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陆洪涛  王联发  李华  周文兵  侯勇  陈振 《安徽医学》2015,36(10):1252-125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0例,根据其造影结果将病例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46例、单支病变组66例和多支病变组88例,对3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在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红细胞分布宽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与总胆固醇、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红细胞分布宽度呈正相关,与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与总胆固醇、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有关之外,红细胞分布宽度也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并能较好的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hs-CRP、CD3+/HLA-DR+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经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按病变程度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A亚组)20例、颈动脉斑块组(B亚组)56例、颈动脉狭窄组(C亚组)24例,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流式细胞学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hs-CRP、CD3+/HLA-DR+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梗死组hs-CRP、CD3+/HLA-D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hs-CRP与CD3+/HLA-DR+水平呈正相关(Pearsonr=0.408,P〈0.01)。梗死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亚组的hs-CRP、CD3+/HLA-DR+水平高于A亚组、B亚组(P均〈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hs-CRP、CD3+/HLA-DR+呈正相关(Spearmanrs=0.322,P〈0.01;Spearmanrs=0.387,P〈0.01)。而C亚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A亚组、B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CD3^+/HLA—DR^+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伴低舒张压的危险因素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方法:纳入16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未经治疗的老年ISH患者,按照舒张压水平分为低舒张压组(<70mmHg)和非低舒张压组(70-89mmHg),分析老年ISH患者发生低舒张压的危险因素,以及低舒张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结果:低舒张压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率为75.4%(52/69)和63.8%(44/69),均高于非低舒张压组[64.3%(63/98)、52.0%(51/9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糖尿病和吸烟是老年ISH患者发生低舒张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舒张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良好控制血糖和戒烟可减少低舒张压的发生率;对于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即使收缩压水平未达标,舒张压水平不宜低于70mmHg。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8):738-740
目的探讨壁冠状动脉心肌桥(MB)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疑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1 135例,根据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观察患者MB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记录MB的位置、长度和厚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位置和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对MB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135例疑诊为CAHD患者中,335例患者发现MB,MB发生率为29.52%(335/1 135)。335例MB患者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06例(61.49%),未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29例(38.51%)。206例MB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MB近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者200例(97.09%),MB远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者6例(2.9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收缩期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MB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B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MB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性收集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9例与对照组32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a)及NT-proBNP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①单因素分析发现冠心病组中男性比例、LDL-C、LP(a)与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NT-proBNP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2,95% CI:1.001~1.003;P=0.003)。②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LP(a)、NT-proBN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P值分别为0.002,0.044),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LP(a)、NT-proBN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P值分别为0.001,<0.00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LP(a)、NT-proBNP水平呈增高趋势。结论 NT-proBN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P(a)、NT-proBNP水平均与冠脉狭窄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血脂,载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脂、载脂蛋白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诊冠心病而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446例住院患者,进行吸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情况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的血脂、血浆载脂蛋白水平,进一步分析血脂、载脂蛋白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有病变组与无病变组患者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差异,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在冠状动脉有病变组与无病变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只有年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浆载脂蛋白B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成正相关(γ=01923~0270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胆固醇、高载脂蛋白B血症、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0~881,P<001)。结论:年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载脂蛋白B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高龄、性别、高胆固醇、载脂蛋白B血症、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明确诊断有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122例和同期就诊的无冠心病患者160例,分别设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及肾功能等生化指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心-踝血管指数(CAVI)检查。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BMI、FB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同型半胱氨酸、肌酐、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颈动脉粥样斑块、FBG偏高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随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FBG水平升高、年龄的增长,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对于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尤其是男性,需及早干预及治疗,以降低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比青年和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和狭窄程度,并进行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支数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年冠心病患者以男性、阳性家族史和阳性吸烟史者居多,其血尿酸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单支病变比例为高;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个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支数、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在青年发生冠心病的发生过程中,男性、家族史、吸烟、尿酸升高发挥着一定作用;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比例较高,且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支数增多、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患者空腹外周血Ghrelin、obestat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1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71例,计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Ghrelin、obestatin水平,并分析Ghrelin、obestatin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Ghrel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obestat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分为1~30分组、31 ~90分组及>90分组。血清Ghrelin水平随Gensini积分增加而降低,而各组间血清obestati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的血清Ghrel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而obestatin水平与CHD患者病变程度无显著性关系。