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将思维导图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于急诊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卒中培训的理论学习、急诊跟诊和全程诊治中,可以提高卒中诊疗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结 合PBL的教学法有利于激发住院医师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对综合性教学医 院急诊卒中诊疗的培训工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卒中领域护士的卒中专科护士培训需求,为开展卒中专科护士培训及建立专科护 士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全国20余省市的2630名卒中领域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统计护士对开展 卒中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结果 2531名(96.2%)的护士认为有必要开展卒中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护理管理者(OR 3.703, 95%CI 1.254~10.938,P =0.018),女性(OR 3.452,95%CI 1.271~9.378,P =0.015),卒中单元的护士 (OR 3.027,95%CI 1.895~4.836,P<0.001)对开展卒中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有较高的需求。多数护士希 望的培训形式包括课堂理论授课、案例讨论、临床实践、教学查房、小组专题讨论和情景模拟教学; 87.7%的护士认为获得专科护士资质后需要进行再认证。培训课程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卒中急救知识 课程、卒中健康教育课程和卒中护理技术课程。 结论 卒中领域护士对开展卒中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需求较高。科学合理设置卒中专科护士培训 体系,对于提供规范化的卒中专科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电子病历与传统手写病历质量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8月1日至10月31日出院病历342份,其中电子病历(电子病历组)160份,传统手写病历(手写病历组)182份,根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专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每份出院病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病历得分、住院时间、住院次数、病历项目是否齐全和缺项、出入院诊断是否一致等信息。结果:电子病历组得分平均(98.1±1.7)分,传统手写病历组得分平均(98.0±1.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0,df=340,P=0.65)。对病历得分与住院时间进行相关分析显示:病历得分和住院时间存在负相关(r=-0.108,P=0.046),电子病历组的得分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161,P=0.042),但手写病历组得分与住院时间无相关(r=-0.032,P=0.336)。结论:电子病历的质量和传统手写病历质量无明显差别;住院时间与病历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基于人-环境-作业(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PEO)模式的家庭作业治疗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原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出院的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分别建立微信群聊,对照组定期更新康复小视频,有任何问题随时咨询。试验组基于PEO模式,个性化更新每位患者的小视频,两组分别于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的评定。 结果 最终纳入卒中偏瘫患者60例,平均年龄(63.10±6.83)岁,其中男性30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组内比较显示,试验组出院3个月BI评分[(57.00±7.83)分 vs.(53.17±8.36)分,P<0.001]、FMA-UE评分[(46.57±6.67)分 vs.(45.47±6.63)分,P<0.001]、SS-QOL评分[(162.77±11.98)分 vs.(157.90±13.2)分,P<0.001]均高于出院时。试验组出院6个月BI评分[(57.33±7.58)分 vs.(53.17±8.36)分,P<0.001]、FMA-UE评分[(47.23±6.66)分 vs.(45.47±6.63)分,P<0.001]均高于出院时;出院12个月FMA-UE评分[(46.57±6.39)分 vs.(45.47±6.63)分,P<0.001]高于出院时。对照组出院6个月BI评分[(51.00±6.87)分 vs.(54.00±7.59)分,P<0.001]、FMA-UE评分[(43.67±6.99)分 vs.(45.60±6.96)分,P<0.001]均较出院时下降;出院12个月BI评分[(48.50±6.45)分 vs.(54.00±7.59)分,P<0.001]、FMA-UE评分[(41.97±6.61)分 vs.(45.60±6.96)分,P<0.001]和SS-QOL评分[(152.77±8.11)分 vs.