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肝癌H22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接种H22肝癌小鼠腹水方法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在接种后第7天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15 mg/kg)组、低剂量蝎毒多肽(5 mg/kg)+5-Fu组、高剂量蝎毒多肽(20 mg/kg)+5-Fu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21 d。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给药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微血管密度(MVD)及NF-κB、MMP-9、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5-Fu组相比,高剂量蝎毒多肽+5-Fu组的MVD及NF-κB、MMP-9、VEGF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而低剂量蝎毒多肽+5-Fu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蝎毒多肽可增加5-Fu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22肝癌组织NF-κB通路及MMP-9、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柞蚕雄蛾提取液对放疗后荷瘤大鼠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W256荷瘤模型,常规放疗后,柞蚕雄蛾提取液16.53 mg/kg连续ig给药10 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放疗组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有增强趋势(P>0.05);放疗联合柞蚕雄蛾提取液(联合组)和柞蚕雄蛾提取液组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减弱(P<0.05),且HIF-1α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r=0.649,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放疗组较模型组HIF-1α 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及柞蚕雄蛾提取液组肿瘤组织HIF-1α 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柞蚕雄蛾提取液对放疗后及未实施放疗的肿瘤组织HIF-1α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薏苡仁油(康莱特注射液)体外对人原位胰腺癌BxPC-3细胞生长和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探讨薏苡仁油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薏苡仁油作用BxPC-3细胞后,经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DNA梯度电泳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结果 薏苡仁油(2 mg/mL,20 μL/mL)作用于BxPC-3细胞后,瑞氏染色可见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可见BxPC-3细胞出现特征性凋亡变化,琼脂糖电泳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性DNA梯形条带;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上清液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薏苡仁油能影响BxPC-3细胞生长周期,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下调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抑制胰腺癌细胞的扩散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多种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用浓度递增的异丙酚(0 μg/mL、5 μg/mL、10 μg/mL、20 μg/mL)和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HepG2细胞,然后采用体外细胞实验(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异丙酚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G2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CCK-8实验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μg/mL组、10 μg/mL组及20 μg/mL组HepG2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 <0.05)。划痕实验结果发现,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减弱(P <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发现,异丙酚以一种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P <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异丙酚刺激可降低HepG2细胞中的VEGF、MMP-9及p-ERK/ERK蛋白相对表达量(P <0.05)。结论 异丙酚在体外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可能与其下调ERK-VEGF/MMP-9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缺氧状态以及这2种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这2种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缺氧模型,检测细胞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并观察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HIF-1α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高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4 cm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P均<0.05),VEGF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高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较深、肿瘤最大径≥4 cm、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和高病理分期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P均<0.05);HIF-1α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P<0.05),VEGF阴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与阳性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缺氧模型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5),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增强(P均<0.05),凋亡减少(P<0.05)。结论 HIF-1α和VEGF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有关,HIF-1α蛋白表达阳性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片仔癀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片仔癀对体外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片仔癀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肝癌SMMC-7721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宫颈癌HeLa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CAM)实验,研究片仔癀对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片仔癀在0.2~1.0 mg/mL对各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1.0 mg/mL片仔癀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到81.55%;片仔癀在0.1~1 000 μg/mL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给药鸡胚的新生血管数减少,血管变细,其中10 μg/mL抑制率最高,一级血管抑制率为61.1%,二级血管抑制率为59.1%。