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盐酸青藤碱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进行分析;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盐酸青藤碱在水溶液、脂质体以及醇质体中的透皮行为。结果 制得的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粒径为88.7 nm,包封率为62.8%,累积透皮量和透皮速率均明显高于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和水溶液。结论 醇质体能明显促进盐酸青藤碱的经皮渗透,有望成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盐酸特比萘芬二元醇质体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二元醇质体;以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对不同脂质体进行体外皮肤渗透试验.结果 最优处方为:药物质量分数为0.5‰,药脂比为1∶5(g∶g),二元醇相体积分数为30%,乙醇-丙二醇体积比为7∶3;以优选的处方制备的二元醇质体粒径为(36.2±1.0)nm、Zeta电位为(-23.22±2.02)mV、包封率为(97.61±0.09)%,表皮真皮层滞留量最高为(23.18±2.38) μg/cm2.结论 所选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制备盐酸特比萘芬二元醇质体,二元醇质体增加盐酸特比萘芬在表皮真皮层滞留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醇质体,考察其包封率、粒径与表面电位,再制备成水凝胶贴剂;采用改良Franz立式扩散池,HPLC法测定甘草次酸含量,评价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体外透皮给药规律与特点。结果甘草次酸醇质体外观为圆球形或椭球形,具有层状结构;其对于甘草次酸的包封率为(75.63±1.86)%,粒径为(106.2±20.54)nm,表面电位为(-41.3±2.8)mV。与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比较,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透皮给药速率与累积渗透量高于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24 h时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累积渗透量是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的5.55倍,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est,P<0.01)。结论甘草次酸制备成醇质体后能够显著提高水凝胶贴剂的透皮给药效果,表明醇质体水凝胶贴剂是甘草次酸透皮给药的一个理想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探索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机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以丙二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考察卵磷脂、胆固醇与丙二醇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青藤碱的量,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和光子相关光谱仪(PCS)描述其物理性质。采用双室扩散池法研究其体外透皮给药规律,透皮给药结束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皮肤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 卵磷脂、胆固醇和丙二醇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02%、25%时,制备的柔性脂质体对盐酸青藤碱的包封率为(66±2.3)%;其外观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为多层囊泡结构,粒径为(170±26)nm,表面电位为-(43±3.4)mV。柔性脂质体能够使角质层结构变得紊乱无序,角质细胞间隙增大而提高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结论 纳米柔性脂质体能够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效果,可作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型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5.
二元醇质体是一种新型经皮给药载体,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二元醇质体中添加了较高浓度的醇(乙醇、丙二醇),形成渗透性、皮肤滞药量及包封率更好的脂质囊泡,其凝胶制剂更优,并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皮肤耐受性,因此,二元醇质体成为近几年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其透皮机理、性质、特点、应用及研究前景方面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姜黄素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聚合物胶束,并考察其制备工艺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方法 以半乳糖化十六酰壳聚糖(GHC)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应用正交试验考察药物:载体质量比、油相:水相体积比、超声时间对载药聚合物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以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对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药物:载体质量比对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油相:水相体积比和超声时间。最佳条件为药物:载体质量比为1:15,油相:水相体积比为1:7,超声时间为30 min。制备的载药胶束的形状为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79.7 nm,Zeta电位约为76.46 mV,包封率为96.3%,载药量为9.1%。结论 本文所采用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工艺适于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不同膜材、处方和工艺的优选,研制具有良好透皮吸收性能、剂型稳定、包封率及释放度均性能良好的川芎嗪缓释皮肤贴片。方法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以包封率为指标,制备川芎嗪醇质体。以丙烯酸树脂为主要组分,加入琥珀酸作为交联剂,柠檬酸三乙酯作为增塑剂,制备川芎嗪醇质体贴剂。然后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及体外透皮试验,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以及体外透皮率。最后进行大鼠的药动学试验,计算药动学参数,比较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川芎嗪醇质体处方为磷脂浓度为1%(w/v),胆固醇浓度为0.4%(w/v),乙醇含量为45%(v/v),超声时间为5min,制得的川芎嗪醇质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78.71±1.23)nm,平均包封率为(86.42±1.50)%。川芎嗪醇质体贴剂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显示24h药物累积透皮量达183±18μg.cm-2,其体外释放度曲线24h内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缓释效果。药动学结果显示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09.45%,与其他两种制剂相比,川芎嗪醇质体贴片具有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作用。结论川芎嗪醇质体贴剂透皮效果较好,并且达到缓释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  相似文献   

8.
