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家兔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单用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受体拮抗剂科素亚和加用强的松,对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3组。采用颈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制造内皮损伤、平滑肌过度增生模型。Ⅰ组为对照组,Ⅱ组术后给予科素亚,山组术后1~5d内服用科素亚的同时加用强的松。采用光镜、电镜观察,并将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期内皮炎性反应Ⅲ组较Ⅰ组、Ⅱ组明显减轻,14~28d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Ⅱ组、Ⅲ组较l组显著降低,Ⅲ组降低更明显。Ⅱ组、Ⅲ组内膜中膜厚度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科素亚能抑制家兔颈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后的平滑肌细胞增生,急性期加用强的松降低内皮对损伤的反应程度,可增强科素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达到降低内皮损伤后IMT增厚的疗效,为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降低卒中发生率提供动物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2.
以兔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加行动脉缩窄术模拟经皮冠状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残留狭窄,实验结果显示:动脉球囊损伤后可以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及管径变小,缩窄可以加重这一病理变化。缩窄还可以增加动脉损伤后缩窄远心端动脉平滑肌细胞c-fos基因的快速表达。术后30min内皮剥脱加缩窄组c-fosmRNA为单纯内皮剥组的12倍(P〈0.01),显示残留狭窄可能通过激活c-fos基因表达而引志平滑肌细胞增生,促进PT  相似文献   

3.
Captopril对家兔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家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观察卡托普利(Captopril)对术后2周血浆内皮素(ET1)、血管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率、血管内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aptopril能显著降低球囊损伤后家兔血浆ET1水平及血管内膜PCNA阳性表达率(P<0.01);与剥脱对照组相比,Captopril组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明显降低(P<0.01)。提示:Captopril能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的增生,可能是通过降低ET1水平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实现的,为Captopril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及经皮冠装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2.0 F球囊导管取代进口球囊导管致大鼠主动脉损伤血管内膜增生模型的特点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国产2.0 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分别采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情况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标志基因SM-肌动蛋白(SM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Ⅰ型胶原(collagenI)的表达活性。结果采用国产球囊导管反复3次剥脱大鼠胸腹主动脉,与假手术组作比较,术后7 d模型组血管内膜增生不明显,SMα-actin及PCNA表达也均不明显;术后14 d内膜增生较明显,SMα-actin及PCNA表达均明显增强;术后21 d内膜呈进行性弥漫性增生,SM-αactin表达仍明显增高,但PCNA表达不明显。模型组7、14、21 d collagenⅠ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国产2.0 F球囊导管致大鼠主动脉损伤后,术后14~21 d出现明显的血管内膜增生引起血管再狭窄,其内膜增生主要是由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所致。表明国产2.0 F球囊导管损伤血管后可取得与进口2F Fogarty球囊导管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Lipo PGE1对兔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Lipo PGE1)对血管成形术后动脉中层平滑肌增生及胶原增生的影响,以及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血管紧张素II(Ang Ⅱ)活性改变的关系.方法:将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Lipo PGE1组、高剂量Lipo PGE1组,用球囊导管剥脱右颈总动脉内皮,造成内皮及中层损伤,分别在术前、术后3、7、11、14 d采动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浆tPA及放射免疫法测血浆Ang Ⅱ,术后2周末处死动物并取右颈总动脉,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动脉中层平滑肌增生和胶原增生程度.结果:高剂量Lipo PGE1组动物术后tPA活性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三组动物术后Ang Ⅱ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Lipo PGE1组及低剂量Lipo PGE1组动物动脉中层胶原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三组动物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示Lipo PGE1可提高血管成形术后血浆tPA活性,减少动脉中膜胶原含量,但对血浆Ang Ⅱ水平及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无显著性影响,这可能有助于减轻或预防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用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对损伤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0只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成4组:10、20和40GY放射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8和56天处死动物,取颈动脉标本HE染色、原位标记凋亡细胞(TUNE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PCNA阳性率、内膜和中膜厚度及面积、残余管腔面积。结果:球囊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开始增殖.并向内膜下迁移,其凋亡率和PCNA细胞阳性率均在伤后7天达到高峰。各治疗组各时间段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PCNA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20GY和40GY组相似,但都优于10GY组(P〈0.01);伤后28天始血管内膜和中膜增厚.面积增加,残余管腔面积缩小,各治疗组伤后28天始血管内膜、中膜增厚面积增加和残余管腔面积缩小明显改善(P〈0.01),20GY和40GY组相似,但都优于10GY组(P〈0.01)。结论: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新生内膜过度增生.预防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的构建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再狭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采用右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落术加高胆固醇喂饲家兔。