结论 在实验给药浓度下,片仔癀对受试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香加皮中提取的宝藿苷-I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抑制作用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RT-PCR技术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宝藿苷-I作用48 h后,细胞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 m RNA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Eca-109细胞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宝藿苷-I(25、50 μg/mL)作用48 h后,Eca-109细胞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12.5 μg/mL处理组细胞的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宝藿苷-I可能通过下调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影响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抑制Eca-109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鸡屎藤苷酸对肝癌细胞系炎症因子水平、生长、凋亡、侵袭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系的活力;流式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2(Bcl2)、Bcl2相关X(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E-钙黏蛋白(E-cad)、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粘连蛋白(F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检测肿瘤小管的形成。[结果] 当鸡屎藤苷酸溶液的浓度小于20 μg/mL时,对肝癌细胞系活力的抑制作用不具有明显差异;48 h当浓度大于40 μg/mL时,对HepG2抑制作用明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选择HepG2细胞处理48h,鸡屎藤苷酸分成3个剂量组(0、20、40 μg/mL),厄洛替尼(0.86 ng/mL)为阳性对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0 μg/mL组的细胞凋亡率、抗炎因子水平(IL-10)、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和E-cad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促炎因子水平(IFN-γ、IL-6)、侵袭细胞数量及相关蛋白表达(FN)、小管形成数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鸡屎藤苷酸通过抗炎、抑制肝癌细胞HepG2生长、侵袭、肿瘤血管形成并促进其凋亡,缓解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猕猴单次sc重组人胸腺肽α1(rh-Tα1)的药动学。方法:6只猕猴单次sc rh-Tα1 350 μg/kg,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ELISA)法测定动物的血药浓度,实验数据用3P97药代软件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rh-Tα1在猕猴体内的消除符合一房室模型,6只动物的达峰时间(tmax)均为1.5 h,平均消除半衰期(t1/2ke)为(2.9±0.8)h;峰浓度(Cmax)均值为(297.0±43.3)ng/mL;平均清除率(CL)为(0.373±0.116)m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均值为(1 165±333)ng·h/mL。结论:血清样品经 5倍稀释后用ELISA方法能较准确测定猕猴血清中rh-Tα1的量。6只猕猴sc rh-Tα1后达峰时间一致且较短,主要药动学参数显示一定个体差异,但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85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分别检测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ACK1、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CK1、HIF-1α、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69/85)、63.5%(54/85)、89.4%(76/85)。RACK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HIF-1α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均<0.05)。RACK1、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RACK1 vs HIF-1α:r=0.523,P=0.043 9;RACK1 vs VEGF:r=0.428,P=0.033 7;HIF-1α vs VEGF:r=0.689,P=0.024 5)。结论 RACK1、HIF-1、VEGF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三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人胰腺癌组织中髓样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不同胰腺癌细胞株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和1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cl-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l-1在不同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胰腺癌标本50例中有34例出现Mcl-1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8.0%;而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检测到Mcl-1表达.Mcl-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PANC1和BxPC3两种细胞中均有Mcl-1表达,表达强度为PANC1> BxPC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凋亡蛋白Mcl-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呈高表达,提示其对胰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Mcl-1的表达情况可作为胰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头颈部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诊断时常处于疾病晚期.依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头颈部鳞癌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晚期头颈部鳞癌预后差,治疗方法有限.在过去几年中,免疫治疗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很有潜力的肿瘤治疗方法.近期临床试验表明,免疫治疗在头颈部鳞癌中显示出令人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本文将免疫治疗在头颈部鳞癌中的抗肿瘤机制、临床研究进展、生物标志物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洪德  董维平 《上海医学》1998,21(12):715-717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其与胰岛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3例1型糖尿病患者ICA、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C肽水平,结果:ICA阳性率为50.9%;1型糖尿病患者CD3和CD8均高于正常人,CD4低于正常人,但无统计学意义,CD4/CD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ICA阳性者CD7明显高于正常人,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21例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上皮永生细胞、胃腺癌细胞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中多耐药基因1(mdr1)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方法:常规培养胃上皮永生细胞系(GES-1)、胃腺癌细胞系(BGC823)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系(SGC7901)细胞,用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此3种细胞的mdr1 mRNA表达,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它们的P-gp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霉素在细胞内的蓄积以判断它们的P-gp功能状态.