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将胃癌单克隆抗体( McAb) 组合提高McAb 与人胃癌细胞系的反应性,为肿瘤定位诊断及导向治疗提供有效的McAb 组合。方法:采用ELISA、FCM 观察了单一胃癌McAb 及组合McAb 与人胃癌细胞系的反应性。结果:经ELISA、FCM 分析单一的McAb3G9 、BB4.3 与胃癌细胞结合的膜荧光阳性率分别为74-2 % 和54-9 % 。平均膜荧光强度分别为53-6 和65-8。两者组合后,在相同抗体浓度下,膜荧光阳性率为97-4 % ( P<0-01);平均膜荧光强度为125-5( P< 0-01) 。结论:合理采用组合的McAb 可提高McAb 与人胃癌细胞系的反应性,降低抗原表达的异质性,从而提高McAb 的载体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7种识别不同抗原决定簇的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3G9、PD4、PC1、PC6、BB4.3、3F4在单一和配对组合应用情况下,观察其与人胃癌细胞系及胃癌组织的反应性。单抗3G69、BB4.3及其组合作用于胃癌细胞系上,经流式细胞仪分析3G9、BB4.3与胃细胞结合的膜荧光阳性率分别为74.2%和54.9%。平均膜荧光强度分别为53.6和65.8.两者合后,在相同抗体浓度下,膜荧光阳性率为97.4%(P<0.01);平均膜荧光强度为125.5(P<001).26例胃癌组织冰冻切片红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显示,3G9、BB4.3经合后,在相同抗体浓度下与单一单克隆抗体相比,胃癌细胞着染范围增大,染色强度增高。阳性率由单一单克隆抗体的50.0%,65.4%,提高到组合后的96.0%(P<0.01).单克隆抗3G9与BB4.3组合后作用于正常胃癌组织均呈阴性反应,表明单克隆抗体经组合后并未降低单危险抗体的选择性。因此,合理采用组合的单克隆抗体可提高单克隆抗体与人胃癌细胞系及组织的反应性,降低抗原表达的异质性,从而提高单克隆抗体的载体效应。  相似文献   

3.
不饱和脂肪酸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慧芳  龚乐罗 《上海医学》1994,17(11):635-637
不饱和脂肪酸(LA)浓度为25μg/ml,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细胞和二倍体人胚肺细胞系(HLF)细胞抑制率分别为:98.4±2.2%,18.0±2.1%(P<0.001)。表现为对恶性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SPC-A1对5μg/ml LA无反应,1μM丝裂霉素C(MMC)对SPC-A1细胞抑制率为43.4±2.9%而当用1μm MMC处理这种对5μg/ml LA无反应的SPC-A1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胃癌McAb配伍提高McAb与人胃癌组织的反应性,为肿瘤定位诊断及导儿的McAb配伍。方法:采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了胃癌McAb及配伍McAb与胃癌组织的反应性。结果:26例胃癌组织ABC免疫过失 酶染色显示,3G9,BB4.3经配伍后,在相同浓度下,与单一McAb相比,阳性率由单一McAb的50.0%,65.4%提高到配伍后的96。.0%(P,0.01)。McAB3G9、BB4  相似文献   

5.
痰菌涂片阳性初治肺结核病患者110例,用3SHRZ+4BCG方案治疗;另42例用2SHRZ/4HR方案治疗作对照.在治疗中,BCG接种未见异常反应,血、尿常规、肝功能等无异常;疗程结束时,X线胸片病变吸收≥1/3者占97.27%(其中≥1/2者为≥67.27%),空洞直径缩小≥1/2占93.88%(其中关闭79.59%),痰菌阴转率97.27%,和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24个月痰菌复阳率(3.74%)和对照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所以3SHRZ+4BCG方案与2SHRZ/4HR疗效近似,而疗程缩短一半,药物、费用各节约近1/3。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SCA1、SCA2、MJD/SCA3CAG三核苷酸扩增突变(CAG)n在中国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患者的分布频率。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分析了50名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其中患者79例)的SCA1、SCA2、MJD/SCA3(CAG)n。结果在50个SCA家系中,1个SCA家系有SCA1(CAG)n突变,3个SCA家系有SCA2(CAG)n突变,24个SCA家系有MJD/SCA3(CAG)n突变,阳性率分别为2.0%、6.0%、48.0%。2例SCA1患者CAG三核苷酸重复数为53和62次,而正常人为12~36次。7例SCA2患者CAG三核苷酸重复数43~47次,而正常人为22~30次。42例MJD/SCA3患者CAG三核苷酸重复数63~78次,而正常人为15~38次。另有22个SCA家系28例患者,SCA1、SCA2、MJD/SCA3(CAG)n突变检测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中国SCA主要为MJD/SCA3型,属于非葡萄牙型MJD;而SCA1型、SCA2型少见。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免疫方法,利用rhG-CSF免疫BALB/C小鼠,经过两次融合制备了3株抗rhG-CSF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H11、2B3,3C3;抗体类型均为IgG2a,,免疫印迹试验证明为特异性抗G-CSF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加试验和单抗竞争试验表明3株单抗针对G-CSF两具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中和试验表明2B、2C3识别的位点与G-CSF刺激NFS-60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8种肿瘤标志物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02例胃癌术前检测CA50、CA199、CA125、CA724、CEA、β2-MG、SA、Fer等8种肿瘤标志物,并按年龄、胃癌病期及病理分类分组分析。结果:(1)302例胃癌血清中8种肿瘤标志物总的阳性率依次为β2-MG65.9%、CA19932.1%、CD72429.5%、SA24.5%、CA12516.9%、CEA13.2%、CA5011.6%、Fer(一)。(2)8种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与年龄大小均无关。(3)β2-MG、CA724、CA125、CA199、SA、CEA、在Ⅲ、Ⅳ期病例中均较敏感,且随病期增加,阳性率增高。(4)CA199和CA724对腺癌、β2-MG和SA对低分化腺癌、β2-MG和CA724对粘液癌、混合型癌阳性率较高。提示血清测β2-MG、CA199、CA724、SA、CA125对胃  相似文献   

