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利用化学诱导法构建与人口腔癌发生发展相似的Balb/c小鼠口腔癌及淋巴道转移模型.方法:实验组68只小鼠,采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oxide,4-NQO)300 mg/L饮水喂养8~20周,停药后自来水喂养至40周,对照组32只仅给自来水喂养12~40周;8周后,每隔2周处死4只实验组小鼠,肉眼及HE染色和免疫组化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染色观察癌变及淋巴道转移全过程.结果:随着 4-NQO作用时间及观察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小鼠舌背黏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红白相间的斑块及乳头状新生物等改变,斑块出现的位置由最初的舌根部向舌尖部蔓延,并在舌腹、口底、牙龈、上腭等部位发现类似斑块.24周及以前,小鼠口腔黏膜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异常增生.25~32周期间,16只中有14只发生肿瘤,其中一部分发生同侧或双侧颌下淋巴结转移(2/16).33~40周期间,全部发现有原发灶肿瘤以及同侧或双侧下颌淋巴结转移(16/16),HE染色确定有转移的实验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免疫组化pan-ck染色均为阳性.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4-NQO化学诱导法成功建立小鼠口腔癌前病变、口腔癌及淋巴道转移模型,发病过程与人发病过程相似,具有较高的成瘤率以及淋巴道转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细胞系裸小鼠爪垫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并评价卡培他滨抗癌药物效果.方法 裸小鼠爪垫皮下注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在1~6周及8周取材,进行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种植瘤的成瘤率、生长情况、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口服卡陪他滨抗癌药物观察其疗效.结果 种植1周后成瘤率100%.肿瘤在3~4周成指数生长.3周时见第一级胭窝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5),到6周时100%转移,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阳性率76.9%(10/13);5周时见第二级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1/5);到8周时见第三级肾门淋巴结转移(1/5),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3/5),但均未见肝肺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在肿瘤指数生长之前,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淋巴结有弥漫性癌细胞转移浸润.口服化疗药物卡培他滨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小鼠爪垫淋巴道转移模型.此模型快速简便、转移集中、转移率高,且应用此模型能够评价抗癌药物卡培他滨抗癌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中国人同一起源肿瘤不同恶性潜能前列腺癌动物模型,为研究前列腺癌转移进展机制及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组织块外科原位移植法将人前列腺癌组织分别移植到虚拟去势组及去势组雄性裸小鼠前列腺部,成瘤后进行鼠间传代移植,选取虚拟去势组原位移植瘤、移植淋巴结转移瘤、去势组第4代淋巴结转移瘤体外培养建立细胞系,应用Boyden Chamber细胞运动实验检测细胞迁徙转移能力,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细胞增殖及激素依赖性,裸小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成瘤率、肿瘤湿重及浸润范围验证不同代移植瘤细胞在裸小鼠异种移植的生长状态.结果 第1代虚拟去势组成瘤率30%,无淋巴结转移,取移植瘤反复原位传代移植第3代成瘤率50%,盆腔淋巴结转移率40%.去势组原代移植以及来自虚拟去势组的原位移植瘤反复原位移植均未见移植瘤,源自虚拟去势组淋巴结转移瘤组织反复原位传代移植至第4代,成瘤率33%,其中一只可见盆腔淋巴结转移.三种细胞系细胞生长、迁徙以及体外裸小鼠成瘤率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裸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反复传代可增强肿瘤成瘤率、转移力等恶性指标.以裸小鼠淋巴结转移瘤接种去势裸小鼠可筛选出激素非依赖性异种移植瘤及转移瘤.  相似文献   

4.
