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门静脉成像(MR portography,MRP)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分型、影像学表现及优势. 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经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其中84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对门静脉癌栓进行分型,分析各型癌栓的MRP表现. 结果 (1) MRP对门静脉及肝内5级以上分支显示清晰;(2) 84例肝癌门静脉癌栓中,I型13例,Ⅱ<,a>型21例,Ⅱ<,b>型19例,Ⅲ型22例,Ⅳ型9例.门静脉癌栓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分支或受累下腔静脉、肠系膜静脉内稍长T<,1>异常信号,沿静脉走形,正常血流信号中断. 结论 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对门静脉及肝内分支显示清晰.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高,分型准确,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门脉期血管成像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诊断及门静脉癌栓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对60例肝癌患者进行三期增强扫描及门静脉三维重建,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并对比两种重建方法对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情况。结果门静脉癌栓MIP表现为门静脉充盈缺损,静脉管壁毛糙,局限性狭窄,部分合并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扩张,VRT表现为门静脉突然中断、狭窄,呈杯口状。根据国内门静脉癌栓Ⅰ-Ⅳ分型法,Ⅰ型门静脉癌栓29例,Ⅱ型17例,Ⅲ型6例,Ⅳ型3例。结论 MIP和VRT对显示门静脉三级以下门静脉癌栓发现率以MIP图像为佳。门静脉血管MIP图像可较好地显示肝癌病灶与门静脉血管分支的关系,结合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及早期诊断符合率,并对指导其外科手术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PHC)并门静脉癌栓(PVT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PHC合并PVTT患者的CT动态增强及三维重建图像,比较不同类型肝癌合并PVTT分布情况及各型比率有无差异。结果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21例、肝实质异常灌注37例及肝动脉门静脉瘘(APS)19例。105例中Ⅰ型癌栓20例、Ⅱ型31例、Ⅲ型40例、Ⅳ型14例,不同类型PHC各组PVTT分型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准确诊断和评价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对其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艳丽 《西部医学》2017,29(4):535-538
【摘要】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价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受侵的征象、解剖分布及其与Bismuth Codett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的住院病人40例,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及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磁共振成像观察门静脉是否受侵、受侵的征象及其解剖分布,并与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Codett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受侵率为82.5%(33/40),在磁共振图像上均表现有门静脉包埋其中、受压、变窄或者闭塞,少部分病例伴有癌栓形成(5/40),门静脉增粗(14/40),脾静脉迂曲、扩张(4/40),以及脾脏增大(5/40)。其中侵及门静脉左支12例、门静脉右支6例、门静脉主干2例,同时侵及门静脉主干、左支和右支中任意两支及以上者13例。相对Bismuth Codett分型Ⅰ和Ⅱ型而言,Ⅲ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更容易侵犯门静脉(P<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能较准确的显示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受侵的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对门静脉高压症(PHT)的诊断及分类价值。方法收集42例PHT,肝内性PHT 26例,均为肝硬化患者,合并肝癌7例,门静脉肝内分支癌栓形成3例;肝前性PHT13例,其中门静脉肝外段血栓3例,门静脉肝外段癌栓4例,海绵样变6例;肝后性PHT3例,为布加综合征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查,容积数据采用MIP、VR、MPR或CPR重建,观察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CTPV能清楚显示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初步评估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部位分类。结论 CTPV能准确诊断PHT及鉴别分类,对预测其并发症、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动态增强门静脉成像(3D DCE MRP)在门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公司1.5T超导磁共振机对53例疑有门静脉系统疾病的病人进行上腹部常规扫描后,进行3D DCE MRP,对感兴趣区血管的原始图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分析门静脉及其分支显示情况和通畅性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结果 53例病人均获得较为清晰、立体的门静脉图像,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门静脉主干及肝内3~4级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显示清楚,合并有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的病例能较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情况.结论 3D DCE MRP作为一种新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安全、简便易行,是显示门静脉系统结构的可靠方法,可准确显示门静脉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多期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在肝癌合并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癌合并癌栓MSCT门静脉重建的表现,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各种角度及厚度的VR,同时同层多期对比观察,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的瘤栓、邻近肿瘤对门脉的侵犯和门脉的侧支血管;MPR较直观显示癌栓整体形态、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结论MSCT肝增强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是显示肝癌合并癌栓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成建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53-15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85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肝内血流进行分析。结果:CDFI能准确显示全部病例的门静脉出现异常血流信号,血流变细或充盈缺损、斑点状血流束等,94.1%出现肝内动脉扩张。结论:CDFI通过对门脉、栓子周围及内部血液动力学的分析,为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血管造影表现作为诊断标准,用非侵入性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门静脉癌栓。方法:磁共振为1.0T超导系统,轴位扫描序列为SE序列T1权重和T2权重及小角度扫描法(FLASH)序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PhilipsC2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造影中采用减影技术。结果:20例原发性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的DSA表现,13例门静脉癌栓腔内缺损MRI表现为异常信号取代正常的门静脉流空;4例门静脉闭塞表现为门静脉截断;3例门静脉弥漫性狭窄表现为门静脉不规则狭窄。结论:MRI敏感性高,特征性强,而且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螺旋CT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30例门静脉癌栓患者做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血管成像(MIP CTP)、表面遮盖法血管造影(SSD CTP)成像,12例患者治疗后作了CT随访。结果18例(60%)动脉期癌栓呈不均匀强化,25例(83%)门脉期癌栓显示良好,主要表现为条状充盈缺损,平衡期癌栓显示差,仅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因此。门脉期是癌栓显示的最佳时期;门脉期螺旋CT CTP(MIP CTP,SSD CTP)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33%),侧支循环形成(43%),门静脉海绵样变(40%)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2例CT显示不如MPR,其中,SSD CTP更有立体感,但对小的癌栓显示差,结合MIP CTP对门静脉癌栓显示更加全面。