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肥胖患者(BMI >30 kg/m2)64例,年龄29~62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患者仅在术中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 mmHg),B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开始便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 mmHg).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维持期及其他处理因素相同.记录手术麻醉前(T0)、气腹后1 h(T1)、气管拔管后1 h(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记录4hX线胸片肺不张发生率.结果 与T0时比较,B组T1时PaO2显著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1和T2时PaCO2明显升高,HR、MAP明显降低及拔管后4hX线胸片显示肺不张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早期开始使用PEEP对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减少肺不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xpiratory end pressure,PEEP)通气及高呼吸频率(high respiratory rate,HRR)能否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下的后腹腔镜手术。方法 36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呼气末正压组(PEEP组),呼气末正压加高呼吸频率组(PEEP+HRR组),每组12例。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用药相同。气腹前,三组通气参数均设定为潮气量(VT)7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I∶E)=1∶2。气腹后,对照组(n=12)同气腹前常规正压通气;PEEP组(n=12)VT=7 ml/kg,RR=12次/min,PEEP=4 cm H2O;PEEP+HRR组(n=12)VT=7 ml/kg,RR=18次/min,PEEP=4 cm H2O。在气腹前、气腹后30 min(PI30min)、气腹后60 min(PI60 min)、放气腹后5 min(PD1 min)、拔管后5 min(EX 5 min)、拔管后0.5 h(EX30 min)6个时点记录呼气末CO2(ETCO2)、动脉血Pa CO2、p H并计算动脉与呼气末CO2差值(D(a-e)CO2)。结果 PEEP组和PEEP+HRR组在PI30 min、PI60 min、PD5 min和EX5 min的Pa C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EEP+HRR组在上述各时点其Pa CO2低于PEEP组(P<0.05);PEEP组与PEEP+HRR组在气腹后至EX5 min,其D(a-e)C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EEP+HRR组在气腹后至EX5 min各时点,其D(a-e)CO2低于PEEP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术中使用PEEP可有效减少动脉血和呼吸末的CO2差值;增加呼吸频率可有效加快动脉血CO2分压的下降并改善术后的氧合指数。呼气末正压加高呼吸频率通气模式可有效降低术中高碳酸血症的程度,减少后腹腔镜术中CO2蓄积,促进术后早期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与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均无心肺疾病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Ⅰ组)、腰硬联合组(Ⅱ组)、插管全麻组(Ⅲ组),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后/气腹后10min、30min、60min和手术结束/放气后1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均有所变化,全麻组较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和腰硬联合组较气腹前变化显著(P<0.05),且硬膜外组平均动脉压变化较腰硬联合组更明显(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可满足妇科腹腔镜手术需要,但插管全麻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同时头高足低15~20°俯卧位对伴有吸入性肺损伤的烧伤患者全身麻醉中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不同程度吸入性肺损伤,并带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造口,拟择期行扩创和自体皮取植术的患者45例,性别不限,年龄20~48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Ⅲ或Ⅳ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俯卧组以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水平俯卧位通气,PEEP俯卧组以IPPV+PEEP模式水平俯卧位通气,PEEP头高足低俯卧组以IPPV+PEEP模式头高足低15~20°俯卧位通气,3组麻醉维持均控制流量在2L/min,吸入氧气体积分数为0.8,潮气量为8~10mL/kg,呼吸频率为12次/min,PEEP值为5cmH2O(1cmH2O=0.098kPa)。分别记录患者入手术室脱氧呼吸5min及麻醉诱导前吸氧3min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诱导后5min及俯卧位后5、30、60、120min,记录患者的SpO2、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情况。检测患者入手术室脱氧呼吸5min及俯卧位60、120min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3组在麻醉诱导前吸氧3min和麻醉诱导后5min及俯卧位后5、30、60、120min时的SpO2均显著高于同组入手术室脱氧呼吸5min时(P值均<0.01),PEEP俯卧组和PEEP头高足低俯卧组在俯卧位后30、60、120min时的SpO2均显著高于俯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3组在麻醉诱导后5min及俯卧位后5、30、60、120min时的petCO2均显著低于同组入手术室脱氧呼吸5min时(P值均<0.01),PEEP俯卧组和PEEP头高足低俯卧组在俯卧位后60、120min时的petCO2均显著低于俯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俯卧组和PEEP俯卧组在俯卧位后5、30、60、120min时的ppeak和pplat均显著高于同组麻醉诱导后5min以及PEEP头高足低俯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俯卧组和PEEP俯卧组在俯卧位后5、30、60、120min时的Cdyn均显著低于同组麻醉诱导后5min以及PEEP头高足低俯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3组在俯卧位后60、120min时的paO2均显著高于同组入手术室脱氧呼吸5min时(P值分别<0.05、0.01),PEEP俯卧组和PEEP头高足低俯卧组在俯卧位后60、120min时的paO2显著高于俯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3组在俯卧位后60、120min时的paCO2均显著低于同组入手术室脱氧呼吸5min时(P值均<0.05),PEEP俯卧组和PEEP头高足低俯卧组在俯卧位后60、120min时的paCO2显著低于俯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伴有吸入性肺损伤的烧伤患者行俯卧位全身麻醉时,采用IPPV+PEEP模式同时头高足低15~20°俯卧位通气,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即改善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提高胸肺动态顺应性,是3种全身麻醉俯卧位中最有效的呼吸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乐国辉  徐美英 《现代医学》2007,35(5):406-407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CPAP)和呼气末正压(PEEP)对改善肥胖患者麻醉中纯氧通气下肺内分流的作用.方法 顺序选择40例肥胖患者,均为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B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加用CPAP,并在术中加用PEEP,通过动脉血气结果计算A、B组各时点的分流率.结果 纯氧通气后,两组患者肺内分流率均明显升高(P<0.05);CPAP或PEEP处理后即刻分流改善(P<0.05),但停止处理后20 min改善效应消失(P>0.05).