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对 2 2 4株肠球菌进行体外抗菌实验 ,并与惠氏 -百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米诺环素进行抗菌效果对比。结果多西环素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对 16 9株粪肠球菌和 5 1株屎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90 )均为 4mg/L ,而米诺环素对 16 9株粪肠球菌和 5 1株屎肠球菌的MIC90 也同样是 4mg/L。结论 2 2 4株肠球菌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 98.2 1%和 10 0 %。表明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双倍稀释法并与注射用阿奇霉素比较;结果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对19种143株临床感染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结论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双倍稀释法并与注射用阿奇霉素比较;结果 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对19种143株临床感染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结论 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合成新型槟榔生物碱衍生物,并研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β-酮酰胺和一系列α,β-不饱和醛为原料,基于LUMO活化模式,经过仲胺催化的Michael加成/环化和三甲基硅烷化反应,合成出一系列结构新颖的槟榔生物碱衍生物—哌啶环戊烷螺环化合物;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新型哌啶螺环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HRMS,1H-NMR和13C-NMR确证,立体选择性经HPLC和X-ray确证。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活性好于哌啶类抗菌天然产物槟榔碱;化合物9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最佳抑菌效果,其MIC值达到33.4μg/m L。结论:该新型哌啶环戊烷螺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新的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ADFMChR)对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中国仓鼠肺上皮(CHL)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和CHL细胞,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ADFMChR在终浓度为1.0、2.0、4.0、8.0、16.0μmol/L时,处理A549细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39%、47.66%、62.75%、73.35%、85.94%,其抑制率高于先导化合物(白杨素),而与顺铂(DDP)相当,且呈浓度依赖性。终浓度为1.0、2.0、4.0、8.0、16.0μmol/L的ADFMChR处理中国仓鼠肺上皮CHL细胞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95%、7.44%、13.89%、21.60%、27.43%,其对CHL细胞的毒性作用与白杨素相当,而低于DDP。结论ADFMChR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强,而对中国仓鼠肺上皮CHL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其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试验药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00mg,每日1次,疗程5~12天。对照药阿奇霉素每次5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5.12天。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可进行安全性评价者分别有63,60例;可进行疗效评价者分别有62,60例。试验组痊愈率90.32%、临床有效率100%、细菌清除率92.5%、对支原体的清除率为94.1%;对照组分别为73.33%,95%,88.9%,76.7%,两组比较,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环素对革兰阳性菌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其他几种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与其他几种抗生素相近或略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7.9%和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多西环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是一个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治疗敏感菌及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西环素对体外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多西环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24、48、72或96 h,采用CCK-8法检测多西环素对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Bliss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TUNEL法检测多西环素对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多西环素对Bcl-2、Bax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多西环素对Bcl-2、Bax等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多西环素可浓度-时间依赖性地抑制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24、48、72和96 h对应的IC50值分别为24.10、10.98、8.20和8.03 mg/L;多西环素作用后H446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5);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上调,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环素可通过上调促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下调抑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诱导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进而抑制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体外增殖,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西环素(Doxy)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探索Doxy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MRC-5,采用不同浓度的Doxy(0、2.5、5.0、10.0、20.0、40.0、80.0 μg/mL)干预,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盐酸多西环素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角膜囊袋法诱导新生血管模型,2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对照组、盐酸多西环素腹腔注射组和结膜下注射组.