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抑郁症发病率高,危害大,目前对于抑郁症发病的原因和机制并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存在脑网络的改变,本综述总结了抑郁症脑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结果,旨在从神经影像的角度探讨其神经环路的机制.方法 2014年12月在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利用“抑郁症”、“静息态”、“脑网络”等检索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文献,分析抑郁症相关的脑网络的关键脑区、抑郁症皮层静息态网络的改变.结果 共24篇关于抑郁症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其中14篇采用ROI分析方法,ROI包含杏仁核、前额叶(腹侧、内侧、外侧)、扣带回膝前部以及小脑半球等脑区,计算ROI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8篇采用ICA分析方法,提取静息态网络内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2篇采用图论分析方法,分析全脑所有脑区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论 抑郁症存在边缘系统-丘脑-前额叶皮层环路及皮层静息态网络的功能连接的异常,并且这些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与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及药物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生理心理性疾病,严重失眠可导致相关脑区的功能改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是目前脑功能研究的主要手段,其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局部脑区数据分析法(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比率低频振幅)和脑区之间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法(独立成分分析、种子点功能连接分析、向中心度分析、体素镜像同位分析、图论分析)。该文总结了rs-fMRI分析方法在失眠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失眠脑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患儿静息态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6例临床确诊为GD的患儿和16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儿童。所有受试者均采集3D-T1结构数据及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利用图论分析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双样本t检查,发生显著变化的拓扑属性与临床参数(年龄、发病年龄、病程、治疗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D患儿组的全局拓扑属性没有显著性变化;右侧额中回节点度显著性降低,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眶额回、左侧顶上回/顶下回/楔前叶/角回节点效率显著性降低,这些脑区均位于执行控制网络;丢失2个核心节点,即楔前叶、左侧丘脑,新出现3个核心节点,即右侧角回/枕中回、右侧丘脑/尾状核/壳、右顶下小叶。这些脑区的拓扑属性与临床参数间未发现显著性相关。结论 GD患儿全局拓扑属性保持稳定,执行控制网络的部分脑区节点功能下降,部分核心节点发生自适应性再分布,该研究可为GD患儿脑功能损伤提供神经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成像技术, 对脑肿瘤患者手术麻醉前后健侧脑功能网络进行构建及分析。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胶质瘤切除术患者18例, 均为右利手。年龄20~65(45.1±13.6)岁, 其中男6例, 女1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分别在患者清醒和外科麻醉深度下进行磁共振扫描, 并以图理论的方式进行健侧脑功能网络构建及分析, 计算其全局和节点拓扑属性。全局拓扑属性包括:全局效率(Eg)、局部效率(Eloc)、集聚系数(Cp)、最短路径长度(Lp)和小世界属性(SW)。节点拓扑属性包括:节点度(ND)、节点效率(NE)及介数中心度(BC)。比较所有不同脑半球占位患者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健侧脑网络全局和节点拓扑属性的改变。结果清醒状态下, 所有患者健侧脑网络全局拓扑属性中的Eloc和Cp分别为0.259±0.007和0.197±0.010, 麻醉后降低到0.242±0.013和0.177±0.02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所有患者健侧脑网络节点拓扑属性表现为默认模式网络相关脑区的ND...  相似文献   

5.
早期偏头痛患者脑网络度中心度的静息态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探究早期偏头痛患者脑网络度中心度相较于健康人群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对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44例早期偏头痛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rsfMRI扫描,所得数据利用DPARSFA软件预处理,并基于图论理论分析比较早期偏头痛患者和健康人群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值差异,通过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差异脑区DC值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早期偏头痛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全脑网络节点度中心度比较发现,在丘脑、颞上回、内侧额叶脑回、额叶、边缘叶、中央后回、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脑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luster>20,TFCE校正,置换检验次数为5000),但DC值与临床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偏头痛患者脑网络度中心度改变的脑区主要位于痛觉辨别处理区,为进一步探究偏头痛的病理学和神经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探索阳极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刺激右侧额下回(rIFG)后反应抑制皮层功能连接性和脑网络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2(刺激类型:rIFG刺激 vs. 假刺激)×2(时间:前测 vs. 后测)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招募48名健康大学生随机平均分为rIFG刺激组和假刺激组,使用静息态fNIRS记录单次阳极HD-tDCS(1.25 mA, 20 min)刺激rIFG前后7 min的氧合血红蛋白(HbO)、脱氧血红蛋白(HbR)和总血红蛋白(HbT)信号变化,对反应抑制关键皮层——rIFG和右侧前辅助运动区(pre-SMA)进行感兴趣区到感兴趣区(ROI2ROI)功能连接、功能连接矩阵和脑网络效率指标分析。结果 基于HbR信号的分析表明,与假刺激组相比,rIFG刺激后的ROI2ROI功能连接分析显示rIFG与右侧pre-SMA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P < 0.05),功能连接矩阵分析显示通道2–通道24功能连接增强(P < 0.001);基于HbT信号的图论分析结果显示rIFG刺激组节点1、5、8、9、12、19、26的节点效率大于假刺激组(P均 < 0.05)。