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特点及其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16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16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肺部并发症75例,低心排2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消化道出血8例,脑部并发症:昏迷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死亡21例,死亡率5.0%;以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的婴幼儿比例最高(57.1%),其次是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与体外循环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提高婴幼儿各种先,心病矫治技术的同时应加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心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谭程  邓明彬  于风旭 《四川医学》2007,28(8):911-912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实施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手术39例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全组39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7.69%。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婴幼儿术后的监护提供指导。方法:分析1998年9月-1999年12月共256例婴幼儿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256例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占6.6%,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1%,消化道出血占4.7%,心脏猝死综合征占3.1%,急性肾功能衰竭占2.3%,术后死亡12例,占总人数的4.7%,结论:由于婴幼儿机体发育及体循环的特殊性,术后以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依次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心脏猝死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应引起医护人员在术后监护量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40例8 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液体出入量的管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8月合肥高新医院40例8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体外循环(ECC)资料。全部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ECC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灌注和引流的平衡、合理的预充方案以及多模式超滤技术。结果 40例患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无一例严重相关并发症,围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2.5%。结论 低体质量婴幼儿减少预充量,合理的预冲液成份,加强液体的出入量平衡管理是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体重10 kg以下的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有其特殊性如病情重,畸形复杂,手术操作难度较高,术后并发症多等.我科从1992年1月~1995年12月为36例体重10 kg以下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死亡6例,死亡率17%.结合本组病例,对围术期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体质量小于10 kg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咏  肖颖彬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刘梅 《医学争鸣》2004,25(11):1005-1008
目的: 分析我院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296例体质量低于10 kg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在296例中,男177例,女119例,体质量3~10 kg,平均 (7.52±1.82) kg,年龄3 d~32 mo,平均(14.23±5.65) mo,其中体质量≤5 kg的23例(7.8%).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58例(19.6%);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38例(80.4%),后者主要用于简单心内畸形的矫治.比较心脏停跳与不停跳组在体外循环(CPB)期间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全组死亡17例,死亡率5.7%.其中体质量≤5 kg患儿4例,死亡率17.4%(4/23),体质量>5 kg患儿13例,死亡率4.8%(13/273),两者之间相差显著(P<0.05).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死亡率为2.9%(7/238).死亡原因:10例复杂畸形的死亡患儿中,死于低心排6例、心律紊乱3例和呼吸衰竭1例;其他7例患儿死于低心排2例、心率紊乱3例和呼吸衰竭2例.结论:低体质量和畸形复杂是增加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安全应用于简单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在CPB管理方面优于婴幼儿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 1 993年至 2 0 0 2年 1 1月 1 0 9例浅低温心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种分类、术前心功能、体外转流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全组体外转流时间 1 2~ 1 30 m in,平均 37min,多巴胺用量 0~ 5 μg/ kg· h- 1 ,术后辅助呼吸 4~ 2 4 h,平均 1 2 .8h,发生并发症 1 5例次 ,死亡 1例 ,住院手术病死率为 0 .91 %。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术中心肌始终有氧合血灌注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无血及再灌注损害 ,浅低温状态有利于降低全身代谢耗氧 ,进一步完善了术中心肌保护 ,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术后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等致命并发症发生 ;同时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及不需漫长的降升温过程 ,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 ,操作简单易行 ,有利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婴幼儿先心手术患儿资料,所有病例在CPB下行根治性手术.结果 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 2.12%;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早诊断、早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的关健是把握好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加强术中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处理体会。方法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年龄3月~1.5岁,体质量均<10kg,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住院死亡2例(3.7%),并发症发生率18.5%。结论采用适合于婴幼儿的围术期处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及体外循环中的情况(体外循环的设备、预充液的组成、体外循环时间、体外循环的管理等).结果:80例患儿手术经过基本顺利,未发生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75例,电击复跳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安全、可行.加强体外循环中管理可降低婴幼儿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o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经验。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473例10kg以下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月龄1~36个月,平均(10.2±4.8)个月;体质量2.7~10k,平均(6.9±1.7)垤。所有手术均使用进口婴儿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浅或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采用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全组患者术中术后均使用改良超滤结合常规超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1~206min,平均(78±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108min,平均(39±11)min。术中灌注压30~60mmHg,转流过程平稳,尿量均〉2ml/(kg·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5.8%,全部顺利脱机,464例痊愈出院。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1.90%。结论建立更适用于婴幼儿非生理状态下的婴幼儿体外循环过程,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合适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加强液体出入量平衡的管理,以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超滤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婴幼儿围手术期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53例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并探讨其围术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6月~2013年7月共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53例低出生体质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其中49例为早产儿。本组病例孕周
