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浏阳市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浏阳市某乡级中学初中学生中随机抽取6个班共350人,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7份。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浏阳市农村初中生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6.3%,1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9%,自杀意念现患率为3.9%,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级、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生活事件。结论自杀意念在农村初中生中发生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生活事件可能是导致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浏阳市某乡级中学初中学生中随机抽取6个班共350人,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7份.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浏阳市农村初中生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6.3%,1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9%,自杀意念现患率为3.9%,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级、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生活事件.结论自杀意念在农村初中生中发生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生活事件可能是导致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影响,为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自杀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和临床医学三个专业的23个班级共568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发调查问卷568份,回收有效问卷541份;医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1.83%;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教育方式间比较,医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别(P〈0.01);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与无自杀意念的医学生之间,在抑郁、焦虑、恐怖等十个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杀意念在医学生中有一定的发生率,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医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医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0年5月至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多所医学院校749名学生,采用自行编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其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共收集686份完整有效问卷.合理运用单因素检验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医学生自杀意念检出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押人员童年创伤经历与其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在押人员的自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济南市某看守所1649名在押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556份,有效应答率为94.4%.至少有过1种童年创伤经历的在押人员占55.4%,有自杀意念的在押人员占25.8%.有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经历的在押人员自杀意念检出率均高于无相应童年创伤经历的在押人员(χ2值分别为51.3,40.5,25.6,68.5,80.6,均P<0.05);各种类型的童年创伤经历均和在押人员自杀意念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0,0.28,0.22,0.34,0.35,均P<0.05);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经历是在押人员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55,1.49,1.81,均P<0.05).结论 在押人员童年创伤经历可增加其自杀意念的风险,可基于在押人员童年创伤经历对其进行心理干预,降低在押人员自杀风险,保障在押人员平安度过羁押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者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166名研究对象施以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者80名为自杀意念组(研究组),86名正常大学生为无自杀意念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调查情况。结果:有自杀意念组自动思维问卷及退避、幻想、自责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1);求助、解决问题、合理化维度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自动思维与退避、幻想、自责呈正相关,与求助、合理化及解决问题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对于大学生自杀意念者,自动思维与自责是危险因素,求助是保护因素。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对于大学生自杀起到诱导作用,积极的求助及有效解决问题能力可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郁症状在海军官兵睡眠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集体测验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849名海军官兵进行调查,研究海军官兵睡眠、抑郁症状、自杀意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检验抑郁症状在睡眠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发放问卷849份,回收有效问卷812份,有效率为95.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之间(r=0.446、0.390、0.394,P均<0.01)及自杀意念之间(r=0.498、0.462、0.420,P均<0.01)均呈正相关;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正相关(r=0.706,P<0.01).模型各路径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拟合指标均较好(χ2=5.380,P=0.250).抑郁症状在睡眠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为0.2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2%(7/17).结论 抑郁症状在海军官兵的睡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弹性在军队人员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军队人员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水平,探讨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和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20年5月整群抽取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评估官兵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和心理弹性水平.结果 共回收问卷13831份,其中有效问卷10367份,有效率为74.95%.某部官兵的PSQI量表总分为(5.04±3.60)分,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1.13%(2191/10367);SIOSS总分为(2.84±3.33)分,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30%(342/10367);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70.54±15.32)分.不同性别、学历的官兵睡眠质量、自杀意念和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控制社会人口学变量后,睡眠质量(β=0.46,P<0.01)、心理弹性(β=-0.31,P<0.01)及两者交互项(β=-0.20,P<0.01)均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建议开发适合军队的心理弹性训练,通过训练提升官兵的心理弹性来缓冲睡眠质量差等危险性因素对官兵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应激抑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应激、抑郁的关系,为预防心理危机发生,降低自杀危险性提供有效对策。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和自编自杀意念调查表对71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自杀意念倾向检出率分别为23.7%和36.7%。应激水平高的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低者的2.40倍;重度抑郁者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无者的1.88倍。多因素分析:应激水平高、抑郁程度重的女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倾向。结论对应激能力差、抑郁明显的自杀意念学生实施早期有效的学校干预,有利于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应激、抑郁的关系,为预防心理危机发生,降低自杀危险性提供有效对策.方法 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和自编自杀意念调查表对71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生自杀意念倾向检出率分别为23.7%和36.7%.应激水平高的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低者的2.40倍;重度抑郁者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无者的1.88倍.多因素分析:应激水平高、抑郁程度重的女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倾向.