(158.43±10.07)分,P<0.001]均较出院时下降。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出院6个月的BI评分[(57.33±7.58)分 vs.(51.00±6.87)分,P=0.010]、FMA-UE评分[(47.23±6.66)分 vs.(43.67±6.99)分,P=0.048],出院12个月BI评分[(55.67±6.92)分 vs.(48.50±6.45)分,P<0.001]、FMA-UE评分[(46.57±6.39)分 vs.(41.97±6.61)分,P=0.008]和SS-QOL评分[(159.10±10.66)分 vs.(152.77±8.11)分,P=0.012]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PEO模式的家庭作业治疗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维持显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头晕/眩晕诊疗的诊疗现状。 方法 对2015年9月-2016年1月全国眩晕巡讲培训的临床医师进行微信形式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625例临床医生参与调查。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组对头晕/眩晕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低于 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组(P <0.001)。在规范化培训内容方面,仅有22.4%的医师认为自己熟练掌握 眩晕相关体格检查,60%的医生关注眩晕相关查体,57.92%的医生关注眩晕相关疾病鉴别诊断。 结论 应加强低年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在头晕/眩晕相关知识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袁雪姣  任依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1):1244-1247
目的 探索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评价脑血管病 在培住院医师人文沟通能力中的应用,为评价脑血管病在培住院医师人文沟通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OSCE对脑血管病在培住院医师进行专业年度考核,设计6个考试站点(理论、辅助检查、 接诊、病历书写、技能操作、人文沟通),分析在培住院医师各站点的成绩。 结果 共102名在培住院医师参加考核,15名为住院医师,87名为并轨研究生,第一年、第二年、第 三年在培住院医师分别为32名、31名、39名。根据年级不同,第三年在培住院医师的总分[256.3 (95%CI 246.9~261.4)]高于第一年[236.5(95%CI 227.3~244.9)]、第二年住院医师[246.6(95%CI 232.8~256.2)]总分,第二年住院医师考核成绩在接诊患者项目中高于第一年住院医师,以上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人文沟通成绩得分率低于其余5项考核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人文沟通成绩与 实践、技能操作、病历书写成绩正相关。 结论 OSCE能较好地评价脑血管病住院医师的人文沟通能力,住院医师人文沟通能力不足,需要 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湖北省19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对肠内营养支持病人预防误吸的知信行现状,为临床开展相关培训及质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9所三甲医院神经外科的523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自制的 《神经外科护士对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预防误吸知信行调查问卷》,问卷由知识、态度、行为三部分组成。结果 本调查最终回收57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23份,有效回收率为91.1%。知识得分(33.58±2.83)分,知识水平中等;态度得分(35.65±4.30)分,态度积极;行为得分(59.99±8.41)分,行为较好。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知识得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职称护理人员态度得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护龄护理人员行为得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行肠内营养支持病人预防误吸知信行处于中等水平,临床护理管理者亟待提出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途径的培训流程,根据护士的基本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病人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嘉兴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基于CT临床数据采集系统对卒中医疗质量改进的研究登 记库-Ⅱ(computer analysing system to improve stroke management quality evaluation-Ⅱ,CASE-Ⅱ)中的 嘉兴地区卒中中心登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信息。