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套高效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方案。方法44例APL患者首先口服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再给予2疗程DA方案化疗巩固,再以MAC方案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ABMT)进行强化,最后间断口服两个靶向药物ATRA和砷剂维持治疗3年。结果4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69月。无治疗相关死亡,复发1例(复发率2.3%)。3年EFS为(96.4±3.4)%,3年总0s为(98.2±1.3)%;7年EFS为(96.4±3.4)%,7年总OS为(97.3±1.2)%。结论MAC方案预处理ABMT治疗APL操作便利、毒副作用可控、复发率低,可能成为高效治愈APL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吴凡  夏瑞祥 《安徽医学》2009,30(6):621-624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长期生存和预后因素。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7年10月间49例APL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诱导治疗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缓解后治疗采用常规剂量As2O3和(或)A—TRA与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EA(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方案交替进行,总疗程3年。结果双诱导缓解率达93.4%,49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OS)为(83.4+7.1)%,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77.0±7.5)%,其中初治WBC≤10×10^9/L者的5年EFS(83.5±8.3)%高于WBC〉10.0×10^9/L(61.5±13.5)%者(Χ^2=5.92,P=0.015),而两者OS无明显差异。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预后相关。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APL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对于初治白细胞较高的患者,若初治能达到缓解并按期巩固治疗也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以及诱导治疗期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2013年6月期间HHT联合ATRA和As2O3方案治疗18例初治儿童APL的临床疗效、诱导治疗期毒副反应。结果 1所有患儿PML/RARa融合基因均阳性,其中L型11例(61.1%),S型7例(38.9%);参照Sanz危险度分层,18例患儿低危、中危和高危分别有6例(33.3%)、7例(38.9%)和5例(27.8%)。218例初发APL儿童CR率为100%(18/18),无一例患儿因出血、感染等原因导致早期死亡;获得CR的时间为(29.7±4.9)d;诱导缓解后,PML/RARa融合基因的阴性率为77.8%(14/18);缓解后序贯实施第一周期治疗结束后PML/RARa融合基因的阴性率为94.4%(17/18),截止随访日期,18例患儿PML/RARa融合基因全部阴性。318例初发APL儿童5年OS为100.0%、5年DFS为(90.9±8.7)%。4诱导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控制并恢复正常。结论 HHT联合ATRA和As2O3治疗初发儿童APL疗效好,长期生存率高,且价格经济,是APL治疗的合理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1994年1月~2005年2月收治并获得系统治疗的5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完全缓解(CR)率、总体生存时间(OS)和无事件生存时间(EFS);并采用同期病例对照法通过χ^2检验及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5例(83.3%)获CR,54例患者1年、3年OS分别为81.5%和73.3%,1年、3年的EFS分别是78.4%和66.6%。5年预计OS及EFS分别为(60.5±2.4)%和(52.4±1.5)%。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诱导缓解方案、获得缓解时间均为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结论年轻女性、经典的M3形态、初诊时WBC〈2×10^9/L、PLT≥40×10^9/L、以ATRA+化疗作为诱导缓解方案及短期内获得CR的APL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类型及表达水平,建立检测微小残留病的标准拷贝数基线。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技术测定32例APL初治患者骨髓标本的PML/RARα融合基因mRNA3种异构体表达水平,并比较异构体之间临床特征有无差异。结果32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APL初治患者中21例为PMI/RARa融合基因长型异构体,11例为融合基因短型异构体,初治患者融合基因表达量中住数为1.44%(1.29%±1.46%)。长型及短型异构体标准拷贝数(normalized copy number,NCN)中位数分别为1.40%(1.46%±1.18%)和1.28%(1.39%+1.5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基因长型异构体患者在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6.08±13.21(×10^9/1)明显低短型患者15.11±20.26(×10^9/l),P〈0.01。结论建立了检测APL微小残留病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分析治疗过程的病情变化和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以阿糖胞苷(Ara‐C)为主联合ATRA的化疗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该科收治65例初治 APL 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TRA 联合 ATO 治疗,27例)和对照组[ATRA 联合 DA(柔红霉素+ Ara‐C)、HA(高三尖酯碱+ Ara‐C)、NA (米托蒽醌+ Ara‐C)等以 Ara‐C 为主联合化疗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在完全缓解率(CR)、到达完全缓解时间、总生存率(OS)、无事件发生率(EFS)、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组 CR 为81.48%,获得完全缓解平均时间(28.50±3.97)d ;对照组完全缓解为68.42%,获得完全缓解平均时间为(30.56±2.39)d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全缓解患者继续序贯治疗5年 OS 分别为51.9%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全缓解患者的5年 EFS 分别为48.1%和39.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5年 DFS 分别是55.6%和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TRA 联合 ATO 治疗初治 APL 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OS 、EFS 及5年 DFS ,ATRA 联合化疗方案与之疗效相似。但 ATRA + ATO 骨髓抑制较 ATRA 联合治疗低,可能降低早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王子峰  叶筱颖  刘晶  沈佳坤 《中外医疗》2012,31(26):118-119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维甲酸(ATRA)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方法 36例初治APL患者联合应用ATO、ATRA诱导分化,序贯应用ATO、ATRA及ID-Ara-c方案巩固维持治疗,定期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治疗组CR率为94.4%,1年生存率(OS)91.67%,3年OS为86.11%,达到CR的时间短,缓解率高。结论序贯治疗有复发率低,无病生存期长等优点,其不良反应较轻微。  相似文献   

8.
