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心房颤动引起的梗死是目前缺血性卒中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在房颤心肌维化过程中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TIMP-2基因启动子-418G/C多态性与房颤引起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多态性法对2016年1月—2018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因房颤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04例(观察组)及非心源性脑梗死248例(对照组)进行TIMP-2基因启动子区-418G/C多态性检测,并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基因型、等位基因等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入院时收缩压及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GC+CC基因型共94例(46.1%),对照组GC+CC基因型共90例(3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95% CI:1.017~1.585),观察组C等位基因115例(28.2%),与对照组[106例(2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95% CI:1.049~1.658)。  结论  TIMP-2基因-418G/C位点多态性与房颤性脑梗死遗传易感性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uVATS)在胸部良性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该科于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应用 uVATS 治疗的胸部良性疾病患者61例(uVATS 组),并收集同期在该科行传统胸腔镜手术(VATS)的良性病变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技管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uVATS 组61例患者中,自发性气胸23例,肺部良性肿块11例,胸外伤11例,急性脓胸6例,手汗症7例,纵隔肿瘤3例。手术时间45~115 min ,平均65 min ,出血量40~200 mL ,平均80 mL ,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5 d ,平均3.3 d 。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2个月,随访率88%,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uVATS 组较对照组技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ATS 治疗胸部良性病变较 VATS 更加微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105例肺癌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CD4^+/CD8^+比值。结果:全组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Ⅰ期、Ⅱ期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T细胞各亚群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Ⅲ期、Ⅳ期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CD4^+明显降低(P=0.04);CD8^+则明显升高(P=0.02);CD4^+/CD8^+较正常有所下降,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对肺癌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以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判断,晚期肺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成紊乱型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纵隔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发生纵膈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纵膈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233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有11例发生纵膈感染,感染率为4.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糖尿病、高血脂症、开放式换药、血运障碍与纵膈感染呈正相关性,是纵膈感染的影响因素;11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株,占44.44%,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株,占55.56%,以肠球菌为主。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纵膈感染情况较严重,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术后纵膈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DNA含量(DI)、合成期细胞比例(SPF)、增殖指数(PI)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3例新鲜肺癌组织细胞的DI、SPF、PI值,研究其和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异倍体率、DI、SPF、PI等指标在以患者性别、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病理特征为分组对象的各组间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肺癌DNA倍体改变发生在癌变早期,其后其细胞DNA的改变随着病程进展没有发生明显改变;②肺癌DAN倍体、增殖活性在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4年开始 ,应用一种自行设计的手术带血管蒂的胃窦浆肌片十二指肠残端包埋术 ,以防止困难的十二指肠残端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 ,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手术患者 13例 ,均为男性 ,年龄为 2 7~ 45岁。 12例有长期溃疡病史 ,1例无溃疡病史。 7例为急诊手术 ,急诊手术患者均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 ,穿孔直径平均为1cm。 6例为急诊手术。 1例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发作且伴幽门梗阻 ,术中发现十二指肠前壁穿孔大网膜包裹十二指肠近于横断 ,周围组织已将其包裹粘连 ,分离粘连时胃与十二指肠自行断裂。急诊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确定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在ICU监护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心律失常可能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心律失常发生与该因素的关系。结果:高龄(≥70岁)、肺功能减退(FEV1/FVC<70%)、合并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术前心电图异常、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过长等因素与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是危险因素;充分供氧和镇痛亦与心律失常相关,为保护因素。结论:术前纠正患者高血压等合并症、改善肺功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以及术后充分镇痛、供氧可以降低术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流式细胞术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应用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145名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CD4+/CD8+比值。结合临床病理结果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中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30);CD3+、CD4+亚群较正常值降低,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NK细胞两组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2)早期(0、Ⅰ期)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和健康对照组之间T细胞各亚群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中、晚期(Ⅰ、Ⅱ、Ⅲ期)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和健康对照组相比CD4+明显降低(P=0.023);CD8+则明显升高(P=0.021);CD4+/CD8+较正常有所下降,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淋巴结阴性患者和淋巴结阳性患者比较T细胞各亚群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对食管癌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以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判断,晚期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成紊乱型改变。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第四位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肿瘤[1].结肠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其中以外科手术切除为最主要治疗手段.尽管手术切除率为50%~70%[2],但由于复发或转移的发生使得结肠癌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结肠癌复发转移一般在3年内发生[3],其最常见转移的器官是肝脏、肺[4].转移病灶未进行治疗的患者1~5年的中位生存率不到5%[5-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和鉴定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分别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Ⅰ期NSCLC患者、7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Ⅰ期NSCLC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离、筛选和鉴定.结果 每一标本的3张2-DE图谱半均蛋白质点数约(323±11)个.共挖取51个差异蛋白质点,经MALDI-TOF-MS分析,成功鉴定出5种蛋白质,均为上调蛋白,分别为α1-酸性糖蛋白、C1酯酶抑制物、血管紧张素原、转铁蛋白及转甲状腺素蛋白A链.结论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Ⅰ期NSCLC血清中鉴定出5种差异表达蛋白,为开发NSCLC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的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