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浆活性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检测46例川崎病患儿和30例健康对照者tPA和PAI1血浆活性。结果:(1)川崎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PA血浆活性及tPA/PAI1均明显降低,而PAI1血浆活性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川崎病Ⅰ组(合并冠状动脉损伤)与川崎病Ⅱ组(无冠状动脉损伤)相比,tPA血浆活性及tPA/PAI1明显降低,PAI1活性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血液高凝可能与纤溶失衡有关,血浆tPA/PAI1可作为判断和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文献报告,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减少,纤溶活性增高,是肝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之一。纤溶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本文通过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imer),以了解乙肝患者的纤溶状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彭乃宝 《右江医学》2000,28(3):161-162
动态观察 2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蛇毒静脉溶栓期间血浆纤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前及用药后 2 4小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活性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认为急性脑梗塞早期蛇毒静脉溶栓无确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纤溶系统的活性以及降纤酶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正常组30例,急性脑梗塞观察组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应用5%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复方丹参10ml静脉点滴,连续10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连续3d。采血栓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血管内皮tPA释放能力(△tPA)和PAI/tPA活性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血纤溶系统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2)降纤酶治疗组血纤溶活性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1)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纤溶系统活性显著降低(2)降纤酶能有效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比色分析法测定了20名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含量、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活性。检测到正常人在静脉血流阻断后,血浆tPA含量、活性均有显著增高,PAI活性变化不大。讨论了血浆tPA和PAI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在PCI(包括PTCA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前、手术后即刻和手术后4 d测定血浆中tPA和PAI的活性,并将冠心病患者的tPA、PAI浓度和tPA/PAI比值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tPA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明显增高,在PAI手术后即刻tPA活性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但术后4 d回升,较正常对照组仍然明显降低,较PCI手术前无明显差异 冠心病患者PAI活性在PCI手术后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但术后4 d下降,,较PCI手术前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存在着内皮损伤,导致手术后出现纤溶功能降低,而纤溶功能的低下会影响PC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孔园珍  许德顺 《浙江医学》2010,32(8):1253-1254
业已证实,纤溶系统在2型糖尿病(2-DM)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1(PAI—I)是纤溶系统非常重要的活性物质,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对维持微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起到重要作用;而近年来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也受到临床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维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185-118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儿茶酚胺(C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中浆患者活动期及恢复期血浆糖皮质激素(GC)、儿茶酚胺(C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浓度及活性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血浆GC和CA含量明显升高,与恢复期GC含量、CA含量及对照组GC含量、CA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活动期血浆tPA活性降低、PAI活性增高。结论:中浆活动期血浆CA、GC水平均显著提高,提示CA、GC在中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都能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是机体纤溶系统中的重要激活剂。近年来发现二者可作为促进肿瘤转移的辅助酶,与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及转移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tPA、uPA浓度,来探讨二者浓度与肿瘤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生物碱、苷两类有效部位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原方组、生物碱组等7组。先给大鼠喂药后以FeCl3诱导左侧颈总动脉血栓形成,以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纤溶酶原(PLG)活性,并测定血栓质量。结果①FeCl3可致颈总动脉血栓形成。补阳还五汤、生物碱、苷、抵克利得和低分子肝素均可使血栓质量减轻(P<0.05)。②模型组tPA和PLG活性均降低(P<0.05),PAI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原方可使血浆tPA、PLG活性升高(P<0.05),而生物碱和苷对tPA和PLG活性无影响。结论低分子肝素(LMWH)和抵克利得可抑制由FeCl3诱导的大鼠血栓形成,表明该模型与凝血功能亢进和血小板活化有关。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也可抑制该模型血栓形成,原方可使血浆tPA活性和PLG活性升高,提示其作用与促进纤溶功能有关;而生物碱和苷对tPA、PAI和PLG无明显影响,表明其抗血栓作用不是通过促进纤溶而实现的,其作用可能与其它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风复元方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证属气虚血瘀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基础治疗组、血塞通组、中风复元方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变化.