结果:经血管造影检查,右髂动脉平均狭窄程度血管成形术前在60%以上,术后5周在50%;病理切片和组织生化显示内膜明显增厚,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增加;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显示,增生内膜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采用本方法可以成功地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增生的内膜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毛冬青甲素(Ilexonin,IA)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IL-6、M-CSF的影响,为冠脉内介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高胆固醇饲料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右颈外动脉切开后直接缝合切口;球囊扩张组,右颈外动脉切开并内膜球囊损伤后缝合动脉与伤口;IA治疗组,操作同球囊扩张组,缝合切口后静脉给予IA。三组实验兔继续高胆固醇饮食4周。术前1 d,术后1d、1周、2周、4周采集血清,放免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 (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取损伤血管段,病理观察动脉病理改变。结果:①球囊扩张组术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IA治疗组(P<0.05),且较IA治疗组恢复延迟;②IA治疗组术后血清M-CSF水平虽增高,但低于球囊扩张组(P<0.05),且恢复术前血清水平时间也较球囊扩张组明显提前(P<0.05);③血管内皮病理变化:颈动脉损伤后对照组内膜光滑,未见泡沫细胞;球囊扩张组内膜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可见较多泡沫细胞,管腔狭窄;IA治疗组较球囊扩张组泡沫细胞减少,管腔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IA能降低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IL-6、血清M-CSF水平,并抑制被损伤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9.
Irbesartan对内皮剥脱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新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拮抗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大鼠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VSMC过度增生模型,采用^3H-TdR和^3H-Leu掺入,。免疫组化染以检测VSMC中增殖细胞核抗遥表达及图象分析血管壁形态学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建立和损伤血管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大鼠颈动脉,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颈动脉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扫描电镜、光镜动态观察表明,球囊导管损伤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剥脱和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伤后1周,内膜开始增生,2至4周增生最快。内皮细胞在1周时有散在覆盖,2周时内皮呈片状覆盖,内皮问连接建立。结论:改良的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成模率高,满足研究血管损伤反应和血管再狭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苯那普利对兔骼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骼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将28只兔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和对照机,行右骼动脉内膜球囊剥脱术。术后30天处死动物,作病理形态学检查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表明,苯那普利组损伤血管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而管腔面积大小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血管壁细胞增 殖期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提示,苯那普利能抑制动脉球囊损伤后管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大鼠动脉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及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影响。②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21)及对照组(n=21),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剥脱损伤内皮模型,术后不同时间取损伤段血管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③结果氯沙坦组损伤段血管新生内膜面积和厚度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1,P<0.05),同时新生内膜中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④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以通过下调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核转录因子κB活性,从而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提供非球囊扩张和动脉造影的简单易行的新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含正常组 6只 ) ,用电刺激血栓形成仪刺激颈总动脉并在术后高脂饲料喂养 6周 ,模型分别于术后 3天、1周、3周、6周处死颈总动脉取材 ,常规病理切片行HE、弹力V G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 1周内动脉有血栓形成 ,内皮剥脱和部分内弹力板断裂 ,内皮细胞增生 ,中膜局部平滑肌细胞有少量水肿、消失 ,外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术后 3周以上则内膜明显增生 ,内膜下脂质沉积 ,中膜平滑肌细胞核有轻度减少 ,纤维组织及基质增生 ,以损伤部位更明显 ,外膜刺激部位有轻度增厚。术后 6周 6只动物颈总动脉均形成管腔狭窄。结论 用电刺激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 ;该模型的病理表现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相似 ,且避免了二次球囊造模法形成的血管盲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转运c-myc反义寡核苷酸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球囊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和重塑的影响。方法:对日本纯系雄性犬耳白兔采用高胆固醇饮食加血管内皮剥脱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狭窄≥50%)。随机分为4组:反义治疗组(Ⅰ组)、正义治疗组(Ⅱ组)、盐水对照组(Ⅲ组)及单纯扩张组(Ⅳ组)。分别对各组狭窄段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并进行血管内局部药物转运,4周后取局部药物转运段血管,进行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Ⅰ组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率均〈Ⅱ、Ⅲ和Ⅳ组(P(O.05),血管外膜重塑指数〉Ⅱ、Ⅲ和Ⅳ组(P〈0.05)。Ⅰ组c-myc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Ⅱ、Ⅲ和Ⅳ组(P〈0.01)。结论:c-my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实验性兔腹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厚、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5.
