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5篇
  1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通过载药量对后交联凝胶贴膏流变学及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的影响,考察后交联凝胶贴膏基质的载药量。方法采用流变学技术测定不同载药量时胶料的各项流变学参数,并以祖师麻乙醇提取物为模型药物,以祖师麻甲素的累积透过率及皮肤滞留率为指标,对成品贴膏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确定基质载药量。结果当载药量在4.0%~12.4%时,含药胶料的结构强度、黏弹性、耐温耐剪切性及抗变形能力、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其中以载药量为6.8%时最佳;祖师麻甲素的累积透过率随载药量逐渐增大,皮肤滞留率分别变化不明显。结论通过比较流变学及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结果,确定基质处方的最佳载药量为6.8%。  相似文献   
2.
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已被血管外科、心血管内外科及神经内外科等不同学科所广泛应用。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透视下手对导管导丝的操作,可持续性及精确性存在一定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操作准确稳定的优点,在减少器械与血管壁接触、操作颤抖的同时,增加操作者舒适感,目前已经成为医疗机器人的研究热点。笔者在此介绍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图像导航、机械臂结构、力反馈及安全性能等关键技术,并对目前国内外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通过临床应用阐明该技术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探讨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尽管技术的进步使得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有了长足发展,但需要看到的是,目前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仍然存在较多不足:触觉力学反馈的缺乏使其在复杂困难病变、钙化病变、慢性闭塞病变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同时缺乏适用操控各类目前已经商品化的导丝、导管、球囊、支架等血管腔内器具,频繁更换介入器材会导致手术时间的增加,进一步降低了手术的可操控性。人工智能与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机器人系统辅助下的血管介入手术提供更加精准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并且在人工智能基础上,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与腔内影像设备的一体化融合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为精准血管介入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指明了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未来研究方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发展,是符合目前对于精准医疗的趋势,为血管介入医师提供一种保护,但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善、精进这项技术,同时需要制定其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建立标准程序,并通过大量临床试验来评估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的长期疗效,使得这项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居民基本医疗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PS法和KISH表法,对普陀区15~69岁常住人口采用《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本医疗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200人,收回有效问卷3,185份。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的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是影响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针对重点人群和主要健康问题,采取适宜的健康干预措施,有效合理地利用公共卫生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4.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爆发,恰逢主动脉急症高发的冬春时节,而主动脉急症大多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紧急处理。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之下,疫期主动脉急症患者的诊疗需制订全新的流程。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和正确救治意识,既让主动脉急症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又能避免救治期间可能发生的院内疫情传播,是急诊科、心外科、血管外科等相关学科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呼吁各医疗单位在严格遵守政府和医院感控部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医疗实践,在"疫情防控为重,严防院内感染,确诊COVID-19患者首选保守"的前提下,提倡"择期手术适当推迟,限期手术术前隔离排查,急诊手术严格防护"的诊治原则,同时针对COVID-19疫期主动脉急症患者的急诊科接诊、病房收治、术前准备、术中防护、术后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D导航及术中平板CT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2016年11月~2018年12月,38例主动脉疾病病人在3D导航技术及术中平板CT辅助下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及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16例病人因近端锚定区不足行分支血管重建。同期收治40例病人完成常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记录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中,与常规DSA二维图像参考比较,术中应用3D导航和术中CT在减少造影剂量(TEVAR 60.31 ml vs 73.34 ml,P=0.032;EVAR 83.43 ml vs 94.83 ml,P=0.013),术中放射剂量(TEVAR 293.04 mGy vs 385.71 mGy,P=0.002;EVAR 431.84 mGy vs 584.51 mGy,P=0.043),造影次数(TEVAR 2.36 vs 3.56 P=0.016;EVAR 3.43 vs 4.01,P=0.029),手术时长(TEVAR 64.09 min vs 71.42 min P=0.001;EVAR 142.14 min vs 153.39 min P=0.057)的同时,降低了术后主动脉相关再干预风险(2.63%vs 10%P=0.042),满足了临床介入诊疗过程中对解剖位置的精确要求及术中治疗效果的即时评估。结论 3D导航技术及术中平板CT在复杂主动脉腔内治疗当中具有优势,提高了术中定位的精准度,可减少术中造影剂用量、操作时间及术中造影次数,降低主动脉相关再干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张蕾  舒畅  陈启雄  王墨  李明  黄曦 《重庆医学》2015,(7):993-995
