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多巴胺D2受体(DRD2)和多巴胺转运体(DAT)的mRNA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组(25例)、长期服药(氯氮平)慢性精神分裂症组(27例)和对照组(30名)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RD2和DAT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并采用Spearman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组、长期服药慢性精神分裂症组、对照组样本外周血淋巴细胞DRD2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32±0.13、0.37±0.19、0.34±0.0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0,P>0.05);DAT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48±0.24、0.58±0.21、0.39±0.2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0,P<0.05);长期服药慢性精神分裂症组D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S组内=0.194,P <0.01);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组DRD2基因表达水平与PANSS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443,P<0.05),DAT基因表达水平与PANSS总分(r=-0.418,P=0.075)、一般病理症状分(r=-0.434,P=0.063)的相关性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RD2的基因表达水平与PANSS量表的阳性症状分显著正相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AT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受氯氮平影响上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方法:114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PRL水平,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7名正常男性(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患者组的血清PRL水平平均(24.1±18.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6±5.5)ng/ml(t=7.06,P<0.01)。患者组中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平均(21.2±15.4)ng/ml显著低于非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30.7±23.9)ng/ml(t=-2.17,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与患者年龄(r=0.003)、服药剂量(折算为氯丙嗪,r=-0.12)、服药时间(r=-0.18)以及体质量指数(r=-0.07)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长期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显著增高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吸烟对血清PRL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质子波谱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丘脑氧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7 d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影响脑内乙酰胆碱神经递质药物的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6名正常对照,入组24 h内采用多体素1H-MRS检测受试者前额叶和丘脑生化代谢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复合物(Cr),并计算NAA/Cr、Cho/Cr和NAA/(Cho+Cr)的比值.患者组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 患者组左侧前额叶及左右侧丘脑NAA/Cr值[分别为(1.30±0.39)、(1.53±0.36)和(1.47±0.35)]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4±0.24)、(1.73±0.25)和(1.74±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左侧前额叶NAA/(Cho+cr)值[(0.63±0.12)]低于对照组[(0.74±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左侧前额叶NAA/Cr值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48,P<0.01;r=-0.54,P<0.01),右侧丘脑NAA/Cr值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r=-0.44,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及丘脑存在神经元功能和(或)结构异常,左侧前额叶NAA/Cr值可能作为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测定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GFAP和MBP的浓度,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患者组血清GFAP的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0.74±0.09)vs.(1.67±0.91)],P<0.01.患者组血清MBP的浓度也低于正常对照组[(5.88±0.91)vs.(17.45±7.77)],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GFAP和MBP的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病程呈负相关(r=-0.19,P<0.05;r=-0.20,P<0.05).而患者组GFAP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阴性症状分不相关(r=-0.05,P>0.05;r=0.03,P>0.05;r=0.12,P>0.05).患者组MBP的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阴性症状分不相关(r=0.06,P>0.05;r=0.05,P>0.05;r=0.34,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FAP和MBP的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可能与病程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推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病程的延长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的进一步退化表现,且着眼于血清GHAP和MBP浓度的高低,可能有利于预测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好坏.  相似文献   

5.
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非酶抗氧化物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非酶抗氧化物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5例首发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2名正常对照的血浆非酶抗氧化物水平,包括白蛋白、总胆红素浓度和尿酸浓度;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血浆白蛋白和尿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4.72±3.42)g/Lvs(46.70±3.43)g/L,(3.11±1.00)×102μmoL/Lvs(5.00±1.01)×102μmoL/L,P均小于0.05];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血浆总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12.48±3.86)μmoL/L vs(10.27±1.78)μmoL/L,P=0.04];男性患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女性患者[(3.54±1.21)×102μmoL/L vs(2.88±0.76)×102μmoL/L,P=0.01];对照组男女性之间上述3个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仅发现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尿酸与年龄相关(r=-0.39,P=0.01;r=-0.40,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自我接纳、自我效能及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测试,并与54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同时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作评估. 结果: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2189±1138) ms明显长于对照组(1152±326)ms(Z=-6.86,P<0.001),正确率(81±16)%低于对照组(88±6)%(Z=-2.82,P<0.01).患者组SAQ评分平均(38.37±7.25)分低于对照组(43.19±5.61)分(Z=-3.42,P<0.01);SES评分平均(21.21±5.22)分低于对照组(23.33±4.44)分(Z=-2.13,P<0.05);GSES评分平均(22.27±5.98)分低于对照组(24.41 ±4.83)分(Z=-2.29,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与SES得分(r=-0.430)、GSES得分(r=-0.396)均呈负相关(P均<0.01);SFRT正确率与SAQ总分(r=0.367)、自我接纳因子分(r=0.298)、自我评价因子分(r=0.266)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缺损,自我接纳、自尊水平及自我效能均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特点及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6例7d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影响脑内乙酰胆碱神经递质药物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8名男性正常对照。