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五章诊法和辨证第二节辨证疾病的证侯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医生在临床上要掌握疾病的本质,为治疗指出方向,就必须运用一种分析方法,将各种证候加以分析、综合、归类,对疾病的性质得出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分析、归纳证候的方法就叫做“辨证”。目前,中医临床上经常运用的有八纲辨证、脏腑辨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法学是研究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研究诊察病证方法和探求症状机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中医诊法学》多媒体网络课件对于实现本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丰富课程的教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开发背景中医诊法学内容零散繁杂,  相似文献   

3.
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新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天芳教授介绍说,本届委员会将以中医诊法客观化和证候规范化为研究重点,以促进诊断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舌象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病证结合诊断是中医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中、西医诊断指标之间的关系是未来中医临床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中医舌诊为切入点,综述传统诊法中的舌象与常见病证临床检测指标及现代化舌象图像量化指标与常见病证临床检测指标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认为,舌象量化指标与西医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研究尚不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取、分析舌象量化指标,辅以人工智能技术,从微观角度探讨中医舌诊对临床疾病诊断的意义,有利于构建舌诊与证候、疾病、客观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证候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是疾病病机的外在反映,它是中医辨证的结果,也是论治的前提,在中医诊断、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医证候要素是组成中医证候的主要元素,它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辨证体系,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证候要素的提出入手,探讨目前证候要素常见的提取方式,并对证候要素的应用特点及优势做出论述。证候要素对认识疾病病机及深化对病机的认识带来便利。证候要素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辩证体系,为证候规范化及揭示疾病病机规律、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诊断学三环节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诊法和辨证.诊法即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辨证即对所收集的病情资料作出判断,得出证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指导 ,研究如何诊察与识别病证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诊法与辨病、辨证等方面。自 5 0年代以来 ,我国学者在中医基础研究中对证、病、症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并围绕中医证开展四诊客观化、证候规范化和证候的本质、计量诊断、证候的动物模型等方面开展工作 ,取得一定的进展。目前 ,中医学尚缺乏公认的诊疗评价体系 ;未来应加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证候与基因关系以及辨证方法体系等的研究。1 研究现状1.1 证候…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理论不可兼容,但现代科技资源可共享。举例说明:将现代科技诊察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引入中医临床实践中,可弥补中医诊法之不足;有利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医诊断学教学与临床实用脱节的现象,费兆馥教授提出了"分部诊断教学法"。以颈项部诊法教案为例,主要从颈项部的结构与功能、病理变化、常见证候、典型医案、经典文献五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内经》诊法学说的方法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法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定后世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物色和基本方法。从文献论角度研究《内经》诊法学说的特点,可以深化对中医诊断学说的科学内涵的认识,提高中医诊断疾病的理论和技能技巧。本文认为,《内经》诊法学说的方法论特点2:1.重视全面诊察;2.重视疾病整体状况的诊察;3.诊察疾病重视时、地、人的差异性;4.比类奇恒5.以表知里;6.左右上下,各如其度。概言之,其方法论特点即为:立  相似文献   

11.