结论 阳极HD-tDCS刺激rIFG可以使rIFG和右侧pre-SMA之间功能连接增强,使反应抑制皮层网络中节点的节点效率增加,这为tDCS促进反应抑制提升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基于反应抑制皮层静息态网络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网络的中央节点性是对网络中某节点重要性的评估指标,反映了该节点的信息传递能力。本研究基于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图论方法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mier’Sdisease,AD)对大脑功能网络中央节点性的影响。方法采集33例AD患者和20例正常老年人的静息态BOLD—fMRI数据,应用SPM5和DPARSF软件进行预处理,提取大脑90个区域的平均时间序列构建相关矩阵,以网络代价Cost为阈值,计算Cost=0.2时两组受试者90个脑区的中央节点性值,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AD组90个脑区的中央节点性值与正常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右扣带回后部(近枕下回)、右舌回和右豆状核壳的中央节点性值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右枕中回、左缘上回和左颞极颞上回的中央节点性值较正常人显著增高。结论AD患者扣带回后部及豆状核等脑区的信息传递能力降低。脑内可能存在代偿机制,以代偿这些重要脑区的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MRI)研究近年来发展迅猛。静息态脑功能MRI是基于静息态下血氧水平依赖检测功能相关脑区低频波动信号,研究静息态脑网络,静息态脑功能MRI(rs-f MRI)比任务相关脑功能磁共振更简单易行,一致性更高。目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方法较多,包括低频振幅、比率低频振幅法、局域一致性、种子点相关分析、独立成分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及复杂脑网络研究等。该文对rs-f MRI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患者脑默认网络结构的变化.方法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9例临床确诊PTSD患者和10名正常自愿者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并运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CA)分离出每例受试者的脑默认网络,将其结果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英  毓青 《医学综述》2014,(3):518-520
癫痫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发作性疾病,因其发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致痫灶的定位及癫痫网络的研究一直成为热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可研究大脑静息状态下自发活动,已成为脑功能研究的常用手段。该文主要对rs-fMRI在癫痫的定位诊断、默认网络研究及近年出现的同步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癫痫灶定位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的分析技术,从网络节点的角度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ADHD功能脑区的病理机制.方法 学龄期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各30名分别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使用度中心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DHD组DC值较正常组低的脑区,右侧后扣带回、左内侧额上回、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t=-5.21,-3.53,-4.87,-4.21,-3.56,-4.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DC值较正常组高的脑区,小脑前叶、右侧枕中回、左侧中扣带回、右侧中扣带回(t=4.27,4.25,4.80,5.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默认网络及前额叶区域DC值的降低引起中心结构的破坏,认为与ADHD患儿在记忆认知、执行控制等方面的障碍有关;在DC值增高的脑区,可能与ADHD脑功能失调代偿作用,引起执行控制障碍、注意力下降等症状有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度中心度技术为多动症儿童认知障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度中心度(DC)探索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脑网络的功能异常。方法:选择26例RRMS患者为RRMS组,27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完成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DC和功能连接方法评估RRMS的脑功能改变。Pearson相关评估差异脑区与行为学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差异脑区对2组的区分能力。结果:DC差异不随相关系数r值的不同而变化。相比对照组,RRMS组DC值增加脑区主要包括右侧小脑后叶、左侧枕中回、左侧背侧前额叶和双侧顶上小叶,减低脑区主要包括左侧扣带回和双侧颞极突入岛叶。ROC曲线显示这些脑区能较好的区分2组(AUC=0.943,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88.5%)。在RRMS组,病程与左侧颞极呈负相关(r=-0.483,P=0.020),EDSS得分与右侧顶上小叶呈正相关(r=0.485,P=0.019),与右侧颞极呈负相关(r=-0.430,P=0.041)。功能连接显示DC减低的颞极和扣带回存在网络间和网络内的功能连接减低。结论:扣带回和颞极在RRMS患者中存在功能异常,这些关键网络节点可以预测疾病进展和残疾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多模态磁共振结合种子点和纤维追踪方法研究颞叶癫痫患者默认网络的功能及结构特点。方法对41例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癫痫组)和31例健康人(对照组)行磁共振扫描,运用基于种子点方法提取与种子点功能相关的脑区,选择功能连接显著差异脑区作感兴趣区。采用基于确定性纤维追踪方法获得两组差异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 FA)、纤维数量、纤维长度并比较,对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其FA、纤维数量、纤维长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颞叶癫痫组与种子点功能相关的脑区仅分布于左侧枕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前叶、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颞上回、右侧小脑下脚。对照组与种子点功能相关的脑区分布于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楔前叶、左侧颞中回、左侧小脑下脚、右侧额中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角回、右侧颞中回、右侧小脑下脚,两组默认网络显著差异的脑区为双侧内侧额上回,其功能连接强度明显下降( P<0.05)。颞叶癫痫组的双侧额上回白质FA、纤维数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纤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癫痫组默认网络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FA、纤维数量、纤维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存在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异常,差异脑区纤维连接完整性、纤维数量受损。  相似文献   

14.