系统而精准的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师获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来源,是临床实践的基石之一,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医学生主要通过《诊断学》大课学习体格检查理论,并在示教课中相互查体或以患者为对象进行练习以掌握具体操作手法,所学的内容均基于成人体格检查。儿童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方式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异,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亦有不同的体征及相应的查体方法,仅具备《诊断学》知识远不能满足儿科学临床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铜绿假单胞菌(PA)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因PA血流感染而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PA血流感染患儿中,新生儿败血症2例、脓毒症51例、菌血症1例;有基础疾病34例,既往体健20例。54例患儿起病均有发热,以精神反应差、腹泻及皮肤损害起病为主,且上述症状比例在既往体健组中均高于有基础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儿中44例(81.48%)存在其他系统受累,最易受累的是呼吸系统,其次为电解质紊乱、血液系统、多器官衰竭;既往体健组出现呼吸、血液、神经、循环、消化系统受累,皮肤损害,多器官衰竭及电解质紊乱的概率均高于有基础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体健组白蛋白降低者更多,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恰当使用抗生素的23例患儿中,耐药性最高的为氨曲南,其次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23例预后不良。结论儿童PA血流感染易发生多器官损害,不恰当抗生素使用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为主动脉弓部的一种先天畸形,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合并ARSA是一种罕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既往临床上对其处理通常采用开放手术或杂交手术。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飞速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逐渐被应用与TBAD合并ARSA的治疗,并展现出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由于ARSA与夹层破口相对位置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理夹层破口与ARSA成为了影响其腔内治疗的主要因素,完全腔内治疗这一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TBAD合并ARSA的腔内修复治疗方法,总结初步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TEVAR治疗的16例TBAD合并ARSA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56.1±11.3)岁;13例患者破口位于Z3区,3例位于Z4区;左椎动脉优势14例,右椎动脉优势1例,双侧椎动脉均势1例。根据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位置、椎动脉形态制定手术方案。 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95.2±38.9)min,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患者保留双侧锁骨下动脉,5例患者封堵ARSA,7例患者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1例患者采用烟囱技术重建LSA并采用潜望镜技术重建ARSA,1例患者采用开窗技术重建LSA。弓部分支动脉重建的患者,术后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3.2(3~66)个月。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右上肢缺血2例,保守治疗后逐渐恢复;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主动脉CTA,降主动脉最大直径从(37.1±9.6)mm降至(33.9±8.9)mm,假腔与真腔之比从1.03±0.62降至0.21±0.31。长期随访,所有烟囱支架均保持通畅,未出现弓部分支动脉缺血、锁骨下动脉窃血、脊髓缺血等症状。 结论:TEVAR辅以“烟囱”、开窗等技术治疗合并ARSA的TBAD安全可行,可以在保留LSA和(或)ARSA血流的同时良好封堵主动脉夹层破口,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具体的手术方式应由夹层破口与双侧锁骨下动脉的相对位置来决定,应至少保证椎动脉优势一侧锁骨下动脉的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为基础分析除最大直径以外的其他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指标。方法:通过性别,年龄(±3岁),最大瘤体直径(±2.5 mm)进行破裂腹主动脉瘤(破裂组)与稳定腹主动脉瘤(稳定组)的1:1匹配,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与腹主动脉瘤解剖形态信息,通过单因素统计检验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比较二者间的差异,分析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破裂组(39例)与稳定组(39例)的临床基线情况无差异,破裂组的平均瘤颈长度明显短于稳定组[(25.26±17.99) mm vs(36.19±19.40) mm,P=0.013],双侧髂总动脉近端直径明显小于稳定组[(右侧:(18.21±7.84) mm vs(21.73±8.27) mm,P=0.030;左侧:(16.28±5.23) mm vs(19.00±5.80) mm,P=0.0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颈长度<12 mm(OR=7.28,95%CI:1.47~36.04,P=0.015)、双侧髂总动脉近端直径之和与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之比<0.56(OR=3.67,95%CI: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