比较第3,7,14,21天各组新生血管生长面积和抑制率,行角膜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盐酸多西环素腹腔注射和球结膜下注射均明显抑制了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以后者更为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EGF在正常角膜不表达或在上皮基底细胞有弱表达,新生血管对照组染色明显强阳性,球结膜下注射组表达呈弱阳性.结论:盐酸多西环素球结膜下注射较全身应用更有效地抑制了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抑制金属蛋白酶活性可能只是盐酸多西环素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土木香中3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异土木香内酯 (isoalantolactone, 1),2-羟基-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 (2-hydroxy-11,13-dihydroisoalantolactone, 2) 和 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 (11,13-dihydroisoalantolactone, 3) 抗肿瘤活性,探讨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方法 利用 MTT 比色法检测3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对人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移植性小鼠肝癌 H22为模型,检测异土木香内酯对在体肿瘤生长以及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 为对象,评价异土木香内酯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结果 化合物1 (异土木香内酯) 对人非小细胞肺肿瘤细胞 (A549、RERF-LC-jk、QG-56) 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顺铂,对人小细胞肺肿瘤细胞 (PC-6 和 QG-90) 的增殖抑制作用与顺铂相同,而化合物2和3对各种实验用肿瘤细胞的增殖增不显示抑制活性;化合物1对肝癌 H22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但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化合物1对体外培养的 CHL 细胞显示较弱的毒性。结论 化合物1显示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而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体内外肿瘤的生长均不显示抑制活性,说明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其具有的α,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的结构有关,不饱和的环外双键氢化饱和后形成的饱和五元内酯环,可能是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消失或减弱的原因;增强机体免疫力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生物钟广泛存在于生物体,调节生物的生长发育。随着生物钟分子机制的逐步明确,学者发现生物钟基因Rev-erbROR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并在抗炎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该类受体的靶向研究可用于调控机体免疫。该文重点介绍生物钟基因Rev-erbROR在抗炎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包括该受体的相关作用机制及针对该受体的配体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枣属(Ziziphus)植物可供药用的主要有枣、酸枣和滇刺枣,均属药食同源品种,资源需求量大。但其在生产及深加工过程产生大量废弃物及副产物,因无有效利用途径而废弃,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进展,对该类群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及副产物的产生及其潜在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对其资源利用途径与系统利用策略进行了整理,以期为我国枣属药用植物资源产业链延伸提供支撑,为其资源价值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宋金元时期《灵枢经》流传情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枢经>古称<九卷>、<黄帝针经>,系<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北宋时期到史崧本刊出之前的传本则多为<黄帝针经>或简称<针经>.对<灵枢经>在北宋、南宋及金元时期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考查,并把金元时期医家著作中引用<灵枢经>及<针经>部分与现行史崧本<灵枢经>进行对照分析,认为<针经>自身可能有不同传本,今本<灵枢经>可能来自<针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杆菌4种实验动物病原体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Gen Bank基因设计出特异性引物;经过多重PCR的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建立多重PCR体系。应用该PCR体系检测人工感染样本和实验动物的气管分泌物,并与传统方法做对比。结果多重PCR扩增出多杀巴氏杆菌(356 bp)、支气管鲍特杆菌(237 bp)、支原体(266 bp)和肺炎克雷伯杆菌(142 bp)的目的条带。肺炎克雷伯杆菌敏感性为10 pg,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支原体敏感性为1 pg,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病原菌中检测出目的条带。应用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检测人工感染样本的不同组合,45只实验动物气管检测出15只多杀巴氏杆菌阳性,9只肺支原体阳性,但传统培养方法和血清学方法未检测出阳性标本。结论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实现对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杆菌4种实验动物病原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斑马鱼uba6和uba7突变体。方法 运用TALEN技术在斑马鱼uba6和uba7基因编码区引进突变,并测序鉴定突变类型。结果 成功获得了两种突变类型的uba6和三种突变类型的uba7斑马鱼突变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斑马鱼uba6和uba7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斑马鱼uba6和uba7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合成2类两亲性壳聚糖(chitosan,CS)衍生物,自组装成聚合物胶束作为难溶性药物的新型递药载体。方法 先将CS与碘甲烷反应生成N-三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TMC),然后在TMC的氨基上引入长链脂肪酸(软脂酸和癸酸),合成了两亲性的N-脂肪酰-N-三甲基壳聚糖(N-fatty acyl-N-Trimethyl chitosan,FA-TMC)衍生物。