检索JCR 2014年医学、化学、物理学三大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2012-2015年发表的文献类型为Article,Review,Proceedings Paper的论文进行检索,利用BICOMB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作者共现矩阵,运用UCINET软件绘制出三大领域的作者合著网络。通过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合著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指标(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与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作者发文量、论文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对比三大领域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与作者发文量和论文被引频次呈正相关关系,接近中心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中间中心度与作者发文量相关性更为显著,点度中心度与论文被引频次相关性较其他指标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临床行为及大脑结构网络的改变。方法 对20例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iRBD组)和22例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UPDRS评分及Hoehn-Yahr分期测评,并进行大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扫描,利用图论方法分析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分析行为变化与脑网络拓扑特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iRBD组UPDRS评分明显高于HC组(P<0.05)。与HC组相比,iRBD组网络整体拓扑属性:小世界属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iRBD组特征性最短路径长度Lp明显缩短(P<0.05),整体效率Eglob、局部效率Eloc和网络同配性明显增加(P<0.05);iRBD组网络局部拓扑属性:iRBD组 额、颞、顶、枕及纹状体和边缘叶均出现节点属性异常,左苍白球节点度明显增高。左丘脑、颞上回、颞极和左右枕上回、右左豆状核以及右侧直回、杏仁核、缘上回、颞中回的节点效率明显增高,左额上回、扣带回中部、顶上回和左右纺锤回以及右运动上 区、中央后回、角回的节点局部效率明显增高。左运动上区、苍白球、丘脑、颞上回、颞极和左右豆状核、左右枕上回以及右直回、杏仁核、缘上回、颞中回节点最短路径明显缩短,左侧枕上回节点集群系数明显降低。iRBD组UPDRSⅠ评分与右侧缘上回节点效率、右侧纺锤回局部节点效率正相关(r=0.50、0.53,P<0.05),与左侧枕上回节点集群系数负相关(r=-0.552,P<0.05)。结论 iRBD存在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方面异常,其大脑结构网络仍存在小世界属性,整体拓扑属性出现异常,局部拓扑属性异常分布于皮层、纹状体及边缘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癫痫性脑功能异常对抑郁障碍产生的影响,以利于临床的早期识别和防治。方法:选择颞叶癫痫患者共36名,根据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颞叶癫痫伴抑郁组18例及非抑郁组18例。入组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EEG)、3.0T 头核磁共振(MR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癫痫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检查颞叶的发作间期痫性放电(IEDs)的侧别、颞叶与颞叶伴颞叶外IED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左侧受累更多见。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低频振幅分数(三种RS-fMRI分析方法)基于全脑水平的单样本t检验显示抑郁组脑激活区多于非抑郁组,且抑郁组中线结构的激活突出;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抑郁组比非抑郁组激活更增强的脑区涉及丘脑以及默认网络中的前额、楔前叶、腹前扣带回、海马等脑区。抑郁组MRS检查5/18例颞叶放电优势侧海马的NAA、NAA/Cho+Cr减低,且3/5例有海马萎缩;非抑郁组未发现明显异常。 结论 :颞叶癫痫病程长,放电累及颞叶外脑区、优势半球侧受累,海马结构功能异常及脑默认网络活动增强等因素与抑郁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Lin H  Wu LW  Chen Y  Lu Q  Peng BW  Jin L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7):3328-3330
目的分析影响额叶癫痫预后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难治性额叶癫痫,为临床早期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包括药物难治组47例和药物控制良好组9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各种影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首次发病年龄早、合理药物治疗前病程长、发作频繁(〉1次/d)、姿势性发作、过度运动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和既往有服药史7个因素对额叶癫痫的预后有不利影响(均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合理治疗前病程(OR=1.384,95%CI:1.133~1.689)和发作频率(OR=6.512,95%CI:1.637—25.911)是影响额叶癫痫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药物治疗前病程长和发作频繁(〉1次/d)是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痫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有可能改善额叶癫痫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胃俞募配穴与非经非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和胃电图(EGG)的影响,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调节FD患者胃运动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将37例FD患者随机分为配穴组(19例)和非穴组(18例),分别予以双侧胃俞+中脘、同节段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同时选取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rs-fMRI)扫描和EGG检测,观察2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各脑区ReHo及EGG变化情况,并对差异脑区ReHo变化与胃运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①配穴组EGG振幅、频次均增高(P<0.05~0.01)。非穴组EGG振幅增高(P<0.01),频次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FD患者小脑、额叶、扣带回、脑岛、颞叶等脑区内不同区域ReHo值异常。配穴组针刺后FD患者梭状回、后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增高(P<0.05),海马、额中回等脑区ReHo值降低(P<0.05)。非穴组针刺后FD患者小脑、额上回、额中回、楔前叶、角回等脑区ReHo值发生变化。③相关性分析可见:配穴组颞上回、颞极颞中回、后扣带回、额中回、海马与EGG变化相关。非穴组各差异脑区ReHo值变化与EGG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 胃俞募配穴针刺可引起FD患者多个脑区ReHo值变化且其对胃运动调节效应优于非穴,海马、后扣带回等脑区可能参与了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胃俞募配穴针刺可能通过对边缘系统、胃肠感觉矩阵相关脑区的良性调控而发挥对FD患者胃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