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胚胎干细胞H9与肺癌细胞A549共培养上清液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胚胎干细胞H9与肺癌A549细胞直接接触式共培养体系,收集共培养上清液,将共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以单独培养的A549细胞上清液为空白对照组,单独培养的人胚胎干细胞H9上清为对照组。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上清液对肿瘤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用CCK-8检测共培养上清液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Hoechst染色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共培养上清液对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实验组肿瘤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甚至凋亡;CCK-8检测到实验组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5);Hoechst染色发现实验组细胞核出现典型凋亡形态;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细胞的划痕愈合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人胚胎干细胞H9与肺癌A549细胞共培养上清液,在体外可以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癌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和鉴定SD大鼠海马胚胎神经干细胞,从而获得神经干细胞系。实验分为BDNF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培养后12 h和24 h对神经干细胞NCAM的表达进行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检测,图象分析NCAM阳性个数、胞体面积、细胞周长。结果:来源于胚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较强且Nestin阳性,神经干细胞能够表达NCAM,且BDNF组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观察发现BDNF组NCAM的各项参数值在24 h明显高于12 h(P〈0.05)。结论:BDNF能促进NCAM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贺永胜  郭小兵  邓世康  李力燕 《医学综述》2011,17(20):3163-3166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孕20周水囊引产胎儿标本经家属同意捐赠,分离培养脊髓神经干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BDNF蛋白组、BDNF抗体封闭组,计数神经球数目并以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uN和GFAP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NF蛋白组神经球数目或MTT值均无明显变化,BDNF抗体封闭组的神经球数目和MTT值有明显减少(P<0.05);BDNF蛋白组Neu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GFAP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减少(P<0.05),BDNF抗体封闭组NeuN或GFAP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BDNF可促进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内源性BDNF在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损伤大鼠采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与神经干细胞单独移植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组为BDNF和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组(实验组),Ⅳ组为单独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对照组),均制成大鼠重度颅脑损伤模型,分别行BDNF和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或单独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实验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于伤后第2、5、8、11、14天抽取大鼠股静脉血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伤后2周处死大鼠后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各实验组大鼠均较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好(P<0.05或0.01),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NO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BDNF可能是通过降低损伤后NO的形成从而有利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BDNF和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较单独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神经系统损伤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十溴联苯醚(BDE-209)对体外培养新生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 1 d 的S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培养 3~4 代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暴露于 BDE-209,实验共分5组:空白对照组、DMSO 对照组、实验A组(BDE-209 浓度为 10 μg/mL)、实验B组(BDE-209 浓度为 30 μg/mL)及实验C组(BDE-209 浓度为 50 μg/mL),分别对实验组海马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染毒,染毒 24 h 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凋亡.结果 从新生鼠海马分离培养的细胞巢蛋白呈阳性,不同浓度的 BDE-209 作用 24 h 后,均可致神经干细胞出现凋亡.实验A、B、C 组作用 24 h 后其凋亡率均明显增高,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DE-209在一定剂量和作用时间内可导致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 BDE-209 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孕14~16 d Wistar大鼠,进行NSCs原代培养并用Nestin鉴定,按以下给药分成六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脂肪乳对照组(introlipid)、丙泊酚不同浓度组[5、25、50、100μmol/l],用5-溴脱氧尿(Brdu)掺入法观察丙泊酚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胚胎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加入50μmol/l丙泊酚,采用NeuN、GFAP免疫组化法观察丙泊酚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95%以上呈Nestin阳性,不同浓度丙泊酚组Brdu阳性细胞百分数没有差异,丙泊酚NeuN阳性细胞百分数(23.1±0.9%)明显高于对照组(13.4±0.8%)(P<0.05),而GFAP细胞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临床相关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但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施万细胞对共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单独培养及与新生SD大鼠施万细胞共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分别检测特异性标志蛋白S-100、NF和GFAP的表达。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共培养组大部分神经干细胞伸出多个细长突起;与单独培养组相比,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共培养组NF表达阳性细胞数多;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少。