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尺骨近端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国人尺骨近端解剖参数特点,为临床修复和重建尺骨近端及假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0具6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作研究,分别测量男女冠突的高度;冠突高1/2处的冠状面宽度、矢状面厚度;鹰嘴高度;尺骨鹰嘴尖到冠突尖中线位置处矢状面厚度、冠状面宽度;尺骨鹰嘴矢状面跨径;尺骨滑车切迹开口径;开角等,并根据性别对上述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成人男性尺骨鹰嘴平均高度、宽度、厚度、矢状面跨径分别为9.7±1.2mm、18.5±2.6mm、14.2±1.3mm、14.3±1.6mm,冠突高度、宽度、厚度分别为18.4±0.6mm、22.5±0.8mm、8.2±0.4mm,尺骨滑车切迹开口径20.1±1.7mm;女性尺骨鹰嘴平均高度、宽度、厚度、矢状面跨径分别为8.5±0.9mm、16.7±2.4mm、12.6±1.4mm、12.5±1.8mm,冠突高度、宽度、厚度分别为16.4±0.4mm、19.8±0.6mm、6.3±0.9mm,尺骨滑车切迹开口径18.6±1.1mm。经统计学分析男性上述指标明显大于女性(P<0.05),与男性平均身高及尺骨长度比女性大有关。而开角的大小约30°,无性别差异(P>0.05),与身高及尺骨的长度无关。结论:根据正常成人尺骨近端参数特点,可为临床修复和重建尺骨鹰嘴及尺骨冠突,以及尺骨近端的假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上多合并有肘关节后脱位、桡骨小头骨折、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肱骨内髁骨折等其他损伤,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其主要受伤原因为:尺骨冠状突与肱骨滑车撞击所致,骨折可合并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临床上对本病的处理难点在于切口的选择,笔者采用改良肘关节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供手术磨除前床突(ACP)的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ACP的位置及毗邻。结果:①ACP的全长(9.90±1.27)mm;半长(5.29±1.24)mm;基底宽(12.19±3.44)mm;中宽(6.74±1.71)mm;基底厚(5.36±1.27)mm;中厚(4.75±1.07)mm。ACP有4侧气化。②视柱在断面上呈三角形或椭圆形,其长(5.94±1.70)mm;厚(2.29±0.80)mm。③ACP自身骨膜、海绵窦上壁脑膜、前岩床皱襞、床突间韧带、颈动脉床突韧带、镰状韧带在ACP尖处形成复杂的膜复合体。④ACP在内侧隔颈动脉领与颈内动脉床突段相贴,下与动眼神经及滑车神经相贴,前内侧有视神经及眼动脉。结论:ACP的毗邻结构重要而复杂,在ACP的磨除时需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8年5月到2010年4月收治8例复杂性肘关节骨折脱位,后期出现肘关节不稳,形成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作者采用肘关节前后侧入路,取髂骨重建尺骨冠突,微型T板固定,同时修补重建内侧副韧带。术后前臂中立位固定3周,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经过6~26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8例重建的尺骨冠突均达到骨性愈合,肘关节稳定性好,未再发生后脱位;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120°,前臂旋前/旋后平均80°/85°。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髂骨移植重建尺骨冠突,此方法操作简单,可重新恢复肘关节的稳定结构,髂骨愈合能力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尺神经前移术的解剖及其临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必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4 8侧成人上肢标本对肘部尺神经的营养血管伴行长度及其分支 ,屈肘时尺神经拉长长度、移位和摩擦点等进行观测。2侧上肢标本摹拟手术。结果 :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分别与尺神经伴行长度为 14 .8± 1.1cm、4 .9± 1.0cm、6 .3± 1.1cm ;尺神经在肘部发出 1~ 2支关节支 ,2~ 3支肌支 ;肘关节自伸直位至屈曲 135°尺神经平均向近端拉长 5 .2mm ,向远端拉长 3.4mm ,并有向前移位和拉紧 ,以肱骨内上髁为固定摩擦点 ,以尺骨冠突内侧结节为活动摩擦点。结论 :保护尺神经血供及其肌支行尺神经前移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尺骨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尺骨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43例。