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穿刺组),31例采用小骨穿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结果 与开颅组相比,穿刺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局灶性脑梗死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气管切开率也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半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根据病情,把握好手术指征,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均可取得理想效果,但血肿穿刺引流术损伤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87例,利用CT辅助定位血肿中心,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注入rt-PA。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颅内血肿均于术后2~4 d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4例、颅内感染6例。术后3~6个月GOS评分1分1例,2分5例,3分21例,4分32例,5分28例。结论 钻孔引流术联合rt-PA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的7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引流管留置时间2~7 d,平均(4±1.5)d;拔管时血肿清除率为(85.4%±13.2%)。术后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5例。67例出院随访3~6个月,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28例,Ⅳ级11例,Ⅴ级3例。结论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简易体位辅助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采用简易体位辅助下快速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的2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准备时间25~39min,平均33 min;手术时间33~58 min,平均36 min;穿刺成功率达100%。术后发生再出血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肺部感染5例,对症治疗后改善。术后无颅内感染、癫痫等并发症,术后30 d内无死亡。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Ⅰ~Ⅲ级19例,Ⅳ级5例,V级3例。结论简易体位辅助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简单、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神经导航下经额入路和经颞入路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神经导航下钻孔引流术治疗的7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40例采用经额钻孔引流术(经额引流组),36例采用经颞钻孔引流术(经颞引流组)。结果 经额引流组术后3 d内穿刺道出血发生率(0%)明显低于经颞引流组(11.11%,4/36;P<0.05)。经额引流组尿激酶使用次数[2次(1~3次)]明显少于经颞引流组[3次(2~4次);P<0.05]。经额引流组术后1周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经颞引流组(P<0.05)。经额引流组术后1周内穿刺道周围水肿发生率(0%)与经颞引流组(5.56%,2/2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经颞钻孔引流术相比,经额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手术治疗的9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照组),50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引流术(观察组)。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确切,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引流组),3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随访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与开颅组相比,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术后残余血肿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辅助经额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应用经颅超声辅助经额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颞窗透声良好,血肿显示清楚,置管位置理想;3例颞窗透声差,未能清楚显示血肿,采取参考头皮标记线穿刺,其中1例置管位置偏离血肿中心1 cm。术后3 d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残余量均小于10 ml。术后无再出血,无颅内感染、癫痫等,术后30 d内无死亡。结论 经颅超声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经额钻孔引流术中可起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62例(小骨窗开颅组),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97例(骨瓣开颅组);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评估短期疗效。结果术后1~2 d复查CT示,两组脑内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6月m R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骨窗开颅组术后6个月癫痫发生率(12.90%)明显低于骨瓣开颅组(26.80%;P0.05)。血肿量大和脑疝是小骨窗开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出血后12 h内手术对患者预后有益。结论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小骨窗开颅较骨瓣开颅可显著减少术后6个月癫痫发生率,手术时机、血肿量和脑疝显著影响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又出血的效果。方法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3例,术中经额叶沿基底节区血肿长轴穿刺,术后将尿激酶注入血肿腔溶解引流残余血肿。结果导航系统误差为(1.12±0.34)mm。手术血肿清除率为(52±21)%,使用尿激酶后24h血肿清除率为(70±11)%、48h血肿清除率为(78±9)%。术后再出血率为3%(1/33)。术后随访3月,良好13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额叶沿血肿长轴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能够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留管时间、减少手术副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652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52例中,2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漏(OR=5.845; 95% CI 1.334~25.613; P=0.019)、腰大池引流(OR=8.382;95% CI 1.807~38.874;P=0.007)、肿瘤直径>2 cm(OR=11.797;95% CI 1.395~99.727;P=0.023)、手术时间>3 h(OR=4.286;95% CI 1.005~18.279;P=0.049)、多次手术(OR=10.127;95% CI 1.334~25.613;P=0.019)、术后使用激素(OR=4.518;95% CI 1.301~15.686;P=0.018)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病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手术效果;早期识别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减少PA病人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30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术后发生脑疝,脑疝发生率为8.