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建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裸鼠爪垫皮下注射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方法建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4周后收集腹股沟、腋窝、腹腔等部位淋巴结,进行H-E染色与EMA、CK18免疫组化染色以及体外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纯化培养等检测,判定裸鼠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结果H-E染色与EMA、CK18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淋巴结有散在或灶性鳞状上皮癌细胞转移,体外纯化培养的细胞呈上皮样生长。在35只受试裸鼠中,23只建模成功,转移率为67.5%。结论裸鼠爪垫皮下注射可成功建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的机理研究、药物干预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肺转移早期肿瘤细胞出血管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I6-RED,并鉴定其增殖和转移能力与B16细胞的异同.构建肺转移模型后48 h和72 h,用荧光标记血管,确定B16-RED细胞出血管的时间.建模后48 h取模型小鼠与正常小鼠肺组织进行32K小鼠全基因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早期微转移的检测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因为恶性黑色素瘤早期常通过淋巴道转移,所以准确确定肿瘤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实施正确的手术治疗尤显重要.为了这一目的,本文对有关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几种方法及其检出率、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对临床治疗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扶正肺瘤方对黑色素瘤B16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方法:建立BALB/C无胸腺裸小鼠黑色素瘤B16动物模型,观察小鼠实体瘤瘤重、瘤体大小、肺部转移灶、淋巴结等指标的变化,研究扶正肺瘤方对黑色素瘤B16的抑瘤作用。结果:扶正肺瘤方高剂量组的瘤重较对照组减少,抑瘤率可达43.94%;中药复方扶正肺瘤方高剂量组的肿瘤平均直径倍增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肺部转移结节减少,转移率降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淋巴结重量均小于对照组。结论:扶正肺瘤方对裸小鼠黑色素瘤B16模型有一定的抑瘤、抗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仙颗粒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中IL-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山仙颗粒抗C5 7BL/6小鼠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的作用机制及对IL - 2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C5 7BL/6小鼠 40只随机分为 4组 ,其中 30只造模。于造模后第二天 ,大、小剂量组开始灌胃服中药 ,模型组灌胃以生理盐水 ,空白组不予处理 ,第 2 1天 ,摘取眼球取血 1ml,测定IL - 2水平并处死小鼠 ,称肺重、计数肺转移瘤数目。结果 :大、小剂量组均可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 ,提高IL - 2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意义。结论 :山仙颗粒对黑色素瘤肺转移有对抗作用 ,其抗转移机理可能与提高IL - 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十全大补汤(SQDB)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阐明其与顺铂(DDP)联合用药的作用效果及给药方式。方法 流式细胞术考察SQDB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分离小鼠脾细胞,MTS法考察SQDB对刀豆蛋白A(Con A)及脂多糖(LPS)促进小鼠脾细胞向T、B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 HE染色、免疫组化、TUNEL染色等方法考察SQDB的抑瘤作用;构建小鼠黑色素瘤转移瘤模型,探讨SQDB抗肿瘤转移作用及潜在机制。结果 10 mg/mL的SQDB能诱导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凋亡;2.5、5、10 mg/mL SQDB减少了G0/G1期细胞数;10 mg/mL SQDB增加了S期细胞数;2.5 mg/mL SQDB增加了G2/M期细胞数。5%和10%含药血清能够促进Con A所致B淋巴细胞增殖;5%、10%和15%含药血清对于LPS所致T淋巴细胞增殖亦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SQDB与DDP联用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在小鼠黑色素瘤转移模型中,DDP与SQDB同时合用,或者先用DDP再用SQDB均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肺转移;两者同时给予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而先给SQDB再给DDP则显著逆转小鼠脾指数下降的现象,单用SQDB能够降低肿瘤组织局部IL-1β水平,促进IL-4分泌,从而抑制肿瘤转移。结论 SQDB能够抑制黑色素瘤B16F10增殖,促进其凋亡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与DDP同时或贯序使用能够增强对小鼠移植瘤及转移瘤模型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615系小鼠乳腺癌Ca761兼有血道及淋巴道转移模型的建立,并对其转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途径接种血道转移率平均为80%,淋巴道转移率平均为44%,而以右大腿肌肉内接种组血道与淋巴道转移率最高;最早发生肺转移和淋巴道转移的时间分别是7天和19天。