Regan和Morrey的分型:Ⅰ型冠突骨折13例、Ⅱ型冠突骨折17例、Ⅲ型冠突骨折13例。方法石膏外固定27例,手术16例,其中桡骨小头切除4例,桡骨小头置换4例。结果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进行10月-30月(平均19个月)的随访,根据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肌力,以及稳定性进行评定疗效:优21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2.5%。肘关节半脱位2例,无肘关节脱位及强直等并发症。结论在单纯冠突骨折情况下,Ⅰ型、Ⅱ型骨折应以保守治疗为主,Ⅲ型骨折应该手术修复冠状突骨折;在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情况下,冠状突Ⅰ型、Ⅱ型骨折时可以行桡骨小头切除术,但应修复桡侧副韧带,冠状突Ⅲ型骨折时应行桡骨小头修复或假体置换,手术修复冠状突骨折且同时修复桡、尺侧副韧带。依照这一理论治疗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相关解剖学因素。方法成人上肢尸体标本8侧,解剖观察屈曲-旋前肌群、尺侧副韧带后束、尺侧副韧带前束和桡骨小头解剖特点;另用12侧上肢标本,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按不同顺序切断有关的结构,通过特制的生物力学装置,测量两种不同情况下肘关节的外翻稳定性。结果逐级切断各组内侧结构,其外翻角度增加无显著意义(P>0.05)。同时切除桡骨小头,外翻角度达到最大,外翻角度增加有显著意义(P<0.05)。在止点切断尺侧副韧带前束,外翻角度达到最大。桡骨小头切除的同时切断内侧结构尤其是切断尺侧副韧带前束,外翻角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肘关节外翻稳定结构主要由桡骨小头和尺侧副韧带来维持,肘关节内侧前臂肌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肘关节功能、稳定性的重建。方法对31例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行手术复位固定、冠状突稳定性重建,必要时行桡骨头切除。结果全部病例肘关节功能恢复达到良好。结论复位或重建尺骨冠状突骨折和修复尺侧副韧带前束损伤,有利于肘关节的稳定,避免反复出现肘关节后脱位的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在肘关节的组成中,由于尺骨冠突与肱骨冠状窝良好的对合关系,冠突起着防止肘关节后脱位的作用,一旦尺骨冠状突发生骨折,缺少阻遏作用,肱骨滑车就可能突向前方,形成肘关节后脱位。我院自2000年5月-2006年7月共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并肘关节后脱位患者8例,根据骨折的类型分别采用了改进性手术人路及选择性内固定术式治疗,术后早期进行主动功能康复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2 2岁 ,汉族。于 2 0 0 0年 1月 2日右肘关节被车撞伤 ,因痉挛、活动障碍 6d入院。查体 :右肘关节肿胀 ,呈半屈曲状畸形 ,鹰嘴部向后明显突出 ,触痛 ,可触及骨擦感 ,肘后三角呈非等腰三角形 ,右肘关节活动障碍。右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 :右肘关节脱位并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计划行骨折切开复位自体髂骨代冠状突移植术。术前 ,拍左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显示左尺骨上段冠状突 ,半月切迹及鹰嘴 ,按其原形剪纸样 ,纸样高压灭菌。手术方法 :在右侧臂丛神经麻醉下行手术 ,选右侧肘内侧切口 ;暴露保护尺神经 ,显露肘关节内部…  相似文献   

11.
髌股关节形态测量及其在膝关节假体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影像学方法研究髌股关节各部件的形态及相互关系,为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8例志愿者膝关节进行不同位置MRI成像,在水平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膝关节MRI图像上观察测量髌股关节各部件的形态及相互关系,并对关节接触面宽度和角度的比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男性髌骨高(41.87±4.67)mm,宽(41.08±4.30)mm;女性髌骨高(35.34±5.15)mm,宽(36.71±3.07)mm。48例研究对象中髌骨属不稳定型的比例高达37.50%(18/48)。男性股骨远端宽(80.70±6.40)mm,女性股骨远端宽(70.64±8.70)mm;女性髌骨的髁间窝和股骨沟均比男性髌骨小。高度屈曲时髌骨和股骨接触区域的宽度比、角度比大于1这一接触形式占优势。结论:髌骨关节面与股骨远端形态复杂,硬组织对合较差。全膝关节置换假体设计应注重髌股关节的良好吻合,降低接触面应力,并充分考虑到男女性关节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湖北地区收集的下颌骨400个,对下颌孔、下颌小舌、下颌孔中心至各缘的距离,进行了观察和测量。下颌孔的确切位置不是在下颌支内侧面的中点,而是在中点的后上方。并提出了阻滞麻醉下牙槽神经时,进针处的有关标志。  相似文献   

13.