9.
通过家兔内毒素休克模型重点观察了磷脂酶A2(PLA2)抑制剂磷酸氯喹和地塞米松对血中PLA2及其相关脂介质的影响。实验分成4组:(1)假手术组(SO);(2)内毒素休克组(ES);(3)磷酸氯喹预处理组(CQ);(4)地塞米松预处理组(DXM).分别于给药前、内毒素或生理盐水注射后5、30min,1、3、5、8h取血测PLA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TXB2/6-keto-PGF1a,同时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呼吸,观察动物8h存活率、TXB2/6-keto-PGF1a浓度均明显升高,PLA2抑制剂能显著抑制PLA2及PAF活性,其中磷酸氯喹对TXB2/6-keto-PGF1a的抑制最为显著。此外,PLA2抑制剂可使家兔8h存活率由48%提高到75%(CQ组)和70%(DXM组)。提示,用PLA2的抑制剂磷酸氯喹和地塞米松均能显著抑制内毒素休克时PLA_2的活性及相关脂介质如PAF、TXB2/6-keto-PGF1a的升高,提高动物存活率,有效地改善休克动物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加味当归补血汤及枸杞子对TH细胞缺陷小鼠的实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性TH细胞缺陷小鼠口饲加味当归补血汤(BT)和枸杞子(LB)2周后,其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1)脾细胞对ConA,LPS的反应性及自然增殖率明显高于未治疗免疫缺陷组(ID),P<0.01;(2)MLR:BT组提高1.6倍,LB组提高3.6倍;(3)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IgG,IgE抗体应答及DTH都著高于ID组;(4)ConA活化的脾细胞对外源性IL-2的反应性大大高于ID组,接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术前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探讨血浆TC、LDL与胃癌不同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胃癌患者143例,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分型将患者分组:高分化组包括乳头状腺癌16例和管状高分化腺癌43例;中分化组包括管状中分化腺癌39例;低分化组包括低分化腺癌20例、粘液腺癌14例和印戒细胞癌11例。另选胃溃疡患者和正常人各30例作为对照。所有被选中者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法测定血浆TC水平,用沉淀法测定血浆LDL水平。结果:各组胃癌患者的检测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和胃溃疡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个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患者血浆TC、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胃癌患者术后血浆TC、LDL含量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浆TC、LDL水平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相关,癌组织分化越差,血浆TC、LDL水平越低。血浆TC、LDL水平可作为判断进展期胃癌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的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残胃发生癌变的关系。方法经胃镜取49例残胃癌患者和47例普通胃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的感染情况,同时行病理检查。结果残胃癌组HP阳性率显著的低于普通胃癌组(P〈0.01);49例残胃癌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28例(57.14%),其他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腺癌3例(6.12%),管状腺癌6例(12.24%),中分化腺癌8例(16.33%),高分化腺癌2例(4.08%),印戒细胞癌1例(2.04%),未分化癌1例(2.04%)等;BillrothⅠ式手术残胃癌患者HP阳性率(41.67%)显著的高于BillrothⅡ式手术残胃癌患者的HP阳性率(10.81%)。结论残胃癌患者病理类型可能是以低分化腺癌为主要类型;HP的感染可能不是残胃癌的主要发病机制;BillrothⅡ式手术引起的胆汁反流可能是残胃癌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基因及其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5 3例胃癌标本中hTERTmRNA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相同标本中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  5 3例胃癌标本中 ,hTERTmRNA阳性 41例 (77% ) ,其中低分化腺癌阳性 18例 (82 % ) ,高分化腺癌阳性 2 1例 (81% ) ,黏液腺癌及黏液细胞癌阳性 2例 (2 / 5 ) ;hTERT蛋白阳性共 46例 (87% ) ,其中低分化腺癌阳性 2 0例 (91% ) ,高分化腺癌阳性 2 5例(96 % ) ,黏液腺癌及黏液细胞癌阳性 1例 (1/ 5 ) ;hTERTmR NA及hTERT蛋白的表达在低分化腺癌组与高分化腺癌组之间差异未见显著性 (P >0 0 5 ) ,但hTERTmRNA与hTERT蛋白之间呈正相关 (rS=0 6 2 3,P <0 0 1)。结论 hTERTmRNA及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可能为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形态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CD4 4v6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和混合型组织学类型胃癌中表达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4 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石蜡包埋组织 ,选用CD4 4v6单克隆抗体 ,采用sABC法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中分化腺癌常伴有粘液腺癌 ;低分化腺癌多伴有印戒细胞癌。CD4 4v6在中分化腺癌伴粘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33 3% ;而在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6 6 7%。结论 低分化腺癌伴有印戒细胞癌中CD4 4v6的高表达率可能说明在侵袭和转移方面高于中分化腺癌伴有的粘液腺癌。  相似文献   