结果:中风复元方组治疗后tPA含量显著提高,优于血塞通组和基础治疗组,而PAI含量降低,和血塞通及基础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塞通组和基础治疗组治疗前后tPA、PAJ含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复元方通过调节患者的纤溶水平达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脑梗塞及冠心病血脂代谢紊乱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变化的关系及意义 ,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性治疗方法改善低纤溶状态。测定 112例脑梗塞、81例冠心病患者及 45例健康体检者血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nHDLC) ,同时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 (PAI -1∶A)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脑梗塞组及冠心病组患者血浆TG、nHDLC含量增高 ;血浆PAI -1∶A明显升高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经多因素回归分析 ,脑梗塞组及冠心病组TG、nHDLC水平与血浆PAI -1∶A呈正相关 (P <0 .0 1)。提示脑梗塞及冠心病患者组血清TG ,nHDLC增高作为PAI -1∶A增高的独立因素 ,而PAI -1活性增高致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机率增加。纠正血脂代谢紊乱可改善纤溶活性 ,从而达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甘油三酯与纤溶活性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患血浆高甘油三酯与纤溶系统异常对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酶法、对51例脑梗死患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浆高TG,高PAI-1与低tPA含量变化为脑梗死患异常变化的特征,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高甘油三酯通过改变纤溶活性是诱发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观察5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3周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的动态变化,比较蝮蛇抗栓酶(SVATE).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和一般常规治疗的作用。结果AMI患者纤溶系统受抑,t-PA和PAI活性分别显著性降低和升高;治疗后有不同程度地恢复,UK组在治疗即刻t-PA和PAI活性出现瞬时最大幅度地增高和降低,随后很快回复入院时水平;2周时t-PA达到正常水平,PAI一直持续在高水平。SVATE组给药即刻t-PA和PAI活性分别升高和降低,此后缓慢改变,2周时t-PA和PAI活性都恢复正常。常规治疗组在观察期间纤溶活性缓慢地改变,给药3周时t-PA和PAI活性尚未达到正常水平。结果说明,溶栓治疗优于常规治疗处理。  相似文献   

15.
检测34例糖尿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r).α_2纤溶酶抑制物(α_2PT)及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其中9例进行治疗前后动态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浆 tPA 活性降低含量增高,此变化与微血管病变无明显关系。血浆 PAI 与α_2PI 活性高于正常人,伴与不伴微血管病变昔比较,前者均较后者为高。血清 FDP 含量未见异常。tPA 与 PAI、α_2PI 呈负相关,PAl与α_2PI 呈正相关。治疗后 tPA 含量、PAI 活性及α_2PI 活性均降低,tPA 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反搏器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其能提高冠心病动脉、脑、肾、耳和肢体等血管的血流量。我院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15例,并对其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活化物的抑制物活性(PAI:A)测定。表明体外反搏治疗治疗冠心病对防止血栓形成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制备大鼠血瘀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对血浆内皮素(ET)、组织型纤溶酶源激活剂(tPA)及纤溶酶源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影响.结果: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及纤溶酶源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水平(P<0.01),改善组织型纤溶酶源激活剂(tPA)的水平(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凝血-纤溶状态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体检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35例ACS患者的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纤溶酶原(PL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D-D)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测定值.结果 ACS患者的tPA、PLG及AT-Ⅲ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但CEC、vWF及PAI、D-D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1).CEC与vWF、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vWF=0.68, rD-D=0.68,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是ACS患者凝血-纤溶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CEC、vWF及D-D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改变。方法 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发色底物法 ,对 5 7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肿瘤组 )、30例非恶性肿瘤者 (对照组 )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止物 (PAI 1)和D 二聚体 (D D)含量及t PA和PAI 1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肿瘤组血浆t PA含量与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AI 1活性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D 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血浆纤溶系统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有明显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展相关 ,进一步研究纤溶系统与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脑梗塞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关系。方法:对31例健康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7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比值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则未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的明显变化。结论:动物粥样硬化性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形成与发展和机体内纤溶系统的活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