结论:施万细胞可促进共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培养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方法从临床引产的人胚胎(胎龄8~16周)海马组织中分离、培养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对其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剂采用来源于20周胎龄胚胎的纹状体的组织提取液。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无诱导剂,培养基为撤除生长因子的基础培养基;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纹状体组织提取液50μL/mL;于诱导分化的第7天终止诱导分化,采用标记TH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TH阳性细胞量,用RT-PCR方法检测TH-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抗TH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的TH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53±0.17)%和(7.38±0.8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TH-mRNA表达不明显,实验组明显表达TH-mRNA,实验组与对照组的TH-mRNA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纹状体组织提取液具有促进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有效浓度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已建立的新生SD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系细胞株,将其均匀地接种到24或48孔培养板中(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孔用于分化和凋亡检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孔用于增殖周期和凋亡检测)。将细胞随机分为五组(每组5个培养孔):⑴低异丙酚浓度组(P1组):终浓度2.5μg/mL;⑵中异丙酚浓度组(P2组):终浓度5.0μg/mL;⑶高异丙酚浓度组(P3组):终浓度10.0μg/mL;⑷C组:正常(control)对照组;⑸L组:脂肪乳(introlipid)对照组。培养8 h后,5-溴脱氧尿(Brdu)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增殖和凋亡情况;72 h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抗体(β-tubulin)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胶质酸性蛋白(GFAP),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各类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分化比率及分化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组细胞增殖周期和分化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分化细胞无明显凋亡且细胞形态正常;P2和P3组细胞增殖周期显著抑制,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凋亡比率明显升高(其中P2组P<0.05;P3组P<0.01),分化细胞的突触或轴突发育差且发生大量凋亡,未凋亡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P1组神经元分化比率高(P<0.05)。结论:中高浓度异丙酚均明显抑制新生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诱发神经细胞的大量凋亡,影响到分化细胞的神经突起分支、树突棘的生长发育;低浓度异丙酚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iRNA抑制NBS1基因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NBS1干扰质粒和阴性空载质粒,并通过腺病毒载体感染MDA-MB-231细胞,Western印迹法明确NBS1基因受干扰情况;CCK-8法检测转染质粒后对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感染后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MDA-MB-231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NBS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较阴性对照组凋亡率上升(P<0.05)。结论抑制NBS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皮层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BDNF和IGF-1对皮层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的影响.结果:皮层神经干细胞在去除丝裂原后开始进行分化,至7 d可分化为成熟神经元,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明显阳性.BDNF、IGF-1组与对照组相比,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比率增加21.7%(P<0.01).结论:BDNF,IGF-1对皮层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定向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生长及分化情况,为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孕13d SD大鼠胚胎脊髓,在条件培养基中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从大鼠胚胎脊髓可获得具有自我增殖分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培养7d即可获得神经球。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法鉴定干细胞分化,可检测到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从大鼠胚胎脊髓能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并可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与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影响神经干细胞(NSC)突触形成的过程.方法 实验分两步,(1)PC12细胞分别经10μg/ Aβ1-4诱导不同时间点(0、4、612、24 h)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另一部分别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 d,将收集的ACM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ELISA法检测ACM中的BDNF、NGF、NT-3蛋白含量.(2)将另一部分ACM以1:3比例同DMEM/F12培养基混合,分别对胚胎大鼠皮质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成熟突触结构数目.结果 在AB1-40作用6 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P<0.05);星形胶质细胞与Aβ1-40诱导6 h后的PC12细胞共育2 d后,收集到ACM中的BDNF蛋白总量(A值=1.53±0.25)明显增高(P<0.05),并且收集到的ACM诱导神经干细胞突触素(A值=33.39 4±2.71)、GAP-43(A值=49.18±6.45)表达明显升高、成熟突触结构数目(4.70±0.52个/视野)明显增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与AB1-40枷诱导凋亡的PCI2细胞共育后,ACM提高了神经干细胞突触形成,ACM中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rhEPO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影响,探讨rhEPO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50、500 U/mL)rhEPO干预从新生SD大鼠(出生24 h以内)取材来的神经干细胞,分别检测每组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率 在不同时间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 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计数。结果添加rhEPO各实验组细胞增殖较快最终神经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以50 U/mL rhEPO组作用显著 添加rhEPO各实验组的细胞生长曲线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50 U/mL rhEPO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NSE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计数结果显示,50 U/mL rhEPO组中NSE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rhEPO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有促进作用,尤以适中浓度(50 U/mL)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单独培养及与新生SD大鼠施万细胞共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分别检测特异性标志蛋白S-100、NF和GFAP的表达。