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丙泊酚颈内动脉输注与静脉内输注对体外循环(CPB)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成五组,假手术对照组(non-CPB组)、CPB组、CPB+propofol 2 mg·kg-1·h-1静脉给药组(P2V组)、CPB+propofol 10 mg·kg-1·h-1静脉给药组(P10V组)和CPB+propofol 2 mg·kg-1·h-1颈内动脉给药组(P2a组).监测动脉压和心率,观察神经元bax和bcl-2表达、神经元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P10V组和P2a组bcl-2表达增加, bax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病理损伤减轻;P2v组无明显作用;P10V组出现HR增快,MAP下降;P2a和P2V组无明显循环抑制.结论丙泊酚颈内动脉连续输注具有脑保护作用,且剂量小,对循环抑制轻微,为丙泊酚脑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丙泊酚颈内动脉输注与静脉内输注对体外循环 (CPB)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 ,5 0只大鼠随机分成五组 ,假手术对照组 (non CPB组 )、CPB组、CPB propofol2mg·kg-1·h-1静脉给药组 (P2V组 )、CPB propofol10mg·kg-1·h-1静脉给药组 (P10V组 )和CPB propofol 2mg·kg-1·h-1颈内动脉给药组 (P2a组 )。监测动脉压和心率 ,观察神经元bax和bcl 2表达、神经元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P10V组和P2a组bcl 2表达增加 ,bax表达抑制 ,神经元凋亡减少 ,病理损伤减轻 ;P2v组无明显作用 ;P10V组出现HR增快 ,MAP下降 ;P2a和P2V组无明显循环抑制。结论丙泊酚颈内动脉连续输注具有脑保护作用 ,且剂量小 ,对循环抑制轻微 ,为丙泊酚脑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型麻醉深度监测仪SNAPTM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21~65岁,随机分为3组SNAPTM组(S组)、BIS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设定诱导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浓度为4 ng/ml和3 μg/ml.术中丙泊酚浓度根据SNAP值(55)或BIS值(50)调节,对照组则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术毕前15 min调节SNAP值至0.5或BIS值至60.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SNAP或BIS的改变,并记录术毕停药后麻醉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S组和B组较C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S组为(4.3±1.2)mg/(kg·h),B组为(4.4±1.1)mg/(kg·h),C组为(6.7±1.1)mg/(kg·h)(P<0.001).S组和B组恢复期比C组明显缩短其睁眼时间分别为(4.3±1.1)min、(4.5±2.8)min、(10.2±3.8)min;拔管时间分别为(9.6±1.3)min、(10.3±1.5)min、(15.5±1.8)min(P<0.001).3组术中MAP总体有下降趋势,但C组需升压药处理的病例(60%)多于S组(15%)和B组(20%)(P<0.01).结论SNAPTM和BIS一样都能有效地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缩短全麻后恢复时间,并能较好地提供合理的麻醉深度和稳定的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氯胺酮持续静脉端输注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脑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将择期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为实验组,A组常规CPB,不行氯胺酮/异丙酚持续静脉端输注,B组在CPB期间氯胺酮/异丙酚1∶1混合1 mg/(kg·h)微泵持续静脉端输注,C组在CPB期间氯胺酮/异丙酚1∶1混合2 mg/(kg·h)微泵持续静脉端输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麻醉处理,维持循环稳定.所有病例均在麻醉诱导后(TS1),CPB结束后1 h(TS2)、24h(TS3)、48 h(TS4)四个时点各取颈内静脉血3 mL备检S1001β蛋白;在麻醉诱导后(TN1),CPB结束后24 h(TN2)、48 h(TN3)、72 h(TN4)各取颈内静脉血3 mL备检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与NSE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所有病例均在麻醉诱导后(T1)、CPB开始后5 min(T2)、CPB低温稳定期鼻咽温(28~32℃)(T3)、复温至鼻咽温34℃(T4)及停CPB后5 min(T5)5个时点取颈内静脉血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结果 所有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值均在TS2升高,TS3回至基础值;血清NSE值均在TN2后升高,TN4回复基础值.与A组比较,B组和C组TS2的血清S100β蛋白值[(3.97±0.65)、(2.78±0.10)μg/L]及TN2的血清NSE值[(9.73±1.57)、(8.36±1.67)μ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相比,患者TS2血清S100β蛋白及TN2血清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SjvO2在T2-3升高,T4时轻度降低,T5回复基础值.A组与B、C组比较,T3[B组:(88.7±6.2)%;C组:(89.8±7.5)%]、T4[B组:(67.6±3.9)%;C组:(69.3±4.3)%]Sjv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结论 CPB期间产生可逆性脑损伤,异丙酚/氯胺酮持续静脉端输注能减轻CPB的脑损伤程度,同时可改善CPB期间脑氧供需失衡,且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HCMNCs)颈内动脉输注能否透过血管性痴呆大鼠血脑屏障,以及在脑易损伤部位定居并存活情况.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术后6 h、24 h、3 d、7 d、2周5个治疗组,(n=6).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组颈内动脉输注BrdU标记的HCMNCs(3×106/0.5 ml).采用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4周 HCMNCs在脑内分布、存活情况.结果 HCMNCs广泛分布于脑组织,主要集中在海马和大脑皮质区,特别是血管周围;术后6 h组大鼠脑内HCMNCs为(3 598±311),24 h和3 d组最多(4 311±310),(4 426±399),7 d组(3 726±356)、2 周组(2 525±298)则呈进行性减少(P《0.05,P《0.01).