两组在入组24h内采用多体素1H-MRS检测前额叶生化代谢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复合物(Cr),完成NAA/Cr值、Cho/Cr值和NAA/(Cho+Cr)值的计算,同时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受试者的执行功能。结果患者组左侧前额叶NAA/Cr值(1.40±0.34)低于对照组(1.69±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1)。患者组WCST的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32、2.25、2.40,P均小于0.05),分类数和概念化水平应答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91,P0.01;t=2.46,P0.05)。患者组左侧前额叶NAA/Cr值与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45,P0.05;r=0.47,P0.05),与分类数、概念化水平应答数呈负相关(r=-0.54,P0.01;r=-0.56,P0.01)。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前额叶可能存在神经元功能和(或)结构异常,这可能是引起额叶执行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阳性症状为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和丘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与事件相关电位的相关性。方法:78例7d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及影响脑内乙酰胆碱神经递质药阳性症状为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56名正常对照(对照组)。研究组在入组24h内采用多体素1H-MRS检测前额叶和丘脑生化代谢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复合物(Cr),计算NAA/Cr和Cho/Cr值;同时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和听觉诱发电位(AEP),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NAA/Cr值左侧前额叶、左侧丘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0±0.35)vs(1.60±0.39),t=3.11,P<0.01;(1.48±0.33)vs(1.64±0.36),t=2.50,P<0.05]。研究组P300靶刺激P3(Cz、FPz)、非靶刺激NP3(Cz、FPz)与AEPP2(FPz)的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靶刺激P3(Cz、FPz)、非靶刺激NP3(Cz、FPz)及AEPN1-P2(Cz、FPz)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左侧前额叶NAA/Cr值与Cz点的P3潜伏期呈负相关(r=-0.32,P<0.05),与P3、N1-P2波幅呈正相关(r=0.32、0.34,P均<0.05);与FPz点P3、NP3、P2潜伏期呈负相关(r=-0.37、-0.40、-0.41,P均<0.01),与P3、NP3、N1-P2波幅呈正相关(r=0.33、0.33、0.35,P均<0.05)。结论:阳性症状为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前额叶NAA代谢失衡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低水平的NAA浓度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包括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组20例,精神分裂症无自杀行为组28例,正常对照组3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BDNF浓度。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杀意图自评量表(SIOSS)对患者组进行评定。比较各组BDNF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间BDN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95,P<0.01)。Post-hoc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组BDNF水平[(51.3±11.1)pg/ml]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无自杀行为组[(67.7±20.8)pg/ml](P<0.05),而精神分裂症无自杀行为组BDNF水平也低于正常对照组[(111.3±39.0)pg/ml](P<0.01)。自杀未遂组的血清BDNF水平与自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836,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患者BDNF水平低于精神分裂症无自杀行为患者和正常人群;BDNF可能是参与精神分裂症自杀病理生理机制的一种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0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发作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4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液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激素(T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水平检测和比较;分析患者神经内分泌与年龄、病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关系。结果:精神分裂症组TSH[(2.71±1.98)m IU/L]、COR[(478.03±225.26)nmol/L]较健康对照组[(1.83±0.94)m IU/L、(365.83±92.52)nmol/L]显著升高(t=3.613,3.816;P均0.05);患者的病程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211~0.305,P均0.05);PANSS的阴性症状分与TT3水平呈负相关(r=-0.389,P0.05),与FT4水平呈正相关(r=0.363,P0.05);一般精神病理分与TT3、FT3水平呈负相关(r=-0.542,r=-0.426,P均0.05),与COR水平呈正相关(r=0.477,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发作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神经内分泌改变可能与疾病病程、精神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返社会程式训练对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康复期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接受12周的重返社会程式训练,出院后随访一年,并对两组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评定。结果研究组有43名完成随访、对照组有44名完成随访。1与入组时比较,住院期间研究组PANSS减分除第2周末外,其它各时间点(4周、8周、12周末)减分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2出院时与随访第12月末评定差值的比较,研究组的PANSS总分、MOAS、SDSS减分值分别为(3.16±2.13)分、(0.42±0.34)分、(4.04±2.13)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研究组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vs.25.0%,2.3%vs.11.4%,P均0.05);4研究组的攻击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vs.15.9%,P0.01)。结论重返社会程式训练对控制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以及减少攻击行为的再次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玮 《四川精神卫生》2014,27(6):517-518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首次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首次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共观察2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8、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后24周末两组总有效率;并于2年后电话随访,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2、8周末HRSD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21.03±4.89)分vs.(25.57±4.37)分,(9.60±4.22)分vs.(21.52±2.72)分,P0.05或0.01];24周末研究组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56.7%,χ2=0.14,P0.05);2年末电话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1.7%vs.61.7%,χ2=10.85,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首次抑郁发作疗效优于单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并探讨其与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相关的肥胖以及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入组患者组125例为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对照组59例。提取两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脂联素(Adi)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采用免疫酶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两组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将两组对照比较。结果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脂联素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无显著性(χ^2=0.723,0.257;P=0.697,0.613)。