探讨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并冠状突骨折行桡骨小头切除后不同部位的尺骨冠状突高度丢失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的防腐新鲜尸体标本20具,对其进行标本的制备。取制备好的尸体5具(10侧)行桡骨小头切除术,桡骨小头切除是在环状韧带上缘平面。将15具(30侧)尸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10侧。3组分别于冠状突高度2mm处、冠状突高度1/4处、冠状突高度1/2处截骨,分别测量肘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外翻角度的变化。结果当尺骨冠状突高度2mm处及冠状突高度1/4处截骨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不受限及稳定性不受影响;当冠状突高度1/2处截骨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受限及稳定性受影响;当冠状突高度3/4处截骨时肘关节活动度受限及不稳定;当冠状突基底部截骨时肘关节活动度受限及严重不稳定。B、C 2组在肘关节屈曲为0°、30°、60°、90°、120°时尺骨冠状突丢失高度2mm、1/4截骨的肘关节外翻角度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 3组在肘关节屈曲为30°、60°、90°、120°时尺骨冠状突丢失高度1/2截骨的肘关节外翻角度与A、B、C 3组在尺骨冠状突丢失高度2mm、1/4截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不超过冠状突原高度的1/4时,对肘关节稳定性无显著影响,行手术摘除碎骨片不会影响肘关节功能;当尺骨冠状突骨折超过原高度的1/2时,会明显影响肘关节稳定性,在行复位内固定的同时,并保持冠状突的高度达到原高度的1/2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腕部背侧带血管蒂骨 (膜 )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测了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腕背支以及第 2 ,3掌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①骨间前动脉腕背支始于桡骨茎突上 (6 .6± 0 .7)cm处 ,外径 (1.4± 0 .2 )mm ;②桡动脉腕背支起点距桡骨茎突 (1.2± 0 .3)cm ,外径为 (1.3± 0 .3)mm ;③第 2 ,3掌背动脉分别始于桡动脉腕背支和掌深弓的穿支 ,外径均为 (0 .8± 0 .2 )mm ;④尺动脉腕背支于豌豆骨上 (4 .1± 0 .6 )cm始于尺动脉 ,外径 (1.2± 0 .3)mm。上述动脉间相互吻合丰富 ,在手背形成动脉网 ,并发骨膜支分布尺、桡远端和掌骨。结论 :以上述动脉腕背支及第 2 ,3掌背动脉为蒂 ,可以设计不同的带血管蒂的骨 (膜 )瓣 ,用于邻近移位修复舟、月骨骨不连或骨坏死  相似文献   

15.
王冰松  王宁利  雷鹍 《医学综述》2009,15(24):3827-3829
目的从生物测量的角度,对影响前房角宽度的解剖因素加以识别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AS-OCT,Visante,CarlZeissMeditec,USA),对入选的研究对象行眼前节成像及生物测量。运用相关关系分析找出与房角开放距离相关的解剖参数,并建立参数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果研究对象共计212例212眼,其中女性179例(84.4%),男性33例(15.6%),年龄平均(60.6±8.94)岁。经统计学分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如下:房角开放距离=-0.377+0.310×中央前房深度-0.395×500μm虹膜厚度+0.236×晶体突度-0.033×瞳孔直径-0.222×虹膜膨隆高度。结论前节各解剖参数之间相互关联。中央前房深度、500μm虹膜厚度、晶体突度、瞳孔直径、虹膜膨隆高度直接影响了房角的宽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高位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髋臼形态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和定量分析,以了解其髋臼解剖学特点,提高关节置换术前计划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Mimics软件对13例(13髋)高位脱位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及13例(26髋)正常人的骨盆图像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对重建后的髋臼三维图像进行髋臼上下径、前后径、髋臼深度、内壁厚度、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测定,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高位脱位组髋臼形态不规则,上窄下宽,呈三角形;其髋臼上下径为(38.29±2.71) mm,前后径为(21.74±5.33) mm,髋臼深度为(15.50±2.93) mm,内壁厚度为(6.80±2.97) mm,外展角为(49.29±7.40)°,前倾角为(23.82±11.2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位脱位组在髋臼上下径、前后径及髋臼深度方面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其内壁厚度、外展角及前倾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三维表面重建技术能够还原髋臼真实形态,完成髋臼形态定量分析,提高术前计划的准确性。高位脱位DDH患者髋臼形态不规则、开口偏小、内壁较厚、外展角及前倾角较大,这些特点在行关节置换时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髋臼CT三维重建图像对中国人髋臼形态进行相关测量,为髋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96例(192侧)成年髋关节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髋臼指数(AA)、CE角、ACE角、前倾角(AVA)、外展角(ABA)和髋臼上下径(SID)参数.结果:总AA为(8.78±5.34)°,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特点,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体眼球10只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特点,并测量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另外选取4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取颞侧切口和上方常规切口二次手术,比较不同切口入路患者的术后视力及眼压,以确定颞侧角膜缘切口的治疗效果。结果:尸体测量颞侧角膜缘内界宽为(0.62±0.05)mm,厚为(0.73±0.04)mm。Schlemm管前缘与巩膜突和后弹力层止端的距离分别是(0.44±0.02)mm和(0.24±0.03)mm。青光眼患者上方切口组和颞侧切口组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眼压颞侧角膜缘切口低于上方切口(P<0.05)。结论:颞侧角膜缘切口适用于第二次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测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492例伴C5/C6椎间孔狭窄,在上海长征医院于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正侧位X线、颈椎CT、颈椎磁共振等检查,数字骨科系统重建后观测椎间孔形态并测量最佳投射角度下的纵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横截面积、椎间隙高度等径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病例组与正常成人组C5/C6椎间孔之间、病例组病变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以及病例组中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C5/C6椎间孔形态因骨赘增生等,以纺锤形、不规则形为主,病例组C5/C6椎间孔横径均值、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平均高度分别为(5.81±1.40)mm、(10.45±1.70)mm、(50.02±15.46)mm2、(4.99±0.89)mm,均比正常成人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C5/C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椎间孔的横径均值及横截面积值均明显减小;椎间孔的横径在诊断颈椎间孔狭窄方面敏感性及特异性高;术中减压时应更加注重椎间孔横径的有效扩大,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