苯那普利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将28只兔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行右髂动脉内膜球囊剥脱术。术后30天处死动物,作病理形态学检查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表明,苯那普利组损伤血管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而管腔面积大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血管壁细胞增殖期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提示,苯那普利能抑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对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Valsartan治疗组(n=10),治疗组术后予Valsartan喂食,10mg/(kg·d),共10天,对照组正常喂食。各组动物术前和术后3天、1、2、4、8周留取静脉血,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I);术后4、8周每组随即处死动物5只,HE染色、原位标记凋亡细胞(TUNE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术后3天、1、2、4、8周治疗组血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周和8周治疗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C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残余管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可以抑制内膜受损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向内膜迁移,并促进其凋亡,预防受损动脉内膜过度增生,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7.
Medtronic导管建立动脉损伤模型及对内膜增生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Medtronic球囊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观察损伤血管内膜的增生情况.方法:取35只雄性SD大鼠行左颈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建立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28和56 d各取5只大鼠颈动脉损伤段和对侧正常动脉行病理切片及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内膜中膜的面积比值(I/M).结果:球囊损伤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剥脱和新生内膜增生.管腔狭窄.损伤后7 d内膜开始增生,内膜面积0.129±0.010mm2(P<0.01),14~28 d增生最明显(P<0.01),28~56 d增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损伤后I/M比值逐渐增大,28 d时I/M比值是7 d时的6.5倍(P<0.01),为14 d的1.7倍(P<0.01),56 d与28 d比较I/M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Medtronic球囊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简便、有效,可动态观察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王兰  张晓文  郭红云  李德杏  李雪萍 《甘肃医药》2010,29(3):241-243,F0003
目的:观察独一味胶囊对大鼠实验性PTCA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TCA模型组、独一味胶囊(0.50、1.25、2.50g/kg)组,冠心丹参片(1.0g/kg,阳性对照组)。各组均于PTCA术前5天给药,末次给药2h后手术分离大鼠左颈总、颈外和颈内动脉。将2.0F球囊导管插入左颈总动脉,以1.5个大气压充盈球囊,来回拖动球囊3次以剥脱内皮,局部作用30min,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于术后2周取损伤节段颈总动脉,进行病理检查及图像分析并测量内膜和中膜面积。结果:手术后2周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剥脱,新生内膜形成并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经独一味胶囊治疗3周后,再狭窄大鼠动脉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模型组显著减小,相对管腔面积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藏药独一味胶囊可抑制内膜增生,对PTCA后的血管再狭窄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和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时相变化。方法:取30只Sprague—Dawley大鼠行右颈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于第1,3,9和28,60天取实验动脉段和对侧正常动脉段行光镜、电镜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实验发现在术后第3天内膜即明显增厚,并在第28天达到高峰,此后不再继续增加,同时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这种时相特征与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有关。结论:在大鼠再狭窄模型上的内膜增生与再狭窄发生过程类似,具有明显的时相特征,并与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时血管壁细胞的反应特点和c-myc基因的表达规律。用标准血管成形导管髂动脉球囊损伤13只家兔的右髂总动脉后,分别于3、7、40d处死动物,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d平滑肌细胞(SMC)超微结构的变化,光镜观察术后血管壁细胞的反应特点和c-myc蛋白表达规律,同时对术后40d动物行血管造影。结果发现:术后3d兔髂总动脉中层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分泌型,并向内膜下迁移,可见管腔内有血栓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