注射后2、4周大鼠AAR比率,6 h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24 h、3 d组较6 h组显著增高(P《0.05),7 d组开始下降,显著低于3 d组(P《0.05);2周组更进一步下降,但仍比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透过VD大鼠血脑屏障向脑易损伤部位迁移聚集并存活,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但其透过血脑屏障具有特定的适宜时间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脂肪乳对家兔持续恒速输注异丙酚血药浓度、分布容积及药理效应的影响.方法 5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13):异丙酚组(P组),低剂量脂肪乳组(L组),高剂量脂肪乳组(H组),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家兔以70 mg/(kg·h)持续恒速输注异丙酚120 min.恒速输注异丙酚60 min后,P组维持原速率继续输注异丙酚,L组和H组输注异丙酚同时输注20%脂肪乳,速率分别为0.3 mL/(kg·h)和15 mL/(kg·h);S组输注异丙酚同时输注生理盐水,速率为15 mL/(kg·h),3组输注不同液体时间为60 min.各组取8只家兔于异丙酚输注后30、60、65、70、80、90、105、120 min以及停药后10、20、30、60、120、180 min采血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用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神经反射率评价药理效应;各组另取5只家兔于异丙酚输注120 min时获取家兔脑组织、测量异丙酚脑组织浓度.结果 H组经20%脂肪乳输注后,血药浓度上升,消除相分布容积(V)[各组分别为(34.56±16.11)mL、(33.37±29.87)mL、(7.29±3.20)mL和(35.46±13.58) mL]、稳态分布容积(Vss)[各组分别为(11.13±3.21) mL、(13.87±4.09)mL、(4.82±1.46) mL和(11.61±4.11) mL]降低(P<0.05);MAP、HR上升(P<0.05);90、120 min痛觉反射存在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 min时异丙酚脑组织浓度降低[各组分别为(1.92±0.41)μg/g、(1.90±0.53)μg/g、(1.27±0.40)μg/g和(2.02±0.49)μg/g,P<0.05].结论 当20%脂肪乳以高剂量输注时,可降低异丙酚药物分布容积,升高血药浓度,降低异丙酚脑组织浓度,导致药理效应减弱.以临床营养支持相类似的低速率输注时,并不会对以上指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CPB)大鼠血脑屏障功能(BBB)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CPB+NAC组(N组)。N组在预充液中加入NAC 100 mg/kg,然后以20 mg/(kg·h)速度输注直到停转流,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停CPB后2 h,采集上腔静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每组随机取6只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另6只做脑组织脑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测定和大鼠BBB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N组血浆TNF-α和IL-6水平,脑组织MDA、GSH-px和EB含量均显著优于C组;N组海马区BBB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也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 NAC可减轻CPB大鼠BBB的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瓣膜置换病人体外循环 (CPB)期间的脑氧代谢 (SjO2 ,ERO2 )的情况及异丙酚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探讨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 32例择期瓣膜置换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CPB开始用微量泵静注异丙酚 4mg/kg·h ,至CPB结束。其他麻醉药物的应用两组基本相同。于麻醉后CPB前 (A)、CPB开始 (B)、低温恒温期 (C)、复温至 33℃ (D)、CPB结束(E)和手术结束 (F) 6个时间点 ,,经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处采集血样 ,测定动脉、静脉血气。结果 两组病人于CPB开始后的降温期内SjO2 升高 ,ERO2 降低 ,组内差异明显 (P <0 .0 1) ;复温期至CPB结束 ,观察组的SjO2 和ERO2 较复温前无显著改变 (P >0 .0 5 ) ,对照组的SjO2 较复温前降低明显 (P <0 .0 5 ) ,ERO2 升高明显 (P <0 .0 5 ) ;两组比较 ,观察组的SjO2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ERO2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手术结束时 (F)两组的SjO2 和ERO2 均接近于A点的水平 (P >0 .0 5 )。结论  在CPB初期降温过程和复温过程中 ,反映脑氧代谢状况的SjO2 和ERO2有显著改变 ;异丙酚可明显减轻CPB复温过程中的SjO2 的降低和ERO2 的升高 ,改善脑氧供 /需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靶浓度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方法80例全身麻醉病人,年龄17~65岁,体重42~85kg。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浓度2μg/m l组和2.5μg/m l组,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达到目标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时间及不同时间异丙酚用药量、清醒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异丙酚TCI 2μg/m l和2.5μg/m l复合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均能完成手术,麻醉用药量、麻醉满意度、清醒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输注20m in左右达到设定效应室靶浓度,两组异丙酚5、10、15m in时用药量分别为8、7、6mg/(kg.h)和9、8、7mg/(kg.h),之后以6mg/(kg.h)和5mg/(kg.h)持续输注可维持相应效应室浓度。结论异丙酚2μg/m l和2μg/m lTCI复合苏太尼安全、可行,以本研究提示的不同时间用药量指导手控输注可维持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实验旨在验证异丙酚对脑复苏是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P,n=10)和乳剂组(L,n=10)。建立窒息型心跳骤停大鼠心肺脑复苏的模型,心肺复苏成功后P组给予异丙酚10mg/kg静脉推注,继之以30mg/(kg·h)速率持续输注1小时;L组则以等容积的1%脂肪乳剂按同样方式处置。