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手足口病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雪华  覃凤鸾 《广西医学》2011,33(5):633-63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高危因素的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救治的有效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7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病例除手足口皮疹外,病情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3岁以内多发;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本组患儿经及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治愈率93.4%,病死率3.95%。结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早期筛查出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及早给予相应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4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总结其诊断依据,探讨高危因素的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和及时阻断病情进展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符合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204例患儿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重症高危因素除手足口皮疹外主要表现为:3岁以内,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糖升高,胸片异常动态变化较快者;本组患儿及时发现高危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治疗后治愈率89.22%,病死率1.96%。结论对重症高危因素,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早期筛查出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及早干预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郑南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126-127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因素,以及时阻断病情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符合小儿手足口病重症70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对比同期7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特点。结果普通组与重症组的年龄、肢体抖动、意识反应差、脑膜刺激征阳性、呕吐、腹泻、神经反射异常、心率加快、外周血白细胞、心肌酶、脑脊液细胞数等项目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高危因素,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早期筛查出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并及早干预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76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早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6月至12月收住院的7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可不典型,3岁以下为高危年龄,发热发生率98.68%,出现精神差、肢体抖动、呕吐的比例分别为100%、69.74%、60.53%;血白细胞(WBC)〉15×10^9L-1占38.15%,血糖〉9mmoL/L占48.68%。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占40.79%,CA16占7.89%;本组病例发现高危因素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后治愈69例占90.79%,死亡2例占2.63%。结论:注意观察高危因素,早期筛查出重症病例,给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激素冲击为基础,配合降颅压、改善微循环、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果断机械通气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纪青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59-159
目的:探讨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84例(97.67%),死亡2例(2.33%)。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早期危重病例,早期使用甘露醇保持体液的负平衡,以控制颅内高压,防止肺水肿,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预警指标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普通病例占绝大多数,重症病例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引发无菌性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快,治疗时间窗短,病死率较高.如何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及时地把重症患者筛查出来,早诊断、早转诊、早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文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预警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杨凯龙 《大家健康》2016,(8):183-18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救治。方法:本组病例均为该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例重症高危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手足口病普通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予全部患儿临床观察及血常规等相关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对症治疗。结果:肠道病毒占比明显高于非肠道病毒(P <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糖、乳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在疗效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高危患儿的临床观察,给予辅助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吸氧、静注甘露醇等处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舒远琴 《当代医学》2014,(1):115-11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治疗经验及转归,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及时诊断和综合治疗后,治愈26例,死亡1例,1例放弃治疗,2例转院治疗。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发病急、病情重、致死率高,有效的临床诊治可降低死亡率,促进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的2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45病例中,3岁以下180例(73.47%),治愈出院221例,治愈率90.20%,好转出院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13例,死亡率5.30%。平均住院天数为10d。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尤其集中在2岁左右。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86例重症儿童哮喘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重症儿童哮喘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儿86例,死亡3例,治愈率96.5%,病死率3.5%。结论:提高重症儿童哮喘的救治成功率关键是正确使用药物,个体化用药,及早诊治,快速平喘,并应重视积极消除病因或诱因,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治疗并发症等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38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6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3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3岁以下304例(80.0%),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近2∶1;全部病例手、足、口腔、臀部见斑丘疹、疱疹,少数四肢亦见皮疹,躯干部极少,病情重者皮疹反而少;发热301例(79.2%)。2例危重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死亡。通过早期识别具有高危因素的19例重症病例,并予早期干预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掌握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早期从重症病例中筛查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并采取早期干预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为危重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15病患儿的病案,探讨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总结治疗、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5月1日~2011年8月31日,672例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每年4月份开始上升,5—8月为高峰。重症2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多见。临床特征与《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相符。672例重症手足15病患儿治愈、好转率达96.13%,自动出院占1.79%,死亡占2.08%。结论:对重症手足15病患儿应及早安置在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尽量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9例临床符合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对其临床特点、救治经过以及转归情况加以总结。结果 5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男31例(52.5%),女28例(47.5%),发病年龄在8个月~8岁之间,其中重症手足口病57例,危重症手足口病2例,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利巴韦林等综合治疗,52例治愈,5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患儿一般在病程的第3~5天易发展成重症,通常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等多提示病情危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血糖升高,心肌酶谱增高、胸片快速进展为重症高危因素;早期应用免疫球蛋白、甘露醇、甲基强的松龙有望提高重症HFMD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肖成平  刘辉  肖吉平 《中外医疗》2011,30(17):63-64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提高重症HFMD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42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是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病情进展快,均有体温的异常,烦躁易惊等神经系统的改变;同时可伴有肺出血,高血糖、高血压;血中白细胞及脑脊液可有异常。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38例患儿临床治愈出院。死亡2例,放弃2例。结论精神差,烦躁易惊,肢体震颤是神经系统的早期改变,心率增快,血压、血糖的改变是病情进展的高危因素。及早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及时干预治疗能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经验,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愈率和急救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医院诊治的8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对象,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急救护理、体温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观察和生活护理等。结果:8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过及时的救治和精心细致的临床护理,83例患儿获得救治成功,痊愈出院,3例因发生各种并发症最后死亡,2例患儿应家属要求转往上一级应用救治。结论: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师抢救,加上精心细致护理,能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愈率和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3168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病毒核酸。结果3168例手足口病,男性2075例占65.50%;幼托机构发病1779例占56.16%;夏秋季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4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占93.24%;EV71及CVA16仍为手足口病主要的病原体,分别占22.73%及34.26%;重症手足口病EV71阳性率高于轻症手足口病(P<0.01)。重症手足口病以发热以及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脑脊液、脑电图及头颅MRI检查异常。结论南宁市是手足口病为高发地区,有幼托机构聚集倾向,4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病原谱逐年变迁,重症手足口病仍以EV71感染为主,相关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患儿。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数为轻症,呈自限性,在1周内痊愈.但少数患儿发展为重症,常合并脑炎、脑膜炎、肺水肿或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2].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184例重症或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及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断危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数为轻症,呈自限性,在1周内痊愈.但少数患儿发展为重症,常合并脑炎、脑膜炎、肺水肿或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2].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184例重症或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及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断危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及把握重症抢救时机.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符合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89例患儿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救治、转归加以总结.结果本组患儿治愈率(84.27%),病死率(1.12%).结论对重症患儿建议早期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冲击及联合甘露醇、米力农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通过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儿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分析机械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结果①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命体征;②研究病例以呼吸性碱中毒为主,合并代谢性酸中毒;③≤3岁占84.6%,〉3岁占15.4%,验证了以3岁以下患儿多见。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合并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手足口病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