携带TG/GG基因型患者的BMI显著高于携带TT型患者(23.53±2.77vs22.37±3.11,P〈0.05),且携带TG/GG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高于携带,TT型患者(2.67±0.85vs2.28±1.15,P〈0.05)。携带TT和TG/GG型基因的患者之间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其他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Adi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与HOMA—IR并不相关。结论Adi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相关的脂代谢异常相关,但不是影响血糖代谢障碍的基因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片(乐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的疗效。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从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2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筛查出HAMA评分14分的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 tid+乐友20~40mg qd)61例和对照组(卡托普利片25mg tid)52例,共随访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测定患者的血压及进行HAMA测评。结果 1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86、0.957、1.410,P均0.05)。2治疗6周后,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2,P0.01);观察组在治疗6周后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6周后,观察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5),而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7,P0.05);两组在治疗6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帕罗西汀片可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可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海阳市农村地区3所小学及3所初级中学7~17岁学生共1416名,其中留守儿童649名,非留守儿童767名。采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649名留守儿童和767名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MHS-C总分、情绪、意志行为、个性特征、PHCSS总分、焦虑和合群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t=-17.900~-2.954,P0.05)。留守儿童在认知、思维与语言、情绪、行为、合群、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因子的得分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t=-5.877~4.667,P0.05)。留守儿童的情绪和焦虑呈正相关(r=0.289,P0.05);意志行为和行为呈正相关(r=0.296,P0.05);个性特征和合群呈正相关(r=0.215,P0.05)。结论留守儿童更容易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留守"对男童较为不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展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自编调查表收集2011年4月-2013年8月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及门诊健康体检者46例,采用cobase4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患者组血清T4(100.88±24.10)、FT3(4.64±4.64)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4(108.09±15.13)、FT3(4.97±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12),血清T3、FT4、TS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组血清FT3(4.45±0.82)、FT4(16.40±3.48)与男性组血清FT3(5.07±1.00)、FT4(18.51±3.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尤其是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甲状腺异常高度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与非吸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BDNF的相关性。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1例,其中吸烟27例,非吸烟5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评估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吸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高于非吸烟组(t=2.5,2.0,2.0,P均0.05),吸烟组的正确应答数显著高于非吸烟组,吸烟组错误应答数显著低于非吸烟组(t=2.02,-2.26,P均0.05)。吸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为(8.8±4.6)μg/L,非吸烟组为(9.2±4.3)μg/L,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t=0.38,υ=83,P0.05);吸烟患者BDNF与患者总病程、PANSS总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66,0.54,0.54,P均0.05);与RBANS词汇回忆、故事回忆、图形回忆、编码测验分值、延时记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48,-0.45,-0.45,-0.53,P均≤0.05);非吸烟患者BDNF与PANSS中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5)。结论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水平与精神症状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服用利培酮和奥氮平两组,其中利培酮组29例,给药初始剂量为4 mg/d,2周内逐渐加至6 mg/d,观察至8周末;奥氮平组25例,给药初始剂量为10 mg/d,2周内逐渐加至15mg/d,观察至8周末。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8周末测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利培酮组治疗前后血清TT3、TT4、FT3、FT4、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治疗前后血清TT3、T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T3、F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0.28)pg/mlvs.(2.81±0.26)pg/ml,(0.91±0.2)pg/mlvs.(0.77±0.14)pg/ml,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血清TT3、FT3水平升高,较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无实质影响,奥氮平能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FT3、FT4的水平,在治疗中应注意监测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50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患糖尿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0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时点患病率为12.9%,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3.21%(OR=4.48,CI=3.43~5.84,P〈0.01)。40—49岁的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增高明显(14.6%vs.3.02%,OR=5.51,CI=3.49~8.70,P〈0.01)。糖尿病发生与年龄、体质量超重及腹型肥胖有关。糖尿病组患者的病程比非糖尿病患者长(Z=-6.989,P〈0.01),接受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也比非糖尿病患者长(Z=-4.794,P〈0.01)。氯氮平新发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利培酮组与经典药物组(P〈0.01),利培酮组与经典药物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超重、病程及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有关。氯氮平比利培酮及经典药物可能更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家庭关怀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社会心理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7例进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测评。结果①男性患者的积极应对维度分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0.70,1.68±0.72,t=2.89,P〈0.01);②家庭功能越好,积极应对维度分越高。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组的积极应对维度分明显低于另外二组;③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分为1.52±0.72,低于国内常模(1.78±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66.24%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积极应对方式明显不足,尤其是男性、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