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索利用消炎液微创治疗腰椎非压迫性神经根炎的动物实验方法,并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其疗效进行定量评价。方法 将6只巴马小型猪分为两组,通过CT导向下于L2~3、L3~4及L4~5神经根旁硬膜外注入自体髓核组织造模。造模后14天,实验组神经根旁注入10 mL消炎液治疗,对照组注入10 mL生理盐水。两组治疗后3、7、14天各取1只实验猪处死,解剖相应神经根行TNF-α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造模前、治疗前、神经根取材前均行DTI检查。比较两组造模前、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神经根FA值变化及治疗后神经根TNF-α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两组神经根FA值均减小(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神经根FA值回升(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P>0.05);实验组相应神经根FA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7、14天神经根TNF-α蛋白含量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无变化(P>0.05)。结论 消炎液微创治疗腰椎非压迫性神经根炎有效,并能用DTI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中频治疗腰神经根压迫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中频组、电针结合中频组,每组12只。通过手术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症模型。造模成功,经治疗14天后,取受压迫局部神经根组织,测定磷脂酶A2(PLA2)、组织胺含量。结果:造模后,压迫神经根组织内PLA2、组织胺含量均明显升高;电针治疗、电针结合中频治疗14天后均能显著降低压迫神经根组织内PLA2、组织胺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结合中频脉冲对压迫神经根组织内PLA2、组织胺含量的改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腰神经根压迫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氯胺酮对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背角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治疗骨癌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4组(n=6):A组(对照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Hank液;B组(模型组):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9/L);C组(氯胺酮10mg/kg);D组(氯胺酮20mg/kg);C,D二组造模同B组。从第14d开始,A,B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mL,C,D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氯胺酮10mg/kg(1mL)及20mg/kg(1mL),1次/d,连续4d。术前及术后1~22d,各组大鼠隔日观察机械痛阈值变化。第22天,取大鼠脊髓L4~6节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结果A组大鼠对机械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22d,与A组大鼠对机械痛刺激缩爪阈值相比,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腰脊髓背角Ⅰ~ⅣpERK免疫反应光密度值B、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注射20mg/kg氯胺酮抑制了胫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背角pERK表达,NMDA/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骨癌痛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毒宁对不同病毒分型手足口病儿童的临床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4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病毒分型分为EV71型组(A组)、Cox 16型组(B组)、通用型组(C组),分析热毒宁对不同病毒分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效果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B组显效率显著高于A、C组(χ2=4.39,5.27,P<0.05),而有效率方面显著低于A、C组(χ2=4.69,5.68,P<0.05)。B、C组在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t=4.58,5.25,4.69,3.09,3.47,4.61,3.67,4.01,均P<0.05),B组退热时间显著低于C组(t=2.66,P<0.05)。治疗5d后,A组CD3+、CD4+/CD8+显著低于B、C组(t值=8.37,5.44,6.11,3.53,均P<0.05),而IgM显著高于B、C组(t值=5.43,2.86,P<0.05)。治疗后,B组IgA显著高于A、C组(t值=5.42,2.78,P<0.05),而CD8+显著低于A、C组(t值=6.36,3.14,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CoxA16型病毒所致的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以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优于EV71型病毒、通用型病毒所致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测量腰椎间盘相关腰骶丛神经根压迫症患者神经根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评估腰骶丛神经根DTI运用于腰椎间盘相关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术前诊断与预后评价的潜在价值。方法:对34例单侧腰骶丛神经根压迫症患者行腰骶神经根DTI检查,并行扩散张量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定量腰骶丛神经根3个层面神经根FA值,均使用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for the Assessment of Treatment for Low Back Pain,JOA)进行临床功能症状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扩散张量示踪成像DTT显像所示,神经根神经纤维束异常均与临床症状相符,患侧神经根远中近段神经根FA值不相等,神经根FA值由近端至远端递减,患侧远中近段神经根FA值均低于健侧,病变责任神经根FA值与术前临床JOA评分值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腰骶丛神经根DTI成像可定性评价腰椎间盘相关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责任神经根的损伤变性,并能通过神经根FA值,定量反映责任损伤神经根变性所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异常及运动功能障碍。对于腰椎间盘相关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震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脊髓震荡损伤17例作为研究组(A组),32例非脊髓震荡髓损伤的脊髓损伤病例作为对照组(B组);选取与A、B组年龄、部位相匹配的4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病例行MR平扫和DTI扫描,测量A组和B组脊髓损伤节段平均FA值和平均ADC值,测量C组(与前2组相同节段脊髓)平均FA值和平均ADC值,并分析A组与C组、A组与B组组间差异。结果 B组平均ADC值为(1301.35±221.15)×10-6mm2/s,平均FA值为(377.12±67.31)×10-3;C组平均ADC值为(827.63±218.54)×10-6mm2/s,平均FA值为(540.03±38.14)×10-3。A组平均ADC值(1103.25±49.65)×10-6mm2/s,较C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B组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FA值(423.53±58.42)×10-3,较C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B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对脊髓震荡伤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脊髓损伤的分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海马的平均弥散系数(ADC)及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差异,评估海马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在MCI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R-DTI对18例MCI患者(MCI组)和18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匹配的对照组(NC组)DTI参数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海马ADC和FA值的差别,并将MCI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与其海马ADC、FA各自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CI组与NC组比较:①双侧海马总ADC值及左侧海马ADC值明显增高(P<0.01),右侧海马ADC值略增高,差异不明显(P>0.05),左、右侧及双侧海马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MMSE、MoCA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增高(P<0.01);③MMSE评分与左侧及双侧海马总ADC值呈明显负相关(P<0.01),MMSE评分与FA值及右侧海马ADC值无相关性(P>0.05),MoCA和ADL评分与ADC、FA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70-273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CSM患者按照T2WI图像颈髓受压信号差异分为A组(轻度组,颈髓内信号无异常)及B组(重度组,颈髓内出现高信号),健康志愿者为C组,将感兴趣区(ROI)置于颈髓白质前索、后索、左前侧索、左后侧索、右前侧索、右后侧索6个部位后处理数据,采用方差检验比较3组颈髓不同部位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各向异性分数(FA)之间的差异。