因此,Ca761为一高血道转移并伴有中淋巴道转移特性的小鼠乳腺癌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微淋巴管密度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及两者与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生存分析评价两者表达高低对黑色素瘤无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取黑痣为对照?结果:黑色素瘤微淋巴管密度(14.30±4.91)明显高于黑痣(7.64±3.08)(P < 0.01);黑色素瘤溃疡组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无溃疡组(P=0.005);VEGF-C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未发现相关性(P > 0.05),且其表达强度高低对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及无转移生存率均无影响(P > 0.05)?而微淋巴管密度≥14.7比<14.7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转移生存率缩短(P < 0.05)?结论:黑色素瘤内部存在新生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和原发灶有无溃疡正相关,检测微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Cao Z  Zhao J  Guo X  Liao Q  Zhang Y  Zhang Y  Ze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08-1110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促癌物协同作用在scid小鼠体内诱发人胚宫颈细胞的恶性转化。方法:包装制备含HPV16E6E7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胚宫颈细胞,按分组将所需细胞移植于scid小鼠右侧肩部皮下,共分4组:实验组为感染病毒的宫颈细胞 亚精胺 正丁酸组,共7只;病毒组为感染病毒的宫颈细胞组,共5只;促癌组为正常宫颈细胞 亚精胺 正丁酸组,共5只;对照组为正常宫颈细胞组,共4只。按实验要求于移植第3日起在小鼠左侧肩部皮下注射亚精胺和正丁酸,每周1次。观察12周后处死动物,如发生肿瘤,则对瘤组织行病理诊断,并作PCR检测HPV16E6E7基因。结果:实验组成瘤比例5/7,其他3组成瘤率皆为0,实验组肿瘤的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肉瘤,应用PCR方法在肿瘤组织中检测到HPV16E6E7基因。结论:宫颈细胞在感染含HPV16E6E7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后,在亚精胺和正丁酸协同作用下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分析PM2.5 对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BALB/c 小鼠(18 ~ 21 g,6 ~ 8 周龄,雄性)共32 只,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 照组两组,每组16 只,体重、周龄匹配。实验组采用5 mg/ml 的PM2.5 混悬液滴眼,对照组采用PBS 滴眼,均 为双眼,每天4 次。采用系统软件将角膜划分为17 个区域,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分别在干预前, 干预后第1、4、7、10 及14 天对两组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制作模型前、干预第1 天,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4 天起,与对照组比较,实 验组小鼠角膜上皮下部的IT5、I5、IN5、IT6、I6 及IN6 区域增厚(P <0.05),但角膜全层厚度无明显改变(P >0.05)。 第7 天起,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角膜上皮所有区域均增厚(P <0.05),角膜全层中央和下部C2、IT5、I5、 IN5、IT6、I6 及IN6 区域厚度延长(P <0.05)。第10 和14 天,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 各个区域及平均厚度均增厚(P <0.05)。结论 PM2.5 能引起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改变,且随着干预 时间增加,角膜上皮下部各区最先增厚,其他区域随后增厚。角膜全层厚度随后也变厚,且为中央和下方各区 最先增厚,随后其他区域增厚。角膜全层增厚速度慢于角膜上皮增厚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22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胬肉切除,治疗组采用单纯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0.2mg/ml丝裂霉素C术。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100%,无复发、无脱落及排斥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休克早期羊肠系膜淋巴管运动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24只成年羊随机分为烧伤组(A组,n=18)和对照组(B组,n=6)。在A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利用倒置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察羊肠系膜淋巴管伤后48h内的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F),收缩分数指数(EF),淋巴管总收缩指数(PFI)。观察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烧伤休克早期肠系膜淋巴管扩张,淋巴管运动指数F、EF、PFI下降。电镜下见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肿胀.内皮细胞连接破坏。结论:严重烧伤休克早期羊淋巴管运动减弱,肠系膜淋巴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淋巴循环障碍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小鼠B16细胞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黑素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As2O3作用的鼠黑素瘤B16细胞荷瘤小鼠,用TRAP-PAGE-银染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瘤体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通过测定荷瘤小鼠瘤体大小和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来反映不同剂量As2O3的抑瘤作用。