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胰岛素瘤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1例胰岛素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胰岛素瘤占9.5%,恶性胰岛素瘤占9.5%,盲目胰体尾部切除可导致手术失败,术中B超检查均发现肿瘤病灶。结论Whipple三联征及IRI/G>0.3为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监测血糖、术中探查、术中B超和冰冻切片结果是评估肿瘤是否切除完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自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6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本组中25例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术前以B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和定位。26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胰岛素瘤23例,恶性胰岛素瘤3例。术前B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CT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6.2%(12/26),61.5%(8/13)和69.6%(16/23),术中24例进行B超检查,22例与术中探查结果相符。行单纯肿瘤摘除术19例,局部切除术4例,胰体尾部切除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水平。有1例发生胰瘘并发症,1例发生假性囊肿。结论胰岛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术前以B超,多层螺旋CT检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定位。对良性胰岛素肿瘤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采用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胰岛素瘤患者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30例胰岛素瘤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胰岛素瘤28例,恶性胰岛素瘤1例,胰岛细胞增生1例。本组30例均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术前B超、CT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16%(4/25),17%(3/18)。术中B超检查25例,24例与术中探查相符,1例发现了未能扪及的肿瘤。行单纯肿瘤摘除术23例,胰体尾部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29例术后血糖恢复正常,1例术后仍有低血糖,二次手术后血糖恢复正常。但有3例发生胰漏并发症,1例发生假性囊肿,2例伴有精神症状者术后症状无改善。结论胰岛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不易,术中探查及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对如性胰岛素肿瘤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采用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赵铮铮  徐莹  曾庆东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50-1251,1307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2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12例发作时胰岛素释放指数(胰岛素/血糖值)〉0.3。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性肿瘤摘除术17例。肿瘤切除后血糖及胰岛素值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切除后15 min胰岛素释放指数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切除后30、45及60min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Whipple三联症和胰岛素释放指数〉0.3对于胰岛素瘤有诊断意义。术中动态监测血糖及胰岛素变化可避免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5.
背景 胰岛素瘤是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症状复杂多变,误诊率高,定位诊断及最佳治疗是胰岛素瘤诊治过程中的重大挑战。 目的 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9年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手术方式、术后情况及随访资料。 结果 15例患者中单发13例,多发2例,其中1例合并多发内分泌肿瘤1型(MEN-1)。15例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征表现,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均>0.3。15例患者均行经腹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行胰腺强化CT检查,阳性14例,阴性者进一步行MRI检查发现病灶。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例行肿瘤摘除术,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4例腹腔镜手术,1例开腹手术),MEN-1患者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胰尾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胰岛素瘤。术后临床相关性胰瘘(B/C级)4例,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术后患者血糖均恢复正常且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新发糖尿病患者。 结论 Whipple三联征结合IRI/G是术前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胰腺增强CT及MRI是术前一线定位诊断手段,内镜超声(EUS)是重要的补充手段。手术切除是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符合条件者首选肿瘤局部切除以充分保留胰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胰岛素瘤16例,恶性胰岛素瘤3例,多发性瘤1例。20例均有Whipple三联征。本组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12例有阳性发现,阳性率为60%,4例术中B超检查确定肿瘤部位,2例术中反复手法抠及,其余2例取可疑病灶快速病理诊断。行胰岛素瘤切除8例,胰尾切除8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20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术后发生胰漏2例。结论胰岛素瘤临床表现为典型Whipple三联征。外科手术是治疗胰岛素瘤的主要方法,手术方法应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数量等因素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胰岛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11年诊治的5例胰岛细胞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胰岛细胞增生症的诊治经验。结果:5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0.3;术前影像学检查超声内镜发现占位3例,其中CT发现占位1例;5例均手术治疗。结论:Whipple三联征、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对诊断胰岛细胞增生症具有重要意义,术前影像学对胰岛细胞增生症的诊断特异性可能不高,确诊需结合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手术切除部分胰腺组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2014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结果:15例胰岛素瘤患者中,有9例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术前B超?CT ?MR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0.0%?90.0%?75.0%?4例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部,9例位于胰腺尾部,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均为胰岛素瘤?结论:胰岛素瘤因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易被误诊误治,完善的生化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技术对胰岛素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胰岛素瘤的主要方法,腹腔镜等微创手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为胰岛素瘤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瘤的外科治疗(附42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瘤的定位及其多发性、异位性、隐匿性肿瘤的发现是外科治疗的难题。