结果:3组间各部位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B组各部位ADC值均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各部位ADC值高于C组(P<0.05);3组间各部位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B组各部位FA值均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各部位FA值低于C组(P<0.05)。结论:DTI可以定量分析轻度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内部结构微细变化,更好地辅助临床医生早期诊疗轻度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胡啸玲  周志刚  周忠群 《吉林医学》2011,(18):3624-3626
目的:观察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60例FBSS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组(A组,n=20)、连续交感神经阻滞(B组,n=20)、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组(C组,n=20),A组给予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3.6 U/d;B组在C型臂下行腰交感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接上硬膜外镇痛泵(100 ml内含1%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和90 ml生理盐水),平均3 d换一次药;C组联合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麻木程度的改善。结果:B组和C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VAS评分降低要高于B组,A和C组治疗后麻木减轻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麻木减轻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是治疗FBSS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予抗心律失常治疗,B组予颈椎病治疗,C组予联合治疗,疗程均12~14 d,疗程结束后对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系统分析比较。结果与A组总有效率(27.1%)比较,B组(90.2%)、C组(96.0%)显著升高(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心律失常无显著改善(P>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明显改善,且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病发作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同时治疗颈椎病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患者腰痛、腰椎功能以及腰部肌耐力的改善情况。 方法 筛选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B组应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指数)以及腰部肌耐力,所得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为97.92%(47/48),高于A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8,P=0.014)。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VAS评分[(1.27±1.16)分]低于A组[(3.56±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5,P<0.001)。2组治疗后的ODI指数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的ODI指数[(9.81±1.33)分]低于A组[(13.59±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1,P<0.001)。2组治疗后的静态、动态腰部肌耐力均强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的静态、动态腰部肌耐力[(84.18±13.05)s、(26.83±7.87)次]均强于A组[(67.45±15.62)s、(21.47±8.6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5、3.179,均P<0.05)。 结论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腰部肌耐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以101例中小量(10~4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52例)和内科治疗组(49例),血肿体积为15~36(23.36±7.24)ml。所有患者在发病后48 h内和发病后14 d进行DTI扫描,得到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 tractography,DTT)图像,并根据CST完整性将微创手术组分为A(1~2级,22例)、B(3级,30例)两个亚组,比较微创手术组和内科治疗组之间及A、B亚组之间在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病后首次DTI扫描显示微创手术组、内科治疗组受累侧的内囊区和大脑脚FA值均降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2次DTI扫描提示,微创手术组的FA值[内囊区(0.49±0.02)、大脑脚(0.47±0.03)]较内科治疗组[内囊区(0.39±0.02)、大脑脚(0.43±0.03)明显升高(P<0.05)],且从DTT图像上可见微创手术组的CST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内科治疗组,提示对于这类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科治疗。微创手术组的A亚组术后FA值[(0.51±0.02)高于B亚组(0.48±0.02)(P<0.05)],提示CST损伤越小,手术效果越好。结论微创治疗可以提高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尤其是DTT显示CST以推移、变形为主者(1~2级)应更为积极采取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OLI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创伤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于某院治疗的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其中OLIF手术(A组)治疗者17例,PLIF手术(B组)治疗者3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2、24、48 h抽取末梢静脉血检测的C反应蛋白(CRP)及肌酸激酶浓度(CK),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后第1、2、3天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并同时评估术前及术后1、2、3 d腰腿痛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方面A组患者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清CRP及CK浓度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增高;两组间比较,A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 d切口疼痛VAS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两组间比较A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与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OLIF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更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内分泌药物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9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39例,按照内分泌治疗药物不同分为A组(采用他莫昔芬治疗,75例)、B组(采用氟维司群治疗,83例)和C组(采用依西美坦治疗,81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降钙素(CT)、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同时检测各组腰椎骨密度(BMP)并比较。