结果:As2O3能抑制鼠B16细胞实体瘤的生长,破坏肿瘤组织微血管的形成(P<0.01);As2O3能明显抑制鼠B16细胞实体瘤端粒酶的活性。结论:As2O3对于B16细胞实体瘤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形成和端粒酶表达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osides,PNS)联合低剂量环磷酰胺(CTX)节律化疗的抑瘤、抗血管生成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爪垫皮下注射B16细胞,建立B16-BL6黑色素瘤自发性转移模型。分为模型组、大剂量CTX组(MTD组)、低剂量CTX组(节律组)、三七总皂苷组、三七总皂苷联合低剂量CTX组(联合组)。观察抑瘤率、胸腺和脾脏的脏器指数;ELISA法测定IL-2含量;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情况;计数肺转移结节数。结果节律组、三七总皂苷组及联合组小鼠肿瘤生长缓慢,抑瘤效果持久而稳定。联合组抑瘤率66.15%(P0.01),对瘤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节律组相对于大剂量CTX组毒副反应降低,与PNS伍用后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提升,与MT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接近模型组水平,MVD、VEGF及CRCX4表达均下降(P0.05),能够有效减少肺转移瘤灶数量。结论三七总皂苷与低剂量CTX联合应用显示出有效地抗血管生成协同作用,减少转移,抑瘤效果持久,毒副反应小,能够提高小鼠整体机能状态与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最适合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mouse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MLEC)生长的体系.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乳化的不完全弗式佐剂(15 d后再注射1次),诱导形成良性淋巴管瘤.消化法分离MLEC,分别置于明胶、鼠尾胶、基质胶或纤维蛋白凝胶包被的培养板中生长,流式细胞术对MLEC进行鉴定,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形成管样结构的差异,并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结果 从淋巴管瘤中分离得到MLEC.MLEC在明胶、鼠尾胶支持物上生长良好,其群体倍增时间均短于在基质胶和纤维蛋白凝胶上生长的MLEC.MLEC在4种支持物上均可以形成管样结构,在基质胶和纤维蛋白凝胶上形成的管分支数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明胶和鼠尾胶是MLEC生长的较好支持物,而基质胶和纤维蛋白凝胶是体外淋巴管形成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Endostar(rh-endostatin,YH-16)in combination with radiotherapy on lung adenocarcinoma A549 in mice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of combined therapy,the transplantation tumor models of A549 lung adenocarcinoma were established.When the largest diameter of tumor reached 1.0cm,all nude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Endostar group,radiotherapy group,radiotherapy plus Endostar(combined treatment)group,and control group(n=6 in each group).The largest 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吉西他滨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杀伤效应。方法:成功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的C57/BL6雄性小鼠59只,选取移植瘤大小合适的动物模型40只并随机等分为4组:K组(n=10)为空白组,给予植入一颗空白粒子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第1、8、15天);J组(n=10)为吉西他滨组,给予植入一颗空白粒子并按450mg/kg(按实验动物和人体表面积换算)腹腔注射吉西他滨溶液0.4 ml(第1、8、15天);IJ组(n=10)为吉西他滨联合粒子组,按治疗计划给予植入125I粒子(1.0mCi/粒)并按450mg/kg腹腔注射吉西他滨溶液0.4 ml(第1、8、15天);I组(n=10)为粒子组,按治疗计划给予125I粒子(1.0mCi/粒)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第1、8、15天)。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及瘤体的生长,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到21d取材点后处死,取出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增敏系数及存活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各组生长曲线明显分离,K组最高,依次为I组、J组,IJ组最低;各组取出瘤体称重并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K组>I组>J组;J组、IJ组和I组抑瘤率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IJ组优于J组及I组,J组优于I组;IJ组和J组存活率均与K组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K组,但与I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J组和J组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组与K组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敏系数:EF=NGD(规格化肿瘤生长延缓时间)/AGD(绝对肿瘤生长延缓时间)=1.45>1。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吉西他滨能显著提高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杀伤效应,并证实吉西他滨对125I粒子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