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和ITP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NHL和ITP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应用利妥昔单抗初治B细胞系CD20阳性NHL及难治性ITP患者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结果: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注反应,多出现于第1次静脉滴注。结论: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NHL和ITP时,应严密监护,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雪梅  白雁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72-1373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妥昔单抗(100 mg/次,每周1次,连用4周)治疗4例常规治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糖皮质激素、环孢菌素)无效的ITP患者,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药物副作用。结果:2例有效,1例微效,1例无效。随访时间均为12周。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ITP安全有效,但小剂量利妥昔单抗也可能是一种高效、安全治疗ITP的药物,其疗效满意,并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张娟  周庆丰  龚先齐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398-1399,1402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及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对4例DLBCL患者进行联合化疗,21d为1个周期。结果:随访14个月,4例患者均处于完全缓解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高龄初治毛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1例93岁初治毛细胞白血病患者,剂量600mg 1/周,共4周,观察其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结果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患者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以及血小板计数趋向正常。结论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高龄初治毛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13例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利妥昔单抗采用标准剂量375 mg/m2,第1、8、15、22天;6例患者因高龄或者较差的体能状态原因采用小剂量100~200 mg,每周1次,连用4次。每次于利妥昔单抗给药前1 d使用丙种球蛋白10~20 g。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CR 7例,PR 4例,NR 2例,CR率为53.8%,总有效率为84.6%。中位反应时间为55 d (21~92 d),中位随访时间为15(3~31)个月,12个月的无复发生存率为90.9%。所有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丙种球蛋白可作为治疗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高龄或者较差的体能状态患者使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种新型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阿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120例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给予利妥昔单抗组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给予托珠单抗组托珠单抗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给予阿达木单抗组阿达木单抗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对比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托珠单抗组和阿达木单抗组患者的DAS28评分与利妥昔单抗组、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ACR20达标率、ACR70达标率与利妥昔单抗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托珠单抗、阿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利妥昔单抗,每周375 mg/m2,连续2~4周治疗3例难治及复发性TTP,并进行每3个月1次的随访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是在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的第7天(4~12d)。中位随访12个月(9~18个月),3例患者疾病均无复发,治疗期间和随访期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治疗难治性或慢性复发性TTP,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周1次,连用4周)治疗2例常规治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糖皮质激素)无效的婴幼儿(〈3岁)ITP患者,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药物副作用,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例微效,1例无效。随访时间均为12周。无不良反应发生。检索11篇有关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ITP文献,涉及到婴幼儿3例,结合本文共5例婴幼儿病例。1例完全有效,1例微效,3例无效,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婴幼儿1TP患者安全,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提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IgG1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尽管西妥昔单抗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福音,但它仍有许多不良反应,如皮疹、输液反应、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等,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时临床医师不得不减量使用,甚至停用。该文旨在研究西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减轻西妥昔单抗治疗所带来的不适,也为西妥昔单抗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天疱疮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报道1例天疱疮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经激素单药治疗效果不佳,通过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凝血功能改善,FⅧ:C升高,FⅧ:I下降,同时天疱疮皮疹好转,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可作为天疱疮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初始联合治疗选择或在激素治疗无效情况下作为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用户反馈信息,构建药物论坛中潜在不良反应与适应症的知识发现体系。方法:利用BIO序列标注方法和BiLSTM-CRF命名实体识别方法,从药物论坛的评论数据中识别不良反应与适应症的实体。结果:对不良反应与适应症进行过滤,得到26种药物共180种不良反应和26种适应症,并以此构建模型。结论:基于药物论坛构建的知识发现体系为挖掘中文领域内基于评论信息药物潜在不良反应与适应症可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精神类药品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其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精神类药品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不良反应主要分布在20-40岁年龄组,累及神经系统、代谢与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8类器官或系统,其中以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反应最为高发。结论:精神类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非常广泛,应加强其临床监测,加快推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1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各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158例。结果:15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75例,女83例。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52.5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为消化系统损害及皮肤损害。在不良反应轻重程度上,轻度者占76.8%,中度占22.4%,重度占0.8%。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转归较好,其中75.8%者治愈。24.2%的患者经采取有效措施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总结、信息传播,为临床有效、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引舟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6):103-105
目的探讨CHOP方案联合美罗华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90例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CHOP方案联合美罗华治疗。比较两组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卡氏(KP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KPS评分、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KPS评分、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出现发热、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CHOP方案联合美罗华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提高健康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卫华 《中外医疗》2014,(20):102-103
目的探讨分析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轻度转氨酶升高和便秘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1.11%高于对照组2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HOP方案单独治疗相比,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且毒副作用不会增加,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儿科用药及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归纳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某些特征,总结其中规律性的经验,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研究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设计儿童用药调查表,对住院患儿进行为期十二个月的调查研究。分析儿科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成人要高得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方式、季节、联合用药有关。结论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如果使用合理则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尽可能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儿科医生必须熟知所用药物的动力学及作用机制,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徐瑞岭  陈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12-3914
目的:探讨甲硝唑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00年—2016年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甲硝唑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整理并筛选甲硝唑不良反应的案例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药原因、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用药剂量、过敏史、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85例甲硝唑不良反应病例;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在21岁~60岁患者中发生较多,占99.68%;患者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较多,占64.32%;甲硝唑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原因主要包括预防感染(术后)、牙周疾病和胃肠道感染,分别占24.32%,17.29%和15.14%;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3 d内,占85.96%;1例(0.54%)患者死亡。结论甲硝唑在临床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紧急宫颈环扎术后使用利托君及阿托西班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A组、对照B组、试验C组,每组20例。3组均采用紧急宫颈环扎术,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对照A组采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对照B组采用阿托西班治疗,试验C组在盐酸利托君基础上应用阿托西班治疗。分析并对比3组宫缩抑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结局。结果 对照A组、试验C组的宫缩抑制率高于对照B组(P<0.05);试验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对照A组、对照B组,试验C组的胎儿丢失、新生儿窒息及低体重儿的新生儿结局发生率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试验C组的延长孕周时间更长、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该疾病患者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应用利托君以及阿托西班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有良好效果,可以更好地对宫缩起到抑制的效果,适当延长孕周,改善新生儿的结局与预后,降低孕妇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肇庆市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结核病患者对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500名初诊结核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监测研究。分析ADR的规律及特点。结果出现不良反应共46例。其中居前三位的不良反应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7例、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0例及过敏反应6例。结论加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报告的30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以50岁以上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共279例(93.0%),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结论应重视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质量监管,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