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WFNS分级Ⅳ~Ⅴ级、动脉瘤再次破裂、脑水肿是术后发生脑疝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点征在中等量(出血量30~6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42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118例完成颅脑CTA、CTP检查(观察组),124例未完成颅脑CTA、CTP检查(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根据CTA、CTP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1项点征阳性采用开颅手术,2项点征均为阴性采用钻孔引流术。对照组病人根据对全麻手术的耐受性及知情同意情况选择手术方式:耐受性差或不同意开颅手术的病人采用钻孔引流术,耐受性尚可且不同意引流术的病人病人采用开颅手术。结果观察组引流术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引流术后血肿增大率、病死率、颅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开颅手术治疗有效率、术后血肿增大率、病死率、颅内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CTA、CTP点征作为客观依据选择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血肿扩大、死亡及颅内感染的风险,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3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中,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5例,发生率为11.5%(15/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25.0 kg/m2、术中脑脊液漏、再次手术是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0例采用腰大池外引流,5例采用药物脱水治疗;15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情况;出院后随访12~36个月,未再次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 脑脊液鼻漏是PA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预后良好。对于体质肥胖、术中脑脊液漏和再次手术的PA,术后应密切关注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情况,可考虑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 586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确定颅内感染病原体。结果 脑脊液培养显示AB感染124例,其中MDR-AB共99例。颅内AB感染的发生率为7.82%(124/1586),颅内MDR-AB感染的发生率为6.24%(99/1586),占颅内AB感染的7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肺部MDR-AB感染、开颅手术>1次是颅内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MDR-AB感染是临床治疗的难题,预防MDR-AB感染对改善颅脑手术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缩短ICU入住时间、改善ICU条件对预防颅内MDR-AB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积水脑室穿刺术后继发导管相关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87例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187例中,120例经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7例经额角穿刺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出血13例,发生率为 6.9%;其中枕角穿刺出血7例,额角穿刺出血6例;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1例;出院时GOS评分4~5分7例,2~3分4例,1分2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压急剧下降(OR=6.39;95% CI 1.67~24.5;P=0.007)、堵管后重新置管(OR=5.45;95% CI 1.45~20.4;P=0.010)、脑室穿刺>3次(OR=10.4;95% CI 2.33~46.6;P=0.002)是导管相关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管相关性出血是脑积水脑室穿刺术后较为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应综合评估,以降低术后出血概率;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复查头颅CT,出血量大的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9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1例,发生率为11.1%,其中其中血栓栓塞12例,术后早期再破裂出血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早期硬膜下出血或远隔部位脑实质出血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Fisher分级Ⅲ~Ⅳ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有小阜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提前做好术前预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骨成形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颅骨成形术的72例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个月,依据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进行术后癫痫评估。结果 72例中,20例颅骨成形术后出现癫痫发作,发生率为27.8%。即刻癫痫发作(≤24 h)6例,早期癫痫发作(24 h~2周)8例,晚期癫痫发作(>2周)6例。随访期间,未出现伤口感染、人工修补材料外露、颅内感染、术区出血、脑疝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癫痫、颅骨缺损原因和直径与颅骨成形术后癫痫发作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骨缺损直径是颅骨成形术后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骨成形术作为神经外科的基础手术之一,手术过程相对简单,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颅骨成形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影响因素较多,颅骨缺损直径越大,发生癫痫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9.
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我院颅脑手术病人478例。结果我院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1%;按美国疾控中心NNIS系统SSI危险因素评分分层得到的感染率分别是:0分者1.2%(4/344),1分者7.4%(9/121),2-3分者15.4%(2/13)。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引流管、SSI危险因素评分>0分、本次手术前曾进行过颅脑手术。结论我院颅脑手术SSI发生率为3.1%;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引流管、SSI危险因素评分>0分、本次手术前曾进行过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治疗外伤性脑积水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选择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脑积水患者78例,均予以实施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中,术后出现分流管阻塞3例,术后感染5例,颅内血肿3例,消化道症状2例,分流过度或不足2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23%。 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治疗外伤性脑积水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多种多样,其中分流管阻塞、术后感染和颅内血肿等发生率较高,手术医师应当制定相对完善的手术方案,以防治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