复苏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之间心肺复苏后1、2、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不能影响窒息型心跳骤停大鼠复苏后1、2、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三种全程麻醉维持方式对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患者,随机分丙泊酚组(P组)、七氟醚组(S组)、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组(PS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丙泊酚、七氟醚、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全程维持麻醉。在诱导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手术结束即刻分别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在手术前(T0),升主动脉开放后2 h(T2)、4 h(T4)、8 h(T8)、24 h(T24)、48 h(T48),采集动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三组各时点HR、MAP、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浆cTnI、CK-MB在T2、T4、T8、T24、T48明显升高,P组、PS组于T8达高峰,而S组于T4达高峰。与P组、PS组相比,S组cTnI在T2、T4、T8、T24、T48明显降低(P<0.05),CK-MB在T2、T4、T8、T24、T48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与全程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相比,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MVR患者40例,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20):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丙酚组(P组)。麻醉维持: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L,芬太尼2~3μg/(kg·h);R组夹闭主动脉前,以4μg/(kg·min)的速率输注瑞芬太尼5min,间隔5min后重复输注共3次,夹闭主动脉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L。芬太尼2~3μg/(kg·h)。于切皮前即刻、CPB前即刻、CPB后即刻、回ICU后即刻、6、12h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于麻醉诱导前,回ICU后即刻、6、12、24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两组各时点MAP、CVP、HR和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切皮前即刻和P组比较;R组回ICU后各时点CI升高(P〈0.05)。与P组比较,R组回ICU后各时点cTnI浓度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两组心肌梗死、房颤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cTnI浓度〉2μg/mL的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对CPB下MVR患者围术期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白介素(I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急诊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与对照组,分别予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1 h和术毕时血清S100B蛋白和IL-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1 h和术毕时MAP和HR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异丙酚组的上升值较对照组低(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中1 h和术毕时血清S100B蛋白和IL-1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异丙酚组的上升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能明显降低急性颅脑手术患者S100B蛋白和IL-1水平,减少脑细胞损伤,具有良好脑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星状神经节阻滞预防气管内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对气管内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R—SGB组。记录入室(t0)、SGB后(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各时点的SBP、MAP、DBP、HR,并计算RPP。结果 Ⅰ组SBP、HR、RPP、MAP于插管后1、3、5min均显著升高,与插管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而Ⅱ组插管后各参数与插管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插管后1、3、5min各时点的参数变化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 R—SGB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异丙酚和芬太尼合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的镇静、遗忘、并发症及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等,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协会(ASA)麻醉分级,也称为麻醉分级的Ⅰ-Ⅱ级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30例。B组患者于颈丛阻滞前5min缓慢静注咪唑安定1.52.0mg,颈丛阻滞后微量泵输注异丙酚3mg/(kg·h)、芬太尼1.125μg/(kg·h)。A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缓慢静注异丙酚1 mg/kg、芬太尼0.05mg,继以异丙酚42.0mg,颈丛阻滞后微量泵输注异丙酚3mg/(kg·h)、芬太尼1.125μg/(kg·h)。A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缓慢静注异丙酚1 mg/kg、芬太尼0.05mg,继以异丙酚46mg/(kg·h)输注维持。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颈丛阻滞后10min(T1)、20min(T2)、30min(T3)、手术开始后30min(T4)及术毕(T5)时的BP、HR和SpO2,并计算MAP。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遗忘程度。结果:与T0比较,A组患者在T1、T2、T3时MAP显著升高、HR显著加快(P<0.01),B组患者术中MAP、HR变化不明显(P>0.05);B组MAP、HR在T1、T2、T3时明显低于A组(P<0.01)。A组呼吸暂停发生率(36.7%)明显高于B组(0%)(P<0.01)。