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4%琥珀酰明胶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预充对术中血乳酸和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心内畸形矫治术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应用4%琥珀酰明胶(佳乐施)和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进行ECC预充。记录两组患儿代血浆用量和库血使用量,检测ECC中15 min、终止ECC 5 min和2 h的血乳酸浓度,检测ECC中15 min和终止ECC 2 h的血红蛋白。记录两组患儿术后24 h引流液量及尿量、苏醒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以及术毕肌酐、尿素氮含量等。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佳乐施和万汶用于婴幼儿ECC预充对术中血乳酸和术后转归无影响,不会增加并发症,两种血浆代用品均可安全用于婴幼儿ECC。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预充液对体外循环婴幼儿血清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在体外循环中预充勃脉力-A同时施行平衡超滤; B组在体外循环中预充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亦施行平衡超滤。同时测定两组婴幼儿术前、CPB 30 m in、60m in、停机1 h、术后24 h、术后48 h血清乳酸水平。结果A组婴幼儿血清乳酸水平在各时点有所上升,但上升不明显(P〉0.05); B组在各时点血清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CPB结束后达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结论勃脉力-A较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更适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液。  相似文献   

3.
梁恒  谢丹 《北京医学》2015,(3):250-25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后患者血乳酸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55例行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7)岁。分别监测患者返回监护室、术后6、12、24 h 4个时间段的血乳酸变化,对比血乳酸的变化与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死亡13例,存活42例。死亡组返回监护室时血乳酸为(5.33±1.41)mmol/L,之后逐渐上升,至术后12 h 达峰值(12.80±2.76)mmol/L。存活组返回监护室时血乳酸为(3.68±3.49)mmol/L,之后逐渐上升,至术后12 h达峰值(6.09±3.09)mmol/L。死亡组术后12 h血乳酸值显著高于存活组;2组12 h 后血乳酸值逐渐下降,至术后24 h 死亡组血乳酸值仍显著高于存活组[(6.80±1.07)mmol/L vs.(2.90±1.0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术后血乳酸值增高是预测术后死亡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对患者部分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其中室间隔缺损27例、房间隔缺损13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前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开始时各给予乌司他丁10000U/kg,对照组行常规ECC.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ECC结束时(T2)、术毕6 h(T3)、24 h(T4)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ECC结束后两组TNF-α、IL-2、IL-10均有明显增高;U组TNF-α、IL-2在T2、T3、T4时点增值较C组为低(P<0.05,<0.01),而IL-10在T2、T3、T4时点增值则较C组为高(P<0.05,<0.01).结论 乌司他丁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可减少TNF-α、IL-2、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同时可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减轻ECC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量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复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明确体外循环(ECC)对循环EPCs的影响。方法 2010年7月到2010年12月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40例,分为非ECC组和ECC组,每组20例。非ECC组在非ECC下行胸部小切口直视封堵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ECC组在经典ECC下行各种心脏畸形矫正手术。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后即刻(T2)、术后4 h(T3)、24 h(T4)、72 h(T5)抽取患儿桡动脉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EPCs数量。分析ECC对循环EPCs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T1时间EPCs无显著差异(P〉0.05);在T3时间点ECC组患儿循环EPCs数高于非E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T2、T4、T5时间点ECC组循环EPCs数均低于非ECC组和T1时间EPCs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CC可以导致术后循环EPCs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施秋凌  谢波  郑霞 《浙江医学》2017,39(7):542-544,54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94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29例)和死亡组(65例),统计并分析入ICU时、治疗后4、12、24h各时点血乳酸水平及4~12h、12~24h时段的乳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乳酸清除率,并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时点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各时点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均P<0.05),存活组在入ICU后乳酸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在入ICU后4h内乳酸呈下降趋势,但随后逐渐上升;存活组在入ICU12~24h间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乳酸最高值的ROC曲线AUC最大为0.802,以临界值4.45mmol/L分为高乳酸组和低乳酸组,高乳酸组病死率(60.5%)明显高于低乳酸组(16.1%)(P<0.01)。