26~40 周(30.96±3.09)周,出生体质量640~2460(1429.90±455.08)g。手术时日龄4~87(32.81±20.76)d;手术时体质量650~
2460(1750.20±481.59)g。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先心病非体外循环矫治手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参数、患儿体
内酸碱平衡及电解质进行调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并维持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持续机械通气,置暖箱保温。结
果本组病例中有47例为PDA结扎术,其中有1例未行手术即发生心跳骤停,未能心肺复苏;1例由于术前诊断有误,术中经食
管超声诊断后修正诊断为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重度发育不良,不能行PDA结扎术,放弃治疗;2例COA矫治术,其中1例于手术
中发生心跳骤停,术中死亡;2例为PDA结扎同期COA矫治术;其余2例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分别行A-P分流术+Broch术和
B-T分流术。本组病例术中死亡2例,死亡率3.77%,术后早期死亡(72 h内)1例,总死亡率5.66%。结论低出生体质量儿可实施
早期非体外循环下先心病手术;良好的麻醉管理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死亡病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92例瓣膜置换手术中21例死亡病例的术前心脏功能情况、手术方式、体外循环和阻断主动脉时间、死亡原因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相关资料.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1例(1、93%,21/1092),其中,心脏停跳手术组死亡9例(2.03%,9/444),心脏不停跳手术组早期死亡12例(1.85%,12/648),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二尖瓣置换手术死亡率最低为0.85%(6/694),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手术死亡率最高为3、89%(12/308,P〈0.05);和存活病例相比较,死亡病例的体外循环和阻断主动脉时间更长,CK和CK-MB明显增加(P〈0.01);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在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原因中,低心排综合征死亡最高达12例(57.2%),心脏骤停、室颤、呼吸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双瓣膜置换术在瓣膜置换手术中死亡率较高,并多发生在体外循环转流时间过长、心肌损伤标志物增加非常明显的患者;死亡原因以低心排综合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4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直视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死亡12例,病死率为8.45%。出院随访130例,随访时间3-36个月,无死亡患者。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围术期处理,老年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并能达到满意效果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0公斤以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2006年12月-2011年7月共对153例10公斤以下婴幼儿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例心脏直视手术,男82例,女71例,年龄为5个月-5岁,平均(20.0±8.4)个月,其中5-12个月31例,13-24个月82例,25-36个月39例,37-60个月1例;体重4-10 kg,平均(8.9±1.3)kg。69例使用膜肺,84例使用西京87型(小号)鼓泡式氧合器;19例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其余均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浅或中低温高流量灌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18-166(57.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123(39)min,开放主动脉后148例患儿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97%,辅助时间为4-60(16)min。术后患儿死亡3例,死亡率为2%,死亡原因2例为严重低心排,1例为突然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临床死亡。结论根据婴幼儿的体重、病情及手术操作难易程度选用膜肺或鼓泡肺,尽量减少预充晶体量,提高胶体预充量,采用高流量灌注,通过给予速尿、超滤、加入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及良好的心肌保护、肺保护、脑保护有利于患儿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本组216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急性心包填塞,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及室性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死亡7例,死亡率为3.2%,各种并发症25例,而上述三种并发症占72.7%。结论:术后24 h对于严重并发症的正确预防与处理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吴静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88-108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系统的护理方法,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方法:2010年9月~2011年8月期间,我科对53例心脏疾病患者实施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现回顾分析上述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结果:①53例心脏疾病患者,其中50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4.3%;3例死亡,病死率为5.7%,死亡原因包括急性呼吸衰竭、重度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重度心律失常各1例。②53例心脏疾病患者,其中6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各2例,急性呼吸衰竭、轻度肺水肿各1例,但是上述4种类型并发症的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9,P=0.8265)。结论:我科采取的护理措施可以较好地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系统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38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8例,病死率4.68%。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7例,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2例,左心室破裂1例。单变量分析提示,年龄、手术前心功能分级、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心胸比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心功能与心胸比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手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加强手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后的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可望提高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外科治疗婴儿法洛四联症(TOF)的临床经验,并对早期、中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42例婴儿TOF,术前经心脏彩超和(或)心脏CTA检查确诊,其中男性79例,女性63例;年龄1~12个月,平均(6.4±2.7)个月;体质量3.0~12.0 kg,平均(6.7±1.4)kg.McGoon值0.80~2.47,平均1.59±0.34;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4.0~36.3 mL/m2,平均(25.5±5.9)mL/m2.138例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4例行分期根治手术.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95.0±21.7) min,主动脉阻闭时间(54.3±15.1)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0.2±30.5)h,监护室停留时间(5.0±3.5)d.治愈出院140侧,死亡2例(院内死亡率1.4%).术后二次手术4例(2.8%).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0%(10/142).随访患儿127例,随访率89.4%,随访时间11~62个月(中位数37个月),均无死亡或再次手术;心功能Ⅰ级117例(92.1%),心功能Ⅱ级10例(7.9%);心脏超声提示右室射血分数(EF)均正常,微量或少量肺动脉瓣反流113例(89.0%),中量反流14例(11.0%),无大量反流.结论 婴儿期行TOF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优化手术方法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婴儿期TOF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术后早期和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5 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策略,以减少婴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 kg以下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CPB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34例,年龄13 d至9个月,平均(3.71±2.25)个月、体质量2.5~5.0(4.23±0.59)kg;采用中低温中等流量CPB 18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3例、深低温低流量CPB(DHLF)9例、DHCA结合DHLF 4例;26例行超滤.结果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4例(100%),无严重心律紊乱;32例顺利停体外循环,无严重的CPB并发症.死亡4例,死亡率为11.8%.结论小预充、CPB中较高的血球压积(HCT)和胶体渗透压、充分静脉引流及与温度匹配的足够灌注流量、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脑保护是低体重儿成功CPB的关键,适时的超滤是减少CPB术后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