,50例)和早期组(发病时间6~24 h,46例)。2组患者均在3D-slicer辅助下行神经内镜手术,对比其并发症、临床预后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 结果超早期组患者的再出血、颅内感染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人数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的GOS评分中轻度残疾多于早期组,重度残疾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在术后第7、14天脑脊液中NSE的含量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早期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减少脑出血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不增加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操作技巧及其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8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检查等,采取个体化入路手术。16例侧裂前型血肿经额上沟、额中回或额下沟入路手术清除,23例侧裂中心型血肿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清除,19例侧裂后型血肿经颞中回或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手术清除。结果术后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达到90%以上24例,70%~90%22例,而少于70%6例;术后再出血3例,死亡3例。55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预后,45例预后好(ADL 1~3级),10例预后差(ADL 4~5级)。结论采用个体化入路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及术后合理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ICP监测数据,根据术后是否行ICP监测分为ICP监测组(n=36)和对照组(n=24),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人均甘露醇使用量,再出血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以及远期疗效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术后2 h复查头颅CT,54例血肿清除量大于80%,术后再出血13例,ICP监测组7例,对照组6例,均行二次手术。ICP的高峰期出现在术后的3~7 d内。结论脑出血术后ICP监测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期应用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50例,分为三组,即大剂量甘露醇治疗组、小剂量甘露醇治疗组和对照组。两治疗组入院后12h内分别给予250ml和125ml15%的甘露醇静脉快速输注,对照组除不输甘露醇外,余处理同治疗组。三组患者入院即行急诊头颅CT检查,发病24h后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是否扩大。结果入院时三组患者脑内血肿的量无显著差异(P〉0.05)。入院后24h,大剂量甘露醇治疗组、小剂量甘露醇治疗和对照组血肿量分别为(19.69±9.13)ml、(15.38±7.89)ml和(15.60±7.63)ml,大剂量甘露醇治疗组的血肿量明显大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大剂量使用甘露醇可引起血肿扩大,小剂量使用或不使用甘露醇对血肿大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组(观察组)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组(对照组)各42例,2组术后均给予规范化综合治疗,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ADL评分、再出血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90%和3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ADL评分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血肿复发率、病死率及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又出血的效果。方法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3例,术中经额叶沿基底节区血肿长轴穿刺,术后将尿激酶注入血肿腔溶解引流残余血肿。结果导航系统误差为(1.12±0.34)mm。手术血肿清除率为(52±21)%,使用尿激酶后24h血肿清除率为(70±11)%、48h血肿清除率为(78±9)%。术后再出血率为3%(1/33)。术后随访3月,良好13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额叶沿血肿长轴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能够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留管时间、减少手术副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中央沟下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福建省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的70例优势半球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中央沟下点入路35例(改良组),采用颞中回入路35例(对照组)。结果 两组术后次日残余血肿量无显著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1月语言能力和术后3月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颞中回入路相比,经中央沟下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优势半球基底节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失语程度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