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率,对近24年来华山医院外科治疗的42例胰岛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胰岛素瘤是胰岛细胞瘤中最常见者,胰岛素瘤的诊断不难,多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表现,但术前定位不易,主要依靠B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和CT检查,术后复发率较高(23.8%),主要原因为肿瘤残留。7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中5例探查发现胰岛素瘤,切除肿瘤后治愈。术前不必过多致力于定位诊断,术中充分显露胰腺,过细的触摸胰腺各个区域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如不能发现肿瘤,力争做术中B超,术中门静脉置管,分段取血测定胰岛素峰值位置,可指导手术,减少盲目性胰体尾切除。肿瘤完全切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胰腺瘘是胰岛素瘤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而其发生原因是术中损伤胰腺管造成的。因此,改进手术方法,有可能减少术后胰瘘。从1968年5月至1986年3月,我科共为10例术前诊断胰岛素瘤患者作了手术。其中8例为单发胰岛素瘤(2例位于胰头,6例在体尾部),采用胰腺部分切除、胰体尾部切除及肿瘤单纯摘除术等不同术式切除肿瘤,术后患者症状消除、血糖正常。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治经验以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 2 0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人均曾被误诊 ,平均误诊时间 4 .1年。手术治愈 17例 (85 % )。结论 :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 ,辅以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IRI G比值是定性诊断的基本方法 ,术中扪诊联合术中B超是准确定位的关键 ,肿瘤摘除术仍为胰岛素瘤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肝胆外科2008 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生化检 查提示所有病例在发作期均有血糖降低及胰岛素升高,影像学检查有术前超声、增强CT、MRI、超声内镜(EUS )及术中超声(IOUS).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6.3%(9/16),77.8%(7/9),80.0%(8/10),100.0%(2/2),100.0% (5/5).1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局部切除6例,单纯胰体尾切除3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5例,胰十二指肠 切除2例.所有病例在肿瘤被切除后血糖均明显上升.术后随访1~5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胰岛素瘤的定位 诊断首选CT和MRI,术中扪诊联合术中超声检查是术中定位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惟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均定性诊断。术前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门静脉穿刺分段取血胰岛素测定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4/16)、73.3%(11/15)、75.0%(6/8)、100.0%(2/2),术中B超的诊断阳性率100.0%(3/3)。15例手术治疗,均为良性肿瘤;1例保守治疗。术后低血糖症状均消失。结论 Whipple三联征结合胰岛素释放指数是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胰腺双相螺旋CT薄层扫描是定位诊断的主要手段,肿瘤切除是胰岛素瘤的治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诊断和治疗的要点.方法 对3例胰岛素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病人均得到准确诊断,并进行了成功的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胰岛素瘤的诊断包括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两方面.手术摘除肿瘤是治疗胰岛素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均表现Whipple三联征。术前BUS、CT及强化CT、MRI、DSA诊断阳性率分别为46.9%(30/64),58.2%(23/39),66.7%(18/27),91.7%(11/12)。IOUS诊断阳性率为92%(23/25)。单个肿瘤58例,多发肿瘤6例。单发者位于胰头19例,其中直径4cm1例,胰体17例,胰尾22例;多发者6例均为2枚肿瘤,4例位于胰体,2例分别位于胰体和胰尾各1枚。治疗行肿瘤局部切除39例,胰体尾切除13例加作脾切除6例,胰尾切除8例加作脾切除4例,胰体表面肿瘤直径2cm行腹腔镜下单纯肿瘤摘除1例,自左向右分段切除(盲切法)2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1例。良性肿瘤62例,恶性2例。术后胰瘘3例、急性胰腺炎4例均经非手术治愈。64例术后低血糖症状消失。62例良性胰岛素瘤术后随诊1~5年血糖正常,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4年和5年复发,再次手术发现胰尾近脾门处分别有直径1cm和1.5cm肿瘤,经胰尾切除后治愈。45例随访8年血糖正常,17例失访。2例恶性胰岛素瘤分别于术后3年和4年复发,因肝转移死亡。结论Whipple三联征和测定IRI/G〉0.3是定性诊断的依据。术中触诊联合IOUS是最有效的肿瘤定位诊断方法。胰岛素瘤切除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1例胰岛素瘤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前B超阳性率18%,CT阳性率27%,术中探查阳性率90.9%。种肿瘤摘除10例。远段胰腺切除1例。结论:Whipple三联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是治疗胰岛素瘤的最佳方法,术中仔细探查,监测血糖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治经验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0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均曾被误诊,平均误诊时间4.1年。手术治愈17例(85%)。结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辅以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IRI/G比值是定性诊断的基本方法,术中扪诊联合术中B超是准确定位的关键,肿瘤摘除术仍为胰岛素瘤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8.
周嘉  黄迪迪  秦映芬  冼晶  罗佐杰 《广西医学》2009,31(11):1587-1589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病理类型与胰岛素释放指数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对胰岛素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胰岛素瘤18例,恶性胰岛素瘤8例,胰岛细胞增生6例,其胰岛素释放指数(IRVG)分别为:1.27±1.16、1.98±0.87、1.32±0.89,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良性胰岛素瘤中有5例的IRI/G比值≤0.3,且C肽水平〉300pmoL/L,而恶性胰岛素瘤和胰岛细胞增生的IRI/G比值均〉0.3。结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和IRI/G比值是胰岛素瘤最主要的诊断依据。在结合术前定位检查的基础上,应该多次检测、计算IRI/G比值,尤其是良性胰岛素瘤,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2年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胰岛细胞瘤23例。结果其中恶性胰岛素瘤6例,平均直径2.1 cm,首发症状为Whipple三联征或低血糖昏迷,肿瘤均单发,位于胰体尾部,5例伴有肝脏转移,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低血糖症状均改善。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7例,平均直径6.2 cm,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或无痛性黄疸,15例肿瘤单发,11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0例有肝脏转移,12例手术,术后梗阻症状均有显著改善。23例术前均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定位。结论恶性胰岛细胞瘤主要包括恶性胰岛素瘤和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大多单发,位于胰腺体尾部,肝转移最常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低血糖及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瘤(insulinoma)是起源于胰岛p细胞,异常分泌胰岛素并产生临床症状的胰岛细胞肿瘤。Wilder于1926年诊断第1例胰岛素瘤并由Mayo手术证实为恶性胰岛细胞瘤;Whipple于1935年对胰岛素瘤提出了Whipple三联征,其中l例来自当时的北京协和医院。本文回顾性分析武汉同济医院1995年至2010年40例行手术的胰岛素瘤,并重点分析其诊断和外科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