丹皮酚脂质体体外透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丹皮酚脂质体,考察其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透皮特性。方法薄膜-超声法制备丹皮酚脂质体;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考察丹皮酚脂质体的经皮渗透行为及皮内滞留药物量。结果制得的丹皮酚脂质体主要为单室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2.8%,平均粒径为163.8 nm。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表明,与50%的乙醇溶液相比,脂质体透皮速率较慢,但皮肤中药物滞留量明显增加。结论丹皮酚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能使药物在皮肤中蓄积,持续平稳释药。  相似文献   

9.
非那甾胺醇质体和脂质体的经皮渗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醇质体与脂质体作为非那甾胺经皮传输载体的给药特性.方法 制备非那甾胺醇质体和脂质体,用透射电镜观察它们的形态,测定其粒径、电位、包封率及载药率等参数,并用人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结果 非那甾胺醇质体和脂质体粒径分别为(92&#177;4.0)和(129&#177;6.1)nm,两者的表面荷电性相反.醇质体的包封率与脂质体接近,但是前者的载药率是后者的6倍多.醇质体的经皮渗透速率(1.34 μg&#183;cm-2&#183;h-1)是脂质体的3.2倍;24 h时药物在皮肤中滞留量为醇质体(24.3&#177;3.0)μg&#183;cm-2比脂质体(9.7&#177;1.1)μg&#183;cm-2,药物在表皮层和真皮层的分布比例呈明显的倒置现象.结论 醇质体与脂质体相比较,能显著促进非那甾胺的经皮吸收,而脂质体在减少全身吸收、突出局部疗效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盐酸奥昔布宁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采用乙醇注入均质法制备盐酸奥昔布宁醇质体,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用动态光散射测定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形态;水平透皮扩散试验仪考察其大鼠离体皮肤经皮渗透量。蛋黄卵磷脂、乙醇、盐酸奥昔布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45%和5%时,制备的醇质体平均粒径为(98±12)nm,包封率为(48.1±1.4)%。各种盐酸奥昔布宁制品24 h的经皮渗透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醇脂质体(盐酸奥昔布宁5%)、除去游离药物的醇脂质体(盐酸奥昔布宁2.4%)、物理混合物(盐酸奥昔布宁5%)、无水乙醇(盐酸奥昔布宁5%)、质量分数为45%的乙醇溶液(盐酸奥昔布宁5%)。研究表明醇脂质体是盐酸奥昔布宁经皮给药系统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脂质体(Cerosomes,CS)对灵芝发酵液(Ganoderma lucidum fermentative liquid,GLFL)大分子极性成分的经皮递送效果及机制,为GLFL高效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水溶性大分子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制备苍艾油传递体,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以胆酸钠及丙二醇为膜软化材料的苍艾油传递体,通过石油醚萃取-UV法测定其包封率;并通过HPLC检测指标性成分丁香酚,研究其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行为。结果 通过优选处方制得的苍艾油传递体的平均粒径为(149±4.37)nm,多分散指数为0.189±0.024,包封率为(89±2.50)%,Zeta电位为(-42.95±1.78)mV。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苍艾油体外释放在6 h基本达到稳态,而苍艾油传递体及苍艾油脂质体到12 h仍呈持续释放趋势;体外经皮渗透结果显示从6 h开始苍艾油传递体较苍艾油脂质体及苍艾油均具有更高的累积渗透量(P<0.05)。结论 通过优选工艺制备的苍艾油传递体外观圆整、粒径分布较窄,在增加苍艾油溶解度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缓释效果,且将其通过体外经皮给药后还能显著增加苍艾油的透皮效率,是一个有较好潜力的经皮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14.