结论 CPAP和PEEP可明显改善肥胖患者诱导期氧合,增加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吸入氧浓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肺内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吸入氧浓度分别为50%(A组)或100%(B组);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 min和气腹放气后1 min记录气道峰值压力、肺顺应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参数,并在麻醉前以及气腹放气后1 min采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在二氧化碳气腹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气腹放气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较气腹后明显增加,同B组相比,A组患者肺顺应性增加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氧合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Qs/Qt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 麻醉维持期间吸入50%氧较纯氧通气更有利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呼气末正压(PEEP)肺保护通气结合肺复张(RM)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0年7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4例全身麻醉老年患者为例,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通气,观察组另加用PEEP肺保护通气结合RM,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气腹后20min(T1)、气腹后40min(T2)、放气后即刻(T3)、拔除气管导管前5min(T4)、拔除导管后10min(T5)时,两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两组pH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容积比例(FVC)、FEV1/FVC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脓毒症患者术中肺氧合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32例有脓毒症体征的急诊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2组: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L组,潮气量(VT)6~7 ml/kg PEEP 5 cmH2O,n=16];传统潮气量组(T组,VT 10 ml/kg,n=16).全麻后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分别于麻醉前、通气30 min、通气6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及动脉血气分析值.结果:与L组比较,T组在机械通气后期,气道压力有明显增高(P<0.05),肺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降低(P<0.0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明显增加(P<0.05);术后30 min两组间A-aDO2和PaO2/FiO2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术中给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有助于改善肺氧合,可避免肺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气腹20 min和放气后20 min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区别。结果气腹后20 min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者在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方面,与硬膜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改变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期间CO2气腹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和氧耗及CO2排出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24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及吸入氧化亚氮维持麻醉,并间断硬膜外腔给药.分别在诱导前、气腹前1 min和气腹后5、10、20、30、40、50、60 min及放气后5min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各项参数.结果在气腹前1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CO2分压(PErO2)、氧耗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较诱导前显著降低(P<0.01).气腹期间及放气后5 min,MAP及HR较稳定,波动幅度不大.PETCO2在气腹后10min时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1),以后继续升高.VO2和VCO2在气腹开始后逐渐升高,VO2在气腹后10 min时显著高于气腹前水平(F<0.01),VCO2在气腹后20min时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5),以后VO2继续升高,而VCO2升幅较小.结论在LC手术期间,应用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气腹前适当过度通气可以减轻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葛云芬  胡双飞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270-271,275
目的观察在病态肥胖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对气管插管时血红蛋白去饱和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例病态肥胖患者(体质量指数〉40 kg/m2)分成PEEP组及对照组,各10例。PEEP组在全身麻醉诱导时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PEEP(8cmH2O,1cmH2O≈98Pa);对照组则只使用IPPV。结果 PEEP组的血红蛋白去饱和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缺氧之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PEE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病态肥胖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使用PEEP可以增加患者气管插管时的血红蛋白去饱和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在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全麻手术中对肺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肺部疾病拟行非肺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保护性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每组各50例。保护性通气组(A组),通气模式采用低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常规通气组(B组),采用常规方法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机械通气1h(T1)、拔管后15min(T2)、术后6h(T3)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各时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动脉压(MAP)。结果:T1、T2、T3时A组PaO2水平高于B组,T1时A组Ppeak、eplat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PaCO2、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全麻手术中,低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肺的呼吸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行腹腔镜下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碳酸血症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术中高碳酸血症组(H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维持在55~65 mm Hg;对照组(C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维持在35~45 mm Hg。观察并记录诱导前即刻(T_0)、手术开始后15 min(T_1)、手术开始后30 min(T_2)、手术开始后60 min(T_3)、手术开始后90 min(T_4)及手术开始后120 min(T_5)的气道压力峰值(Peak)、动脉血压(AB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记录术后拔管时间和离开复苏室时间。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6 h分别测动脉血气,拔管后6 h同时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C组部分时点(T_1,T_2,T_3,T_4,T_5)气道压力、中心静脉压及心率较H组同时点上升;动脉血压较H组同时点下降。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和离开复苏室时间无差异。H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的pH与C组相比下降,PaCO_2升高;拔管后6 h两组pH和PaCO_2无差异。H组患者拔管后6 h IL-10较C组上升,IL-6下降。