温贤浩  管贤敏  宪莹  肖剑文 《重庆医学》2014,(26):3550-355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 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t(15;17)(q22;q21)易位形成的PML/RARα基因是APL的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标记[1]。目前认为有t(15;17)(q22;q21)和(或)PML/RARα基因表达,即使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不符合经典的APL也可诊断本病[2],但其他疾病或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仍有可能与A PL相混淆。为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误诊为A PL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以及诱导治疗期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2013年6月期间HHT联合ATRA和As2O3方案治疗18例初治儿童APL的临床疗效、诱导治疗期毒副反应。结果 1所有患儿PML/RARa融合基因均阳性,其中L型11例(61.1%),S型7例(38.9%);参照Sanz危险度分层,18例患儿低危、中危和高危分别有6例(33.3%)、7例(38.9%)和5例(27.8%)。218例初发APL儿童CR率为100%(18/18),无一例患儿因出血、感染等原因导致早期死亡;获得CR的时间为(29.7±4.9)d;诱导缓解后,PML/RARa融合基因的阴性率为77.8%(14/18);缓解后序贯实施第一周期治疗结束后PML/RARa融合基因的阴性率为94.4%(17/18),截止随访日期,18例患儿PML/RARa融合基因全部阴性。318例初发APL儿童5年OS为100.0%、5年DFS为(90.9±8.7)%。4诱导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控制并恢复正常。结论 HHT联合ATRA和As2O3治疗初发儿童APL疗效好,长期生存率高,且价格经济,是APL治疗的合理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戴辉  杨建民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9):538-539,546
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后的治疗方案. 方法 32例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后,14例采用ATRA、联合化疗交替治疗,18例采用ATRP、联合化疗及As2O3序贯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PML/RARα融合基因的影响. 结果 序贯组、交替组3年累计CCR率分别为87.3%和52.6%,两组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联用As2O3序贯治疗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 APL患者CR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及As2O3序贯治疗,持续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Long-term survey of outcome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 (APL)isadistinctsubtypeofacuteleukemiacharacterizedbyabalancedreciprocaltranslocationbetweenchromosome 15and 17resultinginthechimericgeneencodingPML RARαprotein 1All transretinoicacid (ATRA)inducedifferentiationofpromyelocytesinto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早期死亡APL患者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并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起病时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BP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骨髓中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BMLP%)、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等。结果:63例APL患者中13例早期死亡,早期死亡率20.63%。13例早期死亡APL中,7例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1,9例形态学上表现为M3v,8例为CD34+,8例为CD2+,9例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与非早期死亡组相比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等存在统计学差异。除1例死于维甲酸综合征外,其余12例均死于脑出血。结论:外周血高白细胞,形态学表现为M3v、CD34+、CD2+和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APL早期死亡率极高,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Zhou J  Meng R  Li X  Lu C  Fan S  Yang B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11):1764-176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diac effect of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with arsenic trioxide (As2O3),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T and serum arsenic concentration.Methods Blood serum arsenic concentrations of thirty APL patients were determined at 2 hours, 4 hours, 8 hours, and 24 hours after As2O3 injection using atomic fluorophotometry. Cardiac functions wer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using a 12-lead body-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 (ECG). Q-T intervals were manually measured, and then corrected using Bazett’s formula (QTc). QT dispersion (QTd) was also calculat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arsenic on the symptoms of anemia, twenty-four anem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the basis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Group1 (Hb≥90 g/L), and Group 2 (60 g/L≤Hb<90 g/L). QTc and QTd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lso manually measured.Results All QT intervals of APL patients treated with As2O3 injection were prolonged [32.2 ms (27, 41 ms); P< 0.05], but the changes of QTd were not prominent [3 ms (-8, 7 ms), P> 0.05]. There was a delay of 2 hours in maximum QTc following peaks in serum arsenic 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QTc and QTd of the two anemic groups were not prominent.Conclusions As2O3 can prolong QTc intervals in APL patients, but the effects are delayed compared to peak serum arsenic concentrations. As2O3 has no prolongation effect on QTd. Mild and moderate anemia do not effect QTc and QTd.  相似文献   

14.