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方法和标准是具有中医药行业特色的方法和标准,其建立有助于满足中医药辨证论治研发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建立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标准所开展的系列研发工作,发现:(1)大鼠和小鼠可以用于模拟中医临床的诊法和辨证,可以采集到大量的四诊信息,满足辨证论治的需要;(2)利用大鼠和小鼠可以实现诊法和辨证的标准化、计量化,所建立的方法便于实验操作与普及;(3)正常大鼠和小鼠存在体质和证候的差异,常见疾病大鼠和小鼠会自发形成证候,发生证候的兼夹和演变,与人类近似;(4)证候存在复杂的物质基础,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各组织基因表达与剪接的差异;(5)利用大鼠和小鼠可以开展个体化辨证论治及计量化疗效比较与评价。该方法和标准的主要用途包括:(1)证候模型动物的证候属性鉴定;(2)中医基础学科的研究,如藏象理论、证候的物质基础、辨证论治方法和作用机制、中医诊断学等研究;(3)中医临床学科的研究,如辨证论治疗效的比较与评价、辨证论治方案的优化、防治未病的研究;(4)中药学科的研究,如中药药性的研究、中药和方剂的药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中医现代目诊是中医人通过对眼科仪器检查结果的分析,联系本人临床经验得出辨证论治的过程,主要包括中西医虹膜诊法、球结膜微循环诊法及观察视网膜血管诊法等。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基于中医理论,通过与大型医院眼科的合作,将大量的眼部图片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图像处理等现代技术手段,借助信息挖掘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对眼部症状进行量化,探讨全身疾病与眼部症状的相关性,构建一个有系统理论和临床支持的目诊数字化平台,可以为中医诊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姚心源著《脉学复古》,倡导脉学复古运动,传承古代中医脉诊学术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推崇三部九候诊法,重视脉贵有根,提倡三部脉相比较,阐释阴阳关系论脉,恰当借鉴西医认知等方面,对现代脉诊的研究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冲出西医病名围城中医才能卓然自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医与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不同,中医紧紧抓住证候,认为证候就可以反映疾病的本质;西医逐渐放弃证候,认为疾病的本质在证候之后,病理病灶才是疾病的本质.但是,临床上,有的患者只有证候而没有病灶,有的只有病灶而没有证候.当病灶与证候同时存在的时候,也不是病灶决定证候的表现.所以,中医必须坚持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坚持辨证论治,摆脱西医病理病灶疾病观的束缚,才能振兴中医的学术.否则必然失去自我,丧失其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证候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中医证候的深入剖析 ,将其区分为体质证候与疾病证候 ,提出中医体质证候概念 ,阐述其特征及诊察方法 ,论述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医动物模型等实验研究、体质研究及预防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所谓腹证,主要指医生运用腹诊法所诊察到的患者胸腹部证候,而腹诊法则是医生用手触摸、按压患者胸腹部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属祖国医学切诊内容之一,又称切腹或按腹。故腹证是一种以客观发现为主的证候。有关腹证方面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次而《难经》,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腹证始与处方论治密切结合,成为中医“辨证”之“证”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许多《伤寒》《金匮》注本及讲义中对于腹证的认识至今尚未明确统一,注解多失于含混笼统,或多以自觉症状解释之,与临床实际难以符合,给学习上带来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于《伤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人群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既往在门诊或其他普查中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的居民纳入研究队列,从研究队列中筛选出HBV携带发展至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691例,从CHB发展至肝硬化患者143例,以首次确诊CHB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以首次确诊肝硬化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HBV携带至CHB、CHB至肝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 在HBV携带至CHB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而且中医证候构成越发复杂。从CHB到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在每个阶段出现的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阴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组成含有3个和3个以上基本证候者最为常见。结论 随着病情由HBV携带向CHB、肝硬化演变,患者中医证候日趋复杂,由以实证(气滞、血瘀、实热)为主向虚实夹杂证候(夹气虚、阴虚、阳虚)转化,气滞血瘀、瘀而化热酿毒为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8.
3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97至2012年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并以此量表内的中医症状及体征作为调查条目,对302例患者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归纳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症状及体征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中医证型,分别为痰热壅肺、肺气上逆,肺肾气虚、外邪留恋,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脾肾气虚、气滞血瘀。结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对促进本病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组学"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在中医药领域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作者从中医证候的宏观角度出发,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在中医疾病证候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性的文献研究,探讨中医疾病证候与组学的相关性及其意义。作者指出证候与组学的相关性研究任重而道远,对实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化和定量化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中药药效评价研究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的临床应用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因此其药效评价也应该建立在中医证候分类的基础之上。通过药效学实验阐明中药治疗疾病的药效作用特点及其机制,揭示中药作用机制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探索药物作用靶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如何利用成熟疾病动物模型,并明确其证候特征,是中药药效评价载体研究的关键问题。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通过研究疾病动物模型的生物学指标有可能分析得出该疾病动物模型的证候特性。利用以方测证方法,建立针对该疾病常见证候类型且临床验证有效的中药干预疾病动物模型,并将治疗有效的动物作为体现相应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通过探寻其现代生物学基础,确立相应的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指标,从而明确疾病动物模型的证候特征,是建立适合辨证论治中药药效评价动物模型的重要途径。建立基于中医证候分类的中药药效评价研究方法,将有助于从中医理论出发提高我国中药研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