结果 治疗前,三组CT、BGP、BAP、PTH和BM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CT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C组升幅最大,A组升幅最小,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三组BGP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A组升幅最大,B组升幅最小,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三组BAP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B组降幅最大,A组降幅最小,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三组PTH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C组降幅最大,A组降幅最小,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后,A组腰椎BMP未见明显降低,但C组腰椎BMP下降较明显,三组间BMP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不同内分泌治疗药物均可导致乳腺癌患者BMP降低,但他莫昔芬对患者骨代谢水平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18例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莫沙必利+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A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B组)及莫沙必利+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C组)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的症状及体征情况。结果 B组与A、C两组症状有效率及痊愈率差异显著(P<0.05);然而,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显示比A组高18%的痊愈率。此外,B组与A、C两组体征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与A、B两组痊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莫沙必利可有效控制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IC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共纳入60例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措施;B组给予非手术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3、7、14d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GFAP及SF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GFAP及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3、7d两组患者血浆GFAP及SF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A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患者血浆GFAP及S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B组(常规治疗组)患者的GFAP及SF水平仍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1、3、7、14d,A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的血浆GFAP及SF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内科治疗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GFAP及SF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且有利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床旁血滤、无创通气联合新活素对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及心血管内科于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2例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3组,A组为14例常规应用利尿剂及无创通气;B组19例应用床旁血滤和无创通气治疗;C组19例应用床旁血滤、无创通气和新活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72h后血浆NT-Pro-BNP浓度、血肌酐浓度,行床旁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中治疗前后NT-Pro-BNP浓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NT-Pro-BNP浓度下降程度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肌酐值治疗前后A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血肌酐明显下降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值在3组患者中治疗前后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时间C组最短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升压药物时间B组和C组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疗效判定标准显示A组、B组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7.14%、78.94%和89.4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最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血滤、无创通气联合新活素治疗终末期难治性性合并低血压、肾衰竭患者时短期内存在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脑梗死患者住院前后临床评分的关系,评价DTI在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为2-7天)在住院治疗前后进行两次DTI扫描,经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r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计算出相对FA值(rFA值),rFA值为病灶侧FA值与对侧正常区FA值的比值;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病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将23例患者分为A、B两组,并在两次行DTI检查前施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motor assessment,FMA)。然后将治疗前后rFA值的变化与NIHSS评分及FM评分的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前梗死灶FA值均低于对侧镜像区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rFA值均低于治疗前r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住院治疗前后患者rFA值下降的差值与NIHSS评分减少的差值及FM评分增加的差值之间均呈负相关(r=-0.685,P<0.01)、(r=-0.50,P=0.015)。根据病变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2级,12例;B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3级,11例。对本研究住院期间A组和B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增加的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病灶侧与对侧正常侧rFA值的测量及相关研究,可以判断脊髓纤维束的变性程度,并可判断疗效及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镍铬合金烤瓷冠、钴铬合金烤瓷冠及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病人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要求冠修复病人58例,分为镍铬合金烤瓷冠组(A组)25例,钴铬合金烤瓷冠组(B组)21例,二氧化锆全瓷冠组(C组)12例,用不同材料制作牙冠戴入.半年后检查各组病人的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龈沟液分泌量及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IL)-8含量变化.结果:半年后3组菌斑指数和牙周探针深度较修复前无明显变化,A组和B组的牙龈出血指数、龈沟液分泌量及龈沟液中IL-8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C组各项指标均与修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修复后龈沟液分泌量较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之间龈沟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修复后IL-8分泌量较B组和C组显著增加(P<0.01),B组与C组IL-8分泌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材料冠修复后均对病人牙周有一定不利影响,二氧化锆全瓷冠对牙周的不利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