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转阳率的影响,为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将扬州隔离点中使用和未使用中药(清肺排毒汤、扶正益清方)的COVID-19密接者纳入本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核酸扩增试验(NAATs)的阳性率、核酸阳性者的病毒载量、阳性者的病情等级进行分析,以评估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  结果  共收集了30 000余例观察对象,基于数据筛选、核对,以1 286例密接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中医组1 016例(79.00%)和对照组270例(21.00%),共有转阳患者55例。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前后,结果均显示在男性和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中药组的转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不纳入N值和O值)结果显示中药组转阳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0.547倍。另外,密接者转阳后,中药组的总体和女性的病毒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药有利于降低COVID-19密接者的转阳率和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的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及特点。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1日?2020年3月20日经四川省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的9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检验结果、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等。  结果  90例COVID-19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53.90±16.92)岁。除经典的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外,53例患者还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包括乏力33例、肌痛21例、头晕12例、头痛8例、精神障碍3例、意识障碍1例、颈痛1例。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的患者从入院到确诊的时间较无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的患者更长(P<0.05),同时接受的抗真菌治疗更多(P<0.05)。  结论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在四川省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较常见,诊疗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分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优化COVID-19疫情形式下急诊科的诊疗服务、应对措施及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4 739例急诊患者预检分诊记录,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季节、病情分级、来院方式等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44 739例急诊患者中,男性20 923例(47%),女性23 816(53%),年龄分布在0.2~110岁,以45~59岁年龄组为主,为25 828例(58%)。夏季最多12 449例(28%),秋季次之,11 558例(26%);每日就诊高峰时间主要为上午9:00~12:00和下午15:00~21:00;77%的患者打车和步行前来,12%的患者乘坐救护车;患者的病情分级比例为Ⅰ级(12%)、Ⅱ级(10%)、Ⅲ级(58%)、Ⅳ级(21%)。  结论  昆明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45~59岁,夏季是就诊高峰季节,每日就诊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午9:00~12:00和下午15:00~21:00。急诊科应结合当前COVID-19疫情的防控要求,合理地配置急诊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各种CT肺部表现,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方法  搜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COVID-19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对其主要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阶段COVID-19患者CT征象特点。  结果  在23例患者中,病变同时累及双肺的患者占56.5%(13/23),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患者占69.6%(16/23),分布于双肺外带的患者占65.2%(15/23),累及左/右肺下叶基底部的患者占82.6%(19/23),CT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影者占82.6%(19/23),磨玻璃密度伴实性密度影者占30.4%(7/23),呈现网格状改变的占26.1%(6/23);病变进展期病灶数量增多的患者占54.6%(6/11),病灶范围扩大的患者占63.6%(7/11),病变密度增高的患者占63.6%(7/11);缓解期病灶数量减少的患者占25.0%(4/16),病灶范围缩小的患者占81.3%(13/16),病灶密度减低的患者占62.5%(10/16),出现纤维灶的患者占37.5%(6/16)。对CT进展组(n=11)和缓解组(n=5)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CT检查作为COVID-19的重要诊断检查方法,在患者有流行病学史并且在CT上伴有肺炎征象的情况下,相较于病毒核酸检测,有利于疾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肝博士》2020,(2)
正冠状病毒是人类和脊椎动物的重要病原体,有α、β、γ和δ四个属,能引起人类呼吸道、胃肠道、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次在湖北武汉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为β属冠状病毒,与蝙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为此又称SARS冠状病毒2(SARS-Cov-2)。鉴于该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COVID-19)以双肺炎症为主,又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随着SARS-Cov-2在湖北乃至全球的暴发流行,新冠肺炎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4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恢复期肺功能状况,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对肺的损伤程度,为COVID-19致肺损伤恢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治愈出院,隔离14 d后的47例COVID-19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检测肺功能、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恢复期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IgM阴性40例(占85.1%),IgG阳性44例(占93.6%),其中IgM、IgG均阳性7例,IgM、IgG均阴性3例。肺功能损障碍29例(占61.7%),其中轻度、中度障碍分别19例、10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通气功能障碍2例,混合通气功能障碍1例,弥散功能障碍26例,弥散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弥散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弥散并通气功能障碍2例,小气道功能障碍共5例。11例重型COVID-19患者肺功能障碍10例(占90.9%),其中轻度4例,中度6例,36例普通型患者肺功能障碍19例(占52.8%),其中轻度15例,中度4例,两组对比重型COVID-19患者中度肺功能障碍较普通型多。恢复期患者胸部CT异常35例,多表现为弥漫大片状磨玻璃样影、散在斑片影、纤维条索影;其中表现为弥漫大片磨玻璃影和纤维条索影者共8例,中度肺功能障碍患者(7例)较轻度肺功能障碍患者多(1例),重型患者(6例)较普通型患者(2例)多。结论 COVID-19患者恢复期绝大部分患者有肺功能障碍,多表现为弥散功能障碍,对指导康复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熊宇  赵寒  李勤 《重庆医学》2021,50(5):828-831,836
