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15 摘要目的 探讨大肠癌细胞(LoVo株)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热应激时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HSP70在TNF-α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培养大肠癌细胞 (LoVo),热应激(42℃, 30min)后分别培养2、 5、 8、11 h,然后运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应激后不同时间细胞内HSP70的表达和分布。结果热应激2h后HSP70合成量增加,与未应激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5~8h后合成量最高(P<0.01),11h后明显减少,与2h染色情况基本相同。并观察到热应激细胞中胞核比胞质染色深,HSP70有核迁移现象。少量热应激死亡细胞的特异性染色更深。结论 热应激前HSP70在大肠癌细胞中合成较少,热应激后合成量增加,在 5~8 h达峰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2.
12名未习服健康男子,暴露于干热环境(Td42℃、Tw23.5℃、Tg46.5℃、RH17%、WBGT30℃、V0.14~0.80m/s)2.5h,于受热15和120min时分别以功率100W踏车5min。结果呈现明显的热应激反应,Tr、Tt、Ts、Tb和HR增高非常显著(P<0.01)。Tb37.19℃,接近热负荷限度范围;最高Tr达到38.85℃,HR达136b/min,超过静止热负荷限度;SV仅0.293kg/h,PSI1.5,BHSI124kJ/m ̄2,都低于耐受限度。但视反应时明显延长(P<0.05),握力降低3~5%。提示这样的干热应激对人体的热调节反应以及精神、体力和工作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42℃,2h)或H2O2预处理,均能在蛋白翻译合成水平使牛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s)中的HSP70增多;在基因围录水平使BPAECs中HSP70mRNA含量增加。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TP)能显著减少热休克和H2O2诱导的HSP70合成及HSP70mRNA转录的增加。提示PKC在热休克和H2OS诱导的热休克基因表达的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32P标记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cDNA为探针,检测了热应激时完整及人骨肉瘤细胞(HOS-8603)的hsp70 mRNA。结果表明,大鼠体温在42℃30min后,脑、肝、肺、脾中hsp70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以脑最为显著。HOS-8603细胞经42℃热处理30min,置37℃培养2~4h后,hsp70mRNA的表达,且在整体动物上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热休克(42℃,2h)或H_2O_2预处理,均能在蛋白翻译合成水平使牛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s)中HSP70增多;在基因转录水平使BPAECs中HSP70mRNA含量增加。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TP)能显著减少热休克和H_2O_2诱导的HSP70合成及HSP70mRNA转录的增加。提示PKC在热休克和H_2O_2诱导的热休克基因表达的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细胞(LoVo株)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热应激时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HSP70在TNF-α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 培养大肠癌细胞(LoVo),热应激(42℃,30min)后分别培养2、5、8、11h,然后运用免疫组化、Westemblot方法分析应激后不同时间细胞内HSP70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热应激2h后H  相似文献   

7.
将60例恶性肿瘤颈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热、放疗组(微波加温合并 ̄60Co放疗)和单纯放疗组,每组30例。热、放疗组 ̄60Co照射剂量为D_T60~65Gy,局部加温(肿瘤表面温度达42~43℃)每周2次,每次40min。单纯放疗组外照射总剂量D_T55~75Gy,每周5次,每次2~2.5Gy,近期疗效显示,热、放疗组肿瘤全消率大于70%,单纯性放疗组为33.3%,二组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比观察了PA—MSHA、BCG分别联合S—180瘤苗对荷瘤Balb/c小鼠(接种1×107S—180活瘤细胞)的主动免疫治疗效果及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MSHA单独治疗、与瘤苗联合治疗及BCG与瘤苗联合治疗均抑制局部移植瘤的生长(P<0.01),并可降低附近淋巴结转移率。免疫细胞活性测定表明:PA—MSHA联合瘤苗应用可显著增强小鼠腹腔MΦ细胞对S—180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并提高脾细胞自然增殖能力(P<0.01);BCG联合瘤苗则增强MΦ的抑制作用(P<0.01),但未见提高脾细胞的自然增殖能力(P>0.05)。由此可见,PA—MSHA较BCG更能有效地协同瘤苗,提高肿瘤的ASI效应。  相似文献   