结论高血乳酸水平及入ICU24h乳酸的变化趋势提示危重症患者预后不佳,入ICU12~24h乳酸清除率对早期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肠道通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的运用可引起肠道细胞的缺血缺氧,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和肠粘膜屏障受损,缺血状态下肠道上皮通透性的增加早于肠道粘膜形态学的改变,所以测定肠道通透性的改变可反应先心病术后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伤.方法 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名,除外肠道病变和感染性疾病.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96h测定肠道通透性和血中内毒素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测定尿中乳果糖(L)和甘露醇(M)的排泄比率(L/M)作为测定肠道通透性的指标,采取静脉血利用鲎试剂与合成基质(鲎三肽)的偶氮显色法来测定样品中微量的内毒素浓度.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24 h肠道通透性增加(P<0.01),血中内毒素浓度较术前上升(P<0.01),术后96 h肠道通透性恢复,而血中内毒素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结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肠道通透性增高,并出现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血乳酸水平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4例体外循环心脏患者经手术后分为生存组(n=394)与死亡组(n=10),分别于转机前、转中阻断升主动脉后、停机时、术后24 h记录乳酸浓度,分析围术期血乳酸水平变化趋势与性别、年龄、阻断时间及生死预后的关系。结果术中体外循环停机时及术后24h对应的死亡组乳酸值(3.65±0.49、3.93±0.49)明显高于存活组乳酸值(1.77±0.03、2.79±0.05)(P<0.05);≤14岁的患者在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后的乳酸水平(2.82±0.04)、体外循环停机时乳酸水平(3.10±0.05)、术后24 h乳酸水平(1.94±0.03)均高于年龄>14岁的患者各时点对应的乳酸水平(1.56±0.05、2.01±0.07、1.52±0.08)(P<0.05);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120 min组停机时乳酸值(3.47±0.49)及术后24 h的乳酸值(3.24±0.75)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意义(P<0.05);性别与乳酸水平无明显相关,统计学上无意义。结论动态血气分析反映乳酸水平及趋势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临床评估及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卫忠  俞燕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9):995-996,1027
目的探讨血乳酸浓度和血气分析在心脏移植术预后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定时监测15例心脏移植患者(存活组11例,死亡组4例)术后血乳酸浓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按每2小时内的测定均值作为一个观察值对两组别进行比较。结果从术后2h~时段开始存活组血乳酸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逐渐回落至正常范围;而死亡组血乳酸水平于术后4h~时段开始逐渐下降,其浓度始终明显高于存活组(〈0.01),并于22h~时段开始呈上升趋势,且在后续时段中高低反复极不稳定。在术后24h内存活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死亡组(〈0.05),但24h开始两组PaO2、pH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血乳酸浓度可作为心脏移植术预后评估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中平衡超滤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ECC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三组:无超滤组(C组)、常规超滤组(CUF组)和平衡超滤组(BUF组),每组各15例。分别观察术前、ECC前、ECC 20min 、60 min 、术毕、术后24 h及48 h血尿素氮(BUN)、肌酐(Cr)等肾功能指标。结果三组患者其血Cr、BUN等肾功能指标,自ECC 20 min 即开始呈现大幅度的快速升高(三组上升幅度基本一致),ECC 60 min 、术毕呈现不同幅度的升高(BUF组〈CUF组〈C组),术后24 h达到顶峰值(BUF组〈CUF组〈C组),48 h BUN值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CUF组〉BUF组〉C组),48 h Cr值呈现不同变化趋势(BUF组↓CUF组↑C组↑)。BUF组BUN值术后24 h、48 h明显低于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低于CUF组但无显著性差异;BUF组Cr值术后48 h明显低于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低于CUF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平衡超滤技术对ECC术后的肾脏有保护作用,有助于促进肾功能尽早恢复,其保护作用优于常规超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策略实施婴幼儿无血体外循环的可行性并对其围术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共选择6~14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用传统体外循环方式,实验组(n=40)实施无血体外循环策略。结果实验组患儿全部成功实施了无血体外循环,其中有33例实现了全程无血心脏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围术期实验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均在安全范围;体外循环20 min时乳酸值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4 h引流量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ICU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体重和血红蛋白浓度合适的患儿实施无血体外循环是安全的,对患儿围术期无不良影响,且可以节约用血,可以避免库血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肺转流初期内环境的变化.