结论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在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血气及术后恢复等方面对老年患者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呼气末正压(PEEP)处理后的肺功能情况。方法选取70例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分为2组。所有病人麻醉诱导插管后至气腹开始前后行间歇性正压通气,观察组潮气量10 mL/kg,通气频率15次/分,呼吸比1:2,吸入氧浓度60%;气腹开始后对照组潮气量7 mL/kg,通气频率25次/分,呼吸比1:1.5,维持PETCO2 35~45 mmH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EEP设定,参数为5cmH2O,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通过记录气腹前10 min和气腹10、30、60 min及气腹结束时、拔管前10 min的气道峰压(Ppeak)和平均气道压(Pmean),分析手术中和手术后动态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aO2/FiO2)、死腔率(VD/VT)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气腹10~60 min时Pmean升高,各时点的Ppeak和Cdyn无差异;与气腹前10min相比,2组气腹10~60min以及气腹结束时的Pmean升高,Ppeak升高,Cdyn降低(P <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气腹30min和去除导管前10min时PaO2/FiO2升高,A-aDO2和呼吸指数降低(P < 0.05~P < 0.01),V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腹前10 min比较,对照组在去除导管前10 min、观察组在气腹30 min时,PaO2/FiO2降低,A-aDO2和呼吸指数升高(P < 0.05~P < 0.01)。结论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应用PEEP处理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轻度过度通气下施行CO2气腹对呼吸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人术前快速诱导麻醉,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吸入N2O、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维持全麻,硬膜外间断给药.分别在诱导前5 min、气腹前1min和气膜后5、10、20、30、40、50、60min及放气后5 min记录各监测值,同时采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气腹开始后20~60min,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Co2排出量(VCO2)较气腹前显著升高.气腹开始后,pH值逐渐降低,30 mm时较诱导前显著降低;PaCO2逐渐升高,60min时较诱导前显著升高,但PETCO2、VCO2、PaCo2及pH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在气腹初期,气道压(PAW)较气腹前显著升高,而呼气分钟通气量(MVE)较气腹前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气腹前适当过度通气的呼吸管理方式在LC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陆利君  韦丽芳 《微创医学》2008,3(2):129-131
目的 比较气管内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掸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内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机械通气;Ⅱ组采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两组患者气腹期间均采用T体位,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10 min、30 min、60 min、90 min及放气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VE)、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清醒后的不适主诉和术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及各时段的SpO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然而气腹后与Ⅰ组相比,Ⅱ组病人HR及RR均增快(P<0.05);当气腹至60min及90 min时,Ⅱ组病人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显著高于Ⅰ组及麻醉前(P<0.01),其分钟通气量比Ⅰ组明显减小(P<0.01),MAP显著下降(P<0.01).结论 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可选择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但需要硬膜外阻滞完善,辅助用药合理.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仍以气管内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病人机械通气时应用呼吸末正压(PEEP)模式对肺不张和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颅脑外伤术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分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应用机械通气,根据病情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每分通气量、氧浓度、触发敏感度等各参数,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组63例,常规按病情调节各参数外,同时给予呼气末正压模式(PEEP)0.294~0.490 kPa。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气末正压呼吸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降低颅内高压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慧敏  李次发 《微创医学》2006,25(2):223-22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病人机械通气时应用呼吸末正压(PEEP)模式对肺不张和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颅脑外伤术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分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应用机械通气,根据病情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每分通气量、氧浓度、触发敏感度等各参数,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组63例,常规按病情调节各参数外,同时给予呼气末正压模式(PEEP)0.294~0.490 kPa.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气末正压呼吸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降低颅内高压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刚 《中外医疗》2011,30(3):68-68,70
目的 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改善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发ARDS的疗效。方法 8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发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4~6cmH2O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给予6~10cmH2O呼气末正压通气,比较2组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死率和通气天数明显减低(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6~10cmH2O的PEEP辅助常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新生儿组;Ⅱ组,婴儿组;Ⅲ组,大于1周岁的患儿组,每组20例。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麻醉期间行机械通气,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0、30 min、腹腔放气后5 min及腹腔放气后10 min各时间点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肺顺应性。结果:与气腹前比较,60例患儿的HR、SBP、DBP、Ppeak、PETCO2在气腹后都有所增高(P〈0.05),SpO2和肺顺应性下降(P〈0.05)。其中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改变明显。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新生儿和婴儿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年长儿明显,故需加强围术期监测,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