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端侧吻合方法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SD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共32只,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于相邻胫神经干上行外膜“开窗”,将腓总神经远侧断端以端侧吻合的方式吻合于胫神经干上.B组:将一神经移植段的两端分别与正常胫神经干和切断腓总神经远端行外膜“开窗”端侧吻合.C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断端均结扎并翻转缝合于临近肌肉上.D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右侧腓总神经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2周行神经肌肉形态学检查,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肌湿重及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价端侧吻合方法对失神经肌肉萎缩的防治作用.结果 ①神经肌肉形态学检查:A,B,D三组均可见再生的轴突和髓鞘,并且见正常肌肉形态结构,C组神经远断端纤维化并且肌纤维萎缩变细.②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B,D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胫前肌肌湿重:A,B两组较D组稍轻,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与A,B,D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④神经传导速度比较:C组测不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A,B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慢于D组,A,B两组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端侧吻合法为防治肌肉失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但其再生神经对肌肉支配功能不足以代替原支配神经.  相似文献   

2.
不同手术方法对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修复方法对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4组,其中正常对照组(5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0只均分为3组,在动眼神经海绵窦段将动眼神经锐性切断后分别将断端用羊肠线缝合、生物胶粘合、血凝块粘合修复神经,术后动态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动眼神经系统解剖学、神经组织学研究。结果以血凝块粘合和直接缝合神经断端实验组大鼠术后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均优于生物胶粘合组大鼠,前两组实验大鼠支配眼外肌的中脑躯体运动神经元、新生神经纤维总数量明显多于后者,且前两个组实验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上直肌特异性支配优于后者。结论以直接缝合和血凝块粘合神经断端的手术方法优于生物胶粘合神经断端的方法,关键因素是两断端对齐并稳定固定,减少吻合口疤痕组织形成,进入靶器官新生神经纤维数量以及对靶器官特异性支配的情况决定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劈裂移植治疗失神经肌肉萎缩.方法取36只体重200—25%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12),实验组(N=24)再平均分成两个亚组(N=12)。实验组大鼠右侧胫神经给予暴露、切断、结扎近断端。右侧腓总神经半横断并向近端纵行劈裂约10mm。右侧腓总神经被劈裂出的部分转向后侧与右侧胫神经远侧残端端端吻合。在对照组(N=12)右侧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给予同实验组相同部位同样的处理,但胫神经远、近断端及劈裂出的部分腓总神经近端分别给予结扎不进行神经吻合。术后1、2个月评价实验效果。结果右侧腓肠肌的复合动作电位(CMAP)振幅、肌张力恢复率、肌肉湿重恢复率、肌横截面积等指标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周围神经劈裂移植对失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满意且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低位神经侧侧吻合术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周围神经损伤的模型,观察早期在受损神经低位行神经侧侧吻合术,是否对相应的骨骼肌有延缓萎缩的作用,以期寻找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的方法。方法:24只新西兰兔分成A、B两大组,每组12只,各组中均将右后肢为实验组,左后肢为对照组,A组:(1)实验组:大腿上段切断右侧腓总神经,近端结扎,翻转固定,在其远端远侧距胫前肌1cm处与附近的同侧胫神经行外膜开窗并以侧侧缝合术式吻合;(2)失神经组:大腿上段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并将两断端翻转固定为失神经对照侧。B组:(1)实验组:处置同A组的实验组;(2)正常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不作处理,术后3月行胫前肌肌电图检查记录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吻合口远段5mm处神经组织及对照组相应处腓总神经组织作HE染色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再生情况并计数有髓神经纤维数,胫前肌肌湿重称重,肌肉组织作HE染色观察肌细胞形态并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运动终板形态。实验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肌电图检查可记录到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吻合口远段5mm处可见大量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而失神经组均测不到神经传导速度,远段神经呈纤维化;实验组胫前肌肌湿重与肌纤维横截面积数值均大于失神经组,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少于正常腓总神经,实验组肌电图检查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正常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胫前肌肌湿重与肌纤维横截面积数值均小于正常神经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肌肉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肌肉细胞及运动终板形态有一定程度恢复,虽不及正常组,但明显不同于肌肉萎缩较严重的失神经组,结论:利用神经侧枝性生芽机制对受损神经早期实行低位神经侧侧吻合,可有效保护失神经肌肉的运动终板功能,避免失神经肌肉过早出现严重萎缩而影响神经再生后功能恢复,但侧侧吻合再生的神经支配肌肉的功能不足以替代原支配神经。