何苗  乔静巧  陈吉祥  马海珍  白海 《重庆医学》2015,(29):4033-4035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和CD55+、CD59+水平在各种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00例贫血患者,其中巨幼细胞贫血(M A )25例,缺铁性贫血(ID A )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 A )35例,3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和CD55+、CD59+水平的变化,比较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3类贫血患者的CD3+、CD4+和CD4+/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69.2±3.62)%、(38.7±3.56)%、(1.69±0.15)%],其中A A患者的CD4+/CD8+比值为0.94±0.5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0.05);CD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2.9±2.35)%,其中A A患者的CD8+为(34.5±2.4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A患者CD55+和CD59+表达正常,大约40%的IDA和34%的AA患者CD55+和CD59+表达异常。结论3类贫血患者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异常,IDA患者可能是由缺铁引起。AA患者可能是由 T细胞功能亢进和CD55+、CD59+表达异常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20表达与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71例初诊儿童BCP-ALL,统一按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ALL 2008方案规范化分型治疗并长期随访。统计分析CD20阳性(CD20+BCP)和CD20阴性(CD20-BCP)ALL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 CD20+BCP占本组BCP-ALL的45.76%(124例)。CD20+BCP与CD20-BCP在性别构成比、初诊中位年龄、初诊外周血白细胞中位计数、泼尼松不敏感比例和临床危险度病例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20+BCP和CD20-BCP组中≥10岁的病例分别占25.81%和14.29%(P=0.017),pro-B和pre-B病例比例分别为43.55%、59.86%和56.45%、40.14%(P=0.007),BCR-ABL阳性病例比例分别为12.20%和4.86%(P=0.03),TEL-AML1阳性病例比例分别为6.50%和18.06%(P=0.005)。两组患儿诱导化疗第15 d和第33 d骨髓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7.50%(93/120)和74.13%(106/143),95.04%(115/121)和95.83%(138/144)(P均>0.05),4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78.00%±4.96%和79.05%±5.40%,4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3.01%±6.13%和93.64%±2.46%(P均>0.05)。结论 CD20阳性表达与儿童BCP-ALL预后无明确相关性,尚不能作为判断儿童BCP-ALL不良预后的指标。CD20靶向免疫治疗在儿童BCP-ALL的应用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79例儿童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核型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儿童t(8;21)急性體系白血病(AML)的核型异常情况,评估缓解后治疗强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方法对79例儿童t(8;21)AML患者进行检测确诊.诱导缓解治疗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联合(HAD)方案.缓解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5~7疗程的联合化疗.结果 79例患儿中,55例(69.6%)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其中40例(50.6%)伴性染色体丢失,9例(11.4%)为del(9q),7例(8.9%)为复杂变异型t(8;21)异常.3例患儿染色体数量在90条以上且伴双重t(8;21)四倍体核型,预后均不良.1、2疗程完全缓解(CR)率分别力81.7%(49/60)和94.8%(55/58);3年无事故生存率、无病生存(DI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26.2 ± 6.8)%、(31.3 ± 6.7)%和(27.6 ± 6.6)%;29例患儿缓解后治疗疗程数为5个或以上,其3年DFS率为(51.7 ± 9.3)%.单纯t(8;21)±性染色体丢失组与伴其他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儿的3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大剂量阿糖胞苷组患儿的3年DFS率明显优于标准化疗组(66.7% vs.27.3%,P=0.03).结论 多数儿童t(8;21)AML患者伴有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对患儿生存没有不良影响.染色体数量在90条以上且伴双重t(8;21)四倍体核型少见,但预后不良.儿童伴t(8;21)AML治疗CR率高,远期疗效好.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作为缓解后治疗能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初发骨肉瘤患儿32例,采用COSS 96方案治疗.分析5 a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5 a无病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与诊断时是否转移、接受手术类型、肿瘤位置、性别、组织学类型、对术前化疗组织反应以及患病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5 a OS为59.4%(19/32),EFS为46.9%(15/32).无转移患者5 a OS显著高于有转移的患者(P<0.05),晚期转移患者5 a OS显著高于早期转移患者(P<0.05).保肢术或截肢术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 a OS及5 a EFS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原发部位在肢体近端或远端及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5 a OS、EFS无显著差异(P>0.05),新辅化疗敏感的患者5 a OS及5 a EFS均高于新辅化疗不敏感的患者(P<0.05).男、女性骨肉瘤患者5 a OS和EFS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14岁患者5 a OS 75%(12/16)、EFS 68.8%(11/16),高于年龄>14岁的患者OS 43.8%(7/16)、EFS26.7%(4/16),P<0.05.结论 多数患者可通过强化化疗和外科手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保肢手术不显著增加不良预后,但却能提供较好的的生存质量;伴有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患者预后较差.对化疗组织反应好、年龄<14岁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陈飞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92-1893
目的探讨动态,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2年12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ARDS患儿86例,经过积极治疗后86例ARDS患儿死亡46例,存活40例。统计分析两组CPIS的动态变化。结果生存组患儿第1,3,7天CPIS分别为6.12±1.38、7.83±1.57和5.34±1.13分,死亡组患儿第1,3,7天CPIS分别为6.94±1.42、8.70±1.56和9.55±1.62分。生存组患儿在第1,3,7天时CPIS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儿(P〈0.05),生存组CPIS第3天时CPIS达到高峰(P〈0.05),以后逐渐减低(P〈0.05),而在死亡组随着时间的推移CPIS则逐渐升高(P〈0.05)。40例生存组ARDS患儿中有9例发展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为22.5%,g6例死亡组ARDS患儿中有43例发展到MOF,发生率为93.5%,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监测CPIS的变化可以反应出ARDS患儿的病情变化,可作为其预后评估的简易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