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神经内囊肿是一种良性的、非肿瘤性质的黏液囊肿[1],生长于周围神经外膜内,由厚厚的黏液积聚而成,包裹在致密的纤维囊内。法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Beauchene fils于1810年首次描述了一位肘部尺神经内囊肿的病人,他称之为“肘部浆液囊肿”[2]。周围神经内囊肿可以发生在全身各处,如颈、肩、肘、腕、髋、膝、踝,直至掌指处[3-4],最常见于膝关节,约占68%,主要累及腓总神经,其次为肘关节,约占10%,主要累及尺神经[5]。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并评估关节镜下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关节镜下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治疗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21例,手术前后采用Kujala评分、膝关节日常活动Lysholm评分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进行对比.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7.5个月.Kujala评分从平均68.36±5.22提高到术后90.25±5.36;膝关节日常活动Lysholm评分从平均70.21±4.80提高到术后91.15±4.22,VSA评分由术前平均6.14±0.75降至1.86±0.92,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术后膝前区疼痛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有效减小外侧髌股关节间的压力,对保护软骨、缓解膝前区疼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把握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重度前臂缺血性肌肉挛缩晚期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2例中、重度前臂缺血性肌肉挛缩的晚期患者,进行旋前畸形矫正和旋后对掌功能重建手术。其中6例行指浅、深屈肌腱交叉延长术,17例行肌腱转位术+骨间膜、旋前方肌松解术,19例行肌腱转位术+骨间膜、旋前方肌松解术+腕屈肌旋后功能重建术。结果 术后42例患者均获得6~34个月的随访。旋后功能恢复:优9例,良18例,可12例,差3例,优良率为64.3%。手功能恢复:优11例,良15例,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61.9%。结论 对中、重度晚期缺血性肌肉挛缩的患者,应针对其不同的挛缩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6.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针对周围神经离断性损伤 ,大多选择端端吻合的方式进行修复 ,如果神经缺损较长或者在受损区无法找到神经断端时 ,通常采用神经移植方法修复受损神经 ,但可供移植来源有限 ,神经移植的距离过长其疗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因此 ,2 0世纪初国外学者首先提出可以通过周围神经端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规端侧缝合方法进行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实验研究,观察神经再生修复效果,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效果更好的修复方法.方法 选用6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修复模型.术中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出后3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90°断面,行腓总神经端端缝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45°斜面,同时供体神经干外束膜开窗行端侧缝合;C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供体神经干外束膜开窗,以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法进行神经束膜及外膜缝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组织学、肌湿重、神经电生理检测,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及神经示踪法观察.结果 螺旋式改良缝合组(C组)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端侧缝合组(B组)(P<0.05),与端端缝合组(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法对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明显优于常规端侧缝合法.结论 神经断端采用螺旋式改良缝合后,神经再生良好;螺旋式改良缝合法较常规端侧缝合法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长入远端的神经纤维多少与受端缝合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当临床遇动力神经缺乏时,采用神经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法可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分子生物及材料科学的发展,临床可供选择的防粘连材料也越来越多。本实验以几丁糖及复合聚乳酸可吸收医用防粘连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防肌腱粘连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比较目前较成熟的几种防肌腱粘连的材料,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lO只,分别取左后肢第二、三趾为组内配对.在实验动物第二趾近节将屈肌腱切断后,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对照组(A1)直接闭合切口,实验组分别在缝合口周围涂抹透明质酸钠(B1)、几丁糖(c1)、生物蛋白胶(D1)后闭合切口;各组第三趾缝合肌腱后加用聚乳酸可吸收膜包绕吻合口(A2、B2、C2及D2组).6周后对肌腱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大体及光镜观察显示各实验组粘连程度均低于对照组A1,其中B1和C2组粘连程度最低.肌腱拉出距离及总活动度比值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最大拉力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生物蛋白胶、透明质酸钠、几丁糖及其配对组合均有助于减少肌腱粘连,并且不影响肌腱愈合强度.其中,透明质酸钠组和几丁糖+医用膜组粘连程度最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肘管综合征术后复发二次手术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导致肘管综合征二次手术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进术式对16例住院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对复发的肘管综合征病例进行总结,分析需进行二次手术的临床因素。结果导致第一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有:术中尺神经及其通道未能彻底松解减压(包括各个卡压点及周围瘢痕),占65.67%;尺神经前置术后固定不当致再次卡压形成(缝线悬吊及尺神经回移),占14.93%;其他(血供不良及神经内异物),占17.9%。改进术式行二次手术,疗效满意。结论肘管综合征手术治疗最重要的是术中尺神经及其通路的彻底松解减压,尺神经前置后的可靠固定和术后尺神经良好血供及组织床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