根据患者出院是否带有抗 凝药物分为出院抗凝组与出院未抗凝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抗凝 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在既往诊断心房颤动且卒中高危(CHA2DS2-VASc≥2分)患者亚群中分 析抗凝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患者2005例,平均年龄77±8岁,男性979例(48.8%),NIHSS中位评分5(2~13)分。 无抗血栓治疗禁忌证患者1817例,出院时带抗血栓药物比例为83.9%(1525/1817),其中抗凝药 物比例为41.3%(750/1817)。年龄(OR 0.964,95%CI 0.952~0.976),基线NIHSS评分(OR 0.935, 95%CI 0.920~0.951),住院时间(OR 1.045,95%CI 1.025~1.066),深静脉血栓(OR 2.797, 95%CI 1.472~5.311),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任意的颅内出血(OR 0.085,95%CI 0.038~0.188)、消化 道出血(OR 0.503,95%CI 0.257~0.985)、肺炎(OR 0.646,95%CI 0.488~0.856)是急性缺血性卒中 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院接受抗凝治疗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既往诊断心房颤动且卒中高危患者接受 抗凝治疗比例仅为16.0%(153/954),低龄(OR 0.957,95%CI 0.938~0.975)、低收缩压(OR 0.985, 95%CI 0.977~0.993)、卒中/TIA病史(OR 2.773,95%CI 1.954~3.936)是其接受抗凝治疗的独立保护 因素。 结论 嘉兴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率较低,低龄、低基线NIHSS评分、 长住院时间、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更多接受抗凝治疗,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肺炎 的患者更少接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袁雪姣  任依 《中国卒中杂志》2007,15(11):1244-1247
目的 探索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评价脑血管病
在培住院医师人文沟通能力中的应用,为评价脑血管病在培住院医师人文沟通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OSCE对脑血管病在培住院医师进行专业年度考核,设计6个考试站点(理论、辅助检查、
接诊、病历书写、技能操作、人文沟通),分析在培住院医师各站点的成绩。
结果 共102名在培住院医师参加考核,15名为住院医师,87名为并轨研究生,第一年、第二年、第
三年在培住院医师分别为32名、31名、39名。根据年级不同,第三年在培住院医师的总分[256.3
(95%CI 246.9~261.4)]高于第一年[236.5(95%CI 227.3~244.9)]、第二年住院医师[246.6(95%CI
232.8~256.2)]总分,第二年住院医师考核成绩在接诊患者项目中高于第一年住院医师,以上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人文沟通成绩得分率低于其余5项考核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人文沟通成绩与
实践、技能操作、病历书写成绩正相关。
结论 OSCE能较好地评价脑血管病住院医师的人文沟通能力,住院医师人文沟通能力不足,需要
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儿童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因及诊疗现状。 方法 通过检索北京市出院病案首页,连续纳入2018年1-12月住院的缺血性卒中儿童患者,收集并 分析患儿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卒中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入院后并发症、急性 期治疗及出院时二级预防措施、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结果 研究共纳入172例缺血性卒中患儿,男性103例(59.88%),女性69例(40.12%)。中位发病年 龄为9.0(6.0~11.2)岁,7~10岁和>10岁患儿比例较高,分别为34.30%和31.40%。最常见症状为偏 瘫(160例,93.02%),其次为构音障碍(43例,25.00%),全脑症状包括意识水平下降和头痛,另 外,29例(16.86%)患儿有癫痫发作。159例(92.44%)患儿至少发现一种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变为主 要病因(133例,77.33%),其中最常见的为烟雾病(118例,68.60%);14例(8.14%)患儿有心脏疾病; 13例(7.56%)患者未找到明确病因。急性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者30例(17.44%),抗凝治疗者9例 (5.23%);出院时二级预防措施中仅11例(6.40%)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例(1.16%)接受抗凝治疗。 结论 该组儿童缺血性卒中病例发病高峰是学龄期,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烟雾病是主 要病因。缺血性卒中患儿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抗血栓治疗均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1.
