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行大鼠出生前后不同时期的脑黑质区段连续冠状石蜡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DA能神经元,焦油紫染色确定黑质区域,进行光镜观察以及细胞形态学指标的测量。结果胚胎(embryonicclay,E)第13天龄(E13)时,开始于中脑腹侧出现TH阳性(TH^ )细胞。至E16时,中脑腹侧这些细胞的数量和密度达到最大值,此后又逐渐下降,且于出生后早期这些TH^ 细胞的减少最为显著。至生后第14天龄(P14)时,中脑腹侧黑质区域TH^ 细胞的分布和密度不再明显改变,与成年期状态接近。胚胎期,TH^ 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着胚胎发育,其突起逐渐伸长,分支也逐渐增多。出生后,TH^ 细胞逐渐表现为成熟神经元的形态特征。结论大鼠脑黑质DA能神经元的发育发生在个体出生前后,呈现先大量形成后又逐渐减少的过程,与此同时,其形态趋向成熟。至P14时,DA能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学发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
应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第3~10月人胎黑质神经元的分布、数量和形态学发育变化。结果如下:①在人胎第3~10月,黑质神经元位于中脑腹侧大脑脚底与红核之间,并可区分为腹侧细胞稀疏的网状部和背则细胞密集的致密部。致密部在第3~4月为连续的细胞带,第5月以后渐变间断而形成明显的细胞群。②随着胎龄增加,每张中脑横切片上黑质神经元的数目略有减少,神经元的密度逐渐降低,尤以第8~10月最明显。③从胎龄第3~10月,黑质神经元胞体逐渐增大,胞质逐渐增多,神经元的形态从胎龄早期无明显突起的小圆形细胞为主,逐渐发育为胎龄晚期的锥形和梭形细胞为主,并带有一个或多个胞质突起。结果提示:人胎黑质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学发育在胎龄3~4月时尚不成熟,而第9~10月时已接近成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随年龄老化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探讨其退行性变的形态学依据。方法SD大鼠16只,雄性,分为成年组(4-5月龄)和老年组(≥18月龄)。取中脑黑质,常规制片,连续冠状切片,分别进行焦油紫染色和TH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Nissl染色细胞、TH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元进行计数,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老年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TH阳性神经元也同时减少(P〈0.05),且在超微结构上老年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内质网扩张及多量脂褐素形成。结论老年黑质退行性病变可能与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法结合HRP 逆行追踪双标记技术,研究了中脑黑质和被盖腹侧区胆囊收缩素样阳性神元经分布及其向尾壳核的肽能纤维投射。结果显示:胆囊收缩素样阳性神经元分布于黑质致密部和外侧部以及被盖腹侧区,黑质网状部末见到胆收缩素样阳性神经元和纤维;黑质致密部和被盖腹侧区胆囊收缩素阳性神经元向同侧尾壳核发出纤维投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脑干内核团向黑质的传入纤维联系.方法:将荧光金(Fluoro-Gold,FG)泳入大鼠一侧黑质,观察双侧脑干内的FG标记细胞分布.结果:在泳入区同側上丘、臂旁核、中脑中央灰质外侧部、被盖腹侧区;双侧的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艾魏核、脚桥被盖核、蓝斑见到FG逆行标记细胞.结论:大鼠脑干内的艾魏核等多个核团存在向黑质的传入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6.
林宏  宿长军 《医学争鸣》2001,22(15):1384-1387
目的 观察经颅重复性磁刺激 (rTMS)对大鼠苍白球 (GP)和黑质 (SN)酪氨酸羟化酶 (TH)阳性细胞及纤维变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置于大鼠头部的磁刺激器 ,每日予以 1Hz ,10 0mT的磁刺激 10min ,1次·d-1,共 14d ,然后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苍白球及黑质等部位TH免疫阳性产物的表达 .结果 较之假刺激组动物 ,rTMS后大鼠GP的TH免疫阳性纤维明显增多 ,尤以苍白球外侧部 (GPe)和腹侧苍白球 (VGP)明显 ;两组动物黑质致密部 (SNC)和网状部 (SNR)TH阳性标记的细胞数目未见明显差别 ,但rTMS组动物SNR和黑质外侧部 (SNL)的TH阳性纤维数量有所增加 .结论 rTMS能够调整作为基底神经节主要输出结构的GP特别是GPe和SNR的多巴胺水平 ,推测在帕金森病等的治疗上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进化程度较高的灵长类动物猕猴作为实验材料,在光镜下观察黑质的GABA能神经元。在黑质网状部GABA能神经元数量多,以多角形和梭形为主,致密部的GABA能神经元较网状部略稀少,胞体形态以多角形、圆形和梭形为主;在下丘平面还可见到许多GABA样阳性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改进的帕金森(PD)大鼠模型制作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60只,分别制作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内侧前脑束(MFB)两点6-OHDA毁损传统PD大鼠模型及中脑内侧前脑束(MFB)单点6-OHDA毁损改良PD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行为及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化。结果 改良组大鼠死亡率低于传统组和对照组,行为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与传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P〈0.01)。结论 本实验方法可快速简便地建立稳定的PD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进化程度较高的灵长类动物猕猴作为实验材料,在光镜下观察黑质的GABA能神经元。在黑质网状部GABA能神经元数量多,以多角形和梭形为主,致密部的GABA能神经元较网状部略稀少,胞体形态以多角形、圆形和梭形为主;在下丘平面还可以许多GABA样阳性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平颤方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MPTP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观察中药对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比正常组明显减少,28天比14天减少更明显;银杏平颤方及其拆方各中药治疗组可部分减少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的丢失;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14天比28天增加更明显,中药各治疗组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该部位细胞的凋亡。