9.
应用阿霉素诱导的人肺腺癌A549多重抗药细胞A549/R2,对丁硫氨酸亚砜胺(BSO)逆转多重抗药细胞的抗性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非细胞抑制剂量BSO能使A549/R2细胞的IC50值显著下降(P<0.01);大剂量BSO能直接抑制癌细胞增殖,且对抗药细胞更有效;A549/R2细胞内总体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其敏感细胞(A549/P)水平(P<0.01);BSO能使A549/R2细胞内总GSH含量和GST活性非常显著地下降(P<0.01)。结果表明:BSO能有效地逆转A549/R2细胞的抗药性或对其直接产生细胞毒作用;BSO阻断细胞内GSH合成,降低抗药细胞内GSH水平或干扰GST活性,是对抗药细胞产生抗药性逆转或发挥直接杀伤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采用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其正常对照(WKY)大鼠离体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受热刺激后以及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后心肌肥厚时左心室HSP70mRNA的水平,并对SHR和WKY肝组织基因组DNA进行了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表明:a.37℃培养的SHRASMC及整体SHR肝组织HSP70mRNA的基础表达水平均低于WKY大鼠,SHRASMC受热刺激(42℃15min)后2h,HSP70mRNA表达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WKY大鼠。b.大鼠腹主动脉缩后造成左室压力超负荷,左心室HSP70mRNA在压力超负荷4h时已明显升高,1d、2d、1w均维持在高水平,1w后逐渐降低。c.SHR和WKY鼠肝组织基因组DNA经BamHI酶切后,SHRHSP70基因缺失一条约5.6kb的片段。提示:SHRASMC对热敏感性增加;压力负荷增加早期,左心室HSP70mRNA表达明显增加;HSP70基因结构异常可能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心肌酶学和过氧化物代谢的动态观察,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对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顿抑的影响。方法将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P)组、咪唑安定(M)组和对照(C)组,P组或M组麻醉诱导维持为异丙酚或咪唑安定、芬太尼;C组麻醉诱导和维持为安定和芬太尼,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30,60min和24h测定血清心肌酶学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在主动脉开放30min时,M组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均明显低于C组(P<0.05);P组和M组乳酸脱氢酶(LDH)在60min时均低于C组(P<0.05);在24hP组和M组LDH、HBDH和CK-MB均低于C组;M组和P组SOD分别于30,60min明显高于C组(P<0.05),P组MDA于30min和24h均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麻醉可降低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酶的释放,降低过氧化代谢,表明两者可对抗心肌顿抑。  相似文献   

