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早期发现重症患者,为及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6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共收集病例26例,年龄在3岁以下占92.31%;全部发热,2例患儿皮疹不典型;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占80.76%;血糖增高占76.92%;脑脊液异常占80.76%;EV71核酸抗体阳性率为80.76%.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救治的关键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褚祝飞 《吉林医学》2012,(29):6341-634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措施,为临床工作及早诊断重型病例提供经验依据。方法:对8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病例多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危重患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精神差61.62%,惊跳、肢体抖动各占40.69%;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57.57%;死亡2例占2.32%。结论:精神软、肢体抖动、呕吐对早期发现重型病例有提示意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是患儿短期内病情进一步加重的重要参考指标,早期筛查出重症病例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重症病例治疗原则是以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营养对症支持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段武琼  凌婷  张森山 《吉林医学》2013,34(2):297-29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减少手足口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治愈率为100%,无一例死亡病例。临床特点是多发生于每年3~8月份,1~3岁患儿为主,占62.8%,4~7岁占30.7%;重型手足口病发生率为6.4%,均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型病情进展快,均有体温的异常,手、足皮疹,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多见,危重患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结论: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加强社区该病健康教育,以提高社区人群就诊意识;医务人员加强重型手足口病的早期筛查,重视重型病例早期临床表现,及时诊断及治疗是关键,早期使用甘露醇有助于避免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重症病例治疗原则是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2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析其基本资料、主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及重症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27例重症病例中26例治愈出院,未遗留明显并发症,1例合并肺部感染好转后转门诊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在夏季,由于空气湿度大、气温高,手足口病容易集中发生。家庭经济条件、卫生条件差的儿童,较容易发生手足口病并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大多数为EV71感染。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是治疗的关键,应把握好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时机,加强护理,在神经源性肺水肿出现的早期及时采取机械通气,能有效地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梁瑜 《广西医学》2012,34(10):1424-1425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早期临床特点,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和救治积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临床特点、转归、抢救要点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结果 患儿年龄大多数≤3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差、呕吐、肢体抖动、心率增快;血WBC升高、血糖升高; EV71阳性占65.22%、CoxA16阳性占26.0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占6.52%.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愈44例(95.7%),死亡2例(4.4%),死因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脑脊髓炎并发脑疝转.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无非常典型的临床症状,高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病情进展快,预后比较差.早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及酌情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重症手足口病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雪华  覃凤鸾 《广西医学》2011,33(5):633-63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高危因素的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救治的有效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7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病例除手足口皮疹外,病情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3岁以内多发;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本组患儿经及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治愈率93.4%,病死率3.95%。结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早期筛查出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及早给予相应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38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6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3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3岁以下304例(80.0%),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近2∶1;全部病例手、足、口腔、臀部见斑丘疹、疱疹,少数四肢亦见皮疹,躯干部极少,病情重者皮疹反而少;发热301例(79.2%)。2例危重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死亡。通过早期识别具有高危因素的19例重症病例,并予早期干预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掌握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早期从重症病例中筛查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并采取早期干预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为危重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临床特征及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临床特征,包括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血液化验指标、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120例重症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持续高热(55%)、血压升高(40%)、皮疹稀少(73.3%)是重要的早期临床特征;精神萎靡、嗜睡或哭闹(70.8%)、呕吐(30.8%)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即有的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肢体抖动或肌阵挛(80%)是重症病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特有表现;血白细胞升高(75.8%)和血糖升高(32.5%)是早期诊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重要检测指标.采用20%甘露醇、丙种球蛋白、激素为主的早期治疗,患儿无1例死亡.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以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临床特征,应及早给予甘露醇等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临床特征,为重症病例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2010年8月1 01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60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发病年龄以1~3岁为主,持续发热占90%;肢体抖动或无力占80%;白细胞>10×109/L占75%;血糖>9 mmol/L占20%;脑脊液检查阳性率达85%.主要治疗药物为甘露醇、甲基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发现肺水肿前兆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结论 密切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精神状态是重症识别关口前移,早期判断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指标.积极降颅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短期激素冲击治疗是阻止重症向危重症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4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住院治疗的545例手足口病病例,就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临床转归进行分析,其中合并脑炎病例485例。