通过FT-IR、1H-NMR和元素分析法,对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和N-位取代度进行表征,同时以疏水性药物蛇床子素(osthole,OST)为模型,探讨其胶束增溶特性。结果 实验合成了2类6种不同的新型CS衍生物,分析显示季胺化程度和脂肪酰基接枝率对FA-TMC的胶束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对于超声法制备的OST载药胶束,季胺化程度为62.00%、软脂酰基接枝率为13.37%的N-软脂酰-N-三甲基壳聚糖(N-palmitoyl-N-trimethyl chitosan,PA-TMC)和季胺化程度为43.06%、癸酰基接枝率为22.00%的N-癸酰-N-三甲基壳聚糖(N-caprinoyl-N-trimethyl chitosan,CA-TMC)的包封率分别为76.67%、79.11%,载药量分别为19.01%、19.08%,可使OST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两个数量级。结论 FA-TMC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增溶载体,其在水中能自组装形成胶束,并对OST有明显的增溶作用,为OST制剂深入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李斯特菌溶血素的主要功能,比较两种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Listeria ivanovii,LI)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溶血素对细菌黏附细胞等作用的强弱。方法构建含有LI i-hly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和lacZ基因或hly基因的打靶质粒,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LI溶血素(ILO)缺陷的LI重组菌株LIΔi-hly∷lacZ和回补表达LM溶血素(LLO)的重组菌株LIΔi-hly∷hly;比较2株重组菌与野生LI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比较3株菌在巨噬细胞RAW264.7内的增殖能力。结果重组菌株LIΔi-hly∷lacZ和LIΔi-hly∷hly的基因序列与预期相符;LIΔi-hly∷hly、LI和LIΔi-hly∷lacZ对HepG2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3.43±0.82)%、(3.43±1.59)% 和(3.41±1.12)%,侵袭率分别为(1.74±0.46)%、(1.22±0.75)% 和(1.39±0.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胞内增殖实验结果表明,与野生株相比,ILO缺陷株LIΔi-hly∷lacZ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量降低,LIΔi-hly∷hly的增殖量升高。结论LI在细胞内的增殖水平与ILO有关,ILO缺失抑制了LI在细胞内的增殖能力,LM溶血素LLO协助细菌逃离吞噬泡进入宿主细胞质的能力强于LI溶血素ILO。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石斛及其混淆品茎表皮细胞特征,评价其鉴别价值。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制作药用石斛及其混淆品的茎横切片;利用测微尺测量茎表皮细胞的显微特征。结果 39种药用石斛及其混淆品的茎细胞形状特征和细胞壁的增厚程度种间差异较大,而种内差异较小;石斛及其混淆品茎表皮细胞的细胞壁有3种增厚现象,分别为不均匀增厚型、均匀增厚型和无增厚型;金钗石斛属于无增厚型,马鞭石斛和铁皮石斛属于不均匀增厚型,但密花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属于均匀增厚型;《中国药典》收载药用石斛茎表皮细胞的切向和径向直径比值为小于1.65±0.24或大于2.39±0.49,而3种混淆品均为在(1.98±0.23)~(2.35±0.77)。结论 表皮细胞类型和大小以及切向与径向直径比值可以作为鉴别石斛的主要显微特征,尤其对《中国药典》收载的3种药用石斛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并鉴定含有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外膜蛋白I(OprI)基因与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疫苗 (Bb-pGEX-OprI),并研究该疫苗对小鼠Pa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 PCR扩增OprI抗原编码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至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OprI,将pGEX-OprI电穿孔转化Bb,构建Bb-pGEX-OprI疫苗,进行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后,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并鉴定表达产物。21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接种Bb-pGEX-OprI 疫苗、空载体疫苗(Bb-pGEX-1λT)和Bb。首次免疫后4周用PA01株攻击。攻击后2周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计数肺组织的细菌菌落数。免疫前、首次免疫后4周和PA01株攻击后2周采小鼠静脉血,常规ELISA检测血清IgG及其亚类和IgE。结果 PCR成功扩增出194 bp的OprI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PCR和测序证实OprI基因成功克隆入pGEX-1λT中,并且pGEX-OprI成功转化Bb,构建为Bb-pGEX-OprI疫苗;SDS-PAGE显示Bb-pGEX-OprI 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2×103的OprI-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蛋白;Western blot证实融合蛋白能被Pa感染的鼠血清特异性识别。Bb-pGEX-OprI疫苗组小鼠肺组织的细菌菌落数低于Bb-pGEX-1λT组和Bb组(P<0.01),Bb-pGEX-OprI疫苗组小鼠血清IgG、IgG2b、IgG3和IgE水平在首次免疫后4周和攻击后2周依次升高,相同时间点Bb-pGEX-OprI疫苗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均高于Bb-pGEX-1λT和Bb组(P<0.01或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疫苗Bb-pGEX-OprI,其在小鼠抗Pa感染过程中可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选取嗜肺军团菌mip/flaA优势抗原表位基因,构建mip/flaA二联优势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为后续制备嗜肺军团菌蛋白疫苗提供初步的实验基础。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p和FlaA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抗原指数以及胞外区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其活性表位可能存在的区域为优势抗原表位区。通过PCR扩增和T4连接酶构建pET-mip、pET-flaA和pET-mip/flaA优势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 Mip和FlaA都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选取其优势抗原表位区域进行克隆和表达获得成功,并成功表达了mip/flaA二联优势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结论 DNA Star软件和Expasy在线蛋白分析系统能够成功预测嗜肺军团菌Mip和FlaA 抗原的表位;选取其优势抗原表位成功构建了pET-mip/flaA二联原核表达载体,并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