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帕金森病小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丢失的主要方式之一,银杏平颤方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巴胺神经元的丢失,达到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偏侧帕金森病大鼠黑质胶质细胞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偏侧帕金森病 (Parkinson sdisease ,PD)大鼠质致密部 (SNpc)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 :6 羟多巴胺 (6 OHDA)立体定向注射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 (T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S 10 0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并对其面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组大鼠毁损侧SNpc部位的TH免疫阳性面密度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减少 (P <0 0 1) ,而GFAP、PCNA、S 10 0免疫阳性面密度则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PD大鼠毁损侧SNpc部位存在明显的胶质细胞增生 ;SNpc部位的胶质细胞可能影响着PD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组织病理学及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在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6-OHDA分别注入实验组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被盖腹侧区以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利用Nissl染色、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大鼠黑质神经组织病理学改变;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在术后各时间点左侧(损毁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均较右侧有显著减少,比较实验组各时间点大鼠左侧TH阳性神经元发现,术后14,28d均较同组术后7d有显著减少,实验组大鼠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明显受损,出现核固缩,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以及突触前后膜肿胀,突触间隙消失等改变;对照组大鼠无形态学改变。结论 PD大鼠损毁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变,这种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是神经元坏死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3.0T增强梯度回波T2?鄢加权血管成像(ESWAN)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的R2?鄢值,探讨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6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经后处理在R2?鄢图像上分别测量双侧额叶白质区、红核、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和丘脑的R2?鄢值,分析R2?鄢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成年人在黑质网状带、苍白球的R2?鄢值最低,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最高。其中黑质网状带、壳核、苍白球、丘脑和尾状核头的R2?鄢值在部分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一定规律性。而红核、黑质致密带、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在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红核、黑质网状部、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的R2?鄢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 =0.188、0.269、0.524、0.347和0.407,P <0.05),丘脑的R2?鄢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 = -0.317,P =0.000),而黑质致密部、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与年龄无关(P >0.05)。结论  SWI能清晰显示脑内核团的结构,准确评估脑内的铁含量和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钙结合蛋白-D28K(CaBP)对脑内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测定CalbindinD-28k转基因小鼠黑质致密部、腹侧被盖区、海马的CaBP和黑质致密部CaBP阳性细胞数,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帕金森病(PD)模型,通过模型鼠游泳、悬挂、移动能力等行为学指标以及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来测定过表达CaBP抗MPTP对DA能神经细胞的损伤能力。结果转基因鼠黑质致密部、腹侧被盖区CaBP量显著高于正常鼠,海马、大脑皮层中CaBP量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黑质致密部CaBP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小鼠[(140±9.89)个vs(101±7.82)个]。MPTP造模后,转基因鼠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数和4项行为学变化差异不显著,而正常鼠造模后鼠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数和4项行为学变化差异显著。结论过表达的CaBP对脑内DA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探讨缰核与黑质在痛觉机制中的关系。结果表明单脉冲刺激外侧缰核(LHb),可抑制大多数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能(DA)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同时,使这些神经元的痛抑制反应明显延长。鉴于大多数LHb 神经元能被外周伤害性刺激所兴奋,本文结果提示 LHb-SNC 投射纤维可能是伤害性信息传入 SNC 的中枢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造成的蛋白酶功能损伤的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黑质区胶质细胞的病理特点.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Lactacystin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对照组.使用立体定向注射方法向黑质区注射Lactacystin制作PD大鼠单侧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植物凝集素(BSI-B4)免疫阳性细胞并对其进行细胞计数及灰度分析,对黑质区的多巴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病变侧黑质区TH阳性细胞较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胞浆染色浅.GFAP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灰度值较正常组及生理盐水组降低(P〈0.05).BSI-B4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阳性细胞均数较正常组和生理盐水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灰度值较正常组及生理盐水组低(P〈0.05).结论:泛素蛋白酶抑制剂lactacystin可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并可导致黑质区小胶质细胞增生活化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阻断剂Gabazine对大鼠黑质网状带GABA能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Gabazine对大鼠黑质网状带GABA能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正常大鼠黑质网状带微量注射Gabazine可使神经元放电频率由(19.7±2.1)Hz升高到(32.0±5.4)Hz,平均升高(40.0±5.0)%,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3.25,P〈0.01)。结论内源性GABA—A受体可调节黑质网状带GABA能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这为进一步探究GABA—A受体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