目的 分析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2020年1月21日至7月31日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市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79例,占COVID-19感染者比例的23.49%;男女比例1.00:1.08,以农民最多、高发年龄为20~30岁;分布于24个区县,以万州区报告最多(66例).感染来源以输入引起的本地感染为主(91例,50.84%);主要发现途径为经病例密切接触者筛查和聚集疫情调查发现(112例,62.57%).由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聚集疫情8起,占全市COVID-19疫情的9.09%(8/88).从诊断到解除隔离的时间,<15 d的占53.37%,15~28 d的占34.27%,>28 d的占12.36%.结论 加强密切接触者、重点地区或重点人群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对疫情防控有着积极作用;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后,需开展2~4周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阴转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的出院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咽拭子、粪便、尿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3例COVID-19病例治疗后咽拭子核酸转阴性,粪便核酸检测仍呈阳性,合并尿液核酸阳性1例,1例患者病程3周后出现SARS-CoV-2抗体lgM、lgG均阳性(滴度分别为4.416和18.485)。结论 建议严格把握出院标准,推荐增加粪便、尿液核酸检测,出院后仍需集中医学观察14 d以最大限度降低消化道传播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普通型与重型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为COVID-19防治提供经验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23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型(19例)、重型(4例)两组,根据两组流行病学、血生化、血常规等实验室数据,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上述各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结果 COVID-19患者普通型与重型无性别与年龄差异,2例重型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为2型糖尿病;重型患者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10.00±6.67)d,长于普通型(3.73±2.97)d(P<0.05);实验室结果显示重型患者的淋巴细胞比值为(10.20±7.19)%,低于普通型患者淋巴细胞比值为(28.06±9.47)%(P<0.05);两组的CRP结果,普通型为(16.46±19.24)mg/L,重型为(73.65±44.96)mg/L(P<0.05);COVID-19患者典型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疾病进展为重型时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 结论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如果合并有基础病,就诊时间长;实验室检查示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CRP升高等,建议短期复查HRCT,防止普通型向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于2020年1月17日—2月25日收治的123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确诊COVID-19组(确诊组)和排除COVID-19组(排除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确诊患者分为轻型组、普通型组、重型组和危重型组。收集患者入院后血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确诊组73例血糖升高27例(36.99%),排除组50例血糖升高9例(18.00%)。确诊组73例仅1例有糖尿病史且平常血糖控制正常。与排除组相比,确诊组血糖水平升高(P<0.05)。重型组血糖升高较轻型组和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死亡。结论 COVID-19患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新型冠状病毒可影响感染者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轻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20年1月21日至3月6日在浙江省多家医院收治的11例轻型COVID-19患者及117例非轻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轻型患者在流行病学、人口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的特征。结果:11例轻型COVID-19患者中位潜伏期为10(7~14)d,非轻型COVID-19患者为6(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20,P<0.001)。轻型组女性患者(8例)较男性(3例)多,与非轻型组相反。轻型组患者中位年龄(28岁)较非轻型组(48岁)小(Z=-4.070,P<0.001)。轻型组基础病史1例(占9.1%),非轻型组40例(占34.2%)。轻型组发热患者比例较非轻型组低(36.4% vs. 73.5%,χ2=4.984,P=0.026)。轻型组CRP升高患者比例较非轻型组低(9.1% vs. 59.0%,χ2=8.184,P=0.004)。2组白细胞减少患者比例相近。轻型患者接受氧气吸入治疗比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较非轻型组低(36.4% vs. 96.7%,0 vs. 6%,均P<0.001)。截至2020年3月6日,10例(占90.9%)轻型患者已治愈出院,明显高于非轻型组(18例,占15.4%,P<0.001)。1例病情缓解,无死亡及加重病例。2组患者中位病程相近,但轻型组女性患者中位病程较男性短4 d。结论:轻型COVID-19患者表现隐匿,潜伏期长、症状轻、CRP正常率高、CT正常,可能引起漏诊,增加病毒传播风险。轻型患者预后好,但仍需综合治疗,密切观察。此外,女性轻型患者可能较男性多,且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平面的主要因素。  方法  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糖尿病足大截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截肢平面高低分为经胫腓骨截肢(TT)组和经股骨截肢(TF)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出影响患者大截肢平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完整收集48例大截肢患者资料,其中TT组有15例,TF组有33例。TT组伴心脑血管并发症比例低于TF组〔26.67%(4/15)vs. 57.58(19/33),P<0.05〕,TT组伴下肢血管介入史比例高于TF组〔40%(6/15)vs. 9.09%(3/33),P<0.05〕,TT伴肌酐升高比例低于TF组(70.31±22.98 vs. 127.98±108.38,P<0.05),且下肢动脉介入史可能是决定大截肢平面的独立保护因素〔比值比(OR)=0.17, 95%可信区间(CI): 0.03~0.91, P=0.038〕。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史、血肌酐水平和下肢动脉介入史是影响重症糖尿病足患者手术大截肢平面的主要因素,其中下肢动脉介入史可能是一种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早期诊断、治疗期间、后期康复、定期复查4个阶段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相关原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不同治疗阶段肿瘤患者的心理卫生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进行问卷发放,严格筛选填写规范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阶段肿瘤患者在疫情中共性的问题是较多患者睡眠被不同程度的影响。