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7岁。1987年12月因右膝部热轧性离断并创伤性休克2h入院,断端不齐,骨及软组织烧灼严重,膝部缺损13cm。在全麻下,边抗休克,边分两组分别进行两断端清创术。将小腿远端向后旋转180°,胫骨远端与股骨近端呈台阶状用粗螺钉固定,小腿三头肌和屈趾(拇)长肌与股四头肌缝合,胫前肌、伸趾(拇)长肌和腓骨肌与胭绳肌缝合;胫后动、静脉与股动、静脉吻合,另吻合两条浅静脉;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与坐骨神经吻合。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部位对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均分4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0只分为3组,第1实验组10只在海绵窦后段、第2实验组10只在海绵窦中段、第3实验组10只在眶尖部锐性切断动眼神经并将断端对齐固定,术后动态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动眼神经系统解剖、组织学研究。结果术后在动眼神经眶尖段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较好,在海绵窦中段动眼神经切断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次之,在海绵窦后段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最差。3个实验组中支配眼外肌的中脑躯体运动神经元总数量无显著差别(P〉0.05),在眶尖段神经切断组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上直肌支配的特异性最高,在海绵窦神经切断组次之,在海绵窦后段神经切断组最差(P〈0.01)。结论动眼神经损伤部位离靶器官越近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其中决定因素可能是新生神经纤维对靶器官的特异性支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患者患肢的神经电生理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相关肌肉的肌电图;腓总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腓总神经的F波。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的胫前肌及腓肠肌轻收缩的肌肉动作单位电位时限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肌电多相电位百分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的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患侧肢体的神经电生理,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肌肉移植中不同神经再支配方式的效果,本实验室复制了兔股直肌再植的动物模型。将该肌的止端、供应血管和支配神经均切断,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缝合动脉、静脉和止端。神经的再支配采用断端缝合(S组)、神经近端植入肌肉(Ⅰ组)以及断端缝合后将股内侧肌的神经同时植入股直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神经端侧吻合处供支外束膜开窗与否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观察外束膜开窗在神经端侧吻合法中的作用. 方法 选用4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损伤修复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支后3 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吻合于胫神经.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不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组织形态学、腓肠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神经示踪法观察. 结果 外束膜开窗组(B组)腓总神经内有髓神经纤维数、新生轴突数量、新生施万细胞、毛细血管均多于不开窗组(A组),且B组髓鞘生成较完整,有髓神经纤维及轴突直径较粗;在神经电生理传导方面B组潜伏期小于A组,且波幅较A组大;B组胫前肌肌湿重大于A组;荧光示踪剂显示B组较A组荧光强度恢复好,分布均匀,轴突排列较整齐. 结论 供支外束膜开窗行神经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神经纤维再生更好;外束膜开窗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行端侧吻合术时吻合口位置对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58只,随机选10只为定位组,行胫神经干功能束鉴定,分别确定运动神经纤维和混合神经集中的位置;余48只随机分为A、B组,各24只,切断腓总神经远端,并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A组为实验组,吻合口位于运动神经纤维集中处;B组为对照组,吻合口位于混合神经纤维集中处。于术后1,2,3个月,A、B组每次各取8只,于吻合口近端行电生理检测,取吻合口远端0.5cm的腓总神经进行组织学及抗神经丝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光镜下可区分有髓神经纤维及无髓神经纤维团块并定位。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再生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逐渐增大、腓总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和神经束截面积显著增大,抗神经丝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逐渐增强,且A组均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行端侧吻合术时,吻合口选在运动神经束集中处时,其再生的运动神经纤维数目多,再生神经纤维束截面积大,质量高,所支配肌肉的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1.