方法 199例体重≤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按是否存在紫绀分为非紫绀组(NC组,n=176)和紫绀组(C组,n=23),预充液(packed red blood cells,PRBC)以库血和血浆为主.比较麻醉后10 min(T0)、肝素化5 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儿血乳酸的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将患儿分为存活组21例,死亡组9例,并观察两组患儿入院时、治疗6h后血乳酸的变化及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人院时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是判断脓度性休克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动脉血乳酸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动脉血乳酸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到2007年6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5例,连续观察麻醉后、体外循环中到手术结束后48 h内动脉血乳酸值。结果105例患者动脉血乳酸值从麻醉结束到体外循环停机时呈现连续上升态势,到体外循环停机时达到最高。在连续检测的数据中,任何时间点如发现血乳酸浓度高于5.6 mmol/L,则提示患者可能预后不良。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行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可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川芎嗪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观察16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川芎嗪保护组8例,非保护组8例)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30min及开放后30min血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川芎嗪保护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较非保护组轻,其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表明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库血(库存悬浮红细胞)预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ECC)各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40例体重10~15 kg、预充液需加入库血、拟在ECC下行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库血预处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P组于ECC预充、排气后将库血1 U、肝素1 250 U加入储血罐,水箱38℃保温、血流通气比1∶0.5下行零平衡超滤[以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勃脉力A)为洗脱液],超滤出液体300 ml。C组仅在排气结束后将库血加入、混匀不予其它处理。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ECC前(T2)、升主动脉阻断5 min后(T3)、停止ECC前(T4)、转入ICU前(T5)五个时点抽取动脉血气,记录各项血气指标: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O2)、碱剩余(BE)、乳酸(Lac)、血糖(Glu)、血钾(K+)。结果 T1、T3、T4、T5各时点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P组PaCO2、K+、Lac、Glu浓度均降低,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P组的pH、PO2、BE均升高,与C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库血预处理对降低库血的有害成份,使其各项指标趋近生理化有意义。②库血预处理对改善短时间ECC患儿的酸碱平衡、内环境稳定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总结本院18例10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过程中选择性应用腔静脉负压辅助引流(vacuum assistant venous drainage,VAVD)进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的管理经验.方法 全组收集了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的18例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类型)和ECC情况(ECC设备、预充液组成、预充量、ECC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血细胞压积),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6~23m,体重4.8~10kg,ECC时间28~24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135min,全组病例均顺利脱机,一例术后死亡.结论 在低体重婴幼儿ECC过程中应用腔静脉负压辅助引流技术可以保证良好腔静脉引流、最大限度地减少预充量、提供适当的流量灌注、维持合理的内环境和血细胞压积、维持理想的晶胶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 )伴肺动脉高压 (PH)患儿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 1(ET 1)和血清一氧化氮 (NO)的浓度变化。方法 :31例先心患儿分为中重度PH组 (10例 )、轻度PH组 (11例 )和无PH组(10例 )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4h、2 4h血浆ET 1及血清NO浓度。另选取无心肺疾患的普通住院患儿 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先心伴PH患儿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先心无PH者 (P <0 .0 1) ,而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先心无PH者 (P <0 .0 5 ) ;先心患儿术前血浆ET 1浓度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4 5 1,P <0 .0 5 )。先心患儿术后血浆ET 1明显升高 ,术后 4h最明显 ,术后 2 4h已缓慢下降 ;NO水平则于手术后下降 ,尤其以术后 4h下降最为显著 ,术后 2 4h ,则有所回升 ,以无PH恢复最快。结论 :ET/NO失衡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