15.
用俾士麦棕染色观察53例胃癌间质中肥大细胞(MC).结果表明,乳头状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比癌和粘液细胞癌各型癌周间质与远离癌之间质MC计数比较,前两型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4型中癌周间质MC计数,乳头状管状腺癌最高,分别与后三型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低分化腺癌高于未分化癌和粘液细胞癌,差异分别有显著性(P<0.01)和高度显著性(P<0.01).此外.胃癌有转移者低于无转移者,两者比较,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P<0.01).本文对MC在胃癌病理变化中的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住院的79例≤35岁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与同期收治的随机抽取的100例中老年胃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79例青年胃癌患者占同期住院胃癌患者的2.2%(79/3590),在性别、病变部位、内镜下分型、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中,青年人与中老年人胃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胃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1∶1。肿瘤好发部位为胃窦部:Borramnn分型溃疡浸润型多见,临床分期Ⅳ期占68.4%(54/79);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青年人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关于胃癌细胞的超微结构,国内还没有报道。本文报告了各种类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对它与光学显微镜下组织学分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HO-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分析HO-1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病理科存档的68例胃腺癌(分高、中、低分化组)石蜡标本,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标本对照,比较HO-1/c0分布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HO-1在胃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阳性率分别是88%(60/68)、60%(12/20)、10%(2/20)。胃腺癌中HO-1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中HO-1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HO-1的表达明显高于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腺癌低分化组阳性数明显大于中分化组,中分化组阳性数明显高于高分化组,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O-1在胃腺癌病理组织的高表达,表明HO-1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胃腺癌早期预防、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的情况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等方法 ,分别对 17例乳头状及管状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和 16例黏液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MSI的表现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各型胃癌MSI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P <0 .0 5 ) ,乳头状及管状腺癌组MSI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组 (P <0 .0 5 )。结论 MSI在胃癌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参与了胃癌的发展分化过程 ,MSI阳性率高的胃癌恶性程度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临床与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在围绝经期的发病特点。方法:应用B型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结合诊断性刮宫分析了2451例子宫异常出血病例,并对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围绝经期,3.1%的子宫异常出血者患子宫内膜癌;0.85%的患者患非典型增生,显著高于生育期的0.1%(P<0.01)。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非腺癌的比例数为22.6%,中、低度分化的腺癌分别为29.1%和8.3%。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1.8岁,26.5%发生转移;腺鳞癌平均年龄51.9岁,37.5%转移;鳞癌患者平均年龄61.8岁,75%发生转移。围绝经期有透明细胞腺癌2例,1例转移。2例未分化癌发生在绝经期,均转移。1995年后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病人比率比1994年前上升了近18个百分点。结论:子宫内膜癌是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非腺癌的比例呈升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