孔芳  黄旭  魏廉  赵义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2):1210-1216
目的 总结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的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连续收治的TA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 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分为缺血性卒中发病组和其他症状发病组,比较两 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以缺血性卒中发病的TA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最终纳入59例TA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TA发病年龄8~51岁,平均29.7±13.1岁,男性7例 (11.9%),缺血性卒中平均发病年龄35.8±14.1岁。15例(25.4%)患者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首 次卒中平均年龄低于其他症状发病患者(27.2±9.6岁 vs. 38.8±14.2岁,P =0.005)。缺血性卒中发 病组患者与其他症状发病组比较,BMI较低(21.4±3.9 kg/m2 vs. 24.2±4.6 kg/m2,P=0.039),合 并高血压比例偏低(6.7% vs. 34.1%,P=0.048),非特异性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偏低(0 vs. 27.3%, P=0.026),关节炎/关节痛比例较高(20.0% vs. 2.3%,P =0.047),血压不对称的发生率偏高 (73.3% vs. 36.4%,P=0.018),偏瘫发生率较高(93.3% vs. 59.1%,P =0.023),印度大动脉炎临床活 动度评分2010(Indian Takayasu clinical activity score 2010,ITAS-2010)较高(12.2±5.4分 vs. 7.1±5.8 分,P=0.004)。 结论 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的TA患者,较其他症状发病的患者,卒中年龄早10岁左右,BMI较低, 高血压和非特异性系统症状发生率低,关节炎/关节痛、血压不对称和偏瘫发生率高,ITAS-2010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早期与晚期缺血性卒中临床路径医疗质量干预,评价2种临床路径质量干预方法对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的改进作用。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全国202所医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入组医院按照地理位置、医院级别、是否教学医院进行匹配,分为早期临床路径医疗质量干预(早期干预)组和晚期临床路径医疗质量干预(晚期干预)组。研究根据时间顺序分为5个阶段,每3个月为1个阶段。早期干预组自第1阶段即开始进行临床路径干预,晚期干预组则在第3阶段开始进行临床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评估早期与晚期临床路径质量干预对医疗质量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中有91所医院随机进入早期干预组,111所医院随机进入晚期干预组,共纳入患者15 167例。在10个预设的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的执行率效果评价中,第1阶段,早期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给予抗栓治疗的比例较晚期干预组高(95.6% vs. 92.7%,P=0.01)。第2阶段,早期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给予抗栓治疗(94.9% vs. 92.4%,P=0.01)、出院时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降压治疗的比例较晚期干预组高(68.3% vs. 63.7%,P=0.02)。第3阶段中,早期干预组患者较晚期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给予抗栓治疗(94.2% vs. 90.8%,P=0.01)、出院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比例高(92.7% vs. 87.6%,P=0.01)。第4阶段中,早期干预组较晚期干预组入院48 h内患者不能行走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54.7% vs. 41.6%,P=0.01)、出院时给予抗栓治疗(94.7% vs. 91.1%,P=0.01)、出院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比例高(93.6% vs. 88.5%,P=0.01)。第5阶段中,早期干预组患者较晚期干预组患者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率高(40.5% vs. 29.5%,P=0.04)。结论 早期临床路径医疗质量干预有助于改善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BI在随访至6个月时第3次评价,并应用SPSS 13.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治疗后,卒中单元组在出院时和6个月随访时的BI改善值均高于普通病房组(20±18 vs 12±16,P<0.01;44±20 vs 26±17,P<0.01)。6个月时,卒中单元组生活基本自理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组(73.63% vs 53.19%,P=0.003),而重度障碍率则低于普通病房组(12.09% vs 21.28%,P=0.044)。两组出院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均有改善,但改善值卒中单元组更大(P<0.01)。结论 与普通病房相比,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既往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 卒中(AI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患者登记研究(NCT04080830)中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合并 NVAF 的 AIS 患者数据,根据发病前抗凝状态将 患者分为未抗凝组、充分抗凝组和抗凝不足组,比较 3 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 749 例合并 NVAF 的 AIS 患者,其中未抗凝组 661 例,充分抗凝组 33 例,抗凝不足组 55 例。充分抗凝组出现大面积 脑梗死的比例、初始和出院时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未抗凝组[15.2%(5/33)比 34.2%(226/666)、4.00(1.00,7.50)分比 8.00(3.00,15.00)分、2.00(0,5.00)分比 4.00(1.00,12.00)分],出院 时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 2 分的比例高于未抗凝组[66.7%(22/33)比 44.0%(226/666)],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 0.05)。充分抗凝组和抗凝不足组的静脉溶栓比例低于未抗凝组[3.0%(1/33)、3.6%(2/55) 比 5.6% (37/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充分抗凝组存在心源性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的 AIS 病因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凝组和抗凝不足组[42.4%(14/33)比 21.8%(144/666)、16.4%(9/55)],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既往充分抗凝治疗与 NVAF 患者发生 AIS 后卒中严重程度较低和出院 时功能预后较好相关,竞争性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 AIS 发生机制可能是充分抗凝治疗未能有效防控 NVAF 患者 AIS 风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北京市出院病例监测系统卒中的诊断质量,为利用数据库开展卒中发病流行病学监测提