结论:螺旋CT门脉造影可较全面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发肝细胞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单发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TACE治疗(TACE治疗组)72例、单纯手术切除组(手术治疗组)4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手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1.5个月,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3.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2)Ⅰ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0.4个月,Ⅱ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9个月,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I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累计生存率较Ⅱ、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有显著差异(P=0.003).Ⅱ型门静脉癌栓与Ⅲ型门静脉癌栓病人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3)手术治疗组与TACE治疗组分别有4例(9.8%)、11例(15.9%)术后发生肺转移,肺转移中位时间分别7.6,4.2个月.结论:单发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对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行手术切除联合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前行门静脉癌栓分型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一级及二级分支癌栓(PVTT)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肝功能分级变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54例原发性肝癌病例,根据门静脉有无癌栓及癌栓累及范围分A、B、C 3组,总结TACE治疗后肝功能分级变化的特点。结果:门静脉无癌栓83例(A组);癌栓累及门静脉一级分支39例(B组)、癌栓累及门静脉二级分支64例(C组)。TACE术后3组肝功能分级变化有差异。结论:TACE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二级分支癌栓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我院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三维后处理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技术。其中29例患者于检查后96h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将螺旋CT影像表现与DSA做对照观察。结果门静脉癌栓主要影像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增强扫描可见其不同程度强化,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17例、肝实质异常灌注21例及肝动脉门静脉瘘(APS)25例。在29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变异及门静脉癌栓等病变的显示上与DSA一致。结论256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评价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临床应用,针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诊断更加准确,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化、放疗和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也逐渐增多,疗效也明显提高。既往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被认为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禁忌症,但现有研究表明此观点以逐渐改变,本文就其在临床工作中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门静脉癌栓的超声诊断,为提高肝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1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重点观察肝癌的部位及门静脉内部回声、血流特点。结果: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发生率占35%(31/88),好发部位依次为主干、左支、右支,回声特点及形态均为低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88%(23/26)的充满型癌栓所在支血流完全中断,12%(3/26)充满型癌栓可见不规则线状或星点状肝门脉血流信号。5例弧立型癌栓附着处血流色彩充盈缺损,癌栓侧壁与管腔之间的空隙血流束变细,流速相对增快,肝动脉血流加快,与CT对比敏感性高。结论:门静脉癌栓的检出,对肝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判断是一个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复发时间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107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复发时间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缘是否〉1cm、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结节数目、合并肝硬化、甲胎蛋白(AFP)水平及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切除后复发时间的重要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数目、肝功能分级、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及是否采用门静脉免疫化疗是影响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数目、肝功能分级、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及是否采用门静脉免疫化疗等因素是影响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64排容积cT增强后多期扫描图像,然后利用薄层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54例肝细胞癌中,(142/154)例在动脉晚期呈高密度,(138/154)例显示供血动脉。(8/154)例在门静脉期呈等或高密度,(146/154)例在门静脉期呈相对低的密度。(154/154)例在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32/154)例显示门静脉癌栓,(8/154)例显示下腔静脉瘤栓。结论64排容积cT增强多期扫描及3D重建不仅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表现特征,而且提高了肝细胞癌的检出率,还能直观地显示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受侵情况,在临床早期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春华  万华  赵年  周文波 《医学综述》2014,(10):1876-1879
目的探讨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干预治疗以及介入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进行治疗并行TACE的1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将这些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归类,影响预后的单因素采用log-rank方法进行分析,影响预后的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并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4个月,平均(22.3±1.7)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TACE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32%、38.11%和22.03%;患者的不同瘤灶个数、TNM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是否有假包膜、门静脉癌栓情况、Child-Pugh分级、血清的甲胎蛋白含量、肿瘤碘油的沉积情况以及术后4 d内白蛋白的下降情况的TACE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门静脉栓塞情况、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是影响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相关因素。结论影响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独立因素为患者的门静脉癌栓情况、Child-Pugh分级以及术后碘油沉积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肝癌实验组患者53例、肝病对照组患者88例、肝癌复发监测组患者8例、肝癌疗效观察组13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法测定血清GP73的浓度,760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汗酸(TBA)的水平。结果:肝癌实验组血清GP73水平高于肝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水平分别与ALT、DBIL、TBA水平高度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水平与门脉癌栓的发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疗效观察组有3例血清GP73浓度随着有效治疗下降;肝癌复发监测组8例GP73随着肿瘤复发而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73可作为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肝损伤的血清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复发监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