12.
中药黄柏的光敏抗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 B G C823 人胃癌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黄柏在480 n m 和650 nm 光照下对癌细胞的光敏作用。结果:黄柏加药照光组对癌细胞生长、癌细胞噻唑蓝代谢活力均有光敏抑制效应。同时,黄柏实验组癌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明显减少( P< 0 .01) ,癌细胞3 H Td R 掺入量显著降低( P< 0 .01) ,100 m L/ L 黄柏对染色体并无光敏致粘连畸变作用,但能延缓 S 期细胞周期过程( P< 0 .01) 。透射电镜发现:10 m L/ L 和100 m L/ L 黄柏使实验组细胞线粒体、内质网广泛肿胀、扩张,细胞核糖体明显减少。提示黄柏对 B G C823 人胃癌细胞的确具有光敏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了解谷胱甘肽(GSH)对高糖时人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PGI2)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入正常对照组,高糖组,正常+GSH组,高糖+GSH组培养基,放免法测定培养 24h,48h,72h时培养基中的PGI2和ET-1含量。结果:①高糖组较正常对照组PGI2显著下降(P<0.01),ET-1显 著升高(P<0.01);②高糖+GSH组较高糖组PGI2升高(P<0.01),ET-1显著下降(P<0.01)。结论:GSH在调节高 糖时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 PGI2/ET-1的平衡方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参二醇皂甙对沙土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结扎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制成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人参二醇皂甙(PDS)对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观察了脑缺血40min再灌注1h后脑内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脑水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PDS200mg/kg缺血前30minip能明显保护脑组织SOD、GSH-Px及LDH活性(P)值分别为P<0.001,P<0.01,P<0.01,P<0.01),抑制MDA生成(P<0.001),减轻脑水肿(P<0.05)。结果表明PDS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主要研究谷胱甘肽(GSH)口服后的吸收情况。方法 Beagle犬5只,先后分别经口、静注给予GSH及其构成氨基酸后,用HPLC法测定血中浓度。结果 在清醒犬,单剂量(3.89、1.62mmol/kg)一次或单剂量(0.49mmol/kg)连续5、10d经口给GSH后,犬前肢静脉血浆中GSH、甘氨酸明显升高(P<0.05~0.01);如上单次给予1.62mmol/kg(等于GSH分子中含有的摩尔数)构成氨基酸后,血浆中的GSH水平未见变化,但构成氨基酸均显著增加(P<0.01);在麻醉犬,经口给GSH1.62mmol/kg后,1~6h内肠系膜静脉血浆GSH水平高于前肢静脉(P<0.05~0.01);清醒犬ivGSH0.065mmol/kg后静脉血浆中GSH的Kel1和T1/2α分别为8.04h-1和0.09h,且在降至基值后又出现一个再分布的小峰。结论 GSH经口给药后部分可以整分子吸收,经肝脏后血浆中GSH浓度明显下降,可能是由于肝脏的摄取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胶体物质羟乙基淀粉(HES)及低流量灌注技术(LFP)对兔心肺联合保存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家兔50只,2只用于正常心肺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48只随机均分为晶体液(CS)组、HES组及LFP组,每组8对供、受体。用St.Thomas液及改良Euro-Collins液灌注CS组心、肺,含5%HES的St.Thomas液及改良Euro-Collins液灌注HES组及LFP组心、肺,取心与左肺整体4℃保存7h,保存期间LFP组经主、肺动脉持续低流量(0.25ml/g心肺重量/h)灌注4℃相应保存液。移植后每30min测定供体心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右房压(RAP)及供体肺气道峰压(Paw),取动脉血测氧分压(PaO2),实验结束时记录异丙肾上腺素用量,计算心肺重量增值,测定心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取心肺组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CS组心肺重量增值高于HES组(P<0.01),HES组与LFP组无明显差异。CS组LVsp均低于HES组(P<0.05或<0.01),30,60min时LFP组高于HES组(P<0.05)。CS组LVedp均高于HES组(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528例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手术中BP变化,结果BP下降率在各年龄组中,80岁 ̄组比60岁 ̄组及70岁 ̄低(P分别〈0.01,0.05);在不同穿刺部位中,T8 ̄T12组比其他组均高(P〈0.01),麻醉60min时S组比T4 ̄T7组及T8 ̄T12组低(P分别〈0.05,0.01);在不同时间里,T8 ̄T12组麻醉60min比30min高(P〈0.01)。其余差别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择期24例ASAⅠ~Ⅱ级胸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13例,静吸组11例),于麻醉后5min、15min、30min、60min测定PR、SV、CO、SI、CI、VPE、MAP、TPR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静脉组PR前30min稳定,60min增快(P<0.01),MAP下降4%(p>0.05),SV、CO、SI、CI、VPE进行性下降(p<0.01);静吸组PR前30min增快7%(P>0.05),60min时正常,MAP稳定,其他指标前30min呈下降趋势(P<0.05),60min恢复正常。两组TPR增高幅度近似(67.2%~70.1%)。  相似文献   

19.
热应激蛋白的诱导,定位与再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射自显影和免疫印迹方法探讨了热应激蛋白(HSP)在多种细胞株中的诱导、定位和分布。结果发现,与正常情况相比,各种细胞在热休克后均可诱导合成大量HSP82.3、HSP69.5和HSP26.8,其合成高峰为受热后4-6h。在正常情况下,HSP69.5和HSP26.8主要位于胞浆,在热休克后(43-45℃)迅速向核内迁称,在恢复期,它们又回到胞浆。  相似文献   

20.
用放射自显影和免疫印迹方法探讨了热应激蛋白(HSP)在多种细胞株中的诱导、定位和分布。结果发现,与正常情况相比,各种细胞在热休克后均可诱导合成大量HSP82.3、HSP69.5和HSP26.8,其合成高峰为受热后4~6h。在正常情况下,HSP69.5和HSP26.8主要位于胞浆,在热休克后(43~45℃)迅速向核内迁移,在恢复期,它们又回到胞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