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4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外病变中,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我国1989年将其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简称乙型肝炎肾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住院疾病谱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4 01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住院肝病患者中的构成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构成比由2002年的1.76%升至2011年的3.6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比分别为51.82%和38.39%;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谱中,各组患者年龄及女性构成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51、57.36,均P〈0.01)。各组患者的治愈好转率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2、31.63,均P〈0.01)。但各组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性别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2,P=0.126)。结论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已成为肝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临床疾病的特点。方法对近10年收治的4379例各种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占住院的肝病患者的比例为1.74%,2006年为2.89%,2011年为4.18%,10年间上升了2.4倍;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男性占97.69%(4278/4379);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未分类)、轻症酒精性肝炎为3种最常见的病种,分别占70.66%、10.44%和9.96%,而重症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衰竭和酒精性脂肪肝占比为4%左右;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49.6岁,而酒精性肝病重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平均年龄为36.9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脂肪肝治愈率分别为80.28%和91.58%,而重症酒精性肝炎为4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占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须重视对男性人群和疾病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5月住解放军第302医院的资料完整的130例酒精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酒精性肝衰竭患者的诱发因素为感染(52.3%)、短期过度饮酒(8.5%)、疲劳(3.8%)、情绪激动(0.8%),另有34.6%原因不明;酒精性肝衰竭患者治愈或好转率为41.5%,无效率为42.3%,死亡率为16.1%,其中死亡前4位的原因分别为肝性脑病和脑水肿或脑疝(33.3%)、感染性休克(28.6%)、失血性休克(23.8%)和肝肾综合征(9.5%);无效或死亡患者脑水肿、脑疝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6%,显著高于治愈或好转患者[分别为1%、1%和6%,P 均〈0.01)];无效或死亡患者血红蛋白水平[(85.0±28.3) g/L]显著低于治愈或好转组[(95.2±27.6)g/L,P〈0.05)];无效或死亡患者 Maddrey 判别函数、MELD 评分和 Glasgow 评分分别为(94.56±63.17)、(25.52±8.29)和(9.76±1.04),均显著高于治愈或好转患者[分别为(68.24±24.61)、(19.03±10.13)和(9.30±1.11),P 均〈0.01)];凝血酶原时间(r=-0.19, P=0.03)、国际标准化比值(r=-0.21,P=0.02)、尿素氮(r=-0.28,P=0.01)和肌酐(r=-0.28,P=0.01)水平与预后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或 P〈0.01),患者出现脑水肿(r=-0.26,P=0.01)、脑疝(r=-0.26,P=0.01)和肝肾综合征(r=-0.38, P=0.01)均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酒精性肝衰竭的常见诱发因素为感染和短期过量饮酒,凝血功能、肾功能和脑功能障碍是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历由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发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的缓慢过程,并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表面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结合多色流式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表面PD-L1分子的表达.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1的表达率与血清AST水平呈正相关(r=0.358,P=0.035),且免疫活...  相似文献   
7.
基因芯片是一种新型的基因功能分析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在基因诊断、基因表达、基因组研究、药物筛选、发现新基因及各种病原体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个体化治疗以及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以后形成慢性感染、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何首乌醇提物致大鼠多脏器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剂量何首乌对大鼠主要脏器的损伤作用,暴露其可能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亚急性毒性试验,初步比较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不同提取物(20g生药/b)灌胃28天的毒性,观察肝脏病变频数;进一步对毒性较大的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醇提物进行研究,以40g生药/kg连续灌胃28天,观察大鼠体重增长情况、脏器指数变化、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组织病变结果。结果初步发现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醇提物毒性均大于各自的水提物和药材全粉,肉眼观察发现服药大鼠主要脏器中,肝脏发生显著病变的频数最高。何首乌醇提物毒性结果发现,与未给药动物比较,生何首乌组和制何首乌组大鼠体重增长显著受抑,生首乌组主要脏器指数显著升高;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生何首乌组和制何首乌组肝、肾和肺脏均发生显著损伤;肝功能生化指标动态监测显示:生何首乌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仅在给药第3天时出现一过性显著升高,在此后第7、14、21和28天均无显著改变,而CCl。阳性对照组在实验第1周ATJT和AST即出现显著升高。结论初步实验提示何首乌的肝毒性物质可能集中在醇提物,其毒性器官主要集中在肝脏。进一步实验提示生何首乌毒性大于制何首乌,何首乌对肝、肾和肺均有损伤,其中对肺脏的损伤作用是首次报道;肝功能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对何首乌肝损伤不敏感,提示何首乌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CCl。主要基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肝损伤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与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以期能为该病的临床诊断与预后提供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6例经肝组织学检查确诊的NAS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ALT、AST等检验指标以及肝穿刺病理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纤维化间的检测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者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ALT、AST、乳酸脱氢酶(LDH)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3种病理改变程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白细胞(WBC)、碱性磷酸酶(ALP)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γ-球蛋白电泳(γ—EP)、葡萄糖(Glu)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的肝脂肪变性程度与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不同的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之间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61、0.561、0.353,P均〈0.05)。结论 ALT、AST、LDH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程度,WBC、ALP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MCV、PLT、Alb、CHE、叫一EP、Glu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3年收治的41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脏生化学检测、肝穿刺病理及治疗转归等相关指标。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前5类药物分别是中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心血管药。418例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害218例(占52.2%);慢性药物性肝损害112例(占26.8%);药物性肝功能衰竭81例(占19.4%);药物性肝硬化7例(占1.7%)。41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治愈152例(36.4%),好转206例(49.3%),无效47例(11.2%),死亡13例(3.1%)。影响预后的肝功能指标为AST、TBil、Alb、CHE、PTA。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的致病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AST、TBil、Alb、CHE、PTA与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