早期诊断阶段患者在“担心疫情会影响手术”(72.22%)方面比其他阶段患者受影响更大;治疗期间患者因为病情处于较重状态,所以受疫情影响最大,“在疫情后,肿瘤对心理困扰的因素”(84.13%)、“是否会感到病情严重了”(75.93%)等方面受影响程度比其他阶段患者更大;后期康复阶段患者在“是否会感到病情严重了”(68.52%)方面影响程度较大;定期复查阶段患者受疫情影响的项目较少,但在“会推迟复查”(61.31%)方面受到影响。  结论  新冠疫情下,不同阶段肿瘤患者会在不同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针对不同阶段患者特点采取针对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微观层面深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背景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感受,为进一步明确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在纳入、排除标准的基础上,目的性选取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1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Giorg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  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即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心理负荷过重、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就医过程艰难、社会支持弱化。  结论  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心理负荷过重、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就医过程艰难,社会支持弱化。在就医环境上,医护人员应充分调动互联网资源,拓宽医疗服务领域,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医院隔离及确诊区域的分布,消除患者就医顾虑; 在就医流程指导上,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因新型冠状病毒而导致的就医流程变化,详述流程变化的原因及效果,以取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和理解; 在疾病知识宣教上,医护人员应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宣教,详细阐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区别和联系,减轻大众对普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揣测和歧视行为,提升患者正性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疫情隔离期间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为未来公共卫生事件中儿童心理干预提供指导。  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上海某区4所小学按照班级进行整群抽样,对学生家长进行一般问卷调查及长处与困难量表调查。对过去6个月新冠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孩子及家庭的基本状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单亲家庭儿童的情绪症状[2.50(1.00, 5.25)分]、直系家庭儿童的品行问题[2.00(1.00, 3.00)分]以及联合家庭孩子亲社会行为[8.00(7.00, 10.00)分]得分较高。疫情隔离期间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有所变化,与上海常模相比,发现7~9岁年龄段的女孩的行为问题得分增加(均P<0.05),而6~9岁年龄段的男孩多动注意不能得分是降低的(均P<0.05);与SH2018相比,各年龄段儿童行为问题得分增加(均P<0.05),而7~9岁年龄段儿童亲社会行为得分降低。  结论  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直系家庭中儿童的情绪问题,直系家庭中儿童的品行问题要多加关注。COVID-19疫情期间学龄儿童情绪和行为发生变化,未来发生类似公共卫生事件时,须对不同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进行分层分类干预,相关政府、社会、学校等心理援助机构等应当给予重点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联合Fazekas评分对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脑梗死(ACIL)患者发病后90 d转归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NIHSS评分为8分的ACIL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CAM-1水平,并对ACIL患者进行Fazekas评分。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发病后90 d的预后情况,mRS≤2分为预后良好(70例),mRS≥3分为预后不良(26例)。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VCAM-1联合Fazekas评分对ACIL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71.23±3.66)岁vs.(64.57±5.24)岁]、血清VCAM-1[2.66(2.48,2.78)ng/mL vs. 2.10(1.40,2.23)ng/mL]、Fazekas评分[4(4,5)分vs. 3(2,3)分]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VCAM-1升高及Fazekas评分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CAM-1联合Fazekas评分评估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4.29%。  结论  血清VCAM-1联合Fazekas评分对ACIL患者发病后90 d转归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及CT在早期预测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云南省确诊的14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及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第7版),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型(28例)、普通型(92例)、重型(18例)和危重型(5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CT表现。比较临床分型与CT表现(病变分布、密度、范围、形态、内部/周围特征、周围血管改变等)间的相关性及各影像特征的预测效能。  结果  临床表现以发热(60/143,41.9%)、咳嗽(57/143,39.9%)症状为主,重型患者更易出现高热表现。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常见于老年患者。危重型患者淋巴细胞总数减低[(0.6±0.2)×109/L]个。除轻型患者外,6例患者CT首诊未见明显异常,余109例中,重型(10.8±4.9)个和危重型(10.8±6.4)个患者首次CT检查肺段累及数目较普通型(5.8±4.6)个多(P < 0.001)。病灶形态为楔形病灶(59/109,54.1%)、榕树冠征(35/109,32.1%)、病变内/周围出现血管增粗(87/109,79.8%)、血管集束征(65/109,59.6%)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出现概率较高(P < 0.05)。各型患者中病变数目、病变密度、病变形态(类圆形、不规则形),病变内部/周围特征(铺路石征、晕征、支气管扩张)并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段受累数目及出现楔形病变、榕树冠征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分别为0.769、0.759、0.697,血管增粗及血管集束征预测效能稍低,AUC分别为0.626,0.667。多指标联合,其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AUC为0.854。  结论  CT不仅在COVID-19的早期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