结果:在原位杂交的标本上,杂交信号呈紫蓝色颗粒,分布于胞质.GES-1细胞颗粒数量少,BGC823颗粒数量多,细胞轮廓十分明显;SGC7901颗粒细小而少,少数细胞杂交信号丰富.免疫印迹显示GES-1 P-gp的表达较BGC823和SGC7901弱;GES-1 P-gp积分光密度为46.36±19.24,BGC823为61.32±28.46,SGC7901为50.45±21.36,BGC823的P-gp表达强于SGC7901和GES-1(P<0.05),SGC7901和GES-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S-1阿霉素特异荧光强度为10.12±4.18,BGC823为27.44±7.06,SGC7901为35.88±14.55,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细胞对抗肿瘤药的反应性不同,随着细胞恶性变,P-gp介导的耐药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鸟氨酸脱羧酶抗酶(OAZ1)对舌鳞癌细胞株SCC15上皮间质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构建框移位点突变的OAZ1过表达慢病毒表达载体pLVX-Neo-OAZ1-IRES-ZsGreen,包装病毒并感染SCC15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挑取荧光强度较高的单克隆细胞株;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AZ1以及上皮间质化相关基因(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Zeb1、Snail、Twist1、TGF-β1、Smad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OAZ1基因稳定表达的SCC15细胞株,且OAZ1的过表达可以抑制Vimentin、N-cadherin、TGF-β1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此外,OAZ1可以促进Smad1的蛋白水平降低.结论 OAZ1可以抑制舌鳞癌细胞的上皮间质化,其机制可能涉及TGF-β1信号通路和Smad1信号通路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浓度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含量与胃癌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25例正常人、30例术前未作任何治疗及术后1周无感染的胃癌病人血清sVCAM-1的浓度,研究其浓度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胃癌组血清sVCAM-1比胃溃疡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术后血清sVCAM-1浓度显著下降(P<0.001)。结论:sVCAM-1有望成为胃癌的是否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一种提高细胞膜色谱精确性和灵敏性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细胞膜色谱模型,提高细胞膜色谱法的精确性和灵敏性,评价此法用于亚型受体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质粒转染得稳定高表达HEK293α1B细胞株,构建HEK293α1B细胞膜色谱系统,测定9种α-肾上腺素受体配体在系统中的容量因子(k'HEK293α1B),对其亲和力排序,并分别与大鼠肝脏组织匀浆和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制备的细胞膜色谱系统测得的容量因子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细胞膜色谱法测定9种配体的亲和力顺序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配体在HEK293α1B细胞膜色谱柱的保留时间最长,在大鼠肝脏组织匀浆细胞膜色谱柱的保留时间最短。结论细胞膜色谱法用于亚型受体的研究准确、可行;与大鼠肝脏组织匀浆和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制备的细胞膜色谱系统比较,应用HEK293α1B细胞株制备的细胞膜色谱系统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球壳菌素(ISP-1)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促凋亡作用,研究ISP-1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加入100μmol/L ISP-1干预,分别于作用6、12、24、48 h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GMC凋亡,Hoechst33258/PI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琼脂糖DNA凝胶电泳法观察凋亡细胞核小体DNA的断裂现象,并通过SuperArray Real-Time PCR细胞周期基因芯片测定ISP-1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ISP-1可显著诱导GMC凋亡,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最显著,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法可见亮蓝色的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梯度的出现;PCR细胞周期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发现ISP-1可显著上调GMC Rad51、Atm、Brcal、Caspase3、cyclinA2、cyclinC、chek1、cyclinB1、cyclinB2、cyclinD2、cyclinF、Cdc25a和P27等一些与DNA损伤、凋亡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发现ISP-1可显著上调GMC 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ISP-1可时间依赖性诱导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GMC凋亡,其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维吾尔民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及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1月-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鼠、人源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并比较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体外培养鼠源RAW264.7和人源 THP-1巨噬细胞,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刺激后,油红O染色,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泡沫细胞形态及脂质富集情况。采用qRT-PCR技术检测ox-LDL对细胞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ox-LDL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酶标仪分别检测ox-LDL对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标志物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影响;HPLC检测ox-LDL对鼠、人源巨噬细胞内催化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kynurenine pathway,KP)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吲哚胺2,3-双加氧化酶1(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 1,IDO1)活性的影响。结果 鼠源RAW264.7和人源THP-1巨噬细胞经ox-LDL处理后,大量脂质在细胞内富集沉积,形成泡沫细胞。ox-LDL既可诱发巨噬细胞内炎性因子高表达,也会引起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表明ox-LDL可以诱导鼠源RAW264.7和人源 THP-1巨噬细胞内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产生。ox-LDL更容易引发人源THP-1巨噬细胞的凋亡,而对鼠源RAW264.7巨噬细胞凋亡却无明显影响。ox-LDL在鼠源RAW264.7和人源 THP-1巨噬细胞中均可激活KP。结论 鼠源RAW264.7和人源THP-1巨噬细胞均可通过ox-LDL处理来建立稳定的鼠、人源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