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2003年在我院住院的196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17项起病3d内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年龄、尿素氮、血糖、发热、冠心痛史7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比数比(OR),占95%可信区问(95%CI)依次为2.53(1.73~3.71)、1.29(1.14~1.46)、1.09(1.04~1.15)、1.22(1.07~1.40)、1.22(1.05~1.41)、4.50(1.64~12.40)和8.64(1.52~49.21)。回归模型对本组病人分类的总准确率为87.8%。结论: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增加、发热、高龄、尿素氮升高、高血糖、合并冠心痛可能为脑出血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TCS)检查帕金森病患者黑质(SN)回声的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1)收集2013年6月-2015年3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接诊的56例帕金森病患者和31名自愿的健康对照者;(2)观察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回声强度及面积;(3)采用Hoehn-Yahr分期评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4)分析帕金森病患者SN回声的变化与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帕金森病患者黑质高回声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帕金森患者黑质高回声面积与年龄无明确关系,而与病程存在关系;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回声强度与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关系,而高回声面积与运动症状无明确关系。结论黑质高回声可能是PD的一个特征性标记,临床上可将经颅黑质超声作为PD患者早期诊断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周围神经潜在损害情况,损害的电生理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50例PD患者和65名对照者纳入研究,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四肢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LP)、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SCV)、波幅,以上指标二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运动神经末端LP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下降(P0.05),感觉神经末端SCV明显减慢(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PD患者运动神经末端LP均值较对照组增高0.14(0.03,0.24)ms(P=0.011),运动神经末端波幅均值较对照组下降1.69(-2.15,-1.23)m V(P0.001),SCV均值较对照组减慢5.61(-7.84,-3.37)m/s(P0.001)。结论 PD患者存在潜在周围神经纤维损害,表现为运动神经末端LP延长,运动神经波幅降低,SCV减慢。  相似文献   
4.
正结核同时累及CNS多个部位者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脑膜、脑实质、脊髓同时受累的结核病例如下。1病例男,42岁,因"颈及上胸部皮肤触痛5 d,双足麻木2d"于2016年8月25日入院。患者无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及尿便障碍。因症状逐渐加重就诊。颈椎MRI示C_2-T_2脊髓弥漫性异常信号(图1),以"颈髓病变"收入院。患者2个月前咳嗽、咳痰曾考虑肺部感染,头孢西丁抗感染后好转。既往有乙型肝炎、白癜风病史,未予特殊治疗。入院后发现午后低热。查体:神清,语利,步态正常。颅神经(-)。四肢肌力、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
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8 h
内住院。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患者发病90 d时临床预后,良好预后
定义为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患者112例,男性46例(41.1%),年龄45~92岁,平均76.23±9.02岁。其中良好预
后患者53例(47.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 1.632,95%CI 1.185~2.250,
P =0.03)、高血糖(OR 1.360,95%CI 1.052~1.758,P =0.019)、高Hcy水平(OR 1.702,95%CI
1.133~2.557,P =0.010)是影响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Hcy是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卒中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 1 0 3例发病 2 4h内连续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在住院 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情况及管腔狭窄与脑梗死早期进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Lo 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IMT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颈动脉斑块为脑梗死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 ,最大斑块的长度与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及IMT与卒中进展无明显关系。结论粥样斑块的结构与理化特性可能是引起脑梗死早期进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替硝唑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致神经精神症状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将替硝唑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致神经精神症状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25岁.2009-08因右下腹疼痛,白细胞增高(14Gpt/L)在社区卫生站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予静脉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2 g/次、替硝唑0.8 g/次,2次/d,静脉滴注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头晕、头痛,至第4天加重,行走不稳,恶心、呕吐,厌食,四肢无力,并出现烦躁、情绪不能控制,意识模糊,嗜睡,入院当天曾一过性意识不清,呼之无反应,持续约20 min缓解,急诊以脑炎转入神经内科.病程中无发热.既往身体健康. 查体:T 36.5 ℃,P 57次/min,R 18次/min,BP 110/70 mm Hg,嗜睡,球结膜无黄染.语言尚流利,能简单回答问题,查体配合.眼动、眼位正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无感觉障碍,共济运动稳准,病理反射(-).颈部无抵抗,克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系统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颈动脉斑块组(n=721和对照N(n=83)。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调查血糖、血脂、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斑块组吸烟、酗酒和糖尿病的比例及血清补体C4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清补体C4水平和高血清CRP水平对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比值比(0R)值分别为5.33[95%可信区间(CI):1.01~28.35]、4.78(95%CI:1.64-13.96)。吸烟和酗酒未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高血清补体C4水平和高CRP水平为颈动脉斑块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补体成分3与脑梗死早期进展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体成分3(C3)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间的关系。方法对168例发病24 h内续贯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入院后第2天或第3天晨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C3及其他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C3与进展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患者(40.48%)在住院72 h内病情进展,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C3水平为(1.28±0.20)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的(1.16±0.25)g/L(P=0.000);随C3水平的升高,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3与进展性卒中呈明显相关(OR=7.247;95%CI=1.52~36.39;P=0.013)。结论C3升高在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增进对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电图特点的认识,提高其检查的阳性率。方法对9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肌电图异常率为87.9%,肌源性损害者占79.1%,神经源性损害者占8.8%。其中插入电位延长、自发电位的阳性率分别为6%和52%,肱二头肌出现率较高,外展拇短肌出现率最低(p<0.05);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缩短的阳性率为71%,胫前肌出现率最高,外展拇短肌最低(p<0.05);MUP波幅降低的阳性率较低,仅为7%;多相波增多的阳性率为29%,胫前肌出现率最高,股四头肌最低(p<0.05);重收缩时波形异常的阳性率为26%,以股四头肌出现率最高;重收缩时峰值电压降低的阳性率为31%,胫前肌出现率最高,外展拇短肌最低(均p<0.05)。5例患者EMG呈神经源性损害,1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电图正常组、肌源性损害组及神经源性损害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 EMG对多发性肌炎诊断的阳性率为87.9%,其中以MUP时限缩短出现率最高为71%,其次为自发电位为52%。EMG异常最多见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胫前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