中药经皮给药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脂质体作为新型载体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经皮给药可以提升药物在局部的皮内滞留或(和)透皮吸收效果,从而显著改善药效。该文从皮肤屏障的特点、中药经皮给药概况、脂质体促进经皮吸收的机制与影响因素、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皮内滞留、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透皮吸收等5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涉及常规脂质体以及传递体、醇质体、萜质体、甘油体、表面修饰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的应用,并提出了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提升制剂技术水平和提高研究技术水平三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筛选出较优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 方法 采用醇注入法制备以丙二醇和乙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对其形态、Zeta电位、粒径及体外释药特征进行考察. 结果 较优处方制备的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包封率为(35.43 ±0.53)%,Zeta电位为(-5.87±0.06)mV,粒径为(391.6±25.6)nm,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Q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级速度方程:Q=0.085t+0.739,r =0.995 8. 结论 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制备简单,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自主合成新材料VES-g-PLL制备姜黄素纳米胶束(CUR-NMs)并评价其质量,结合丝素水凝胶制备成CUR-NMs丝素凝胶,为治疗银屑病的姜黄素药物新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注入法制备包载姜黄素的VES-g-PLL纳米胶束,测定其微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及释放度等质量评价指标后与丝素蛋白溶液混合超声处理形成CUR-NMs丝素凝胶。通过扫描电镜、HPLC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CUR-NMs丝素凝胶的微观形态、体外药物释放度及皮肤渗透性。结果:载药纳米胶束呈标准的椭球形、分散均匀、粘连少;粒径为(31.14±7.86)nm、Zeta为(16.70±1.45)mV,包封率高达(82.21%±4.32%)。CUR-NMs丝素凝胶的微观形态为3D网状结果,CUR-NMs以絮状物形式黏附于凝胶3D结构表面,体外药物释放度实验结果显示78 h后CUR-NMs药物累计释放约49%,而CUR-NMs丝素凝胶的药物累计释放约为30%;同时在体皮肤渗透试验显示相比于姜黄素溶液凝胶,应用CUR-NMs丝素凝胶能够显著增加药物的透皮渗透性能。结论:应用新材料VES-g-PLL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结合丝素凝胶能够实现难溶性药物姜黄素的缓释及透皮吸收,有望成为治疗银屑病等慢性皮肤炎症疾病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酮洛芬醇质体凝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酮洛芬醇质体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初步考察。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酮洛芬醇质体,通过正交实验优选较佳处方和工艺;采用研和法制备醇质体凝胶,HPLC测定其中主药的含量,透析法测定包封率。结果酮洛芬醇质体形态圆整,粒径均匀,平均粒径为(185.8±58.2)nm,平均包封率为(72.6±3.2)%。酮洛芬线性浓度范围为1.5~12.0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1.5)%。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重现性好,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8.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制备及其经皮吸收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在体经皮给药的透皮规律。方法采用薄膜法制备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测定其粒径、荷电性及包封率;以静脉注射盐酸米托蒽醌水溶液为对照,进行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大鼠在体经皮给药实验,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两组各组织、器官中的浓度,分析经时变化规律。并用3p97程序处理大鼠皮肤药时数据。结果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体积平均粒径为50.98nm,荷电性为-16.57mv,包封率可达100%;大鼠在体经皮给药,所得皮肤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2h皮肤中分布达高峰,峰浓度为(2.075±0.098)μg/g,药时曲线下面积为15.01μg·h/g;静脉注射给药,所得皮肤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药时曲线下面积为10.74μg·h/g,与经皮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均远低于对照。结论盐酸米托蒽酯脂质体皮肤局部给药可实现局部皮肤靶向,有望用于治疗恶性皮肤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