B组患者术后颈丛阻滞操作遗忘率和手术过程的Ⅲ级遗忘率高于A组(P<0.01)。结论: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异丙酚和芬太尼合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镇静效果满意,能有效抑制颈丛阻滞后的心血管反应,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术后对颈丛阻滞操作和手术过程遗忘作用强,可提高患者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吴世贵  云菲  陈尔标 《海南医学》2010,21(17):22-2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0例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七氟醚组吸入浓度8%的七氟醚,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2μg/ml,然后静注阿曲库铵0.4mg/kg,3min后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中以及插管后3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MAP、HR在基础值、插管前和插管后3min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MAP和HR均比基础值降低(P〈0.05),诱导后3min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均回复到基础值水平(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一样,麻醉诱导平稳,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喷他佐辛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需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单纯异丙酚(A组); 异丙酚复合0.2mg/kg喷他佐辛(P1组); 异丙酚复合0.4mg/kg喷他佐辛(P2组),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苏醒时(T2)、苏醒后10min(T3)的 MAP、HR、RR、SPO2及异丙酚用药总量, 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 三组患者T1时间MAP、RR、SPO2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2组T2与T0比较RR、SPO2有显著性差异(P<0.01) ;T1时间, P1组较A组及P1组RR、SPO2 明显偏高(P<0.01) ; T2时间 P2组较A组RR、SPO2明显更低(P<0.05) ,P2组较P1组SPO2明显较低(P<0.05) ;三组患者T3时间点各项生命指标与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异丙酚总量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P1>P2);意识恢复时间、患者注射痛和术后5minVAS评分P1、P2组均明显少于A组(P<0.01)。 结论 0.2mg/kg和0.4mg/kg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苏醒迅速,安全性较高,止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在小儿喉罩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儿11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58例。两组患儿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30 s后静注丙泊酚,按照序贯法给予患儿相应的丙泊酚剂量,丙泊酚靶浓度为2.5 mg/kg,后行喉罩插入。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瑞芬太尼给药后2 min(T1)、喉罩成功插入即刻(T2)、切皮即刻(T3)、切皮后5 min(T4)和喉罩拔出即刻(T5)患儿的血压(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记录喉罩重新置入的人数、置入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刻比较,B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均升高(P〈0.01),而A组患儿在各时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儿比较,A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降低(P〈0.01)。两组患儿PETCO2在T1、T2、T3、T4时刻均高于T0(P〈0.01)。与A组患儿比较,B组患儿BIS在T1~T5时刻均升高(P〈0.01),两组患儿在T1-T5时刻BIS均低于T0(P〈0.01)。A组的患儿喉罩插入后出现咳嗽/作呕、肢体动的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诱导方法能够为患儿喉罩插入提供较好的麻醉条件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躁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开胸行肺或食管手术患者,术中用安氟醚吸入麻醉,术毕回麻醉ICU全部麻醉未醒,随机分两组,异丙酚组25例给预异丙酚镇静3h,对照组15例让其自然苏醒,结果:异丙酚组患者苏醒前后心率,血压无统计学差异,躁动发生率8%(2/25),对照组患者苏醒时心及及血压较麻未醒时显著升高(P<0.05),躁动发生率60%(9/15),结论:异丙酚显著降低安氟醚麻醉后噪动的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过程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观察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L-SGB)对高血压患者气管内插管期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ASAⅡ~Ⅲ级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和非星状神经节阻滞组(NSGB组),每组各15例。SGB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采用第6颈椎气管旁穿刺法行L-SGB。记录入手术室后5 min(T0)、阻滞后10 min(T1)及插管后即刻(T2)、2 min(T3)、5 min(T4)各时点的SBP、MAP、HR,并计算RPP。【结果】NSGB组T2~T4时间点SBP、MAP、HR及RPP较本组插管前T0及T1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GB组T2~T4时间点SBP、MAP、HR及RPP较本组插管前T0及T1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NSGB组和SGB组在插管前T0及T1时间点比较各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插管后T2~T4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GB可以有效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期的循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