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共培养组大部分神经干细胞伸出多个细长突起;与单独培养组相比,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共培养组NF表达阳性细胞数多;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少。结论:施万细胞可促进共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疼痛时VEGF-C水平变化,并探究其在慢性疼痛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60只8周龄的SD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构建慢性疼痛认知功能障碍模型,Morris水迷宫法评估所有大鼠实验前后的学习记忆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VEGF-C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体的GFAP、Nestin、NeuN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分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干细胞,根据是否转染VEGF-C重组载体,将细胞分为敲减组、过表达组和空载组,检测组3细胞对其共培养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以及轴突发育以及神经干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GFAP、Nestin、NeuN的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血清VEGF-C浓度较对照组有减少;Western Blot显示实验组GFAP表达升高、Nestin、NeuN表达均降低;细胞实验中,在敲减组降低星形胶质细胞中VEGF-C的分泌水平后,共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以及轴突发育均减慢,细胞分裂减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敲减组GFAP表达升高、Nestin、NeuN表达降低,过表达组趋势与之相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疼痛模型大鼠VEGF-C分泌减少,而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VEGF-C表达可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轴突发育,神经干细胞周期延长,这可能是导致慢性疼痛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分泌因子对前列腺癌细胞RM-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ranswell小室在体外建立ESC联合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与RM-1细胞的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作为实验干预(实验组),同时建立MEF与RM-1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作为阴性对照(对照组)。共培养72 h后,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RM-1细胞的增殖水平,比较两组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周期、凋亡水平、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RM-1细胞的形态表现为排布稀疏,分裂减少,死亡增多,部分细胞呈现凋亡迹象;实验组RM-1细胞增殖减慢(P<0.01),细胞周期存在G1→S期阻滞且凋亡增加,以晚期凋亡为主(P均<0.01);实验组RM-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P均<0.05)。结论 ESC分泌因子可通过阻滞RM-1细胞周期、促进其凋亡使RM-1细胞的增殖减慢,同时减弱其迁移与侵袭能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孕期染环境雌激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对子代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40只SD孕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DBP剂量[25、75、225 mg/(kg·d)]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孕鼠自E0起分别给予不同剂量DBP或玉米油溶剂灌胃直至生产.取新生大鼠进行神经干细胞培养,检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率、克隆球直径大小;分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分化培养,以Neu-N和GFAP免疫荧光检测DBP干预后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差别与形态变化.结果 大鼠孕期染DBP致子代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染毒组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克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克隆率为(40.53±4.65)%;药物处理组克隆率分别为(30.96±3.80)%、(15.35±5.29)%、(6.58±1.43)%,P<0.01].高剂量处理组克隆球的直径也明显小于对照组.DBP高剂量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比例显著增加[高剂量组为(36.8±3.5)%,而对照组为(30.8±2.4)%,P<0.01 ].分化后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形态随着染毒浓度增大,形态变化明显.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突起逐渐变短,变粗,以高剂量染毒后为明显.结论 大鼠孕期染DBP会影响子代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胚胎大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用EGF和血清诱导其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神经样细胞。结果: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在无细胞因子和血清的培养基中无新生细胞形成,但能在EGF和血清的诱导下产生nestin和BrdU阳性细胞,细胞贴壁后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样细胞。结论:EGF和血清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样和星形胶质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源性营养因子缓释微球(BDNF-PLGA缓释微球)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BDNF-PLGA缓释微球。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DNF组和BDNF-PLGA缓释微球组;除假手术外,其它30只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术后神经损伤局部注射BDNF-PLGA缓释微球,观察大鼠的大体形态、步态、关节活动等情况;术后4周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NCV)、波幅、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幅度,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BDNF-PLGA缓释微球组明显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步态、关节活动等一般状况。BDNF-PLGA缓释微球可有效地改善大鼠损伤神经功能,到第4周时已基本恢复正常,对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快于BDNF组。与模型组比较,BDNF-PLGA缓释微球组显著提高大鼠NCV,增大电位波幅,缩短潜伏期(P<0.01)。术后4周,BDNF-PLGA缓释微球组的大鼠坐骨神经NCV、波幅和潜伏期,CMAP波幅及恢复率均显著优于BDNF组。BDNF-PLGA缓释微球明显改善坐骨神经髓鞘和轴突结构破坏,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肿胀、碎裂,神经纤维中的空泡及空泡变性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BDNF-PLGA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