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实验通过建立人LOVO细胞结肠癌裸鼠肝脏转移瘤模型,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联合分化诱导剂(RA)抗结肠癌转移的效应,二者是否具有协同效果.方法:建立人LOVO细胞结肠癌裸鼠肝脏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建立后分组治疗,至治疗结束时处死裸鼠,检测肝脏转移率和肝转移结节数及肝脏转移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  相似文献   

2.
黄忠光 《医学综述》2013,19(10):1769-1771
结肠癌具有很高的肝转移概率,但与胃癌比较其转移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该文对影响结肠癌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和年龄)、结肠癌诊断主要方法(B超诊断、CT诊断以及PET诊断)、常用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法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门静脉化疗、冷冻治疗、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基因治疗)予以总结概述,以期为临床结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第四位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肿瘤[1].结肠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其中以外科手术切除为最主要治疗手段.尽管手术切除率为50%~70%[2],但由于复发或转移的发生使得结肠癌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结肠癌复发转移一般在3年内发生[3],其最常见转移的器官是肝脏、肺[4].转移病灶未进行治疗的患者1~5年的中位生存率不到5%[5-6].  相似文献   

4.
李丽军  陈原 《浙江医学》2011,33(10):1519-1521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尽管其根治性手术在临床上已取得较满意疗效,但术后局部复发率及肝脏转移率仍较高。本文通过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肝脏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治疗及揭示结肠癌的侵袭、转移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载体系统将目的基因导入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新型药物。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不仅可以针对肝脏本身疾病发挥作用,还可利用肝脏作为机体的生物反应器,通过表达的基因产物对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的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由于肝脏具有对进入体内物质的代谢和解毒特性,大多数基因载体都会进入肝脏。因此肝脏靶向性是基因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早期由于特异性、疗效、毒性和免疫限制,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实际临床价值受到限制。随着载体技术和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各种肝脏和非肝脏相关疾病的一种具有潜力的方法。本研究在梳理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分类、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系统的基础上,概述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技术进展过程和发展现状,探讨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在肝癌、遗传性系统性疾病、遗传性代谢性肝病、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等方面应用,总结分析当前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存在问题以及潜在解决方案,进一步展望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未来前景,以期为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促进我国基因治疗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Ad-hE)联合顺铂(Cis)对小鼠结肠癌肺转移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探索抗血管基因治疗联合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6~8周龄BALB/c小鼠每只尾静脉注射接种1×105 CT26细胞,建立小鼠CT26结肠癌肺转移模型,随机分成5组,分别予Ad-hE和Cis单独及联合注...  相似文献   

7.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靖  周建波  梁平 《重庆医学》2005,34(11):1721-1724
1概述肝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日益增高,肝脏也是全身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脏肿瘤早期往往不易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数已属中晚期,如果不能彻底手术切除,目前仍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的问世开辟了肝癌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肝癌基因治疗研究所获得的最新成就进行综述。2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基因治疗应运而生;其本质是应用核酸治疗疾病,即利用核酸恢复细胞的功能或利用核酸暂时阻碍细胞的功能。因此,在基因治疗策略中,各种不同的靶细胞和基因结…  相似文献   

8.
肝脏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 ,发病后患者的生存期很短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基因治疗这一新方法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肝脏因其再生能力强、合成多种蛋白质等特点 ,已成为基因治疗的理想靶器官。1 肝脏恶性肿瘤基因治疗所用的载体在肝癌基因治疗研究中主要是寻找对肝细胞特异性高、亲和力强、载基因容量大、整合转染效率高、抗原性及毒性小、表达功能基因持续时间长的载体。载体可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病毒载体具有较高的转移效率和表达功能基因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而非病毒…  相似文献   

9.
陈伟  陈佑江 《医学综述》2015,(6):1018-1020
肝脏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靶器官,胃癌一旦发生肝转移,手术、放化疗等效果均不理想。基因治疗为胃癌肝转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基因治疗在基础研究阶段和临床前期研究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获得可喜成果。国内外学者从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对胃癌肝转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基因治疗表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范瑞  秦长岭 《中原医刊》2006,33(14):28-30
目的探讨nm23、p53、PCNA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46例结肠癌nm23、p53、PCNA表达。结果46例结肠癌中,高分化腺癌、中低分化腺癌的nm23检出率分别为81.8%(9/11)、62.1%(22/35),浆膜外癌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肌层,有、无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11/18)、85.7%(24/28)。p53在结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5.2%(30/46),在浆膜外层的阳性表达率为83.3%(5/6),肌层62.5%(25/40)。p53表达与结肠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相关,而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CNA该组检出率为100%,只是染色强弱有别,与病理分级、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p53和nm23表达与结肠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结肠癌转移和浸润深度关系密切,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手术成功率判断及肿瘤转移和转移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病率近来有上升的趋势。目前有许多治疗大肠癌的方法,但是仍以手术为主,辅助其他的治疗。目前主要的术式有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等。目前辅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放射治疗、温热治疗、介入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多学科综合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缺乏有效地早期筛查手段,将近一半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早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复发和转移。目前对于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全身综合治疗为主。本文就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生物化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翟跃芬 《医学综述》2012,18(23):3986-3988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相关基因已被明确定位于13q14.3。该病可累及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样,疾病早期易被误诊,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治疗可以阻止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金属螯合剂及锌制剂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未来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有望达到根治该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以针对发病机制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但随着对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发病机制进行综合性治疗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文章就DPN的常用治疗方法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以针对发病机制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但随着对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发病机制进行综合性治疗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文章就DPN的常用治疗方法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目前肿瘤研究中的一项热门课题。肿瘤基因治疗常用的方式有导入抑癌基因、抑制癌基因的表达、自杀基因治疗、抑制血管生成、针对一些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针对耐药基因的治疗和肿瘤DNA疫苗等等。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常用载体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基因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肿瘤的基因治疗必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与以往的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不同,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单抗在抗癌治疗中取得的成绩已成为癌症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使人们认识到癌症的基因问题不是故事的全部,驱使研究者转而关注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有多种治疗策略,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以及单抗治疗。由于肿瘤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和遗传不稳定性,其发病机制复杂,单独依靠某一种治疗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抗肿瘤效果,因此在深入研究不同治疗手段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联合包括肿瘤靶向治疗、细胞毒化合物治疗、以及不同类型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策略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长期失眠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常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ZD)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此类药起效快、停药反跳并有成瘾性。王平教授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失眠,做到据证立法、处方、用药,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度参加锻炼,多种疗法相互配合,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刘媛媛 《医学综述》2013,19(5):877-881
伤口的愈合不良及瘢痕的形成一直是整形外科中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现阶段,在整形外科的治疗进展中,促进伤口愈合及预防瘢痕形成方面,除了手术治疗外,同时联合各种物理治疗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升高温度影响胶原酶的活性,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不同的物理治疗又具有各自发挥作用的独特原理。临床应用的对照试验表明,手术早期联合物理治疗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进而建议整形外科医师应早期利用联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新  宋文武 《医学综述》2006,12(17):1066-1067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治疗也往往需要联合用药。近年来针对其发病机制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药物及治疗方法不断发现,这主要体现在白三烯调节剂、组胺受体拮抗剂、免疫抑制剂、硫酸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本文对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