推测Ghrelin可能是CHD的一个重要保护因子,而obestatin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COX-2)表达和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水平,探讨COX-2与MPA形成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66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全血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MPA形成水平,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COX-2表达水平,分析COX-2表达与MPA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OX-2与冠心病风险关系。结果冠心病组hs-CRP、MCP-1、WBC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MCP-1、WBC和NLR水平以及MPA和COX-2表达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均P<0.01)。COX-2表达水平与MPA、MCP-1、NLR和hs-CRP均呈正相关(r=0.703、0.631、0.603、0.532,均P<0.01)。COX-2水平升高的冠心病患者MPA高于COX-2水平正常者,MPA水平升高者COX-2表达水平高于MPA水平正常患者(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OX-2和MPA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22、5.877,95%CI:4.544~8.978、4.122~7.991,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水平增高与MPA形成有关,COX-2可作为冠心病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右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RFAS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的关系。方法:4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和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右股动脉造影,观察右股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计算狭窄评分。结果:冠心病组RFASS发生率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明显增加,RFASS评分增大;RFASS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8.1%、80%。结论:冠状动脉病变者RFASS的发生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冠状动脉程度越重RFASS的程度亦越重,二者间存在正相关。RFASS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欠佳,尚不支持其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指标。RFASS及(或)双侧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待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冠脉造影结果,研究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8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282例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为2组: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单纯心肌桥组)132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150例。对比2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368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282例,男性189例,女性93例。心肌桥检出率7.65%。男性心肌桥检出率为7.74%,女性心肌桥检出率为7.50%,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0例为前降支肌桥。单纯心肌桥组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患者性别、肥胖、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高龄、吸烟史、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是其危险因素;与单纯心肌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好发于前降支。高龄、吸烟、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与冠脉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性别、肥胖、高血压与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三种白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 CD1 1 a和CD1 1 b含量。结果 冠心病组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蛋白 CD1 1 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 ,尤以不稳定型组增高显著 (P<0 .0 1~ 0 .0 5 )。尽管在冠脉病变狭窄 >80 %组 ,其三种白细胞的 CD1 1 b水平高于狭窄程度轻的组 ,但尚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存在炎症反应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CD1 1 b表达增高 ,是冠心病疾病加重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来蕾 《实用全科医学》2014,(1):42-43,62,F000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及治疗的患者57例,其中造影检查正常对照组1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评价各组间差异,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外周血CD4+CD25+细胞占CD4+淋巴细胞比例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分别为(57.51&#177;12.62)%、(50.19&#177;9.27)%、(39.85&#177;11.88)%和(32.37&#177;9.56)%;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但是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以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冠状动脉Genis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7,P<0.01).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原因之一,与斑块的不稳定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非糖尿病患者20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36例)和对照组(68例),分析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影响因素后,冠心病组IR和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R、空腹胰岛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0R值分别为2.03和1.60(P〈0.05);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组IR、空腹胰岛素水平有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R、空腹胰岛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正相关,B值分别为0.57和0.45。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对3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3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91例,单支病变组95例,多支病变组102例,其中后两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在冠心病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79例.结果血清hs-CRP水平在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与粥样硬化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粥样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脂蛋白(a)[Lp(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65岁),其中684例患者诊断为冠心病,158例患者冠状动脉正常。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Lp(a)水平及临床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Lp(a)水平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TC、LDL-C及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中Lp(a)水平≥300mg/L亚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要高于Lp(a)水平<300mg/L亚组(P=0.0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是老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P=0.012)。结论血浆Lp(a)水平的升高是老年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并使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CTO)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55例患者,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心病非CTO组和CTO组,每组85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生化指标,采用多元logsi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CTO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PDW预测CTO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CTO 组 PDW 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DW、WBC、Gensini积分是冠心病患者发生CTO的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结果显示,PDW截点值为12.35时,PDW预测CT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0%和57.0%。 PDW与CTO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46,P<0.05)。结论 PDW与CTO有关,前者可独立预测CTO的发生及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5至2011年共4 7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冠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n=3 402),冠脉狭窄<50%为对照组(n=1 349)。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及3支以上病变3个亚组。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LDL-C/HDL-C比值。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TG、TC、LDL-C水平及LDL-C/HDL-C比值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LDL-C/HDL-C比值逐渐升高(P<0.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LDL-C/HDL-C比值呈正相关(R=0.2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HDL-C比值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C/HDL-C比值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连续住院的患者156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为冠心病者98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者58例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记录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家族史、吸烟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DBP)、家族史、血肌酐(Cr)、LVEF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吸烟史、SBP、LDL‐C、FBG呈正相关;与年龄、男性、TCH、TG无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BP和FBG呈正相关,与年龄、男性、吸烟、TG、TCH和LDL‐C无相关性。结论在青海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吸烟、男性、SBP、FBG与冠心病患者联系更加紧密,共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