供数据质量评价证据。
方法 采用按病历号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出院病例数据库中抽取15家医院1433份急性卒中病例
(2007年704份,2010年729份)。以专家组查阅原始病案资料重新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诊断的一
致性。
结果 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符合率为73.1%(95%可信区间:70.7%~75.4%)。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诊断符合率总体低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不符病例的正确诊断主要是诊
断证据不足、头晕、既往脑梗死本次非急性发作等。
结论 出院病例数据库卒中诊断总体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在利用出院病例数据库数据进行人
群卒中发病监测时应进行适当的纠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和心理弹性在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青少年同伴关系与孤独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大庆市第三医院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或住院的265例MADD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ADD青少年同伴关系、孤独感、睡眠质量、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PROCESS宏程序中的模型6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为93.00%。结果 MADD青少年的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得分为(59.69±12.93)分,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为(56.49±10.83)分,RSCA得分为(67.68±15.72)分,PSQI得分为(10.31±3.92)分。MADD青少年中睡眠质量与同伴关系、睡眠质量与孤独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49、0.50、0.76;P<0.01),心理弹性与同伴关系、孤独感、睡眠质量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17.
将思维导图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于急诊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卒中培训的理论学习、急诊跟诊和全程诊治中,可以提高卒中诊疗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结
合PBL的教学法有利于激发住院医师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对综合性教学医
院急诊卒中诊疗的培训工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诊疗流程,在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并贯穿整个 溶栓和血管内取栓绿色通道对治疗效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溶栓和(或)血管内治 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208例。根据有无卒中护士的参与分为有卒中护士组(43例)和无卒中护士 组(165例)。比较两组各治疗环节的延误时间:进门到用药时间(door-to-needle,DTN)、进门至影像学 检查时间(door-to-imaging,DTI)、影像学检查至用药时间(imaging-to-needle,ITN)、影像学检查至股动 脉穿刺时间(i magi ng-to-puncture,ITP)、进门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oor-to-puncture,DTP)、到院至治疗 达标率(DTN≤60 min、DTP≤90 min)和出院时及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2分]的比例。 结果 较无护士组,有卒中护士组DTN中位数由39 mi n缩短至27 mi n(Z =-5.422,P<0.001);DTP 中位数由105 mi n缩短至68 mi n(Z =-2.707,P =0.007);I TN中位数由21 mi n缩短至8 mi n(Z =-5.981,P <0.001);I TP中位数由78.5 mi n缩短至45 mi n(P =0.013)。有护士组和无护士组DTN达标率分别为 97.67%和90.97%(P<0.001),DTP达标率分别为100%和35.62%(P<0.001)。出院时和发病3个月有 卒中护士组mRS评分≤2分比例显著高于无卒中护士组(62.79% vs 49.09%;69.77% vs 50.91%,均 P<0.001)。 结论 急诊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并贯穿整个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绿 色通道可以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TN时间和ITP时间,提高到院至治疗达标率,改善患者 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源性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源性卒中患者,患者入组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华法林+丁苯酞)和对照组(华法林)。监测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INR)变化情况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INR达标时间、2周内达标率和90 d mRS评分的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1例心源性卒中患者,试验组51例,对照组50例。两组基线数据(年龄、性别、用药前INR、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试验组的NIHSS评分[10(3.0~15.0)分 vs. 0(0~6.5)分,P<0.001],溶栓率(27.5% vs. 8.0%,P=0.011)与取栓率(25.5% vs. 2.0%,P=0.001)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INR 2周内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 vs. 44.0%,P=0.930)。试验组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6.50±2.41)d vs.(9.64±4.40)d,P=0.015]。试验组90 d mR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4.0)分 vs. 2(0~3.0)分,P=0.175]。 结论 丁苯酞联合华法林治疗心源性卒中可能缩短华法林的达标时间,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但对于INR的达标率和90 d mRS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循证医学教学法(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在高级卒中中心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