结果:早期给予脱水、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除2例死亡,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病例,病情进展迅速,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普通型和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2010-2012年收治的132例手足口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普通型96例,重症病例36例,患儿年龄4个月~8岁,6个月~3岁患儿占该发病人数的77.3%;重症病例有30例集中在6个月~3岁,占整个重症病例的83.3%。居住农村85例,居住城镇47,二者比例为1.81∶1;重症病例中居住农村28例,居住城镇8例,两者比例为3.5∶1。并发症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重症病例的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占58.3%,血糖〉6 mmol/L占52.8%。病原学检查CoxA16阳性74例,肠道病毒71型阳性24例,重症病例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结论: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5岁,重症病例多发生在6个月~3岁,该病并发症主要以神经系统为主,且重症病例多见于EV71感染,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糖明显升高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2008年6月~2010年12月146例手足口重症病例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及早期识别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手足口病早期识别诊治及重症抢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吉林地区2008~2010年手足口病患者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男性居多,发病年龄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散居儿童发病高于托幼儿童;吉林地区所辖10个区域均有重症病例发生,主要集中于舒兰市、蛟河市、船营区等地,全年均有发生。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是多发生于3岁以下,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呕吐、白细胞及血糖升高。危重患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及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本组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的治愈率为100%。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早期识别出重症病例是提高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手足121病患儿3168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辅助检查指标,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3168例患儿中一般病例2920例,占92.2%,重症病例248例,占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皮疹不典型、意识障碍、神经反射异常、血压高、体温39℃以上〉3d、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CRT)〉3s、胸片渗出性病变、WBC〉12×10^9L、血糖〉9mmol/L为重症手足口病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神经反射异常、体温39℃以上〉3d、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CRT)〉3s、胸片渗出性病变、血糖〉9mmol/L是重症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神经反射异常、体温39℃以上〉3d、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CRT)〉3s、胸片渗出性病变、血糖〉9mmol/L可作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密切留意患儿病情转变。  相似文献   

14.
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完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5月在笔者医院住院的24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普通型手足口病组(普通组)和重症手足口病组(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44例患儿中,重症手足口病58例,发生率23.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意识障碍、抽搐、精神差、颈抵抗、神经反射异常、体温39℃及以上>3天、外周血白细胞>12×109/L以及血糖>9mmol/L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体温39℃>3天以及血糖>9mmol/L等5项指标是手足口病重症化的独立性相关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且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高热手足口病患儿需重视其病情,及早发现及正确治疗干预对提高治愈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112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是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病情进展快,均有体温的异常,手、足皮疹、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多见,呼吸频率、心率增快,血压增高,WBC和PLT升高,血糖升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炎或脑膜炎的改变,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增高,危重患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本组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的治愈102例,死亡4例,转院6例.结论:HFMD患儿病情进展快,早期筛查出重症病例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重症病例治疗原则是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宁市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调查和收集南宁市2010年1~4月期间42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历材料,对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3岁儿童占78.5%,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地区发病人数占78.57%;重症手足口病治愈组患者和死亡患者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和死亡组患者到镇医院级别以上就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和死亡组实验室检测EV71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米力农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将患儿进行临床分期,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00例有3例转为危重症,占3%,对照组100例有9例转为危重症,占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米力农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减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呼吸循环衰竭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及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尽量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9例临床符合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对其临床特点、救治经过以及转归情况加以总结。结果 5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男31例(52.5%),女28例(47.5%),发病年龄在8个月~8岁之间,其中重症手足口病57例,危重症手足口病2例,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利巴韦林等综合治疗,52例治愈,5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患儿一般在病程的第3~5天易发展成重症,通常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等多提示病情危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血糖升高,心肌酶谱增高、胸片快速进展为重症高危因素;早期应用免疫球蛋白、甘露醇、甲基强的松龙有望提高重症HFMD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其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多发于3岁以下患儿,患儿有体温异常升高、疱疹、呼吸频率、心率增快、血压增高、WBC和PLT升高等特点。对60例患儿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共治愈57例,治愈率95.0%,死亡3例,均为EV71感染患儿。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有效的治疗为包括降低颅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10年龙岩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订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本市全年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重症(含死亡病例)70例,以长汀县居首(34例),占48.57%,主要集中在1~3岁,男女性别比为2.09:1.00。职业分布构成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其中以散居儿童为主(56例,80.00%)。重症病例呈5月份和9月份双峰分布。重症病例分布中,以EV71阳性为主,占55.71%。结论结合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疫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及防止进一步发展为重症病例,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