结论 对应激能力差、抑郁明显的自杀意念学生实施早期有效的学校干预,有利于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冲动性、特质焦虑、抑郁情绪及绝望感等因素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自杀意念问卷,对某省6所高校的60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①修订的自杀意念问卷有良好的信度。②大学生总体自杀意念筛查率为9.04%。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分别在抑郁、绝望和特质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性别、年级、专业满意度和学习成绩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③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抑郁情绪和绝望感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力,冲动性和特质焦虑对自杀意念没有显著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杀意念与人际关系的归因。方法:选取某一综合性大学2009届大一新生789名,收回有效问卷645份。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1%;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总体方面及成功和失败方面均倾向于作内归因;2有自杀意念大学新生较无自杀意念者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倾向于作外归因;在成功方面归因于运气,而在失败方面归因于背景和运气;3自杀意念与人际关系归因总分、外归因有显著正相关。在成功方面,与总分及背景、运气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努力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失败方面,与总分及背景、运气、能力得分呈正相关;4人际失败时归因于外控背景、人际成功归因总分、人际成功时归因于内控能力三个变量对自杀意念均有正面影响。结论:不同的人际关系归因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形成与人际关系的归因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海军某部官兵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水平,探讨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和自杀意念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20年5月整群抽取海军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自杀意念自评量表 (SIOSS) 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 (CD-RISC) 评估官兵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和心理弹性水平。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0367份。(1) 海军某部官兵的平均PSQI总分为5.04 ± 3.60,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1.13%;平均SIOSS总分为 2.84 ± 3.33,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30%;平均心理弹性总分为70.54 ± 15.32。(2)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官兵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和心理弹性水平具有显著差异。(3) 在控制了社会人口学变量后,睡眠质量、心理弹性以及交互项均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建议开发适合军队的心理弹性训练,通过训练提升官兵的心理弹性来缓冲睡眠质量差等危险性因素对官兵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军人容易掩饰自杀意念这一问题,探究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进而根据危险因素评估军人产生自杀意念的可能性。方法 使用问卷对海军官兵的抑郁、焦虑、主观睡眠质量、生活满意感、幸福感、自杀意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①抑郁、焦虑、主观睡眠质量、生活满意感和幸福感与自杀意念相关(|r|=0.117~0.285),有自杀意念组和无自杀意念组在父母关系、抑郁、焦虑、主观睡眠质量、生活满意感和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②Logistics回归模型中包含抑郁(P=0.017)、幸福感(P=0.029)二个有效的因子;③幸福感在主观睡眠质量和自杀意念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66.37%。结论 抑郁程度越高、幸福感越低,产生自杀意念的可能性越高。主观睡眠质量影响自杀意念的机制也许是其降低了个体的幸福感,进而增加了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这些危险因素的测量不易引发个体掩饰,而且提示了具体的心理短板,有利于对自杀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革命老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与自杀意念的相互关系,为革命老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24名革命老区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革命老区医学生自杀意念率为41.35%;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无自杀意念组;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组的EPQ-N分数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组.结论 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可能是革命老区医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邓建平 《广西医学》2001,23(6):1348-1350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家庭环境的关系 ,为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百色市 2所中学的 32 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2 7 1%的初中学生有自杀意念 ,其中女性高于男性 (χ2 =6 5 4,P <0 0 1) ,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 (χ2 =4 86 ,P <0 0 5 ) ;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组织性因子呈负相关 ,与家庭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自杀意念在中学生中较为常见 ,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应对方式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自杀意念、心理复原力的关系,为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杀意念问卷及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对芜湖市两所高校54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5%。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在负性生活事件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复原力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负性生活事件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呈正相关(r_s=0.438,P<0.05),心理复原力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呈负相关(r_s=-0.507,P<0.05);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心理复原力是影响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形成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复原力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提高心理复原力水平可以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8.
《西北医学教育》2019,(6):1000-1004
目的探讨压力性生活事件、抑郁和睡眠质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5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生活事件、抑郁、睡眠指数均与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r=0.255,0.292,0.325;均P<0.01)。②抑郁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睡眠质量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起调节作用,表现为压力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预测在中低睡眠质量的大学生中更明显。结论压力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影响自杀意念,还通过抑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压力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受睡眠质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王金燕 《吉林医学》2011,(29):6152-6153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特征、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泰安市中学生共830人。结果:中学生年自杀意愿检出率10.7%,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呈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与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负性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的自杀意念,为制订自杀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半开放式问卷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31.90%的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50.00%的学生有过1次以上的自杀意念;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中家庭因素占54.67%;家庭因素中,父母的不理解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占68.29%;自杀意念消除的原因中34.29%是因为自我心理调节,15.71%是因为父母、亲人的开导。结论家庭因素是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