成少安  朱正道  胡茜  王惠丽 《浙江医学》2007,29(8):812-813,865
目的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给予施万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SDNF)是否能促进神经再生。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随机切断一侧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实验组在术中即刻于神经端侧吻合区给予SDNF,术后于该侧小腿外侧肌肉继续给予SDNF,每周1次,共用4周;对照组在相应部位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第13周行腓总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检查及胫前肌湿重测定。结果实验组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质量、数目、电生理特性和胫前肌湿重均优于对照组,但不如正常的腓总神经。结论SDNF对端侧吻合后的神经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坐骨神经(n·ischiadicus)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在股后部下降至腘窝,分成内侧的胫神经和外侧的腓总神经。胫神经行至足底又分足底内侧和足底外侧神经,支配足底的肌肉收缩和接受皮肤的感觉;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前群肌肉和接收小腿前外侧及足背的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了解端侧神经吻合术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端侧神经吻合术和神经移植术修复离断的腓神经,观察并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术后两组的腓神经功能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离断神经作端侧神经吻合术后能通过侧支发芽而得到再生,该术可作为周围神经缺损或无法获得近侧断端时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侧侧吻合方法在治疗高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者在上臂中上段行尺神经、正中神经相邻面侧方切开外膜、束膜后相对缝合。上臂神经损伤者在损伤部位以远处行受损神经与相邻正常神经的侧侧吻合。坐骨神经出口处腓总神经损伤者在大腿下段坐骨神经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分出处以上2~5cm,于坐骨神经内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侧侧缝合。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得到术后1.5~4年(平均2.5年)的随访,受损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在臂丛神经损伤者为M2-3,S3,在上臂神经损伤者为M3S3,在腓总神经损伤者为M3-4S4,而供体神经支配区功能未受影响,所有病例对功能恢复效果均满意。结论 神经侧侧吻合方法是有效的治疗高位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难题,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已成为一种新的医学发展趋势。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大鼠MSCs移植后对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吻合口处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均在显微镜下制成腓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模型。1实验组:在端侧吻合术后1周尾静脉注射1×107制备好的MSCs;2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在术后2、3、4、8、12周进行取材,对比镜下吻合口神经再生情况、测定腓神经功能指数(PFI)、测定双侧胫前肌湿重恢复率。结果术后8周及12周时实验组大鼠行走步态较对照组大鼠稳定;术后8周及12周时实验组大鼠的胫前肌湿重恢复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大鼠神经端侧吻合标本镜下观察:实验组端侧吻合口神经芽突生长较对照组明显,神经细胞也较为丰富。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在无条件进行端端吻合修复时可采用端侧吻合的方式进行修复,MSCs可有效地促进端侧吻合后的神经再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模拟肌肉移植的兔股直肌采用神经缝合、神经植入和神经缝合加神经植入(双神经支配)三种不同肌肉神经再支配方法后肌肉收缩功能恢复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神经植入及双神经支配也同样可再支配吻合血管的移植肌。收缩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收缩张力恢复程度上的不同,收缩时间与正常无明显差别。双神经支配及神经缝合组收缩张力的恢复优于神经植入组。本文还就产生以上差别的原因和三种不同肌肉神经再支配方式的临床应用的可能性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退变的预防方法。方法 SD大鼠30只,等分成3组。处理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修复神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植入失神经支配的胫前肌神经区周围的肌间隙,设立对照。观察6周,进行形态学及电生理检查。结果 采用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运动终板结构基本正常,肌肉无明显萎缩;对照组运动终板明显退变或消失,肌肉明显萎缩;采用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低频重复电刺激(RNS)衰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可以有效保护失神经支配肌运动终板.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华  邵兵  高云超  郭立华 《吉林医学》2010,(26):4491-4491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中运用设定的电参数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NMS-Ⅱ型(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7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应用设定好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27例周围神经损伤包括4例桡神经、5例正中神经、10例尺神经、2例腓总神经、2例胫神经损伤、2例坐骨神经及2例臂丛神经损伤,经神经肌肉电刺激10~60d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临床症状消失、肌电图检查发现经电刺激治疗后15例(73.91%)患者出现再生电位。结论:以设定的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改善受损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使受损周围神经恢复其完整性,同时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离断周围神经再生效果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入PQQ组与对照组。所有动物均实施手术造模,离断左侧坐骨神经后予以10-0缝线神经外膜间断缝合。PQQ组术后隔日术侧肌肉注射PQQ 0.5 ml(250μg/kg),对照组仅给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定期行坐骨神经功能评估,神经电生理指标测定。于12周时,取材行再生神经形态学观察。结果:PQQ组在坐骨神经功能、神经电生理及形态学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咯喹啉醌可显著促进离断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膝关节去神经术治疗膝关节疼痛性疾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防腐成人下肢标本上,对支配膝关节的神经关节支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股内侧肌支、股中间肌支、股外侧肌支、膝关节肌支关节支支配膝关节前上区;隐神经及其分支支配膝关节前内、前下区;腓总神经关节支支配前外侧区;胫神经或坐骨神经关节支支配膝关节腘区。其中股内侧肌支、隐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或坐骨神经关节支较粗大、解剖较恒定、表浅可行选择性切断。结论:选择性切断膝关节神经支治疗膝关节疼痛性疾患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