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基因启动子区-735C→T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以30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 MMP-2 基因启动子区-735C→T多态性,以311例同期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 MMP-2 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并结合冠脉造影情况,探讨 MMP-2 基因多态性与CAS发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CAS组CC基因型频率(86.1%)明显高于对照组(79.7%),而CT+TT基因型频率(13.9%)明显低于对照组(20.3%),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CAS组C等位基因频率(92.6%)高于对照组(89.1%),T等位基因频率(7.4%)低于对照组(10.9%),两组差异显著(P<0.05)。 MMP-2 基因-735C→T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P>0.05)。结论: MMP-2 基因-735C→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CAS有关, MMP-2 基因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CAS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大肠杆菌(E.coli)表达骨桥蛋白13肽(OPN 13),经亲和层析纯化后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骨桥蛋白分子中含黏附序列的13肽cDNA片段与携带His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ET-32c-OPN13。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 5α宿主菌后,对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的条件进行优化。表达产物His-OPN13经Ni-NTA His Bind Resin金属离子螯合层析纯化后,分别检测其对骨桥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所表达的His-OPN13融合蛋白在宿主菌中以胞浆可溶性的形式存在。经亲和层析可得到高纯度的His-OPN13融合蛋白。产物活性分析表明,His-OPN13融合蛋白能特异性地抑制骨桥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结论:OPN13肽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和迁移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AM)、阿托伐他汀(AT)单独及联合用药对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影响及机制.方法 复制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离颈总动脉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观察增殖、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贴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待生长至70%~ 80%融合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苯磺酸氨氯地平,继续孵育24 h,细胞计数及Western印迹法用于分析VSMC增殖活性;伤口愈合实验及明胶酶图实验用于分析VSMC迁移活性.结果 AM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狭窄,与AT联用增强其抑制效果;AM单独及与AT联合用药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PCNA、KLF5、MMP-9 的表达;AM抑制体外培养的VSMC中PCNA、KLF5和c-Jun的表达;降低MMP-2和MMP-9的活性.结论 AM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与其抑制VSMC增殖及迁移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含底物SDS-PAGE检测明胶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明胶加入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后样品中所含明胶酶按分子量大小不同停留于凝胶中的特定位置。用TritonX-100除去SDS使酶复性后,明胶酶便可分解凝胶中的底物,底物被分解处考马斯亮蓝染色时不着色,因此在蓝色背景下可见酶所在位置呈白色条带,根据白色条带的深浅和宽窄可判断酶活性的高低,用此方法检查了大鼠不同组织中的明胶酶活性及传代培养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明胶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鼠不同组织  相似文献   
5.
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α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强效促分裂原,为了探讨其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否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及粘附蛋白合成有关,本文以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Northern 印迹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2 活性酶图分析方法动态观察白细胞介素- 1β、肿瘤坏死因子- 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 及骨桥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α均可显著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 2 及骨桥蛋白的基因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受两种细胞因子刺激12 h 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 及骨桥蛋白mRNA表达活性最高,分别达到对照细胞的3 倍左右和10 倍以上。对细胞培养基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进行酶图分析的结果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12 及24 h 时,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明胶的活性约为对照细胞培养基的2 倍和1.5 倍。提示这类细胞因子可同时在多位点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与增殖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脑脊液中存在的特异性IgG抗体。方法 应用SO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印迹技术对精神分裂症脑脊液与对照脑脑液同时进行检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脑脊液中相对分子质量130ku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在蛋白印迹分析中发现此蛋白质可与羊抗人IgG抗体发生免疫结合反应,结论 提示该蛋白质组分可能是一种与IgG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三七总皂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伤口愈合实验分析三七总皂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作用,通过RT-PCR、明胶酶谱分析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迁移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 and 9,MMP-2,MMP-9)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的表达。结果三七总皂苷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活性,并抑制迁移相关基因MMP-2、MMP-9及OPN的表达(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该作用与抑制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和OPN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旋覆花素及苦碟子对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细胞Bax和Bcl-2的表达以及Bax/Bcl-2比值变化的影响,探讨上述二种药物抗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组(力竭6h、力竭24h)、旋覆花素防治组(旋覆花素6h、旋覆花素24h),苦碟子防治组(苦碟子6h、苦碟子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Bax、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CMIAS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Bax、Bcl-2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结果:力竭后6h及24h大鼠肾组织Bax的表达增强(P〈0.05),Bcl-2的表达减弱(P〈0.05),Bax/Bcl-2比值明显增高(P〈0.05);旋覆花素和苦碟子6h及24h组大鼠与同期力竭组比较,Bax的表达减弱(P〈0.05),Bcl-2的表达增高(P〈0.05),Bax/Bcl-2比值降低(P〈0.05)。结论:旋覆花素和苦碟子均可通过调节Bax、Bcl-2及Bax/Bcl-2比值而起到抗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骨桥蛋白抗体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对大鼠血管内皮剥脱术后内膜增生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总动脉-主动脉血管内皮剥脱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兔抗鼠OPN多克隆抗体后,利用明胶酶图分析、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血管内膜厚度、基质转换酶类和粘附分子表达活性。 结果: 血管内膜剥脱大鼠给予抗OPN抗体后,血管内膜的增生受到明显抑制,内膜与中膜面积之比(I/M)降低(P<0.05),管腔狭窄程度减轻。血管壁 MMP-2和TIMP-2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但MMP-2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且,抗OPN抗体对血管新生内膜的OPN表达水平也无明显影响。 结论: 抗OPN抗体通过阻断骨桥蛋白功能,减缓细胞外基质降解而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D半乳糖苷酶(GAL)和明胶酶B活性在大肠癌黏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分光光度法和明胶酶图分析检测31例大肠癌(其中DukesA期8例、B期7例、C期9例和D期7例)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GAL和明胶酶B的活性。结果大肠癌黏膜组织中GAL活性显著高于各自正常对照组织(P<005),而且肿瘤黏膜中GAL活性与肿瘤进展分期具有正相关关系。癌旁正常黏膜的GAL活性与肿瘤GAL活性存在平行变化趋势。大肠癌黏膜的明胶酶B活性变化特点与GAL相似,各期肿瘤组织中的明胶酶B相对活性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其中以D期的肿瘤黏膜中的酶活性升高幅度最大。结论GAL和明胶酶B活性的异常升高意味着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能力,两种酶在癌旁正常组织的活性变化也许可间接反映肿瘤的恶性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